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少将中,李德生堪称成就最高的一位,建国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国级,这是连很多元帅、大将都没有过的成就。
不过,李德生非常谦虚,知道自己资历太低,在中央作出重用他的决定后,多次向领导表示自己不能胜任如此重任,请中央另请高明。
第一次,是在1969年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被提名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李德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感觉压力巨大,认为自己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能力上来说,都不足以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但是,他又不便直接拒绝中央的这个决定,就去找自己的两位老首长,希望他们能帮忙说一下,请中央慎重考虑这个决定。
李德生先是找到了许世友,后来又找到了陈锡联,这两位将军都德高望重,也都是政治局委员,而且与毛主席的关系也非常好,李德生觉得他们应该能帮自己说话。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许世友和陈锡联都没有答应,还反过来劝他说,这是中央已经决定了的事,是通过提名和选举出来的,是党的决议,不能轻易更改。
两位首长还对李德生说,作为一名老革命,要服从大局,考虑自己的能力不济是谦虚的表现,但中央有中央的考虑,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还是有局限的。
而且,两人又劝李德生,不要再找人说这件事了,如果让毛主席等领导人知道了,会觉得你有些谦虚过头了,不是好事。
李德生听完两位首长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第二次,是在1973年的十届一中全会上。
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这也是众望所归的,但是,毛主席在审看副主席候选名单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说现在副主席有四个候选人,年龄搭配上有一些问题,最好是老中青结合,现在是有老的,也有青的,但是缺中的。
毛主席又强调说,这样搭配有利于干部队伍成长,更有利于中央领导的梯次搭配,将来能有效领导国家。
当时的四位副主席候选人包括周恩来、康生、叶剑英、王洪文,前三位属于“老的”,王洪文属于“青的”,那么,谁来当“中的”代表呢?
周总理经过反复考量,最后定在了李德生的身上。
之所以选择李德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副主席要从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产生,而在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合适的就是李德生,当时正57岁,符合“中”的标准。
第二,李德生当时是总政治部主任兼北京军区司令,位置非常重要,工作能力也非常强,让他当副主席,也能增强党的领导能力。
周总理把这个人选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也表示同意。
但是,李德生听说后,却再次感到深深的不安,自己现在的职务就已经够高了,要是再当选为副主席,就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了,这是自己万万不能胜任的!
于是,李德生就找到李先念,想请他帮忙去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说说,自己确实无法胜任这个职务,现在有不少能力强的老同志都出来工作了,应该让他们来干,而且李先念就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但是,李先念也和许世友、陈锡联一样,不但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还强调说,这是中央的决定,而且是毛主席亲自定的,你要做的就是服从,无论能力济不济,也无论资历浅不浅,中央把你放到这个岗位上,就不要讲任何条件,不要辜负中央对你的信任。
李德生只好不再推辞了,正式当选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干部。
要知道,即使是十大元帅,也只有三位是正国级,就是朱德、林彪、叶剑英,其余的七位都只是副国级,而在大将、上将、中将里面,更是一个正国级都没有,李德生作为开国少将,能成为正国级,确实是非常难得的。
事实证明,中央对他的任用还是没问题的,李德生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基本完成了党交给他的重任。
李德生将军也很长寿,一直活到了2011年,享年95岁高龄。
(参考资料:《李德生回忆录》《李德生在动乱岁月:从军长到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