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最后的赢家司马越,掌握天下精兵,为何挡不住胡人乱华?

作者:孤寂寒光

西晋虽然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但从立国之初就根基不稳,后来更开启了中国长达二百年的大乱世。晋武帝死后西晋王朝就混乱起来,白痴晋惠帝根本控制不住局面,八王之乱爆发。这场动乱把刚刚恢复生产不久的西晋王朝再次带入战乱中,最终以东海王司马越的胜利结束。

司马越并没有像西晋统一三国那样稳住政局,司马越主政下的西晋迅速崩溃,胡人南侵的永嘉之乱爆发。其实,结束八王之乱的司马越并不是善茬,手里掌握着西晋最精锐的禁军,以及没有因战争被削弱的东海兵。能够统一三国的西晋军队,为什么面对胡人时不堪一击?

八王之乱源于门阀政治的登场。东汉末年由于察举制,整个东汉官场形成了家族政治的局面。如果历史正常发展,最终是门阀取代皇权。但在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门阀虽然能控制政治但搞不定军事,于是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可以在道义上聚拢大量人才,但也同样遇到了权力无法合法传续下去的问题。

曹操

为了能够平稳取代东汉皇权,曹丕选择与门阀妥协,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建立。从此中原出现了皇权与门阀共治天下的局面。皇权为了与门阀斗争,要掌控住军权,办法就是把军权分给自己的宗室。看起来天下太平但却有着无穷的隐患。曹魏遇到的问题是宗室集体没落,结果司马氏篡权。司马氏把军权分给宗室,遇到的问题是兄弟自相残杀。

八王之乱的爆发看起来是由于贾南风乱政,但纵观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藩王权力过大就没有一次能安稳的,吴楚之乱、八王之乱、侯景之乱、宣武门之变、靖难之役等等。晋武帝在世还能弹压住各地藩王,到了白痴晋惠帝尤其是贾南风被铲除后,不管是谁都想控制这个傀儡。前边几个藩王作乱就不说了,主要说说后期司马乂、司马颖和司马顒的事情。

晋惠帝

长沙王司马乂夺取大权后,司马颖和司马顒就眼红了。八王之乱到这里也到了最高潮。三王在洛阳郊外展开了整个八王之乱中最大规模的火拼。此时之前没怎么参与的司马越出来摘桃子了。

司马越与这几个藩王不一样,他长期在中枢任职,跟文官系统来往紧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司马越带着禁军直接把司马乂逮捕并送给了二王。司马乂的势力随即被消灭,之后司马颖成了皇太弟。司马越一气之下发兵与二王交战,结果兵败逃跑。在东海国养精蓄锐后再度与二王交战,在几番拉锯下终于打败二王成了最后赢家。

从八王之乱来看,司马越的胜利很大程度属于摘桃子。司马乂与司马颖和司马顒交战,双方伤亡几十万,到了司马颖当皇太弟的时候,整个天下已经没有几处净土了。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战略战术根本没有多少亮点,谁消耗少谁能笑到最后。最后一轮之所以是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和长沙王司马乂的较量,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中原。最后结果也一样,司马越统领的东海国因为远在青、徐二州没有参与叛乱,所以兵力最充实,也最后成为了赢家。

司马越胜利后有一系列先天不足,第一就是司马炽的登台。司马越长期在中枢,洛阳禁军和文官都是自己的势力。但当时的朝廷还有另外一支反藩王的力量就是羊后。羊后是泰山羊氏后裔,由于与晋惠帝捆绑到一起,所以维护皇权就是维护自己。司马越为了稳住政权第一步就是要除掉羊后。毒杀晋惠帝之后就立了太弟司马炽为帝,这就是晋怀帝。

晋怀帝虽然相比于晋惠帝以及儿子司马覃不好控制,但当时晋怀帝在朝廷没有任何根基,又是司马颖时代立的太弟,自然更符合司马越的眼光。但这一步棋如果在往常自然没有问题,但现在的西晋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司马越在拥立晋怀帝后就遇到了麻烦。永嘉元年二月,东莱人王弥起兵造反,长广太守宋罴、东牟太守庞伉全部被杀。王弥的兵锋直指司马越的大后方青、徐二州。当时的司马越在中央并没有大权在握,在地方也没有完全控制。如果大后方出现问题,司马越可能就是下一个司马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司马越不得不长期出镇许昌。

在西晋时代,许昌是重要的军镇。由于整个中原的战乱,洛阳需要东南的物资维持运转。而大量物资都是通过许昌到达的洛阳。司马越进可以控制徐州和青州,退可以控制洛阳中枢。但长期在许昌,也让晋怀帝有机会重塑权力机构。

晋怀帝比他哥哥晋惠帝精明多了。在司马越出镇期间,晋怀帝开始在禁军中安插亲信。司马越虽然可以联合禁军诛杀司马乂,但禁军只是与司马越合作,并不是司马越的人。晋怀帝在登基前担任过禁军校尉以及车骑将军等职位,与禁军也有颇深的渊源。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西晋疆域图

晋怀帝在司马越出镇后,就先联合了禁军。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赵军进攻洛阳的时候,禁军出力颇多,并将敌军赶出了洛阳。也由此可见禁军的确相当精锐。晋怀帝做的第二步就是重建权力中枢。司马越从永嘉元年出镇后就长期在许昌办公,洛阳只有王景监视晋怀帝。

由于禁军系统已经被晋怀帝掌控,王景只能监视根本阻拦不了。晋怀帝以光禄大夫、延陵公高光为尚书令、司隶校尉刘暾为尚书左仆射、缪胤为左卫将军。这些人在司马越永嘉三年回朝后均被诛杀,可知他们都是晋怀帝的心腹。晋怀帝第三步就是拉拢黄河一带的根据势力苟晞。

事情到这里基本已经明朗了。司马越虽然在八王之乱中摘了桃子,但因为天下大乱根本没有办法长期在洛阳留守。晋怀帝洛阳慢慢脱离了司马越的控制。于是,永嘉三年的火并开始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西晋末期乱世

这一年的三月十八日,司马越突袭皇宫并绑架了晋怀帝。政变成功之后,司马越遣散了整个禁军军官阶层并任命自己人统领整支禁军。司马越终于大权在握了。然后司马越又发兵攻打黄河下游的苟晞。虽然把苟晞降服,但东海国以及苟晞的部队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正当司马越南征北讨的时候,赵军又来了。

公元310年,汉赵大军进攻洛阳。这一次与前两次完全不同,西晋已经没有什么力量抵抗了。西晋最精锐的禁军,因为人事大规模变动已经出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情况。司马越任命的中高级将领与其说是统领,不如说是监督禁军,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东海国兵与苟晞势力在火并中都受到削弱。荆州以及豫州被大量关中流民冲击,早已失控。青州一带还出现了曹嶷叛乱力量。幽州、冀州在王凌的控制下已经是半割据状态。整个西晋王朝面对汉赵大军真的只有哭了。

果然,司马越做出一个很识时务的决定,带着大军放弃洛阳向南逃去,西晋王朝覆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本文标题: 八王之乱最后的赢家司马越,掌握天下精兵,为何挡不住胡人乱华?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53114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周恩来组建新中国首届“内阁”始末
文/徐忠 新中国刚刚成立,周恩来即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受命组建政务院及其所属机构。周恩来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殚精竭虑,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成首届“内阁”。在新中国初期,为政府顺利推行各项工作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一、周恩来受
标签周恩来
抗日杀奸团:抗战时由“富二代”和“官二代”组建的军统外围组织
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特务组织军统除了组织一次次暗杀叛国汉奸的暗杀行动外,还在平津一带组织了一个神秘的外围组织——抗日杀奸团。 抗日杀奸团是军统的外围组织,是1938-1940年间,活跃在平津两地的抗日学生组织,他们以刺杀和
标签天津,抗日战争,军统
邓公“猫论”引自刘帅的四川俚语,为何被主席批评?
作者:相忘于江湖 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风靡全国、走向世界的名言,被称为“猫论”。 说起来,这句来自四川民间的俚语,还与我军一对黄金搭档“刘邓”有关:抗战时期刘伯承元帅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管黄猫黑猫,能咬得住老鼠
标签四川
英国为何愿意“交还”香港?新中国如何一步步让“日不落”低了头
1982年9月,挟马岛得胜余威的英国首相撒切尔趾高气昂地走进人民大会堂 她准备借着中国与西方的蜜月期,向中国人再次确认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对香港岛与九龙的所谓“主权” 然而一天后,从谈判场所走出来的撒切尔夫人不仅神气全无,还在门口的台阶上狠狠地
标签香港,撒切尔夫人,香港岛
长城到底有没有用?欧洲学者叫苦:秦始皇差点让我们灭绝
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吗? 让欧洲人差点灭绝、被大骂劳民伤财的万里长城,真是出自秦始皇之手吗?或许是你低估了长城的价值! 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吗? 过去只要我们一提到秦始皇,无论是蒙恬修筑长城抗击匈奴,还是孟姜女
标签长城,欧洲_历史,嬴政,匈奴
在真实历史中,宋江的结局如何?团队只有36人,也接受了朝廷招安
《水浒传》中的宋公明哥哥绝对是令读者最来气的人物形象之一,坐上梁山第一把交集,却放弃和兄弟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逍遥生活,铁了心要接受朝廷招安“受那鸟气”。 结果在征讨方腊过程中,死伤七十余名好汉,而宋江则凭借平定方腊之功得到一个楚州安抚使
标签宋江,梁山好汉,方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