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毛主席離開我們已經快50年,但民間仍有他的許多傳奇故事。
只是相較於偉人傳奇的前半生,毛主席在晚年,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他所發生以及面臨的一些事情,外界曾流傳許多不同的版本。
20世紀90年代,一位名叫段文華的新華社高級記者,曾采訪過毛主席的貼身秘書張玉鳳同志。
在她口中,我們才了解到毛主席晚年的真實情況似乎不像宣傳的那樣。
按照張玉鳳所說:他老人家雖是偉大領袖,但也是個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更有正常的感情發泄……
1944年,張玉鳳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因為家境困難,她只念完小學六年級,便外出工作。彼時的她才剛滿14歲,為了生活,張玉鳳選擇離開家鄉,只身前往外地找工作。
剛好鐵路局招工,她試着去報考,沒想到最後被錄用成為一名鐵路客運乘務員,有機會隨火車來到北京。
當威嚴肅穆的紫禁城、天安門出現在她的眼前,張玉鳳心里別提有多高興。更是憧憬着:若是有朝一日能留在北京生活工作那該多好。
不久,鐵道部到張玉鳳所在單位選調專列人員。“專列人員”就是替首長專列所服務的,16歲的張玉鳳幸運入選成為中央首長專列的列車員。
後來因機靈能干,被調到毛主席專列上當工作人員,1970年又被調到毛主席身邊工作。
1975年夏,毛主席秘書徐世夫病逝,經中央批准,張玉鳳兼任毛主席的機要秘書。直到1976年9月,毛主席離開人世,她才離開中南海,回到地方工作。
能有幸與偉人相處這么多年,張玉鳳覺得那段時間如夢如幻,也是她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段回憶。
由於特殊的工作環境,張玉鳳自然會了解許多毛主席晚年的一些經歷和故事。出於對黨、國家以及偉人負責,走出中南海後,張玉鳳極少在外界談論與毛主席的有關事情。
當市面上流傳出一些有關當時黨政、中央還有毛主席的不實謠言時,她才會及時站出來,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拿出證據進行辟謠。
因為她的身份較為特殊,知名度也比較高,所以毛主席逝世後,涉及有關他老人家的一些活動,張玉鳳有時也被邀請出席。
其間,想要采訪張玉鳳的記者和媒體,簡直多不勝數,無一例外地都被她婉拒,只有時任新華社高級記者段文華對她進行了專訪。
在張玉鳳的回憶里,她是1970年來到毛主席身邊工作,那時毛主席已是77歲高齡。晚年身體不好,不僅有老年性白內障,腿腳不便,走路很困難。
1971年,他去參加陳毅元帥追悼會,上汽車時,幾次想踏着車門台階上去,由於力不從心,後來還是張玉鳳將他扶上了汽車。
可見,他老人家的身體已經困難到這種程度。
從1970年到1976年,這6年里,毛主席的身體狀況都不容樂觀。
張玉鳳說的這些應當有較高的可信程度,但段文華卻半信半疑,因為多年來民間一直流傳:即使晚年時期的毛主席依舊神采奕奕,工作時不知疲倦,甚至還能像年輕時期一樣,一直工作到後半夜才休息。
當段文華將自己的疑惑說出來後,張玉鳳不禁婉兒一笑。想了一會,她才開口說道:“主席晚年時,人們還狂熱地祝福他老人家萬壽無疆,實際上這是把毛主席神化了,當然也可以說這是人民群眾對偉人的愛戴。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逃脫不了。”
後來根據張玉鳳的具體介紹,段文華才了解到這在當時屬於國家最高機密,也就是毛主席晚年的真實情況。
毛主席其實對生死看得很淡,但他的身體狀況又不容樂觀,從1971年之後就疾病纏身。包括之前提到的腿腳不便以及高度白內障,還有大葉性肺炎、氣管炎等重疾,導致晝夜咳嗽不止,晚上也不能平躺。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根本不能像外界傳的那樣,一直從白天工作到後半夜。
加上1971年的一場叛逃事件,對毛主席精神打擊極大。從那之後他曾間歇性昏迷休克過,並突發心肌梗死。雖經全力搶救脫離危險,但身體很難復原,健康狀況日益惡化,情緒也變得越來越暴躁。
又因為嚴重的白內障,雙目幾乎失明。
在這種客觀條件下,毛主席不能長時間走路,甚至不能長時間站立,更不能看文件,生活都無法自理,吃飯喝水要一勺勺喂,吞咽很困難。
在那段最困難的日子,張玉鳳和護士長吳旭君等工作人員整天整夜輪流守在老人家身旁。她們不僅照料毛主席生活起居,打針吃葯,還要為他讀書讀文件。
因此,工作人員十天半個月都不能回家一次。
毛主席晚年身體狀況較差,再加上精神壓力較大,心情煩躁,經常發脾氣。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毛主席生了很大的氣對張玉鳳說道:“不高興你就給我走!”
張玉鳳性格也很直,她二話沒說收拾一下東西就離開中南海。後來毛主席態度緩和,又經其他工作人員說情,張玉鳳在離開20多天後又回到了偉人身邊。
這一老一少也通過言語解決了彼此心里的結,從此,張玉鳳對毛主席照料得更加盡心盡力,毛主席也非常感激她。
回憶起毛主席晚年最難忘的一件事,那就是1976年春節除夕。這一日,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回家,而是在毛主席的書房里度過的。
那時因為江青的阻攔,毛主席身邊沒有客人,更沒有自家親人,只有幾個工作人員陪同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一個春節。
零點剛過,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一陣鞭炮聲。恍惚之間,毛主席用低啞的聲音對張玉鳳說:“放點鞭炮吧,你們這些年輕人不該守在我身邊,也該過過節熱鬧一下。”
於是張玉鳳和幾名工作人員在房外燃放了幾掛鞭炮,毛主席聽到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只是再往後,他老人家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除身邊工作人員整夜陪伴之外,還有兩支醫療小組,24小時徹夜守在中南海。
即使是在身體如此惡化的情況下,毛主席仍然關心着國內外大事。
1976年7月28日,唐山爆發大地震,地震波及北京,房屋震動很厲害,工作人員趕緊將毛主席轉移到更加堅固的房屋里。
第二天,汪東興報告給毛主席說:唐山發生地震。
他老人家很為災區民眾擔心,打起精神詢問地震程度有多大?救災工作做得怎么樣?還派華國鋒同志去唐山,代表自己指導災後救助等相關事宜。
不過,此時的毛主席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在彌留之際,毛主席仍然關心的國際問題,特別關心日本選舉的情況,張玉鳳把相關情況簡報找來念給毛主席聽。
1976年9月9日凌晨零點十分,他老人家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告別了祖國與各族人民。
據張玉鳳回憶,毛主席走得非常安詳,沒有任何痛苦的表現,就像永遠地睡着了一樣,身上穿的只是一件洗了干凈的中山裝。
通過張玉鳳,我們才了解了一個真實且有血有肉的毛主席。他老人家晚年的身體健康狀況雖不容樂觀,卻看淡生死,堅持讀書讀報,關心國內外大事。
毛主席這一生不知經歷了多少的艱難險阻,可每一次他都能去克服這些困難,帶領全國人民翻身做主。
這或許就是毛主席能有別於常人的最大一點。
千言萬語終道不盡人民對他的熱愛與緬懷,他無愧於祖國人民最偉大的領袖……
參考文獻:
[1]段文華.張玉鳳:退休後的平靜生活[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09(10):28.
[2]郭金榮.主席的看法總和我們不一樣[J].世紀橋,2013(04):37. 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3.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