中國南海那么大,當初“九段線”是誰設計的?為何能獲得國際認可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南海,自古以來就流淌着中華民族的記憶與脈動。早在漢代,南海諸島就被記載於中國的歷史典籍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唐宋時期,中國漁民的船隊已經在這里穿梭,捕魚、采珠、航行,用足跡和勞動書寫着對這片海域的歸屬權。

然而,千年的歷史並未能讓這片蔚藍的海域遠離風浪,尤其是在近現代,一場圍繞主權與海洋權益的較量悄然展開,而“九段線”的誕生正是這一過程的里程碑。

一切的開端,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的中國正值內憂外患,積貧積弱,連國土的邊界都無法守住,更別提遼闊的南海了。然而,即便在那樣的時代,南海並沒有被完全遺忘。對於世世代代生活在沿海的漁民來說,南海是他們的生命之海。

這片廣袤的海域,承載着他們的祖輩在驚濤駭浪中搏擊的記憶,也流淌着一代代人辛勤勞作的汗水。那時,私人出版的地圖上開始試圖圈畫出南海的范圍,但這只是一些模糊的長弧線,像是一個未完成的筆觸,等待着後人來續寫。

轉折點出現在1933年,法國忽然跳出來對南海的九小島動了歪心思。這一事件像一記重錘,敲醒了沉睡的中國社會。雖然當時的中國還在內憂外患中掙扎,但對南海的主權意識卻逐漸覺醒。

可以想象,那時的地圖繪制者抱着怎樣的憤怒和執念,將這些島嶼牢牢圈進了中國的版圖中。這些手繪的地圖,或許在今天看來顯得稚嫩,但卻凝聚着那個年代人民“寸土不讓”的堅定信念。

兩年後的1935年,中國政府出版了一份官方地圖,將南海諸島清晰地標注出來,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國家的身份明確宣示南海主權。雖然這時的斷續線還處於一種模糊的狀態,沒有精確的地理坐標,但它已經成為歷史進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戰火和變革席卷了整個世界,而南海這片被遺忘的角落,終於在1947年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標准化劃定工作。這一年,中國政府內政部地理司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為南海諸島命名並劃定范圍。

當時的地理司長傅角今帶領着一支年輕的團隊,開始了這場注定不平凡的冒險。他們走訪沿海漁民,聽取那些用風帆丈量大海的老人講述關於南海的故事;他們埋頭翻閱古代航海圖和地方志,從那些泛黃的紙頁中尋找蛛絲馬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他們甚至研究了國際上通用的“扇形線”劃界法,用以確保自己的方法能夠被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這種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嘗試,為後來的“九段線”打下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可以想象,這是一群怎樣充滿激情的年輕人。

他們或許熬夜在油燈下推敲每一個點位的精確性,也可能因為某個地圖細節的爭論而拍案而起。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們終於為172個南海島礁賦予了標准化的名字,並以11條斷續線的形式清晰地標示出南海的范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這些線條在地圖上蜿蜒曲折,仿佛一條飄逸的絲帶,訴說着中國對南海的千年守護。這張地圖在1947年12月正式對外公布。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這或許只是國家主權的一種象征,但在那個時代,它代表着一種無聲的宣告:這片海域,屬於中國。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1953年,中國政府再次對這條線進行了調整,將11條線減為9條,考慮的不僅是科學性,還有北部灣的特殊地理情況。這一改動更符合實際,也體現了中國在維護主權時的理性和智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回顧“九段線”的誕生過程,我們不得不感嘆它所經歷的曲折與復雜。二戰後的國際局勢也為它的認可提供了條件。當時的西方列強因戰爭元氣大傷,殖民體系瀕臨瓦解,他們對中國的劃界選擇了默認。

而南海周邊國家,大多還未獨立,更無力對這一主權劃定提出實質性異議。或許,這也是歷史給中國的一次機會。

今天的我們站在歷史的遠處回望這條線,它不僅是一條地理標志,更是一條民族記憶的紐帶。一群測繪學家、地理學者和無名英雄,以他們的智慧和努力,為南海的未來畫下了堅定的界線。這條線的背後,是歷史的沉淀,也是未來的希望。

本文標題: 中國南海那么大,當初“九段線”是誰設計的?為何能獲得國際認可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70606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標籤: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抗美援朝,開始只有“一個半人”支持出兵,這一個半人指的是誰?
長期以來,網上流傳: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只有“一個半人”支持出兵。在50年代中後期,毛主席也發表過類似的說法。 如今傳得最廣,也受大家相信的一種說法是:毛主席與彭德懷作為當時少數支持出兵朝鮮的中央領導,加起來應當就是“一
标签
79年中越戰爭結束後,越南國務副主席談越南排華:比希特勒還殘忍
1975年至1986年,越南排華運動進入高發時期,1977年更是爆發了史無前例的瘋狂排華事件,150萬華人華僑在這次的運動中遭到慘絕人寰的暴行,越南政府企圖在國內徹底將華僑掃清,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對於這件事情,越南國務委員會副主席
标签
新中國成立以後,毛主席昔日母校被取締,毛主席怒斥:簡直是胡鬧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毛主席一位同窗的侄子,千里迢迢來到菊香書屋做客。 此時,毛主席已離開家鄉二十余年,直系親屬大多不居住在湘潭,因此他也未曾返鄉探親。看到有家鄉人遠道而來,毛主席感到格外親切。 兩人追憶往事、閑話家常,聊得十分開心。然而,當談
标签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1917年11月18日,民國規模最大的葬禮,在上海舉行。 已經去世一年半的大清皇族內閣郵傳部大臣盛宣懷(1844—1916),走得風風光光。為了這場葬禮,盛氏家族斥資30萬大洋,出殯儀仗隊長達2500多米,用了64名杠夫抬棺。 盛宣懷去世後
标签
王立華:毛澤東為什么要堅決駁斥胡適?
明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紀念這個偉大勝利,我們在觀察者網開設專題視頻節目——寶塔山下的制勝法寶,一起學習抗戰時期的毛澤東軍事思想。 【文/王立華】 第一部分:扭轉歷史車輪 九、紅軍東征掀起民族
标签
續簽5年!45年的《中美科技合作協議》到底有多重要?
導讀 12月13日,中美代表在北京換文簽署了《關於修訂和延長兩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的議定書》,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期5年。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首個簽署的協定便聚焦於科技合作——《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該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