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皇帝下诏废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由此引发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为了争夺皇位,康熙的九个儿子明争暗斗,各种残酷的算计和阴谋轮番上演,最后胜出的是皇四子,也就是年号雍正的清世宗胤禛。
按照过去的宗法制度,皇位应该由嫡长子继承,但是康熙的嫡长子承祜年仅两岁就因病夭折,两年后,皇后赫舍里氏为康熙又生了个儿子,也就是嫡二子胤礽,但皇后却在这次生产过程中丢掉了性命。
由于嫡长子夭折,胤礽享有顺位继承权,所以在他刚满周岁时,康熙就将其立为太子,并举行了盛大的册封仪式,在随后的三十六年当中,胤礽曾被废黜又复立,最终在康熙五十一年彻底被废。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共生有三十五位皇子,最大的皇子生于康熙六年,最小的生于康熙五十七年,年龄跨度超过五十年。
九子夺嫡始于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的那年,此时康熙已累计生育有30位皇子,其中十三个夭折,在世的皇子只有十八个,除了夺嫡的九个以外,还有九位皇子、没有参与这场争夺皇位的游戏,他们在干什么呢?
为了更直观一点,咱们先把康熙四十七年所有“在世”的皇子列表如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世皇子一览表
01、皇长子:胤禔(1672-1735)
02、皇次子:胤礽(1674-1725)
03、皇三子:胤祉(1677-1732)
04、皇四子:胤禛(1678-1735)
05、皇五子:胤祺(1680-1732)
06、皇七子:胤祐(1680-1730)
07、皇八子:胤禩(1681-1726)
08、皇九子:胤禟(1683-1726)
09、皇十子:胤䄉(1683-1741)
10、皇十二子:胤祹(1686-1763)
11、皇十三子:胤祥(1686-1730)
12、皇十四子:胤禵(1688-1755)
13、皇十五子:胤禑(1693-1731)
14、皇十六子:胤禄(1695-1767)
15、皇十七子:胤礼(1697-1738)
16、皇十八子:胤祄(1701-1709)
17、皇十九子:胤禝(1702-1704)
18、皇二十子:胤祎(1706-1755)
从皇长子,到皇二十子,一共是十八个,最大的是皇长子胤禔,当时36岁,最小的是皇二十子胤祎,只有2岁。
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咱们用蓝色表示,分别是长子、次子、三子、四子、八子、九子、十子,还有十三子、十四子。那么剩下的,就是当时都还活着但是没有参与皇位争夺的九位阿哥,咱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皇五子胤祺,生于康熙十九年,太子第一次被废时,他已经28岁,按理来说也有资格去夺嫡,为什么胤祺没有参与?咱们看康熙对这个儿子的评价,康熙说他“心性甚善,为人敦厚”!
也就是说胤祺很善良,很厚道,这样的人,对权力和皇位根本没什么欲望,你们夺你们的嫡,五阿哥当五阿哥的好人,完全置身事外。康熙很喜欢这个儿子,不但册封为秦王,还在避暑山庄附近赏了一座府邸,雍正继位以后,也对胤祺不错,表彰其秉性和平,所以胤祺后来也得以善终。
皇七子胤祐,当时也是28岁,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不久,被册封为郡王,去世后雍正为他刻碑记功,称赞其“敬谨小心,安分守己”。
根据史书记载,七阿哥身有残疾,可能有点自卑,所以从小养成谨小慎微的性格,加之身患残疾也无力竞争皇位,因此在这场残酷的夺嫡游戏中得以自保。
我们的列表中没有皇十一子,因为他十一岁就已经夭折,没有活到夺嫡之时。十二子胤祹,当时22岁,胤祹比较长寿,活了77岁,长寿的人心态很好,与世无争知足常乐,他和五阿哥胤祺一样,你们斗你们的,我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
十五阿哥胤禑,当时15岁,还没有成年,和他一样的,还有后面的皇十六子到皇二十子,这六个人都属于未成年人,古人说“最无情是皇帝家”,哥哥们斗得死去活来,他们还在高高兴兴地玩耍,也算是一种幸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