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两次被重用,两次去找领导说情,说自己干不了

在开国少将中,李德生堪称成就最高的一位,建国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国级,这是连很多元帅、大将都没有过的成就。

不过,李德生非常谦虚,知道自己资历太低,在中央作出重用他的决定后,多次向领导表示自己不能胜任如此重任,请中央另请高明。

第一次,是在1969年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被提名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李德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感觉压力巨大,认为自己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能力上来说,都不足以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但是,他又不便直接拒绝中央的这个决定,就去找自己的两位老首长,希望他们能帮忙说一下,请中央慎重考虑这个决定。

李德生先是找到了许世友,后来又找到了陈锡联,这两位将军都德高望重,也都是政治局委员,而且与毛主席的关系也非常好,李德生觉得他们应该能帮自己说话。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许世友和陈锡联都没有答应,还反过来劝他说,这是中央已经决定了的事,是通过提名和选举出来的,是党的决议,不能轻易更改。

两位首长还对李德生说,作为一名老革命,要服从大局,考虑自己的能力不济是谦虚的表现,但中央有中央的考虑,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还是有局限的。

而且,两人又劝李德生,不要再找人说这件事了,如果让毛主席等领导人知道了,会觉得你有些谦虚过头了,不是好事。

李德生听完两位首长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第二次,是在1973年的十届一中全会上。

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这也是众望所归的,但是,毛主席在审看副主席候选名单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说现在副主席有四个候选人,年龄搭配上有一些问题,最好是老中青结合,现在是有老的,也有青的,但是缺中的。

毛主席又强调说,这样搭配有利于干部队伍成长,更有利于中央领导的梯次搭配,将来能有效领导国家。

当时的四位副主席候选人包括周恩来、康生、叶剑英、王洪文,前三位属于“老的”,王洪文属于“青的”,那么,谁来当“中的”代表呢?

周总理经过反复考量,最后定在了李德生的身上。

之所以选择李德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副主席要从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产生,而在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合适的就是李德生,当时正57岁,符合“中”的标准。

第二,李德生当时是总政治部主任兼北京军区司令,位置非常重要,工作能力也非常强,让他当副主席,也能增强党的领导能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周总理把这个人选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也表示同意。

但是,李德生听说后,却再次感到深深的不安,自己现在的职务就已经够高了,要是再当选为副主席,就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了,这是自己万万不能胜任的!

于是,李德生就找到李先念,想请他帮忙去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说说,自己确实无法胜任这个职务,现在有不少能力强的老同志都出来工作了,应该让他们来干,而且李先念就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但是,李先念也和许世友、陈锡联一样,不但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还强调说,这是中央的决定,而且是毛主席亲自定的,你要做的就是服从,无论能力济不济,也无论资历浅不浅,中央把你放到这个岗位上,就不要讲任何条件,不要辜负中央对你的信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李德生只好不再推辞了,正式当选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干部。

要知道,即使是十大元帅,也只有三位是正国级,就是朱德、林彪、叶剑英,其余的七位都只是副国级,而在大将、上将、中将里面,更是一个正国级都没有,李德生作为开国少将,能成为正国级,确实是非常难得的。

事实证明,中央对他的任用还是没问题的,李德生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基本完成了党交给他的重任。

李德生将军也很长寿,一直活到了2011年,享年95岁高龄。

(参考资料:《李德生回忆录》《李德生在动乱岁月:从军长到中央副主席》)

本文标题: 李德生两次被重用,两次去找领导说情,说自己干不了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37413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标签: 许世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秦国以军功赐田,不怕土地不够分吗?1976年出土秦简方知商鞅之才
秦国在春秋时期还只是一个边陲小国,在齐、晋、楚等国参与的中原争霸之战中,秦国根本算不上什么主角,秦穆公虽然有进军中原的野心,但在殽之战以及彭衙之战中接连败于晋国后,也暂时放弃了东出中原的打算。 秦穆公及时调转方向,将秦国发展的重心转向西边
标签秦国,魏国,变法,商鞅,秦孝公
粟裕大胆建言,会场气氛一度紧张,主席说“考虑换人”
作者:海风 1948年4月28日,粟裕前往西北坡阜平县城南庄见主席。主席听说粟裕来了,站起身走出房门,大步跨过庭院迎接。这让卫士感到很意外,因为主席很少出门迎接党内的同志。 主席紧紧握着粟裕的手,仔细打量说:“粟裕同志,我们已经分别整整17
标签毛泽东,粟裕
金门战役失败,班长徐钦林为何没被抓俘虏?逃回大陆后为何很难受
金门战役失败后,我军的一个机枪班班长徐钦林,竟然没有被抓俘虏。不但如此,此后他还遇到了一个贵人,跟着那个贵人吃香喝辣。但是他却一定要逃回大陆。逃回的过程中,掉进一个深坑,在海水里泡了三天,最终才被我军发现。不过他回来后,遭遇到的事情却让他一
标签解放军,金门
太平天国史:悍将罗大纲,一个悲剧人物
1855年,罗大纲吞金而死,苏三娘大哭:“夫君,你这是何苦呢?”罗大纲拯救了太平天国,但太平天国对不起罗大纲,他是一个悲剧人物。 一天,苏三娘率兵攻打灵山县城,为丈夫苏三复仇,天地会同行的罗大纲也前来协助,帮她完成任务。但是,清军反扑,罗
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为何说香积寺之战为大唐续命百年?
本 文 约 6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min 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中唐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唐军在此战中对关中地区的燕军造成毁灭性打击,随后收复了丢失一年多的首都长安。香积寺之战中,李嗣业部陌刀兵的力挽狂澜和回纥骑兵的横扫千军,
标签唐朝,唐军
1952年,毛主席游曲阜孔庙,打趣地问许世友等人:孔子姓什么?
据说许世友是当年部队里的“全军第一高手”,论打架,论喝酒,没有人能拼得过他。而且他脾气不好,经常在军队里面骂人。 许世友先后骂过三个师长,狠起来连毛主席都骂过。他唯一的软肋是“大字不识一箩筐”,因此毛主席经常爱开玩笑逗他。 比如1948年
标签毛泽东,孔子,许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