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台、澎的福建子弟兵

图源:网络

话说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正月二十一,康熙帝就“设台湾镇守官弁”问题征询大臣意见。很快,这问题便搞定了:同年四月十四,康熙帝说,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诸罗县、凤山县、台湾县),设巡道一员分辖;台湾设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分为水陆八营;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分为二营;各营各设游、守、千、把等官。

图源:网络

清代,总兵是很大的官,是正二品武职官,台湾总兵还是可以参与地方行政、司法事务的“挂印总兵”(全国仅9个挂印总兵缺,即9个挂印总兵编制)呢。副将也是高阶武官,从二品。至于游(游击)、守(守备)、千(千总)、把(把总)的品级各是从三品、正五品、从六品、正七品。

图源:网络

镇守台、澎的官(文职官)、弁(武职官)由朝廷任命,镇守台、澎的兵丁从何而来呢?

按照清代兵制,“招募土著”是旗兵(清代的“中央军”)以外的地方部队(俗称绿营)征兵、组建的原则,如福建水师及陆路各营兵丁,俱是福建子弟兵也。然而,清代镇守台、澎的地方部队并不从台、澎当地招募。正如清代台湾名人陈震曜所谓:“各省兵丁,俱属士著之人。惟台湾开辟之初,户口仅数十万,沃野千里,民愿为农。彼时招募土著之兵,亦无有应之者。加以郑氏甫平,续有小丑,恐土著在伍,有通匪之虞。此当时调遣内地班兵戍台之深意也”。

康熙帝先是在1684年2月14日说:“进剿台湾官兵,冲冒险阻,远涉波涛,效力甚久,今海逆方平,即行裁去,实属可悯,理应存留”。于是,随施琅“进剿台湾”的福建水师及从福建陆路各营抽调而来的兵丁,有一部分“存留”于台、澎,成为首批镇守台、澎的福建子弟兵。

我曾在《台湾文献》第21卷第4期读到、也在澎湖当地听到,澎湖居民至今有人供奉“提标祖”。清代绿营编制分标、协、营、汛。标又分督、抚、提、镇,分別由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统率。“提标祖”之名说明,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的标兵,有留守澎湖并在当地繁衍子孙者。

我又在《清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的记载里看到“兵丁换班之船”语,据此可知其时已有“兵丁换班”的情况。及至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班兵制”成了厉行的制度:“至(台、澎)驻扎之兵,不可令台湾人顶补,俱将内地人顶补。兵丁妻子,无令带往。三年一换。每年自京派出御史一员,前往台湾巡查”。其后,班兵制的某些具体规定有所变动,但从1684年到1895年的211年里,班兵制持续执行,调自福建各营的福建子弟兵,始终是镇守台、澎的主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位于马尾区的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作者汪毅夫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

本文标题: 镇守台、澎的福建子弟兵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71389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陈布雷蒋介石最器重的首席笔杆子自杀之谜终于找到了
撰文|赵立波 1948年的11月12日的夜晚,在毫无征兆之下,蒋介石首席文胆陈布雷自戕,终年59岁。彼时,国民党溃败之势俨然形成,而陈的死亡,或许诠释了某种大局走势。 然而对于陈布雷的死,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由于特殊位置和多年来的文章广泛的
标签蒋介石,国民党,孙中山
她亲率3000少女抗击洋人,却被清政府出卖,死后被洋人制成标本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个年代都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日战争期间,大量国人不怕牺牲,以弱胜强取得了战争胜利。抗日战争之前,在中国人遭遇洋人打压的年代,也有不少民族英雄站出来。就像英雄不问出身一样,英雄同样不分男女。 在那个年代,有一个不爱红
标签抗日战争
俄国人虽然是白种人,但却无法融入西方世界?这3点原因可以解释
不少人说,俄国人虽然是白种人,但却无法融入西方世界。这是什么情况呢?俄国刚起家的时候,本就位于东欧,在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根正苗红的欧洲人种,和亚洲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凭什么说他们无法融入西方世界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斯拉夫人和
标签欧洲_历史
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为何大权从未旁落?原来是我们肤浅了
一、战战兢兢 明代中期后皇帝一个比一个任性骄纵,从明武宗朱厚照到明世宗、明穆宗,无不因纵欲、服食丹药以至中毒最终殒命。明世宗嘉靖皇帝殷鉴不远,他的继位三子朱载垕除了不吃丹药外,在纵情声色方面较之前有过之无不及。即位后立即传示不朝,不召见大臣
标签明朝,万历,张居正
清朝最特殊的总督:不能管理地方,手下却有军队,还很重要
在清朝统治时期,总督是管理一省或数省军政事务的最高官员。比如湖广总督,就负责管理湖南、湖北,两广总督管理广东、广西。然而清朝历史上,有几个总督却很特别,因为他们不能管理地方事务,也没有可以管理的属地,但却非常重要,手中还有军队。那么,清朝历
标签清朝,明朝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阴谋论,为何历届总统对肯尼迪遇刺都讳莫如深?
“历史告诉我们,你可以杀死任何人”,这是一句经典的台词。 而对于1972年的观众而言,他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人一定是肯尼迪。 时至今日,肯尼迪遇刺事件依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阴谋论,而美国历届政府的讳莫如深也一直在增加这件事的神秘色彩....
标签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