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下校,八路不上將”只是個不實傳聞,三八式干部有16位將軍

老周

摘要:坊間流傳在1955年授銜時,有“紅軍不下校,八路不上將”的說法,也就是紅軍至少是少校以上,而抗戰時參加革命的不能授將軍。但這是一個不實傳聞,實際上有16位三八式干部被授予了少將以上軍銜。

坊間流傳在1955年授銜時,有“紅軍不下校,八路不上將”的說法,也就是紅軍至少是少校以上,而抗戰時參加革命的不能授將軍。但這是一個不實傳聞,實際上有16位三八式干部被授予了少將以上軍銜。

應該說這個說法的前半句“紅軍不下校”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參加過第一次土地革命戰爭,最晚也是在1937年之前參加革命的,到1955年授銜時,至少也有近二十年的資歷了。就是熬二十年的資歷,也差不多到營級(少校)了。而且確實有不少老紅軍,由於文化程度低,水平能力很低,雖然資歷老,但根本不能擔任領導職務,所以在授銜時授予一定級別軍銜,有銜無職,來保障他們得到相應的待遇。

不過,“八路不上將”明顯是有問題的,首先“八路”的說法就不夠確切,抗戰時中共領導的武裝,不僅有八路軍,還有新四軍和華南地區的抗日武裝,所以“三八式”干部的叫法要更准確一些。所謂“三八式”干部就是指在1937年到1938年抗戰初期參加革命的,這個階段正是中共武裝剛剛挺進敵後,開辟根據地,擴充武裝的大發展時期。嚴格說起來1940年以後參加革命的,都不能算“三八式”干部。1937年抗戰初期,和1940年抗戰中期,1944年抗戰後期,那是完全不同的性質了。

“三八式”干部最高也只能授大校,不能授少將以上軍銜,顯然不對。因為1955年授銜時,有11位“三八式”干部是獲得了少將以上軍銜,這都是有證可查。

說到“三八式”干部,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呂正操。但是嚴格來說,呂正操並不算“三八式”干部,因為他雖然是東北軍53軍130師691團團長,1937年10月14日,呂正操率部在河北晉縣小樵鎮脫離東北軍,改編為人民自衛軍,並在所屬各總隊中建立黨組織,成為一支在中共領導下的武裝。但是呂正操早在1937年5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而“三八式”干部的時間節點是1937年7月7日,只有在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開始之後,才算“三八式”干部的起點,所以從這點來說,呂正操不能算“三八式”干部。

和呂正操經歷相似的萬毅,就是“三八式”干部。萬毅也是東北軍出身,從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九期畢業後,就在東北軍里歷任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1938年3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潛伏在東北軍內部的中共特別黨員。1940年初任東北軍第57軍第111師第333旅代理旅長。1941年2月他引起東北軍懷疑,被331旅旅長孫煥彩逮捕,關押在魯蘇戰區監獄。1942年8月,從監禁地逃出,進入濱海抗日民主根據地,隨後重新回到東北軍111師,任新111師副師長、師長。1944年10月20日,奉八路軍山東軍區命令,率新111師改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任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濱海支隊支隊長,正式加入了革命陣營。

萬毅加入中供是在1938年3月,名副其實的“三八式”干部,抗戰勝利後,萬毅任東北挺進縱隊司令員,率部進軍東北。之後歷任吉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東北人民自治軍吉遼(遼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司令員、吉遼(遼滿)軍區遼北軍分區司令員、吉林軍區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司令員(後改任政委)、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政委、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司令員、四野第42軍首任軍長、四野特種兵司令員。

建國後歷任中南軍區特種兵司令部黨委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軍區炮兵司令員、解放軍炮兵第一副司令員兼東北邊防軍炮兵主任。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特種兵司令員、志願軍炮兵司令員,回國後歷任解放軍炮兵學校校長、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連中將都有了,少將就更不在話下了。

1955年9月,解放軍第一次舉行軍隊授銜,共有798人被授予少將。1955年11月和1955年12月,又各有一人被補授少將。這樣,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的人數就有800人,這也是1955年授予800名少將的由來。在這800名開國少將中,有15位在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三八式”干部,另外還有20位情況和呂正操相同,在抗戰前1936年1937年就已經入黨或參加革命工作,但在抗戰爆發後才入伍,所以嚴格來說也不能算“三八式”干部。有些資料將這20位也算“三八式”干部。這20位是:李晨,李福澤,仲曦東,李耀文,謝雲暉,於權伸,王文介,王興綱,王若傑,王建青,車敏瞧,廷懋,李伯秋,張秀川,張崇文,張遜之,郭奇,郭維城,張廷禎,高體乾。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15位被授予少將的“三八式”干部分別是:

黃遠,1937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12月入黨,授銜時任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王蘭麟,1937年8月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37年11月入黨,授銜時任第7軍參謀長。

劉秉彥,1937年10月參加冀中人民軍,1937年12月入黨,授銜時任第69軍209師師長。

趙承金,1937年10月參加冀中人民軍,1937年12月入黨,授銜時任熱河軍區司令員。

張西三,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2月入黨,授銜時任中南軍區防空部隊司令員。

馬衛華,1937年11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3月入黨,授銜時任第64軍192師師長。

宮乃泉,1937年11月參加新四軍,1940年10月入黨,授銜時任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

劉春,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1937年11月入黨,授銜時任22軍政治部主任。

孫端夫,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1937年12月入黨,授銜時任第27軍81師師長。

高存信,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9月入黨,授銜時任軍事學院炮兵系主任。

李曼村,1938年2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3月入黨,授銜時任第28軍政治部主任。

傅繼澤,1938年3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4月入黨,授銜時任海軍潛艇支隊支隊長兼第四海軍學校校長。

梅嘉生,1938年7月參加新四軍,1939年5月入黨,授銜時任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殷希彭,1938年9月參加八路軍,1942年1月入黨,授銜時任第一軍醫大學校長。

管松濤,1940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6月重新入黨(1931年入黨後與組織失去聯系),授銜時任高級炮兵學校副校長。

除了上述10位在1955年就被授予少將的“三八式”干部,還有一些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後來晉升少將的“三八式”干部,但缺少准確資料。比較著名的如紀亭榭,1937年9月參加八路軍,1937年10月入黨,授銜時任海軍航空兵副參謀長,1964年晉升少將。還有張蘊鈺,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1937年11月入黨,授銜時任第三兵團參謀長,1961年晉升少將,並擔任了核試驗基地首任司令員,被譽為首任“核司令”。

以上這些跨入將軍行列的“三八式”干部,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有文化,有見識,頭腦靈活聰明,所以能夠在殘酷的戰爭中脫穎而出,最後成為掛上將星的“三八式”干部。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網名光亭,長期從事軍事戰史研究,曾多次在鳳凰衛視、上海電視台擔任軍事欄目嘉賓。出版過二十多本軍事書籍,可在微店“知兵堂書店”、某寶網店“知兵堂書店”上咨詢購買。現在喜馬拉雅上有個人專欄“老周軍事”,制作軍事類音頻節目。在各大視頻平台都開設“老周新觀察”視頻號,解讀軍事熱點,敬請支持。

本文標題: “紅軍不下校,八路不上將”只是個不實傳聞,三八式干部有16位將軍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67683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標籤: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黑幫教父許海清,20歲成黑老大稱霸50年,4萬人參加葬禮轟動亞洲
在你們眼中黑幫大佬是什么樣子?身材高大健碩,黑西裝、黑墨鏡,身後跟着十幾個小弟,一臉的凶神惡煞、生人勿近? 事實上,這百分百是個錯誤的認知!你絕想不到,有着“末代黑幫教父”、“最後仲裁者”頭銜的亞洲黑幫最高領導人,居然會是個身高只有1.58
标签
石達開被判凌遲處死,割了3000多刀才斷氣,劊子手2個月後餓死街頭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著名將領,被尊為"義王" ,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戰場上他屢立戰功,在政務上他施政務實,體恤百姓,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擁戴,被認為是"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但在“天京事變”後,石達開率領部下離開了太平天
标签
從沒打過仗的文官,臨危帶兵打敗10倍敵軍!主席評價:千古一人
歷史的走向,很多時候是由一個小人物改變的。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個故事: 他本是一位從沒有打過仗的文官,卻臨危受命,領兵打敗了10倍於自己的敵軍。毛主席讀過他的事跡後,更是給出了“千古一人”的評價。 紹興三十一年(1161)的秋天,南宋
标签
抗美援朝期間,金日成過40大壽,幾次邀請彭德懷,為何都被拒絕?
1998年,原志願軍總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兼參謀的楊迪,出版了一本名為《志願軍司令部的歲月里》的回憶錄。 由於作者是抗美援朝戰爭的親歷者,且長期與彭德懷、鄧華、金日成、朴憲永等中朝雙方高級領導接觸,由此掌握了許多外界不為人知的秘密往事。 在這
标签
此戰一勝,封神863年
在采石之戰的一年前,虞允文與完顏亮有過一面之緣。 那是紹興三十年(1160年),南宋官員虞允文出使金國。金朝君臣以為虞允文不過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在接待時意欲以比箭當眾羞辱他。沒想到,虞允文竟張弓搭箭,一發破的,金人驚呆了。所以不要
标签
劉關張,其實是父子關系而非兄弟關系|文史宴
劉備、關羽、張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生活在漢末三國時期。 劉關張是歷史人物,但是演義小說中和民間故事中劉關張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變,已經跟歷史相去甚遠了。 劉關張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小說《三國演義》第一回說道: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