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身體都還未發育好,嫁過去能干嘛?

隨着社會的迅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代年輕人普遍選擇晚婚晚育,有的甚至到了三四十歲還沒有結婚,追求自由自在,不被家庭所束縛的生活。

可是在古代,女子卻沒有選擇的權力,她們在身體還沒發育好的十三四歲便要嫁人,這是為什么呢?父母難道不心疼嗎?其實在思想落後又沒有人權沒有民主的古代,原因並不難分析。

保家衛國需要大量人力

一般古代都有頻繁的戰爭,有戰爭便需要戰士們去流血犧牲,每一場戰爭都會使眾多的青年男子紛紛喪命,人口死亡率直線上升,人口越來越少就需要女子早早結婚,繁衍後代盡快為國家增加人口,日後可以保家衛國。

如果一個國家人數少了,那么這個國家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他國家也會在此時趁虛而入發起進攻,人數較少就沒有足夠的軍隊去抵御外敵,保衛國家的疆土,那么國家很有可能會滅亡。

相反人口數量越多,可以征兵的人就越多,國家的軍隊就會越壯大,就不用擔心有外敵入侵的危險。那么要想人口多就只能使女子盡早嫁人,多多生子,盡管十三四歲的年紀女子身體還有很多項並未發育成熟。

國家明文規定女子結婚年齡

女兒要在十三四歲就嫁人,父母自然是心疼的,這天下哪有不希望子女好的父母呢,但是在古代人口的多少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一個主要依據。國家需要人口多就必須讓女子早早的結婚生子。

為了解決人口問題,古代多個時期的皇帝都采取了強制的手段,最早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周皇帝下令女子到了十二歲就要出嫁,後來到唐朝以後延遲到了女子十三四歲出嫁。

國家明確規定女子的結婚年紀,必須在規定的年紀里嫁人,否則全家人都要受到懲罰,並且要繳納的賦稅也會比普通人家多五倍,這可不是普通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負擔,官府也會強制給安排嫁人的對象,逼迫女子結婚。

既然有了明文規定的強制政策,那天下百姓便不敢不遵從,父母即便是心里心疼女兒不願意女兒在小小年紀出嫁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平常要交的賦稅就已經是很大的壓力了,更何況是要多整整五倍的賦稅。

父母也是非常痛苦的,但為了不受到懲罰無奈之下只能是盡早的開始給女兒准備婚事,為女兒尋一個好人家,讓女兒在十三四歲就順利出嫁,只願女兒日後為人妻能過的平安順心。

人均壽命低,缺乏勞動力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在古代是典型的以農耕為主的封建社會,當時的技術又比較落後,不像現在有很多機器代替人力效率高,古代沒有機器,田地里生產和收獲糧食都需要人工去種植去收獲,效率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女子在十三四歲就結婚,便可以盡早開始生孩子養育孩子,最好是男丁而且還要平安長大,才能增加勞動力為家庭為國家減輕負擔。

古代的醫療水平也比較落後,生病了只能喝中葯調理,葯效慢很多病都要是醫不好的,普通的感冒在古代也算是大病,像瘟疫這種傳染疾病更是可怕,分分鍾鍾就能帶走很多人的生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且很多普通的窮苦老百姓,他們生病根本沒錢買葯,疾病纏身往往只能生生硬扛等死,有時候病魔往往比戰爭更可怕,對生命的威脅更大。

就算沒有疾病,古代大部分百姓的身體也跟不上營養,常年做苦力身體勞累,吃的也是沒有營養的粗茶淡飯,身體的抵抗力非常差,人均壽命很低,差不多四五十歲可以算是高壽了,所謂人到七十古來稀。

對女性的道德約束

在古代尊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可以在學堂讀四書五經,學習論語,可以進朝廷做官,而女子卻不得進入書堂,即使可以讀書,讀的也是《女德》之類,大多數女子都被當作了傳宗接代的生產工具,沒有任何尊嚴可言。

女性在道德上被約束,她們生存的意義便是早早嫁人,開始生育,相夫教子,全身心的投入家庭是她們終身唯一的事業。

特別是在皇宮里,孩子還會代表她們地位的高低,哪個妃子會生孩子,生的孩子多地位便會高,也會更加受寵,所謂母憑子貴。而不會生孩子的妃子便很有可能在深宮里凄凄慘慘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女子在十三四歲嫁人也是古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相反,如果古代女子不在十三四歲早早結婚,那么在道德上也會受到眾人指責。等到年齡稍大一點再去尋找可以結婚的人家,那樣就會顯得格格不入,會遭到社會上的嫌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就作為古代弱勢群體沒有地位可言的女子,怎願再遭受此番指責和嫌棄呢,她們只能選擇自覺盡早結婚,這是古代女子早嫁的原因之一。

哪怕十三四歲的女子身體上和心理上都還處於發育的階段,自己本身還是一個孩子,卻要嫁人開始生育,對身體的傷害也非常大,再生育的時候失去性命也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在沒有人權的古代,誰會為女子考慮這些問題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女子作為古代社會發展的犧牲品,十三四歲嫁人是時代的決定。本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卻要被迫為人妻,為人母,承擔起大人的責任,葬送了女子的幸福和天性,這對於古代女子的確是非常的不公,令人心酸同情又無可奈何。

對比,我們生活在現代的女子就非常幸運了。不僅不用在小小年紀就被迫結婚,而且還可以自由戀愛,自己選擇自己人生的伴侶。甚至過了法定的結婚年紀後不想嫁人的女孩子,還可以光明正大的過自己單身生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只要女子不願意嫁人,國家也不會強制要求女子必須結婚或怎么樣。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女子也可以同男子一起進入學校共同學習文化知識,無論男女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不再是男尊女卑,這就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吧!

本文標題: 古代女子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身體都還未發育好,嫁過去能干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68702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標籤: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有些命案,不能深究
半夜,一個由14人組成的強盜團伙,摸黑闖進了山東泰安首富徐文誥的家。 就在他們洗劫財物的過程中,徐家的人被驚醒了。 主人徐文誥拿出私藏的鳥槍,帶領雇工霍大友、柏泳柱、徐士朋等多人與入室強盜對抗。 強盜團伙也有槍,王大壯、王三壯兄弟二人,手中
标签
武昌起義規模遠不如太平天國,為什么能直接撼動清朝統治?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挑出來跟大家聊聊。 武昌起義最大的特點,就是參與者除了革命派,還有一大幫子立憲派加入。甚至,從整個事件中我們會發現,當時的大清帝國,除了皇室和一部分滿清貴族,全國上下都傾向於革命。 革命成功與否,並不一定是起義規模的問題
标签
都是希特勒的愛將,都是平民出身的元帥,隆美爾和莫德爾誰更牛?
老周 摘要:在二戰德軍將領中,隆美爾和莫德爾有很多共同點,兩人都是深受希特勒信任的愛將,都是平民出身的陸軍元帥,不過隆美爾的知名度要比莫德爾高很多,那么隆美爾和莫德爾軍事指揮能力上,誰更牛? 在二戰德軍將領中,隆美爾和莫
标签
毛澤東評點梁武帝蕭衍,“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文/韓紀民 梁武帝蕭衍(公元464—549年),南北朝時期梁朝的開國皇帝,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西漢開國名相蕭何25世孫。史稱他“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干”;“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草隸、
标签
擔心毛岸青找不到對象,毛主席: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嘛
相較於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同志一直有些不顯山不露水。 其實,毛岸青雖有些內向,但他曾兩赴蘇聯留學,且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只是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毛岸青第二次回國時,毛主席避免不了的為他的婚事開始擔憂…… 1923年11月,毛
标签
歐陽修因狎妓遲到,被上司責備,即興寫下一首雲雨詞,卻贏得滿堂喝彩
提起歐陽修,首先想到的就是《醉翁亭記》。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宋仁宗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被貶滁州,於是從此有了醉翁亭。 但說起他被貶的原因,則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一來是因為他站錯了隊,寫下《朋黨論》諷刺保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