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打過仗的文官,臨危帶兵打敗10倍敵軍!主席評價:千古一人

歷史的走向,很多時候是由一個小人物改變的。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個故事:

他本是一位從沒有打過仗的文官,卻臨危受命,領兵打敗了10倍於自己的敵軍。毛主席讀過他的事跡後,更是給出了“千古一人”的評價。

紹興三十一年(1161)的秋天,南宋 行在 臨安被一片恐慌所籠罩——金國皇帝完顏亮集結了20萬大軍,兵分四路,南下侵宋。

宋高宗想要跑,被人勸住,但金兵勢如破竹,南宋主帥又病勢沉重,實際上負責指揮的副帥王權又率兵逃跑,一直逃到南京附近的采石(今采石磯附近)。

接替王權的守將李顯忠還沒有到任,許多軍士結伴逃散,一萬余名疲弱不堪的宋軍,如同待宰的羔羊,困守采石。

這時,一個小人物突然闖入歷史的舞台。

他就是虞允文。

虞允文,時任參謀軍事,一個人微言輕的參謀,來自偏遠的四川隆州,已經51歲了。

他在43歲的時候才考中進士,又熬了好幾年,才做到中書舍人。

他出現在采石,也是偶然。他只是奉命帶一些酒肉、棉衣來犒勞士兵。

不過,近兩萬的宋軍如同棄兒,散坐在路旁,對這個遠道而來的書生瞪了不少白眼。

有跟隨虞允文來的官員一看情況不妙,勸他不要把這個包袱攬在身上。

虞允文卻說:“現在國家正是危急存亡之時,我怎么能考慮自己的得失,逃避責任。”

他召集全部軍官開會,大聲說:“敵人萬一得以渡江,你們能往哪兒走?現在前有大江,地利在我,為什么不死里求生?況且朝廷養了你們30年,難道就不能一戰以報國?”

眾將士說,我們也不是不想作戰,只是無人統領。

虞允文聽了之後,登上高台,振臂一揮:“接替的守將李顯忠還沒有到任,我受朝廷之命前來督師,現在聽我命令,我和你們一起殺敵報國!”

他的隨從都驚呆了:咱們沒有這個任務啊!

宋軍將士看着這個身材單薄的書生,感受到他必死的決心,受到鼓舞,都站起來穿好盔甲,決心死戰。

虞允文與將領商議,決定采用水、陸配合,以水戰為主之戰法。步兵與騎兵埋伏於江岸高地之後,水軍分五隊,各以海鰍船(一種輕盈如飛的小船)和戰船組成。

部署完畢,金軍便順風鼓噪前來渡江,他先派部分水軍佯攻,以探宋軍的虛實。識破金兵動機的宋軍沒有反擊。

隨後,完顏亮率戰船數百,順風順水,向東岸沖來。

快到岸邊時,突然聽到鼓聲四起,只見宋軍從隱蔽處沖殺出來,嚴陣以待迎戰金兵。戰船勉強靠岸後,部分金兵開始登陸。

在這生死關頭,宋軍一路砍殺過去,一時殺得金兵血流成河。

金兵的船因為體積大,行動不便,而金兵又不懂得水戰,都動彈不得,而能射箭的,每條船上不過幾十人。虞允文又以海鰍船殺入敵舟,將其沖破,金兵盡被殺死於江中。

虞允文預料到,完顏亮雖然遭受重創,但不會死心,一定會卷土重來,於是又連夜部署。

到了第二天,金兵果然又發動進攻,但是在宋軍的提前部署下,被殺得節節敗退,一時間,金兵主力被消耗殆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金軍於是放棄進攻采石,轉而進攻鎮江。

而為了震懾金兵,虞允文讓宋兵駕船在江面上游弋。金兵對此極為震驚,軍心開始動搖。

此時,鎮江方面還集結着宋朝的20萬大軍,但完顏亮仍要軍隊強渡長江。然而,金軍已經難以忍受完顏亮的殘酷,當夜擁進大營,把他殺死了。完顏亮一死,金兵就撤退了。

南宋終於化險為夷。後世史官在編纂《宋史》的時候,寫道:“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轉危為安,實系乎此。”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虞允文這個小人物,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擔起了並不屬於自己的重擔,力挽狂瀾,改變了歷史。他後來輔佐宋孝宗,成為了一代名相。

毛主席在閱讀采石磯之戰的歷史時,寫下批注:“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一個小小的文職參謀,竟然打敗了十倍於己的敵人,這還了得!更關鍵的是,一千年來,就出了這么一個書生。

虞允文確實當得起“千古一人”的美譽。

本文標題: 從沒打過仗的文官,臨危帶兵打敗10倍敵軍!主席評價:千古一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67663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標籤: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抗美援朝期間,金日成過40大壽,幾次邀請彭德懷,為何都被拒絕?
1998年,原志願軍總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兼參謀的楊迪,出版了一本名為《志願軍司令部的歲月里》的回憶錄。 由於作者是抗美援朝戰爭的親歷者,且長期與彭德懷、鄧華、金日成、朴憲永等中朝雙方高級領導接觸,由此掌握了許多外界不為人知的秘密往事。 在這
标签
此戰一勝,封神863年
在采石之戰的一年前,虞允文與完顏亮有過一面之緣。 那是紹興三十年(1160年),南宋官員虞允文出使金國。金朝君臣以為虞允文不過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在接待時意欲以比箭當眾羞辱他。沒想到,虞允文竟張弓搭箭,一發破的,金人驚呆了。所以不要
标签
劉關張,其實是父子關系而非兄弟關系|文史宴
劉備、關羽、張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生活在漢末三國時期。 劉關張是歷史人物,但是演義小說中和民間故事中劉關張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變,已經跟歷史相去甚遠了。 劉關張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小說《三國演義》第一回說道: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
标签
駝峰航線有多可怕?飛機壽命只有90天?真實案例告訴你答案
你聽說過“駝峰航線”嗎? 它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座形似駱駝背脊凹處的一處山口。整條線路西起印度阿薩姆邦,東至我國的雲南省和四川省,中間橫跨了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等地區。 航線全長約805千米
标签
劉伯溫僥幸逃過一死,寫下一首詩,點醒無數人,朱元璋讀了都恍然大悟
在古代,對於一個皇帝而言,最令人憂心之事莫過於有人奪走其帝位。 尤其是開國皇帝,他們對此更是有着切膚之痛。 畢竟,他們深知自己的帝位乃是從他人手中搶奪而來。 因此,為了確保江山永固,他們不得不加強防范措施。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大漢王朝後,那
标签
“白虎”是何物?為什么晚清首富胡雪岩死前囑咐子女“勿近白虎”?
“晚清首富”胡雪岩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紅頂商人”,他的發家史非常傳奇,他用了30多年的時間, 從一貧如洗的窮光蛋逆襲成為晚清首富,在他事業最輝煌的時期, 被慈禧太後獎賞黃馬褂和二品頂戴花翎,他“ 紅頂商人”的稱號也因此載入史冊。  可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