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所以能从之前的羸弱不堪发展到现在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要感谢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烈士,还要感谢为我们国家革命事业默默奉献、一直潜伏在敌后的地下工作者。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受命打入敌人内部,多次向我军传递绝密情报,使得敌人作战计划屡屡破产,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施亚夫。
施亚夫生于1915年,江苏南通人,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施亚夫受党的派遣,打入汪伪部队,任伪七师中将师长,在此期间他曾在关键时刻传递出一则绝密情报,拯救了了一众新四军高级干部的性命。
当时是1942年11月,汪精卫和侵华日军准备在苏中、苏北一带对新四军进行“清乡”,“清乡”顾名思义就是要清查四乡以肃清新四军势力。
当时施亚夫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派人联系到了新四军的司令员粟裕,粟裕司令在接到情报之后也是第一时间召集了新四军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反清乡”会议。会议上粟裕司令作出了重要指示,包括新四军该如何有序撤退,如何对敌人进行有效打击等等。
按理来说,这么一个重要的会议,能知道内情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才对,但是这次会议的详细情况竟然以密电的形式出现在了南通日军司令小林信男的桌上。并且密电上还详细标注了新四军一众高级干部的撤退路线。
收到这份绝密情报之后,小林信男立即召开了会议,准备派遣两个日军大队和四个伪军师对新四军的高级干部展开围剿。
作为伪七师中将师长的施亚夫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焦虑万分,此次粟裕司令的会议详情被暴露,新四军高层肯定出了奸细,小林的计划一旦得逞,新四军将损失一大批高级干部。
会议结束时,小林信男正在为即将围剿新四军高层而举杯庆祝,为了进一步验证情报的真实性,施亚夫故意和小林信男起了冲突。施亚夫走到小林信男面前说道:这杯酒喝的早了一点。小林信男当即被激怒,认为施亚夫是在怀疑其指挥能力。随即施亚夫表示:我当然不是质疑您的指挥能力,只是对消息的准确性抱有怀疑。按常理来说,新四军怎么会在南坎开会呢?此地北面和东面都是靠海的,一旦被包围,新四军岂不是插翅难逃?难道他们会想不到这一点吗?
小林信男听后沉思了片刻,回应道,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这份情报是新四军内部特高课情报人员发来的密电,准确性不会有误!
在确定了情报的真实性后,施亚夫决定必须阻止小林信男的这一计划,哪怕为之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会议结束后,施亚夫将一张写着情报的纸条放进了老炮台香烟中,并把这包香烟给了自己的副将,让他立即送往新四军的第一指挥部。并且他还特意叮嘱,一定要把情报亲手交到新四军首长手中。
收到施亚夫的情报之后,粟裕司令顿感不妙,敌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作战计划,现在抓内鬼也来不及了,当务之急是改变行程路线,躲过敌人的追捕,所以他立即下达了一条命令,全军集合,关闭所有电台。
随后,他又命令自己的心腹追上先头部队,将取消作战计划的消息告诉了前方带队的将领。交代完这些事情之后,粟裕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谨慎起见,在接下来的十几天内,他再也没有发起过任何进攻行动。最后经过了一番重新地部署,部队终于逃出了敌人设下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