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在談論韓國近現代史時,金九是一位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過去的關鍵人物,這位被尊奉為“韓國國父”的大政治家,以暗殺起家,曾長期避難中國,最終被政敵暗殺,一生中充滿了太多的神秘色彩。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這位傳奇人物。
01 以刺殺起家的革命家
金九,號白凡,1876年生於朝鮮黃海道海州白雲房一個農民家庭,自幼接受傳統儒家教育,對漢學頗有研究。彼時的朝鮮跟中國一樣,也采用科舉制招攬來自民間的人才,可惜金九文運不佳,在科場蹭蹬多年始終無法中舉。甲午戰爭後,朝鮮淪為日本的附庸國,此時,思想變得激進的金九先後加入新興宗教組織“東學黨”、獨立運動義兵團“議變黨”,積極從事反日活動。
金九舊照
1895年10月8日,朝鮮王後閔氏(明成皇後)在漢城(今首爾)景福宮被日本浪人謀殺,消息傳出後舉國悲憤,而金九為了洗刷國恥,遂在鴟河浦刺殺日本陸軍中尉土田讓亮,而後者正是參與謀殺閔王後的凶手之一。刺殺土田讓亮的舉動讓金九聲名鵲起,但也由此為他帶來牢獄之災,被關進仁川監獄1年多時間。1899年5月,金九成功逃獄,並於公州麻閣寺出家。
金九的僧人生涯很短暫,待風頭一過,他便離開寺院,在黃海道各地從事教育工作,並在暗中加入新民會,進行革命活動。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後,滿懷悲憤的金九等人為喚起國民爭取獨立的斗志,決定刺殺朝鮮總督寺內正毅,但該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1911年,金九等105人遭到逮捕,並被判處無期徒刑。翌年,日本殖民當局為收買民心,將金九等人釋放。此後,金九在金鴻亮的東山坪農場擔任管理人,並進行農村的啟蒙運動。
“三一獨立運動”
1919年1月21日,朝鮮高宗李熙病死,由於傳言稱他是被日本人毒死的,因此在國葬日當天(3月1日),朝鮮爆發聲勢浩大的“三一獨立運動”,直到3個月後才被日本殖民當局撲滅。“三一獨立運動”失敗後,金九等人認識到單憑本國力量無法實現獨立,遂在同年趕赴上海,與流亡志士李光洙、孫貞道等人組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並積極爭取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韓國獨立運動的支持。
02 中國歲月
臨時政府成立後,金九因為具備豐富的反偵察和刺殺經驗,因而被任命為警務局長、內務總長,專職從事保密、反間諜和刺殺日本軍政高層的工作。在此後7年時間里,由金九領導的一支小而精悍的隊伍,不僅成功地鏟除與日本暗通款曲的韓奸黃鶴善等人,策反日本派來上海偵緝臨時政府的韓國人姜麟佑,並且還曾與日本駐滬領事館的特務交火,令對方傷亡慘重。
炸彈爆炸後白川等人被抬下觀禮台
當然,最令金九引以為傲的成果,莫過於成功刺殺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白川義則。這項刺殺行動發生在1932年,而金九最初的刺殺目標則是日本天皇裕仁,可惜功敗垂成。當年4月29日,在中國“鐵血鋤奸團”團長王亞樵的幫助下,金九派出得力干將李奉昌,在上海虹口公園將參加閱兵儀式的白川義則炸成重傷。27天後,雙數沾滿中國軍民鮮血的惡魔白川義則,因傷重不治而死。
白川義則之死不僅沉重打擊日本的侵略氣焰,令駐守江浙一帶的日本軍政高層對金九聞名喪膽,並且震驚世界,更令中國政府對韓國臨時政府的態度大為改觀。在此以前,南京國民政府一直對韓國臨時政府采取不聞不問的姿態,從未向其提供實質性的援助,但自從白川義則遇刺事件發生後,蔣介石卻親自命令國民黨中組部部長陳果夫跟金九接觸,大力開展援助韓國臨時政府的工作。
金九與蔣介石會面
除資金援助外,南京國民政府還幫助金九組建韓國國民黨,並在洛陽軍校代培韓國軍官。南京淪陷後,金九率韓國臨時政府先後遷往長沙、重慶,並在1940年9月17日組建韓國光復軍,跟隨中國軍隊一起參加抗日戰爭。不僅如此,在蔣介石的據理力爭下,《開羅宣言》中明確提出“使朝鮮自由與獨立”的目標,消息傳到重慶後,金九等人無不感激涕零。
03 遇刺身亡
在避居中國的26年時間里,金九等人通過不懈的努力,並借助中國的力量,終於使韓國獨立運動由不可能變為可能,其功績如何強調都不為過。由於功勛卓著,金九曾3次被推舉為韓國臨時政府主席(1926年12月-1927年8月、1940年-1944年4月、1944年5月-1948年8月15日),並一度出任總理,是韓國當之無愧的獨立元勛。
金九發表演講
日本戰敗投降後,朝鮮半島光復,得到蔣介石重金資助的金九,在1945年11月5日乘飛機返韓,再度回到闊別近30年的祖國懷抱,心情之激動可想而知。不過,朝鮮半島雖然擺脫殖民統治,但處在美蘇分區占領的狀態下,由於意識形態的巨大差異,各自建國已成為難以阻止的態勢。然而,一生為半島獨立和統一而努力的金九,焉能坐視國家走向分裂?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金九在1948年2月10日發表題為《向三千萬同胞泣訴》的聲明,強烈反對韓國、朝鮮獨自建立政府。1949年初,金九又強烈反對韓國獨自實施大選的聯合國決議,並提出應由南北協商建立統一政府的主張,由此遭到李承晚集團的忌恨(注:李承晚是韓國獨立後的首位總統)。隨後,金九又出訪朝鮮,就該主張跟金日成舉行政治協商,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金九雕像
1949年6月,就在金九返回韓國後不久,陸軍步兵少尉安斗熙在京橋庄將他刺殺,而幕後主使正是李承晚。鑒於金九在領導韓國獨立運動中做出的偉大貢獻,死後以國民葬的方式安葬於孝昌公園,自發前來送葬者難以計數(注:國民葬類同於國葬,但不是以政府而是以全國人民的名義)。等到李承晚被革命運動推翻後,金九在1962年被追授“大韓民國建國勛章”,並正式獲得“國父”的稱號。
參考書目
金九|著,宣德五、張明惠|譯:《白凡逸志》,民主與建設出版社1994年版。
楊天石:《蔣介石與“韓國獨立元勛”金九》,《世紀》2014年05期。
張元卿:《金九在南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