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搜搜韓軍敬禮的視頻,你一定會發現,別看這韓國軍隊歷史沒多長,但口號可是五花八門,相當繁雜。
其中,韓陸軍的正式“敬禮口號”為兩聲——“蔥-蔥”。然後,他們內部不同的作戰單位再各喊各的。
當然,這並不是他們想吃蔥,或者把大蔥用作了什么“圖騰”,而是這個發音在咱們聽起來像是“蔥”罷了。
韓國陸軍的“蔥-蔥”,其實喊的是他們半島人的——“忠誠”二字。只不過是發音接近漢語,讓咱們的很多吃瓜群眾,誤以為是——“蔥-蔥”。
正如前面說得那樣,除了這個“忠誠”,韓國陸軍麾下的各作戰單位們也幾乎都有各自的“特色口號”。
比如韓國陸軍第3步兵師團,看到長官,接到上級電話,甚至是集體開飯前,都要高喊——“白骨”!
韓軍第3步兵師團特有發型——“白骨剪”
據說,他們喊“白骨”的傳統比喊“蔥”還要悠久,源於1950年代的朝鮮戰爭。
在那段歲月中,這個第3步兵師團算是比較能打的一支軍隊,也是第一個突破三八線的韓軍部隊。
朴定仁的第一任長官朴定仁,是個反共魔怔人士,甚至魔怔到生病拒吃紅色的葯丸、穿正裝不系紅色領帶,家里女孩不讓穿紅裙子的地步....
可以猜測,當年朴定仁讓韓軍第3步兵師團大喊“白骨”,應該是旨在不斷提醒他們,銘記這種無畏戰死化為白骨也要反共的勁頭吧?
只是,就看如今的韓軍,他們再怎么玩命大喊“白骨”,或許也很難復制出來當年的那個勁頭了。
好了,咱們還是再說回“忠誠”(蔥-蔥)這個用途最廣的韓軍口號。
相比韓國陸軍第3步兵師團的“白骨”,“忠誠”差不多晚了十年。
“忠誠”口號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61年5月,韓國陸軍少壯派軍官發動的那次政變。
1960年代初,韓國政壇一片烏煙瘴氣,政客們整天就想着怎么給對方穿小鞋,把政敵拉下馬,人心盡失。
結果,以朴正熙為首的韓國少壯派軍官看不下去了——爭什么爭,在老子眼中,你們都是廢物,還不如我上。
於是,在取得美國暗中支持的情形下,朴正熙帶着一群軍官們,決定發動一場政變,來改變“國運”。
1961年5月16日凌晨,朴正熙團隊率領4000多名官兵,分頭控制了漢城各要點。開始施壓當局政府下台。
5·16軍事政變中的朴正熙(左前戴墨鏡者)
東躲西藏半個多月後,總統尹潽善和總理張勉都被迫公開承認了政變,主動辭職,同時將國家權力移交給朴正熙為首的“革命軍事委員會”。
最終,並沒太費周折,政變就宣告成功。
隨後,朴正熙自任代總統,建立了臨時政府。
接下來的一年多,朴正熙先是出任韓國第一大黨,民主共和黨總裁,進入通過“選舉”,正式擔任了韓國總統,直至1979年10月26日,遇刺身亡。
而“忠誠”這一口號,也隨着政變後朴正熙出任韓國最高領導人,從青瓦台迅速推廣到了整個韓軍。
大家給看看青瓦台的風水
原本,高呼“忠誠”,只是朴正熙麾下軍隊的敬禮口號,被他帶到了青瓦台。自此,先是青瓦台衛隊開始喊“忠誠”,然後是整個韓國陸軍,再後來連韓國國防部直轄部隊、各類軍校、警察部隊、海洋警備安全本部,都被鼓勵使用“忠誠”作為敬禮口號。
甚至,曾經一度,韓軍各單位吃飯前都要在食堂前列隊集合,扯着嗓子玩命高喊“忠誠”,喊的不夠洪亮不夠“有氣勢”,就不讓吃飯。
很顯然,這樣的操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給領袖拍馬屁。
朴正熙本人,也十分受用。
這似乎就正如很多人經常說得那樣——你缺什么,往往就會越在意什么,越強調什么。
而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的卻是,朴正熙最後竟然死在了他那最“忠誠”的左膀右臂,時任韓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金載圭、總統秘書長金桂元的槍口下。
他閨女朴槿惠的坐牢時間,更是比執政時間還長。
電影還原當年現場
說到這兒,肯定有人還會問了,朴正熙手下的軍隊最初為什么選了“忠誠”用作敬禮口號呢?
這或許並不排除,是受了軍國主義日本的影響。
無論是朴正熙,還是弄死他的金桂元,這群5·16軍事政變中上台的韓國高層,很多人都是前朝鮮籍日本軍官出身。
朝鮮半島剛剛光復那會兒,他們曾被打上過“韓奸”的標簽,遭到了全社會的鄙視。
但擱不住國際風雲突變,隨着半島南北各自為政,戰爭一觸即發,在美軍的強烈授意下,韓國軍隊又重新吸納了大量前朝鮮籍日本軍官。
很快,朝鮮戰爭爆發,這些曾經的“韓奸”不僅成功洗白了身世,還在韓國軍政界順利的扎下了根。
所以,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在美軍搭建的物質基礎上,現代韓國軍隊的一些傳統作風,更像是從日本殖民時期發展而來的,軍中等級森嚴、霸凌嚴重,上級長官可以隨意打罵、侮辱和懲罰士兵。
上級對下級、高級軍士對低級別士兵等,甚至可以像“皇帝一般”進行“統治”。
除了這套“霸凌”式的作風,還有一些東西,或許也正是來源於此。
比如,朴正熙帶來的“忠誠”口號。
1945年8月15日之前,朴正熙的“官方身份”是齊齊哈爾關東軍中尉高木正雄。
下圖是1944年1月,日本報紙對半島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優秀畢業生”高木正雄的宣傳報道——在偽滿擔任關東軍見習軍官的高木正雄,曾經“毅然”寫下了血書給日軍上級:
“我身為日本人,以精神與氣概,義勇奉公,以死報國的決心報名當軍官。”
而當年的關東軍的日常生活訓練模式,可參考1943年1月11日的《朝鮮總督府日報》的描述:
清晨,部隊士兵在起床號聲中起床,迅速列隊,先參拜建國神廟和皇居祭宮,再前往小溪邊進行洗漱,然後開始一天的訓練。軍紀是最值得驕傲的一點,每當行軍禮時,士兵們都會高喊 "忠誠",並做出堅定有力的動作。
所以,確實也不排除,“忠誠”這個口號,來自早前的偽滿洲關東軍。後來被一群韓軍中的馬屁精給“發揚光大”了。
更何況,有些時候,他們缺什么,往往就會越在意什么,越強調什么。
既不忠誠又不善戰,那只好嘴上過把癮了...
不過,正如前面提及的那樣,“忠誠”只是韓國陸軍最正式的敬禮口號,陸軍旗下的各作戰單位還擁有各自花樣百出,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特色”口號,諸如什么——“白骨”、“白馬”、“猛虎”、“晉級”、“射擊”、“先鋒”、“台風”、“花郎”等等。
而韓國海軍的正式敬禮口號則為“團結”,空軍多會用“必勝”或者“團結”。
怎么說呢,連軍隊的敬禮口號都統一不了,還號稱要統一半島,這是不是讓人感覺挺誇張的?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