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记得你,你还好吗?
他是保护首长进北平的人,58年却连降十级,毛主席知道后立刻表示:“把他的资料调给我,我要亲自过问。”
1956年,毛主席到江南造船厂视察时,在陪同人员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走过去向那打招呼:“我记得你,你还好吗?”
对方还没说话,就听见一旁陈毅大笑:“主席,这可是我们上海著名的‘包打听’,你还认识他?”
1
毛主席一听心情也非常愉悦,他指着那人夸赞道:“确实是包打听,还是咱们的红色包打听呢!”
令毛主席夸赞的人名叫王范,1949年北平解放,毛主席等领导进入北平时,他就坐在车队的第一辆军用吉普车上为领导们开路。
能为领导开路的都不是一般人,但王范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农家孩子,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王范小时候家中并不富裕,但是父母爱子心切,送他去上了私塾,由此王范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1926年,已经21岁的他看到百姓被富贵人家的少爷欺负时,心中的正义感让他无法坐视不管。
王范的义举被路过的王盈朝看到,他主动上前攀谈,两人相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知心好友。王盈朝这时才向王范透露他的身份,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看中了王范的正义感,想让王范加入共产党,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王范心动了,两人一拍即合,王范化名为张云飞,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二人先是创办夜校,学生都是有志向的农民,讲授的课程带着新思想。之后他们又加入当地的革命组织,无奈1930年被敌人镇压,王盈朝被捕,王范侥幸逃去了上海。
2
1931年,上海英租界的党组织发现最近频频出现匿名的信件,信件上说的都是敌人将于什么时候对地下党组织的某个据点进行抓捕,希望尽快转移。一开始党组织将信将疑,处于谨慎进行转移,果然不久后确实有敌人闯进据点搜捕,证明信件上的消息确实属实。
这样的信件寄来的次数一多,党组织就非常好奇这个传信人是谁,经过调查后,赫然发现是王范。
王范来到上海后就与党组织失联,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来到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想联系到组织难上加难,所幸他有学识,于是报名考取了英租界的巡捕。巡捕这个职业每天要在大街上巡逻,也能够接触形形色色的人,非常方便王范找到组织。
然而当他好不容易与联络人接上头时,对方看他那一身巡捕服,不太信任他是组织的一员,王范为了证明自己,这才有了这么多匿名信件。
知道王范的身份后,组织立刻恢复王范身份,并且派专人与王范联络,要求他利用巡捕这一有利身份继续打探消息。
在王范的协助下,组织避免了很多次危机,也处理了不少叛徒,渐渐在组织内部,他有了一个绰号“红色包打听”,意为整个上海没有王范打听不到的消息。
3
正是王范能够探查信息的能力突出,1937年,他被安排去往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半年后被调到保安处。进行了系统学习的王范对探查信息更加得心应手,他协助了同事破获了不少案件,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事迹甚至传到了毛主席耳中,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当众表扬了他:“王范同志不愧他‘红色’包打听的名号啊!”
王范被毛主席注意到,导致他后来被调到中央担任保卫工作,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负责保护毛主席。
1949年首长们进北平时,首长还钦点王范负责安全事宜。
1958年,因为一次错误对待,王范的职位连降十级,毛主席知道后亲自过问,这才还了王范清白。
1967年王范因病去世。
王范作为一个穷小子,却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对党的忠诚一步步走到后来的地位,他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先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