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回忆录说“林总可能一直不认识我”,究竟怎么回事?

作者:相忘于江湖

出身四野的开国少将丁盛,是一位命运坎坷的战将。

丁盛的一生,和我军历史上几位著名的领导人有过密切的交集:

参加红军初期,做过王稼祥的通信员;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度在林总麾下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又在贺老总的120师和聂荣臻的晋察冀根据地战斗了8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丁盛和曾雍雅、龙书金在60年代末率先成为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少将。而在林总出事之前,主席有意保护,还曾经当面敲打广州军区的丁盛和刘兴元,不要和黄永胜走得太近。

晚年的丁盛在回忆录中,对自己的承受的委屈有三点辩解:

第一,林总可能一直都不认识自己;

第二,自己担任大军区司令员和黄永胜无关,是主席错怪了自己;

第三,自己晚年之所以被长期调查,和华老的恩怨有关系。

丁盛将军为自己所做的三点辩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开国少将丁盛

在回答这几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丁盛的履历。

丁盛是江西于都人,17岁参加红军,19岁加入了组织。

土地革命时期,丁盛任红军总政主任王稼祥的通信员。先后担任过班长、连指导员、组织科科长、团政委,没有那些开国上将那么知名。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以后,丁盛被分配到贺老总的120师,任358旅协理员、715团组织股长,默默无闻地工作。转机出现在1938年4月,宋时轮、邓华组建八路军4纵远征冀东支援大暴动,丁盛任4纵7团政委。

由于种种原因,远征铩羽而归。

丁盛随第4纵队回到晋察冀一分区,战斗了将近2年的时间。但是在百团大战之前的1940年6月,丁盛调回延安参加整风,又在大后方待了三年半有余。

1944年初,在聂荣臻的推荐下,丁盛任陕甘宁联防军教2旅1团政委。

从长征到达陕北担任团政委,八年时间里,丁盛的职务保持在正团。当然,红军时期的正团和改编为八路军的正团有区别。

抗战胜利后,丁盛到了东北,一直到1949年9月的衡宝战役,135师师长丁盛才一战成名。

抗美援朝、瓦弄大捷,奠定了丁盛在军中的功勋地位。

瓦弄大捷

纵观丁盛的履历,战争年代林总不认识、不熟悉他的可能确实很大。

土地革命时期,林总是红4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而丁盛是营连级,林总不熟悉他的可能性很大。陕北初期,丁盛任团政委,但林总已经到抗大当校长了。

抗战时期,丁盛在120师、晋察冀,与林总的交集最有可能在整风期间,但以林总的级别,熟识丁盛的可能性太小。即便是解放战争时期,林总虽然有时会指挥到师一级,但135师师长丁盛到底怎么样,作为统率百万大军的四野一把手的林总,确实可能没有面对面接触。

那么,丁盛说“林总可能一直都不认识我”,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否有可能呢?我们可作一分析。

应该说,丁盛从新疆军区副司令、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这与1967年春节期间和黄永胜、项辉芳夫妇一同拜访林总起了作用。

有资料载,当时丁盛在和林总等人合影后,对林总提出希望调离新疆。林总没有当场表态,但不久丁盛接到了调令。

显然,战争年代丁盛将军“腰斩七军”,这个名字给林总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但林总毕竟和丁盛面对面的机会太少,所以1969年九大时,林总在集体接见时没有认出丁盛,把他误认为是卫生部的另一个人,也不奇怪。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林总出事了。

黄永胜

丁盛在回忆录中,不认为自己和黄永胜有多好的关系,自己虽然佩服和尊重黄永胜,但只是工作关系:

在广州军区,我是副司令。黄永胜当司令的时候,我还没有来。他是1968年3月份“杨余傅事件”时离开广州的。他走了以后,我才到广州,根本没有交接班。

不管私交如何,黄永胜对丁盛是起到举荐作用的。丁盛只有跟着黄永胜夫妇,才有拜访林总的机会,否则丁盛还真不容易见到“闭门谢客”的林总。此外,丁盛能从4位副司令中脱颖而出,黄永胜起了重要作用,这也和林总对四野旧将的偏爱有重要关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黄永胜

1969年,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进京,4位副司令詹才芳、杨梅生、钟赤兵和丁盛,最有可能接任司令员的是“首长的首长”詹才芳,但詹才芳出身鄂豫皖,而杨梅生、钟赤兵虽然也出自四野,都没有得到黄永胜的特殊垂青。

正因如此,主席在林总出事前,特意见了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和政委刘兴元,敲打黄的下级和亲家,不要和黄永胜关系太好、来往太多,小心黄倒了,惹火烧身。

主席暂时保护了丁盛,但主席逝世后,丁盛的命运急转直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丁盛(右一)与徐向前帅等

丁盛在在回忆录中,讲到1972年和华老对卜占亚的问题有不同意见,这直接导致他靠边站,这是怎么回事呢?

卜占亚是天津人,也是出自林总的四野,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校,比丁盛低了2级(1960年晋升大校)。丁盛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后,对42军政治部主任卜占亚大力提携,先后升任42军副政委、政委,兼任湖南省军区第一政委。

而当时的湖南一把手是华老,卜占亚是湖南的二把手。

林总出事后,主席的老同学周世钊领着卜占亚去找主席认错。但卜占亚仍然被免职。接受审查期间,卜占亚因为有重大立功表现,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这件事对丁盛将军的命运转折有多大关系,尚有疑团。但有一件事对他的影响是重大而直接的,那就是“四人密谈”。

所谓“四人密谈”,是指1976年8月8日晚,丁盛在上海延安饭店和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长达三个小时的密会。而时任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就住在丁盛的楼上,丁盛原本可以叫上他,一起和林的三个心腹见面的。但丁盛在“四人密谈”后,才上楼去找廖汉生。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战争年代的黄火青

晚年的丁盛,承受了很多委屈。

1998年8月,85岁的丁盛找到老首长黄火青,黄火青说了一句话:“廖汉生就在楼上,你为什么不和他一起去见马天水、徐景贤几个人?”

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

黄火青为了丁盛晚年的待遇,做了很多努力。

战将丁盛,功勋永功史册。

本文标题: 丁盛回忆录说“林总可能一直不认识我”,究竟怎么回事?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70048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标签: 红军 开国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731 2023-05-23 12:02
丁大胆!打仗是一把好手!政治能力不怎么样,犹其是上升到了高级层面,表现不及格!
相关文章
罗斯福特使来延安,主席谈判很硬气:你们美国人吃饱了没事干!
作者:海风 1944年7月22日,美国驻华武官包瑞德带领7名美国军官,组成迪克西考观察团到达延安,受到延安的热情欢迎。 10月17日在重庆,美国代表赫尔利与我方代表林伯渠、董必武进行了第一次会谈。赫尔利开口就说:“我是代表罗斯福总统来促进
标签延安
因为名字起得好,他被朱元璋钦点为状元|栋栋娜娜说福建历史名人(64)
     闽山绵延,铸就福建人不屈的脊梁;闽水滔滔,赋予福建人宽广的胸怀。这里,英杰辈出,英豪无数,成就福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名。福建新闻广播推出百集融媒系列《栋栋娜娜说福建历史名人》,说人物、听故事、讲精神、树传承,让我们一起回望历
标签朱元璋
董益三:改造时爱打小报告,还扇了黄维一耳光,被特赦后泪流满面
1956年初,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人头攒动。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管理所收押的前国民党战争罪犯齐聚功德林,开一场“迎新大会”。 然而,好好的“迎新会”却变成战犯们的“团聚会”。诸如王陵基、杜聿明、黄维、王耀武、文强等近200名前国民党
标签国民党,功德林
太平天国史:杨秀清处死曾水源,寒了东王府将士的心
1854年,曾水源凯旋归来,杨秀清并未赏赐,旋即将其斩首,寒了东王府将士的心。杨秀清栽在“天京事变”,与他处死曾水源关系很大,纯属胡闹。 曾水源,广西武宣人,太平天国元勋,天官正丞相,位居文官之首,也是杨秀清东殿集团文官首席代表。那么,为
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杨秀清
“黑化”前,曹操也曾是屠龙少年
曹操是奸雄,当时的人就这么说。 年轻的曹操,还是个小喽啰,当时最会品评人物的名士许劭就说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当时的英雄意思跟今天不一样,“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只要你是个能折腾、敢折腾的狠角色,就配得上一句“英雄
标签曹操
谁是西方古代第一猛人?他的巨剑长2米13
来看一把剑。 这把剑长约2.13米,重约6.6公斤,现存于荷兰吕伐登市的弗里斯兰博物馆, 你一定会怀疑:人类怎么能挥动这么巨大的剑?肯定是仪式剑,或者是后人仿制的。但是,牛津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实验室对它做过全面测试鉴定,结论是:这是一把货
标签中小微企业融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