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於江湖
1927年是我軍開天辟地的一年,爆發了四大起義。
按照時間順序,這四大起義分別是南昌、秋收、黃麻以及廣州起義。加上隨後兩年爆發的湘南、桑植、平江和百色起義,這八大武裝起義奠定了全國紅軍的發展基礎。
後面的四次武裝起義,總指揮朱老總、賀老總、彭總和張雲逸,建國後有三位被授予元帥軍銜,一位被授予大將軍銜。而1927年的四大起義,卻有3位總指揮沒有軍銜。
南昌起義總指揮賀老總,是十大元帥之一,但秋收起義、黃麻起義、廣州起義的總指揮都沒有看到新中國的誕生,無緣第一次大授銜。但是,這三大起義走出了4位元帥、3位大將和16位上將,為我軍貢獻了大量優秀指揮員。
如果這三位犧牲的總指揮能夠參加評銜,誰最有希望成為元帥?
南昌起義指揮部遺址
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是毛委員軍事生涯中的第一位搭檔。
眾所周知,南昌起義打響了我軍的第一槍,南昌起義之後不到一周,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確定了“槍桿子”道路,秋收起義就是八七會議後的第一次實踐。
秋收起義發起時,南昌起義部隊正在南下潮汕的途中。
參加秋收起義的主力軍,是張發奎的武漢警衛團,團長是黃埔二期的盧德銘,其余人馬來自安源路礦工人糾察隊,以及湘北、鄂南的農軍。
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近5000人,武漢警衛團是絕對的主力軍。
這個團的團、營級干部盧德銘、余灑度、范樹德、韓浚、辛煥文、鍾文璋、陳浩大多是黃埔一、二期的高材生,還參加過北伐,如果堅持到建國後,妥妥的開國上將以上級別。
作為秋收起義的總指揮和黃埔二期生,盧德銘的資歷僅次於葉挺將軍:北伐時的營長、73團參謀長,大革命失敗後任武漢警衛團團長,是張發奎第二方面軍指揮部“衛隊”。
南昌起義,盧德銘被任命為紅1師總指揮,但沒趕上部隊南下。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盧德銘和武漢警衛團參加了毛委員領導的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轉移路線圖
盧德銘和毛委員配合默契,在很多問題上看法一致。
按照上級的要求,秋收起義5000人首先攻打瀏陽,然後進攻長沙。但進攻瀏陽遭到了重挫,起義軍損失、潰逃十之七八,要靠這點兵力進攻大城市,無異於天方夜譚。
好在,關鍵時刻盧德銘全力支持毛委員轉向農村的正確主張,避免了革命火種覆沒。令人痛心的是,這位優秀的將領在掩護大隊撤退的過程中中彈犧牲,年僅22歲。
如果盧德銘活到解放以後,極有可能成為開國大將甚至元帥。
首先,盧德銘的資歷、戰功,足以躋身開國大將之列。
盧德銘參加過北伐戰爭,還擔任過葉挺獨立團的營長、第二方面軍總部警衛團的團長。這樣的資歷、戰功和經歷,是極為少見的。
秋收起義軍
其次,秋收起義走出的開國將帥,都是盧德銘的手下。
三灣改編後,開國元帥羅榮桓是連隊的黨代表,大將譚政是文書,上將張宗遜是連長,陳伯鈞是排長,黃永勝和陳士榘是班長,政工上將宋任窮、賴傳珠和鍾期光等還籍籍無名。
再次,參加秋收起義的24位高材生,盧德銘是其中的佼佼者。
參加秋收起義的舊軍官和黃埔系,余灑度、范樹德、蘇先駿、韓浚、鍾文璋、徐恕、黃子吉叛逃,王新亞失蹤,余賁民、張子清、伍中豪、王良、曾士峨、徐彥崗、呂赤犧牲。
如果盧德銘不是過早犧牲,絕對不亞於伍中豪、黃公略等人。
盧德銘
爆發於鄂豫晚地區的黃麻起義,長期以來一直被低估了。
從我軍的發展淵源來看,鄂豫晚根據地誕生的紅四方面軍產生了開國將帥總數的45%左右,誕生了許多風格彪悍的戰將,像徐向前、徐海東、韓先楚、許世友等。
土地革命時期,紅四方面軍的大仗、惡仗也很出名,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紅四出猛將的道理。徐向前元帥是我軍第一個擅長大兵團作戰的名將,開創和鞏固了鄂豫晚根據地和川陝根據地。而這一切的源頭,都要歸功於黃麻起義。
黃麻起義走出了徐海東、王樹聲兩位開國大將,還有王宏坤、許世友等9位開國上將。但是,作為起義總指揮的潘忠汝,在軍史上的知名度卻不是很大,遠不及湘南起義的朱老總、平江起義的彭總,以及百色起義的張雲逸廣為人知。
潘忠汝畢業於黃埔武漢分校,大革命失敗後率領農軍參加了黃麻起義。
但是,在攻占黃安後,潘忠汝的鄂東軍遭到敵軍偷襲合圍,為了掩護戰友突圍,潘忠汝像三國時期的勇將趙雲一樣殺了個六進六出,最終腹部中彈犧牲,年僅21歲。
按照潘忠汝的資歷,如果活到1955年,大概率會成為開國上將。
潘忠汝烈士(畫像)
比較而言,廣州起義的總指揮葉挺最有希望成為開國元帥。
作為我軍的創始人、新四軍的代表和36軍事家之一,葉挺在軍史上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葉挺將軍在軍史上的重大貢獻,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點,在我軍著名的八大武裝起義,成名於北伐戰爭的葉挺參加了其中兩個,南昌起義是前敵總指揮,廣州起義是總指揮。這樣的資歷放眼十大元帥,無人能出其右。
第二點,葉挺將軍是國共雙方公認的名將,這也是組建新四軍非葉挺出任軍長不可的原因。經歷過辛亥革命時期的老資格,我軍不過朱老總、賀老總、劉帥和葉帥寥寥數人。
【新四軍部分指揮員,左起:副參謀長周子昆、參謀長張雲逸、軍長葉挺、政委項英、曾山】
第三點,葉挺能夠代表新四軍。如果建國以後葉挺將軍還活着,後來的元帥陳毅、大將粟裕、張雲逸等人,都無法超越抗戰初期的老軍長,陳毅的代表性顯然沒有葉挺強,加上他轉入地方工作,或許不會授予軍銜。
第四點,人生重晚情。有人認為葉挺將軍有10年時間脫離組織、3次離開新四軍,但葉挺在獄中5年浴火重生得到延安肯定,剛出獄就被主席批准重回組織。
第五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無論是33還是36軍事家,葉挺將軍在位置都位列元帥以後、大將之前,這也從“蓋棺定論”的角度肯定了葉挺的元帥地位。
“四八空難”追悼會現場
天妒英才,1948年4月8日葉挺將軍在山西黑茶山遭遇空難,享年52歲。
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
1927年四大起義有三位總指揮英年早逝。
如果這三大起義的總指揮能夠活到授銜,葉挺將軍最有可能成為開國元帥,黃埔二期的盧德銘也有開國大將的資歷,黃麻起義的總指揮潘忠汝,也有可能成為開國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