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到底是个啥东西,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它吗?

澶渊之盟到底是个啥东西,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它吗?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具体的经过和说法是: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一作览)。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在当时看来澶渊之盟有一个很好的结果是: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对于,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我们今天的历史学家从这样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我不能说这种总结有什么瑕疵甚至不对,只是想把话说得更直白一些:

首先是,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内部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兄弟政权之间的盟约。也就是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不存在“对外”。所以,要拿这个历史事件让今天的中国或者中国人来学习,学习当时北宋王朝的割地花钱换和平,已经不行不通了,在对待外侵的历史上,中国晚清政府虽然有过割地赔钱的屈辱经历,但那毕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今日之中国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中国,与之相去甚远,已经做不出也不需要做那种丧权辱国之事了。因此,拿澶渊之盟让现在的中国人来学,来学着搞好国际关系,本身就是一件搞错了对象的事情。

其次是,澶渊之盟换来的和平是中国内部的和平,对宋辽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这种好处当时在于双方百姓安居乐业,进一步加大了接触和交流,大家因此都“和谐”了。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在逐渐地了解和认知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我们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体,也是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漫长发展与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澶渊之盟是有对此的历史贡献的,如果今天我们还能想起它,那应该是我们在历史上处理民族内部矛盾甚至争锋的一种办法,而不是别的。

最后一点很重要,重要的问题我们得讲三遍,而我们在这里已经讲了三遍。即:宋辽都是中国的,它们之间有任何矛盾甚至战争,都可以理解为“兄弟阋墙”。今天,我们研究契丹民族的最后去处,除了东北地区的一些民族之外,有一个结果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契丹民族有相当一部分融合了汉族。而这种中国式民族融合的经历又让“兄弟阋墙”回到了它的最早出处——《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什么意思呢——就是兄弟之间在家里有可能争斗,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是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这就是中国和中国的历史。面对澶渊之盟,我们不能站在宋或者辽一方的角度上来说事,应该是宋辽双方的立场、一个中国的前提。没有这种客观的认知,就会让历史跑偏,也就失去了其在现实中还可以让人学习的意义和必要。

至于澶渊之盟的消极影响,我们的历史学家也做了总结: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同时,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什么意思呢?和平得太久了,宋辽双方都不会打仗了。对此,我想到的是前些年中国一个中学生写的几句诗:

山河广袤,英雄多无数。文武权衡犹大地,谁孰轻孰重?

文者治得民心,武者功保国土。最喜文武融和,江山可固千秋。

这,应该澶渊之盟给今日中国最大的启示,“兄弟阋墙”的历程结束,我们真的很有必要一起练练兵,共同“外御其侮”了。

本文标题: 澶渊之盟到底是个啥东西,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它吗?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44046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标签: 北宋 宋朝

料友留言(数量:2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376 2023-04-01 22:35
在当时宋辽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不是一个中华民族,就是民族。
料友:雨又风 2023-04-03 10:23
正是宋朝软弱无力外交政策,不注重军事力量发展壮大,导致后者靖康之耻,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相关文章
58年炮击金门,毛主席做了什么,让杜勒斯哀叹全球计划已被打乱?
1958年,毛主席决定第二次炮击金门。此次行动期间毛主席到底做了什么,才让杜勒斯哀叹全球计划已经被打乱呢? 美国的全球计划和中国台湾宝岛首先,我们得知道为什么美国就像是看见肉包子的狗,死死咬住咱的台湾宝岛不放。 在美国看来,中国台湾在其整
标签台湾,美国_军事,毛泽东,金门
7个你永远不知道是真实存在的历史阴谋
你是阴谋论者吗?如果是这样,你会震惊地发现历史上一些最著名的阴谋是真的。从秘密社团到政府掩盖,这 7 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阴谋会让你大吃一惊!无论你是否相信它们,这些阴谋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对历史的理解。继续阅读发现这 7 个历史阴谋背后
标签中小微企业融资办法
发善心送给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父母的好心邻居刘继祖结局如何?
元朝末年安徽省凤阳县有一位稍微富裕点的普通农民名叫刘继祖,他和他的家族也因为他做了一件善事而改变了命运。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把已经去世很多年的刘继祖神主牌位供奉在明朝祖陵明皇陵内。 刘继祖生前绝对
标签明朝,朱元璋
他保卫首长进北平,58年却被连降十级,毛主席:我来亲自彻查!
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记得你,你还好吗? 他是保护首长进北平的人,58年却连降十级,毛主席知道后立刻表示:“把他的资料调给我,我要亲自过问。” 1956年,毛主席到江南造船厂视察时,在陪同人员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走过去向那
标签上海,毛泽东,北平
1931年主席问粟裕:你来担任林彪的参谋长,怎么样?
作者:公子弃疾 开国大将粟裕很会打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粟裕并没有进过专门的军事学院。 在井冈山时期,粟裕向毛、朱首长学打仗,这一段经历,是他战争思想和指挥艺术形成的来源和基础。 随朱德到达井冈山初期,粟裕被任命为红四军二十八团五连党代表
标签毛泽东,林彪,朱德,粟裕
太平天国史:石达开穷途末路,败给了一位无名小将
1863年,太平军粮食被焚烧,石达开心灰意冷:“征战十几年,却败给了一位无名小将,心有不甘”。 岭承恩笑了笑,自信地说:“翼王也不过如此,曾经的战神,栽在我手里,毫无招架之力”,以胜利者姿态看着落魄的石达开。 金田起义以来,石达开征战12
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清军,湘军,石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