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著名將領,被尊為"義王" ,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戰場上他屢立戰功,在政務上他施政務實,體恤百姓,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擁戴,被認為是"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但在“天京事變”後,石達開率領部下離開了太平天國,卻在大渡河迎來了生命的終點,他以自己的命換取三軍平安,結果被判凌遲處死,割了3000多刀才斷氣,死時年僅32歲。
石達開從生到死都是轟轟烈烈,但給他行刑的劊子手,卻在2個月後餓死街頭,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1-
1831年,石達開出生在廣西貴縣的一個富農家庭,在他年幼時父親便病逝了,從此母親一個人照顧四個未成年的子女,家庭境況大不如前。
石達開14歲時就擔負起養家的重擔,走南闖北做起了生意,不但積累了一些財富,同時也結識了不少人脈。當時,國力衰落,清廷腐敗無能,百姓們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石達開胸懷壯志,心系百姓,帶領當地農民進行反抗,幫助百姓們解決了不少問題,贏得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擁護,也因此聲名遠播。
石達開的名字傳到了正在籌備反清起義的洪秀全和馮雲山的耳中,親自前來邀請他共圖大計。
石達開希望可以推翻清廷的統治,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便加入了起義軍,還捐出了自己所有的家產,迅速組建了四千余人的隊伍,被封為左軍主將,成為了起義軍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金田起義後,洪秀全在永安稱王,建號太平天國,石達開晉封為翼王,意為"羽翼天朝",從此與清政府拉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2-
1852年,西王蕭朝貴在長沙陣亡後,太平軍陷入了清軍的反包圍, 局勢十分危急。石達開率部西渡湘江, 在河西開辟基地, 有效地緩解了太平軍缺糧的危機。
他還多次擊敗進犯的敵人,重挫清軍士氣, 又作為全軍先導,引領大家安全撤離了反包圍圈。他帶兵從岳陽、武漢一路進軍到金陵,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令清軍聞風喪膽,稱他為"石敢當" 。
1853年,太平軍攻占金陵後,改名天京,作為天國的首都,石達開留京輔佐東王楊秀清處理政務。太平天國的諸王都在天京忙着修建華麗的宮殿,每日縱情聲色,奢侈享受,唯有石達開始終堅守本心,不為美色、權力所動搖。
1854年,石達開率領部隊西征,多次與曾國藩的湘軍展開激戰,於是就有了曾國藩著名的“屢敗屢戰”的戰報書,打得曾國藩開始懷疑人生,有一次還崩潰地跳河自殺,若不是被部下救上來,曾國藩在歷史上就會被定格為“ 石達開的手下敗將”,而不是什么“千古第一完人”了,更不會有曾家200年的家族傳奇。
後來曾國藩被圍困南昌,彈盡糧絕,石達開卻在此時被緊急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雖然他大破江南大營,解除了清軍對天京三年的包圍,但也錯失了鏟除曾國藩的最好機會。
-3-
沒多久,“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內部發生了巨變,東王楊秀清被殺,東王家屬及部下2萬多人被屠殺殆盡,一夜之間,屍體堆積如山。
在前線打仗的石達開收到消息後,急忙趕回阻止,但慘劇已經發生,他痛斥北王韋昌輝爛殺無辜。此時韋昌輝已經殺紅了眼,認為石達開偏袒東王,動了殺心,危急關頭,石達開翻牆逃出了天京,但京中的家人與部屬卻被誅殺。
石達開萬般痛心,清軍未滅,如今太平天國卻已經四分五裂,他只能從安慶起兵靖難,上書天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洪秀全見全體軍民都支持他,迫於壓力只能將北王韋昌輝滿門抄斬。
事情平息後,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他不計前嫌,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這也使得北王親族和部屬免於被屠殺的命運,混亂的局勢也迅速安定下來。
但天王洪秀全通過這件事,看到石達開如此得民心,不由得心生猜忌,不再讓石達開領兵打仗,而是把自己的兩位哥哥封王,讓他們牽制石達開,意圖加害。
看清情勢的石達開,為了避免悲劇再次上演,便率領自己的部下離開了天京。但石達開也已經心灰意冷,失去了斗志。
沒了太平天國做後盾,石達開每次打仗都是孤軍奮戰,在後來的幾次對清作戰中,都是戰績平平。
-4-
1863年,石達開率領屬下來到了大渡河,糧草用盡,陷入絕境,他便給駱秉章寫了一封信,願以自己的命換取全軍將士平安。
石達開部下3000人被王松林收編,剩余2000人駐扎大樹堡。結果在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受審後,清軍背信棄義,夜襲大樹堡,除三百老幼外,全部被殺。
而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令主審官崇實無言以對,最終判他“凌遲處死”,這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又有“千刀萬剮”之稱,石達開被割了3000刀,始終一聲不吭,直到血盡而亡,年僅32歲。
在場的百姓和官兵無不為之動容,驚嘆他是個“奇男子”。行刑的劊子手余寶被石達開的英雄氣概所懾服,又心懷愧疚。
當四川總督駱秉章吩咐余寶,去查看血肉模糊的石達開是否已經斷氣時,余寶也是提心吊膽地拉起石達開的頭,結果對上了石達開銳利的眼神,嚇得余寶尖叫一聲,跑開了。
從此,余寶成了一個瘋子,每天不停地哭着說自己有罪,直到兩個月後,余寶被發現已經餓死在街頭。
結語:
想當年石達開一心推翻清朝、拯救蒼生,捐出了家產,豁出了性命,結果卻落得這般悲慘收場。
但他一生坦坦盪盪、轟轟烈烈,縱然失敗了,他的勇猛無畏和才能連敵人都不得不嘆服。左宗棠評價他是“賊之宗主,無所畏忌。” 曾國藩說他有“將才之風。” 後世更是評價他為"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這也算是最高的贊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