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期間,周總理和泰國旺親王進行友好商談,泰方對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深表贊同。回國後,親王說服總理披汶·頌堪,着手推動中泰邦交正常化。
與中國建交按理說算不得什么難事,此時西方的威斯特伐利亞式外交原則已成為世界通用范本,泰國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可奇怪的是,泰國卻放着現成的外交條例不用,而是跑到故紙堆里找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送人質!
最終他們選定國家首席顧問乃訕的一雙兒女送到中國,這兩人也成了人類外交史上的最後一雙質子!
泰國這一波匪夷所思的操作背後反映出來的是,他並沒有把中國當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的平等國家,而是把自己自動代入朝貢體系下的藩屬國角色。
雖然此時距離中華衰落已有百年,但在這些東南亞國家眼中,北方那個國家就是不一樣!
一、挑釁:從西南夷到東南亞
在現代行政區劃中,東南亞一般泛指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上的一系列國家的總稱。然而,在更廣義的地理概念上,東南亞區劃應該還包含我國雲南、貴州以及四川南部廣大地地區。這種地理上的統一性,在地形圖上可以非常直觀地反映出來。
歷史上,華夏王朝最早打交道的“東南亞”國家,在史書中被稱為西南夷。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夜郎自大”的夜郎國。秦朝時期,始皇帝就已經開五尺道,將這些地方納入版圖,但西南之地不在三十六郡之列。因此,秦朝大概率是對這些地方采取了羈縻政策。
受限於史料,也無法得知秦當時如何處理與這些地方的“國際”關系。
秦朝滅亡後,漢朝受限於國力不足,放棄了這些地方,封閉關隘,隔絕往來。漢武帝時,朝廷意外得知夜郎國在南越國上游,並據此制定了一項聯合夜郎,奇襲南越的作戰計劃: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萬,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
在這種戰略的驅動下,漢武帝派唐蒙與當時西南地區的霸權國家夜郎進行友好磋商,並在名義上將夜郎納為郡縣,而讓夜郎王的兒子當縣令。由此可見,所謂夜郎自大,並不是表面上那么簡單。
試想一下,夜郎要是不知道漢朝有多大,怎么可能會接受漢朝的領導呢?哪怕是名義上的也不行啊!
這些小國之所以在政治上接受中原王朝的羈縻,除了忌憚漢朝的武力之外,更多的還是貪圖漢朝的紅包:夜郎旁小邑皆貪漢繒帛。
可一旦中原王朝往這些地區滲透,威脅到他們的自身安全或者利益,他們就是另外一副嘴臉了。
西漢元狩元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告知漢武帝,自己曾在西域意外看到四川的土特產,追查之後得知是從身毒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傳過去的。
漢武帝頓時醒悟,那幫西南夷居然向漢朝隱瞞了一條黃金商道!
漢武帝於是派人前去探路,結果西南夷翻臉不認人,前後十多批使者遭到監禁。歷史上,滇王和夜郎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問出了那句“漢孰與我大”的千古奇談!
他們為什么要如此作死挑戰大國?難道真是無知者無畏嗎?恰恰相反,他們就是太清楚中原王朝的底細,才會問出這樣的話。
歷史上由於重山險阻,氣候悶熱,物產貧瘠等原因,中原王朝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對西南夷地區實行有效統治。如果大軍勞師遠征日費千金,只為了奪取一塊守不住的地方,對於中原王朝而言無疑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但虧本買賣不代表中原王朝真拿他們沒辦法,如果朝廷真的不計代價南征,這些西南小國都得被中原的鐵掌拍碎。
於是,這些西南小國就會想了,北方的大軍在什么情況下才會開過來,他的底線究竟在哪里?
於是“夜郎自大”式的挑釁就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外交手段了。
可一旦真的碰到了北方的底線,這幫家伙會無比絲滑地一鍵三連:上表,請罪,求原諒。
我蠻夷也,天朝大人大量別跟我計較!
比如上文所說的夜郎王,這個家伙一開始相當頭鐵,在南越特別軍事行動中拒不配合漢軍行動。漢滅南越後為了殺雞儆猴,轉過頭就滅了另外一個不肯配合的西南小國——且蘭國,夜郎王見狀立馬就跪了,“夜郎遂入朝,以為夜郎王”。
夜郎王這種時而頭鐵,時而順服的玩法,也就成了後面幾千年間西南蠻夷跟中原王朝的外交范本。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諸葛亮時代的蠻王孟獲。
隨着西南夷地區逐漸被華夏馴服,這種夜郎自大式的現象被與他們同屬一個地理單元的東南亞國家所繼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菲律賓。
這家伙對華外交的慣用伎倆,就是不停地在南海張牙舞爪,試探中國底線,如果沒有碰到底線,那就往前拱一步。可只要一看中國臉色不對,他就會立刻服軟說好話,反復強調中國投資的重要性。
中國這種國家,矜持而又好面子,常常放不下大國架子,去跟這些蠻夷撕咬。只要他沒有觸碰自己的底線,這種無知蠻夷挑釁是可以被原諒的。
但在有些情況下,中原王朝的容忍度會變得非常低,那就是你威脅到我的核心關切時,我會不惜一切代價弄死你!比如大小金川土司,他們原先在版圖上毫無存在感。但隨着中原王朝對青藏高原完成實控,正好處於入藏咽喉的大小金川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這種地方是不可以左右搖擺的,中原王朝在這種事關命脈的的咽喉要道上,必須追求確定性!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所以,你只能選擇絕對臣服。要是膽敢頭鐵,花八千萬兩白銀砸也要砸死你。
二、依賴:來自亞洲第一大市場的誘惑
除了挑釁之外,合作也是大東南亞地區與中國邦交的主旋律之一。
正如菲律賓渴求中國的投資一樣,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對於古代大東南亞地區來說是個無法拒絕的誘惑。以至於古代西南夷和東南亞國家,對與中國的朝貢貿易到了堪稱如飢似渴的地步。
提起朝貢貿易,一般人想到的厚往薄來,賠本賺吆喝這些詞。但實際上,皇帝的賞賜在朝貢貿易中只是占了小頭而已!真正的大頭,是跟着朝貢使團一起前來的貿易商隊。
這些人靠着使團打掩護,無論是海關還是陸卡都會對他們一路綠燈,這是普通商人無法比擬的優勢。朝廷當然也知道這些貓膩,為了杜絕弊端,明清時代對這些國家的朝貢頻率和朝貢規模都做了嚴格規定。
但結果仍然禁不住這股朝貢熱!比如說泰國,按規矩他應該三年一貢,使團規模不許超過百人。但實際上他卻是一年三貢,使團人數動輒數百人乃至上千人。
對於這種明目張膽薅我羊毛的行為,愛面子的中原王朝其實也只能選擇息事寧人,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總不能因為這種蠅頭小利,就把關系搞僵了吧!
三、糾結:歡迎反霸,不許稱霸
除了經濟需求外,古代東南亞國家同樣需要來自中國的軍事制衡。只不過這種需求多少又帶着幾分糾結。他們既渴望中國的武力來幫他們維持地區秩序,避免東南亞地區出現一個霸權國家。但他們同時又極度害怕中國,因為中國本身就是一個氣場強大的大國、強國。
在這方面,泰國應該是感觸最深的一個國家。
在明朝永樂年間,泰國的前身暹羅也是東南亞一霸。那時候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帶,有一個橫跨馬六甲海峽的國家叫滿剌加。這個國家原先沒有國王只有稅務官,是泰國霸權下的一個附屬勢力。照例每年要上交40兩黃金給泰國作為保護費,不然就要挨打。
而此時恰逢鄭和下西洋,朱棣為了控制馬六甲這一戰略要地,特地把滿剌加從泰國手上解放出來,給他們立了國王,從此這個國家就改頭換面,成了中國最忠誠的藩屬國。
在朱棣之後,明朝正統年間又在泰國北部、老撾、緬甸一帶設置三宣六慰作為勢力范圍的延伸。
站在當時泰國人的視角來看,那就是他四面八方都被明朝勢力給包圍了,這不是妥妥滴霸權國家嘛?
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在400年後,同樣也是中原王朝對東南亞的干預救了泰國一命。
清朝年間,東南亞崛起了一個地區霸權——緬甸貢榜王朝。
這個國家一度橫掃東南亞,極盛時甚至在1766年將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打得滅了國。
當時朝廷里只有一個叫鄭信的太守,和現在泰國卻里克王朝的開國太祖鄭華跑了出來,這兩人到南方沿海地區依托地形苟延殘喘,在緬甸的鐵拳下苦苦掙扎。
可僅僅一年後,這個鄭信就收復了故都,建立了吞武里王朝。
鄭信對外宣傳說是因為有天神保佑才讓泰國光復成功。但他沒告訴大家的是,這個天神的名字叫愛新覺羅·弘歷。
1767年,恰逢第三次清緬戰爭爆發,清軍攻入緬甸境內,緬甸為了應對清軍的壓力,不得已從南線調軍北上。這才讓泰國撿回一條小命。
在這之後中泰關系出於抗擊貢榜霸權主義的需要,開始變得密切起來。
後來鄭華篡位,殺害了鄭信,還欺騙清朝說是鄭信的兒子。乾隆雖然知道真相,但出於國際戰略的需要,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然而,歷史上中國救泰國可不止這一次。
越南戰爭結束後,越南野心膨脹,控制了老撾柬埔寨,想要稱霸東南亞,泰國首當其沖跟越南交上了火。這場戰爭持續了九年,但泰國沒死不是因為他們多厲害,而是北方的大國出手了。鮮為人知的是,這場泰越戰爭跟中越兩山輪戰幾乎是同時開始,又同時結束的。
兩國分別在南北兩條戰線上同時給越南放血,場面一如當年。正是因為這種歷史積淀,對於東南亞來說,他是即希望我們反霸,卻又十分害怕我們稱霸。
在中越戰爭前,新加坡李光耀擰巴的表態就很好地反映了這種糾結的心理。
他一方面在與鄧小平的會晤中,希望中國出手制止越南的擴張:“一旦越南真的進攻柬埔寨,中國是否會任由泰國脆弱無助地自生自滅,最後被迫靠向蘇聯?”可另一方面又擔心中國會成為下一個越南:中國需要表明自己不是另一個凶惡的大陸帝國。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們曾反復強調不稱霸,這個不稱霸可不是稱霸世界,當時的中國根本沒有這種能力。但是在東南亞謀求霸權還是綽綽有余的。所以,不稱霸的承諾是說給東南亞這幫家伙聽的。可幾十年的誤解,哪是幾句話就能消除的呀!
行動永遠比語言更具有說服力。
在自衛反擊戰中,我們對越南首都見好就收的做法,恰恰是東南亞國家最樂見其成的。也正是從那以後,中國才取得了東南亞的諒解,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外交空間。
文史君說
雖然我們經常對東南亞在中美外交中左右搖擺,以及在領海問題上妄自尊大的挑釁感到不滿,但這就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長達千年的外交常態,是大國與小國之間不對等博弈的必然產物。因此,中國在與他們的交往中度量不妨放大些,守住我們的核心利益和底線,剩下的就隨他們蹦躂吧,一如過去幾千年。
參考文獻:
施展:《樞紐:3000年的中國》,湖南文藝出版社,2023。
袁燦興:《朝貢、戰爭與貿易:大航海時代的明朝》,天地出版社,2022。
郭建龍:《三千佛塔煙雲下:東南亞五國文化紀行》,當代世界出版社,2024。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