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立波
康熙的晚年,在兒子們爭奪太子之位時,只有他的三阿哥不參與任何一方,在最關鍵時刻敢於向康熙揭發一些不能知道的隱情,大阿哥允褆鎮魘太子的事,就是他向康熙揭發,在多年來的激烈爭奪儲位的斗爭中,胤祉未有任何負面新聞,卻在雍正登基後也遭到整肅,最終囚禁而死。
這個皇三子胤祉是康熙兒子中學問最好,且真正淡泊的一個,平時以編纂書籍為樂,雍正登基後在陸續處理其兄弟後,對其三哥胤祉的棄而不用給出了一個評價說:“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意思是老三的才華非常大,是個難得人才,無奈他的心跟自己不是一起的,所以不得不閑置起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廢黜太子胤礽,康熙帝因為皇三子胤祉與太子胤礽素來關系很親密,把他叫到自己身邊詢問廢太子胤扔情況,在聽完胤祉的回答後康熙帝對下旨說:“胤祉與胤礽往日雖然關系好,然而卻未慫恿胤礽為惡,所以不加罪於他。”《清聖祖實錄》
在第二次廢太子事件後,老皇帝非要賞給胤祉五千兩銀子,以此可知,在關鍵時刻,胤祉除了給康熙提供關鍵信息外,還能站在公正角度,且不參與任何朋黨活動,給康熙晚年少有的安慰。胤祉作為康熙的第三個兒子,在康熙給阿哥們設計的嚴格教育下,是培養非常成功的一位。他不但擅長文學、書法,武功騎射也特別出色。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康熙要他一比高下。要知道康熙的騎射水平有多高超,看看康熙自己介紹就知道了。一七一九年,康熙自“木蘭圍場”行獵後返回避暑山庄時興致勃勃地告訴御前侍衛:“朕自幼至今已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猞二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朕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沒想到兩人騎射不分軒輊,可知這個三阿哥的水平非同一般。此後只要是康熙帝到塞外行圍(指打獵)、祭陵,都讓胤祉跟從。康熙不光欣賞他的才華和能力,更多的是在激烈白熱化的儲位爭奪中,這個三兒子表現的恬適平靜讓他深感安慰,由此他成了能給康熙單獨或領銜上奏最多的皇子,多達三四百件,這些足以證明在康熙心中獨特的重要地位。由於書生秉性,頗有正義感。在多年來的激烈爭奪儲位的斗爭中,胤祉未有任何負面新聞。
然而胤祉因為曾有意無意為廢太子伸張正義,已經開始受到攻擊。在康熙眼里,三阿哥胤祉單純善良,甚至一度發生了“三王爺門下”詐騙案,牽連甚多。當時一個叫孟光祖的打着三阿哥胤祉旗號,在五個省份進行招搖行騙,直到直隸總督趙弘夔向康熙上奏,事情才浮出水面。對於這種損害三阿哥名聲的事情,康熙非常重視,在朱批中定調說:“此折奏聞的甚是,京中並無此事。爾著速參奏。”
沒多久,在持續調查後,發現江西巡撫佟國鑲、四川巡撫年羹堯都在行賄饋送孟光祖案件名單中,最終康熙僅將江西巡撫革職,年羹堯從寬發落,仍舊留任。沒多久康熙對魏廷珍說:“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書,若有此事,即當以身命保之。”就是告訴他不管三阿哥無論出現什么問題,都要進行力保,可見三阿哥胤祉在康熙心中的位置。
雍正登基後,對其參與過爭位的兄弟根據情形區別處理。他認為三哥胤祉(後改為允祉)的勢力在蒙養齋修書處,同時認為此處並非平常普通地點,是整個清朝官方掌握重要信息資料的地方。
在登基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雍正迅速向該處人員閃電出手。作為三阿哥的編纂幫手陳夢成了首要分化打擊對手。雍正說他陳夢雷是耿繼茂叛逆案的罪犯,皇考從寬處理,命他在修書處行走,然而他“不思改過,招搖無忌,不法甚多。”因為父親康熙已經決定寬恕,就不再加刑,但是應該將他和他兒子發配遠邊,他的門生中有生事者也要嚴行懲治。刑部尚書陶賴、張廷樞執行諭旨不堅決徹底,將陳夢雷的兩個兒子釋放了,雍正他他們降級處理。《上諭內閣》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些都是沖着他三哥胤祉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堅決拆散胤祉的任何勢力。
在如何處理這個三哥時,雍正也頗為躊躇地說:“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誠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謂盡若輩之罪也。”我就承認這么一個哥哥,我對他能有什么憎恨呢?都是激將我要治他罪,外人的心真是不可理喻,可惜我也不能感化胤祉了,但他的本質與其他人根本不同。最後將其派往康熙陵寢進行守墓。雖然如此從輕發落,但是當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後,又將三阿哥無端拖入深淵。雍正認為三阿哥對怡親王老十三的去世無傷心之情,眾所周知,老十三是雍正最鐵桿的支持力量,他的死讓雍正非常難過,而三阿哥卻對此無動於衷,言外之意就是對老十三沒有感情,也就是對自己沒有感情,震怒之下,雍正將其圈禁起來,以至於這個剩下的唯一哥哥也在圈禁重致死。
現在來看,在所有阿哥中,三阿哥是比較無辜的,他從不參與任何儲位爭奪賽的勢力,只是因為在關鍵時期堅定地站在了康熙的立場上,最終導致了被雍正清算。雍正做皇帝的第十年,這個三哥在圈禁中去世,雍正按照郡王規格給其安葬。在其侄子乾隆登基的第二年後,便開始着手給這個“三大爺”重新授予謚號,曾經資歷靠前,文武兼備的修書家,在皇室家族的連累下走完了曲折的一生,不得不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