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香积寺之战为大唐续命百年?

本 文 约 6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min

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中唐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唐军在此战中对关中地区的燕军造成毁灭性打击,随后收复了丢失一年多的首都长安。香积寺之战中,李嗣业部陌刀兵的力挽狂澜和回纥骑兵的横扫千军,更为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那么,在这次决定了大唐命运的生死决战中,双方都有哪些军队参战,这些军队在这次决战前又有哪些辉煌战绩呢?

香积寺在今天西安的位置示意图。底图/百度地图

屡遭重创的河西、陇右、朔方三镇精锐

唐朝在陇右、河西和朔方三镇的军队堪称整个唐朝军队的精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了天宝年间各镇的编制人数,河西节度使有士兵73000人,战马19400匹(《元和郡县图志》所记士兵数相同,马匹为18800匹) ;朔方节度使有士兵64700人,战马14300匹;陇右节度使有士兵70000人(《通鉴》作75000),战马11600匹。三镇相加,共有略多于二十万的士兵,四万五千匹战马。这些都是脱产的职业军人,常年在唐西部边境与吐蕃人作战,可谓身经百战的精锐老兵。

唐时期形势图。作者/邹逸麟,来源/《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河西节度使,顾名思义其主要辖区在河西走廊;陇右节度使管辖陇右也就是陇西地区,大约是今天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河西、陇右二镇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与吐蕃的争霸战争。在唐玄宗统治中后期,这两镇取得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胜利,把对吐蕃的前线推进到青海湖-日月山一线。

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陇右二镇精兵大约一半留守,另一半在哥舒翰带领下回援,试图在洛阳一带与安禄山叛军决战。但由于封常清迅速丢失洛阳、高仙芝不战弃守地形险要的陕郡,这些精兵只好在潼关消极防御。半年后,背靠永丰仓的潼关驻军出现了缺粮状况,建立起燕政权的叛军又围困了唐朝临时漕运路线的关键节点南阳,且唐朝高层内讧日益激烈。这部分精锐部队在哥舒翰带领下与另一部分唐军新兵试图东进洛阳,但在灵宝之战中遭到惨败。参战的河西、陇右精兵一部分被歼灭,一部分被打散后陆续归队,另一部分则加入了安禄山的燕军。唐朝随后在陈涛斜之战中再次惨败,这些归队的残军与长安失陷后继续从边境上抽调的河西、陇右军一部在此战中再遭毁灭性打击。到香积寺决战时,河西、陇右残部可能只有数千到上万人,在王难得统帅下参战,比起天宝末年两镇十四五万精锐大军兵强马壮、全面压制吐蕃的盛况来,实在让人唏嘘。

朔方节度使的辖区相当广泛,几乎包含了今日宁夏全境、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甘肃一部。唐玄宗前中期创设朔方镇,主要针对的是蒙古高原上的后突厥汗国。但后突厥汗国逐渐走向分裂和衰弱,最后在回纥等新兴部落与唐军的联合打击下彻底灭亡。从开元后期开始,朔方军就把经营方向逐步转往西边的吐蕃王国,如曾派军队与河西、陇右军队一起参与了著名的石堡城之战。此外,朔方镇也是唐朝向西北的河西、陇右等军镇输送粮食的重要环节。从河南、河北征收采购来的粮食,由位于山西的河东节度使负责把粮食从集散中心的太原运出,水陆并进运到河套地区朔方节度使下辖的振武军,在这里转道黄河。接下来的环节则由朔方节度使兼任六城水运使,运粮船继续溯黄河西进,沿水路可以一直走到兰州甚至青海西宁,向沿岸的西北边军各部发放粮食。

在名将郭子仪统帅下,朔方军在安史之乱初期先击败了跟随安禄山叛乱的大同高秀岩部,接管了控制整个山西的河东节度使辖区,随后经井陉道进入河北地界,在嘉山之战中大败史思明的河北叛军主力。但随后河西、陇右主力在灵宝之战和陈涛斜之战中遭到惨败,朔方军被迫放弃经营河北,以收复长安作为新的作战目标。朔方军收复了山西西南的河东地区,歼灭了灵宝之战中堪称燕军主力的崔乾佑部,随后从这里南渡黄河收复潼关。但在随后的永丰仓之战中,朔方军惨败于关中燕军。朔方军选择与关中西部的各路唐军会师,沿途在三原之战中还设伏歼灭了李归仁所部五千精锐骑兵。

但在香积寺之战前,朔方军又经历了一次惨败。在长安城下的清渠之战中,关中燕军主将安守忠仅仅指挥九千骑兵,完美利用地形击败了朔方军为主的唐军收复长安的又一次尝试。所以,此时的朔方军虽然不像河西、陇右残军那么惨,两次重创之下仍然大不如前了。朔方军的主帅郭子仪现在是所有唐军的主帅,他在香积寺决战前作了“此行不捷,臣必死之”的表态,不成功,便成仁!

万里赴援的安西、北庭精兵

与新兵屡败成老兵的关内行营

在西域方向,除了吐蕃屡屡侵袭南疆外,随着唐军逐步取得上风,还需要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地界与吐蕃的盟友作战,并因此进入阿拉伯人势力范围的最东端。为此唐军在西域设置了安西四镇和北庭都护府,编制内共有士兵44000人,战马7700匹。

安史之乱爆发前四年,唐军和刚建立的阿拔斯王朝(我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在中亚怛罗斯打了一仗。作为中国和占据中亚的帝国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直接冲突,这次战役的规模和意义都经常被无限拔高。唐朝在中亚的附属国之一的石国,据说因为“无蕃臣礼”遭到唐将高仙芝讨伐。石国无法对抗唐军,于是请降,但是已经出兵的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表面上同意请降,却仍然继续进军,并纵兵大肆烧杀抢掠。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在东方的总督求助。公元751年,双方在怛罗斯展开会战,最初不分胜负,但随着唐军阵营中的葛逻禄人叛变倒戈,此战以唐军失败告终。

怛罗斯之战中,唐和阿拉伯双方实际投入的本部兵力都很少,参战人员中大部分都是中亚各国所提供的附庸军。战后双方也都没有继续敌对,反而很快恢复了互通使节。这次战役短期内也并没有对中亚的局势产生多大影响。怛罗斯之战后两年,封常清击降极为偏远(今日印巴克什米尔交界处)的吐蕃附庸国大勃律,意味着唐朝在西域的经营已经完全摆脱了怛罗斯之战失利的阴影。

安史之乱初期,唐朝并没有抽调这些过于遥远的边军。到长安沦陷,唐廷分了两次向安西四镇征兵。唐肃宗初到灵武,下诏让李嗣业先带五千安西镇士兵前来入卫。不久后,唐肃宗再度征兵,安西镇行军司马李栖筠派出精兵七千人。安西镇分两次派出的一万二千精锐边军,在香积寺之战中由李嗣业统一率领。规模相近的北庭镇也先后派出了一万二千精锐,由马璘率领入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唐肃宗先至灵武,后到凤翔。图为新帝唐肃宗与从长安而来的杜甫。来源/纪录片《中国》第2季《惊变》截图

除了这些西北和正北方向的精锐职业老兵外,唐军有一个叫“关内行营”的作战单位,由灵宝之战败将之一的王思礼统帅,这支军队本包含原禁军和安史之乱爆发后招募的多批新兵。唐玄宗时期是唐历史上最外重内轻的时期。唐玄宗将所有的精锐都分布在边疆,对于中央禁军则基本是放任自流的态度。长安附近的飞骑、彍骑等部有着禁军的名号,然而,这些部队常年不经战事,到安史之乱爆发时已经完全沦为仪仗队,战斗力极为低下,比起在边境久经战阵的叛军可谓不堪一击。

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央禁军和一部分新兵跟随高仙芝驻守陕郡,封常清洛阳战败后带数千残部加入,随后面对燕军进攻不战而退,在潼关与另一部分长安新募士兵会合,成为潼关守军中河西、陇右两镇军队外另一系军队。这些挂着中央军名头的军队从战斗力和组织度来看就是标准杂牌军,在灵宝之战中率先溃逃,导致了唐军精锐的惨败。唐肃宗继位后,宰相房琯在关中西部又征募了一些新兵补充到这批军队中,与河西、陇右残部一起发起了对长安的第一次反攻,但在陈涛斜之战中再度惨败,损失大半。总的来说,关内行营简直是个垃圾桶,专门回收利用唐军各路败兵,其中唯一有战斗力的河西、陇右残部在香积寺之战中被剥离出来单独由王难得统帅,剩下的主要是中央禁军残部和关陇地方民兵残部。不过久病成医,能经历多次大败而幸存下来的关内行营士兵,就算再弱现在也算是善于逃跑的老兵了,毕竟反应迟钝的早就死光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据粗略统计,这场历时七年多的变乱中约有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死于战乱或饥荒。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深重的震荡,无人幸免。来源/纪录片《中国》第2季《惊变》截图

脱胎自唐军精锐的关中燕军

安禄山叛乱时的两大主力,一个是唐东北边军。安禄山在叛乱前兼任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一共担任范阳节度使十四年,他的老巢和核心部队都来自范阳镇,这里的编制内共有91400士兵,6500匹战马。安禄山虽然担任河东节度使,但包括太原在内的河东镇绝大部分地盘,在他叛乱前都是杨国忠心腹杨光翙等人实际控制。整个河东节度使辖区追随安禄山一并叛乱的,仅有高秀岩所辖大同军一处,其能控制的唐军共有20200士兵,9300匹战马。平卢镇的编制内共有士兵37500人,5500匹战马。但安禄山在平卢镇能控制的唐军也不多,主要是营州城中1.6万唐军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内附后处于这三镇羁縻之下的突厥、契丹、奚人部落也相当多,如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等突厥大贵族在回纥灭亡突厥后就率领大批部众投奔唐朝,在安禄山羁縻之下成为叛军主力之一;开元二十年(732)时奚酋李诗、琐高率奚众及契丹怒皆部共五千帐降唐玄宗,唐帝国为了安置他们设立了归义州。这些塞外内附部族在唐设立的羁縻州郡之中,“长官世系、刑赏自专、赋税自私”,唐朝廷委任的地方军政长官很难把手伸进去,在安禄山叛乱后,这些部落中很大比例出于跟随劫掠的动机,都会选择加入叛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明皇幸蜀图》反映了天子西逃路上的艰难险阻。作者/(明)吴彬(传),来源/天津博物馆

燕军在灵宝之战重创河西陇右两军主力、进占长安之后,看似高歌猛进,但随后在关中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能在野战中击败十几万唐军主力的精锐燕军,在遍地豪强武装的抵抗之下,竟然无法在关中地区站稳脚跟。就在长安以西两百里的扶风郡,燕军派出的部队被当地豪强和陈仓县令联合歼灭,而燕军却无力派出新的部队前去争夺。在长安附近,燕帝国派出去的官员经常被杀不说,小股部队也经常被豪强武装所消灭。久而久之,出了长安城的西门就是亲唐豪强的游击区,燕军被迫龟缩在少量坚城之中。

最初进入关中的燕军是契丹大贵族、安禄山情妇之子孙孝哲统帅的两万精锐,包括在灵宝之战中为燕军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五六千突厥人和同罗人。燕军攻占长安后,又收编了大批在灵宝之战中被打散河西、陇右溃兵和中央军溃兵。但是随着关中的燕军在政治上完全陷入被动,许多人都开始有了想法。先是这些突厥人和同罗人在突厥贵族阿史那从礼的带领下,选择脱离燕帝国阵营,回到河套草原,想趁天下大乱复辟刚被回纥灭亡十多年的后突厥汗国。这支军队严重威胁到唐河套地区与新兴回纥汗国的安全,在香积寺之战前大半年就已经被两者联合剿灭。

陷入关中豪强游击战汪洋大海的燕军,在丧失了这么一支精锐后可谓雪上加霜,只能龟缩在长安附近的一小片地方,连剿灭周边豪强武装的能力都基本丧失了。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在唐玄宗抛弃长安时滞留,投降燕军后被统战封官的前唐朝高官,也纷纷找机会再次投奔唐朝。如唐京兆尹崔光远,投降后继续留任燕长安城的长官,此时感觉燕大势已去,就谋划绑架孙孝哲之后反正,事情泄露后也成功逃到唐肃宗处。

安庆绪弑父自立后,一方面把孙孝哲的军权分解给了多位将领,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安守忠和李归仁。安守忠在陈涛斜、永丰仓和清渠之战中都以少胜多击败了优势兵力的唐军。尤其是在清渠之战中,安守忠有效利用长安城周边漕渠、清渠的地形,击败了郭子仪亲自统领且兵力占优势的朔方、河西、陇右联军,奠定了一代名将的地位。李归仁应该是塞外某些突厥、铁勒部落的大贵族,很可能在阿史那从礼率部叛离燕帝国出塞后,奉安庆绪之命带来一批援军尤其是骑兵,补充关中燕军的力量。李归仁部一贯的风格就是利用骑兵优势进行猛冲猛打,一旦杀红了眼,就完全忘了自己的战略任务是什么,只求追杀个痛快。正因为如此,李归仁在永丰仓之战中曾大破朔方军,但不久后在三原之战中被朔方军报了仇,损失了大批精锐骑兵。但此时李归仁手上仍然拥有相当多的精锐骑兵。

也就是说,关中的燕军要么是河北南下的唐边军,要么是被唐羁縻的草原游牧部落武装,要么是收编的前河西、陇右边军或者中央军。本质上,这支部队与对面的平叛唐军一样,基本都脱胎于天宝年间唐边镇精锐。

回纥骑兵和中亚雇佣军

燕军的一大优势便是其精锐的骑兵。得到大量突厥、契丹等部落贵族加盟的燕军骑兵,在安守忠、安太清、李归仁这样优秀指挥官的率领下,可谓所向披靡。此时郭子仪所部唐军主力与燕军最大的差距,就是骑兵。唐军想战胜燕军的关键,就是克制他们的骑兵。

方法是现成的:燕军中最精锐的骑兵基本都来自蒙古高原,来自后突厥汗国灭亡后流亡的突厥贵族,以及以同罗为代表、依附这些突厥贵族加入燕军的部分铁勒部族。这些部众选择加入燕国阵营,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在蒙古高原的逐鹿中战败了。而蒙古高原争霸战中的胜利者回纥,已经和唐在对付阿史那从礼的复辟势力时合作过。击破阿史那从礼是唐和回纥汗国的共同需求,但中原的局势与回纥关系较小,要想出兵就得开高价。唐当时还希望依靠自身力量平叛,对回纥人出兵的高额要价并不愿意接受。但随着永丰仓之战、清渠之战唐军连续惨败,唐最终决定向回纥借兵。

唐此时穷得捉襟见肘,一度靠滥发爵位维持残兵的士气,怎么能支付回纥骑兵的报酬呢?唐高层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燕国控制区有的是钱,可以带回纥人去抢啊。要是回纥大汗觉得抢钱还不过瘾怎么办?燕国控制下的地区有的是人民,与其让这些贱民为可恶的叛贼们纳税交粮,还不如让他们去服侍友邦回纥的老爷们!于是,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这个协议被完整的记载到史书里:

“初,上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只要帮助唐军击败燕军,就能在唐朝和唐军的帮助下,合法抢掠中原的花花世界!这么诱人的条件,回纥人最终动了心。回纥可汗派出四千回纥精骑赶赴前线。作为从蒙古高原争霸战胜利一方中选拔出来的骑兵队,这支骑兵的战斗力毫无疑问冠绝所有塞外骑兵。这支王牌回纥骑兵队的加盟,大大填补了唐军目前在骑兵上的短板,给唐军的整体战斗力带来的飞跃性提升。

除此之外,于阗国王尉迟胜带来了五千人,还有以拔汗那(费尔干纳)为代表的一些中亚城邦小国派来的雇佣军,其中一部分雇佣军打着他们名义上的新宗主国阿拉伯人的旗号。但这批雇佣军总数并不多,一般认为各国雇佣军总共不过数千人,后来的实际战局中几乎没什么表现。甚至现在作为吐蕃附庸国的南诏,也象征性派出一小支部队示好,来支持唐朝平乱。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这支部队人数恐怕比中亚佣兵更少,与其说是来打仗的,不如说是表达自己和唐朝改善外交关系愿望的。

这些援军中的回纥人可谓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其他部分只能说聊胜于无,后来的战局中也没有他们表现的任何描述。

各显神通的决战

在随后爆发的香积寺决战中,唐军第一线的步兵主要是李嗣业所部安西、北庭的精锐,也包含了王难得统帅的河西、陇右残部。这些军队英勇无敌,不但取得了对燕军步兵的优势,还配合骑兵成功打退了李归仁部骑兵的冲击,李嗣业所部中的精锐陌刀兵更是把对手砍得“人马俱碎”。河西、陇右残部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扛了下来,为唐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功为之前遭到的历次惨败复仇雪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香积寺战役示意图。来源/ 《河山集(四)》

构成唐军第二线的朔方军步兵基本没有参战,仅仅与第三线的关内行营一起参与了后期的追剿,这是因为第一线的安西、北庭精锐和河西、陇右残部发挥太出色了。朔方军的骑兵与回纥人的精锐骑兵一起参与了战场右翼的决胜。至于南诏或者中亚城邦国家的雇佣军,只知道他们参战了,在此战中没有任何他们表现的记录,说明作用相当有限。

对于燕军来说,他们的步兵和骑兵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绝对劣势。燕军的步兵甚至无法战胜唐军第一线的步兵,之前表现一度神勇的骑兵在对面回纥与朔方军骑兵面前也完全不是对手。既然如此,他们的失败也成为必然。

就这样,天宝年间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各路精锐在香积寺战场分属两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唐在此战中的辉煌胜利,又为他们延长了多达一百五十年的国祚。

参考文献: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后晋]刘昫著《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唐]杜佑编著:《通典》卷6,中华书局,1988年。 

[北宋]乐史撰,王文楚点校:《太平寰宇记》卷58 ,中华书局,2008年。

[英]杜希德著,丁俊译:《唐代财政》,中西书局,2016年。

作者 | 黑色君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本文标题: 为何说香积寺之战为大唐续命百年?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37291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标签: 唐朝 唐军

料友留言(数量:2条)

料友:晓勇 2023-03-16 21:23
大唐衰败正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此后一直走下坡路直指灭亡。
料友:江南春秋 2023-03-22 10:23
香积寺之战极为惨烈,唐军阵斩6万,自伤亡7W。叛军之后是一路退缩,再无优势。无论叛军还是唐军,在当时是世界冷兵器军队巅峰,双方排兵布阵一样,骑兵包抄路数一样,基本就是硬碰硬。不少叛军和唐军之前都是战友,结果一战十几万军队灰飞烟灭,大唐军队精华也从此消失。
相关文章
1952年,毛主席游曲阜孔庙,打趣地问许世友等人:孔子姓什么?
据说许世友是当年部队里的“全军第一高手”,论打架,论喝酒,没有人能拼得过他。而且他脾气不好,经常在军队里面骂人。 许世友先后骂过三个师长,狠起来连毛主席都骂过。他唯一的软肋是“大字不识一箩筐”,因此毛主席经常爱开玩笑逗他。 比如1948年
标签毛泽东,孔子,许世友
8位狠心帝王:除了李世民,还有谁?
说起“狠毒”,这8位帝王应该上榜,虽说历史功绩很大。 一、刘邦,平民皇帝的典范,开启了“布衣卿相”局面,却也大肆杀戮功臣,让人心寒。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活命,屡次把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扔下车;项羽要烹饪刘太公,刘邦还建议给他“一碗粥”。
标签李世民,刘邦,项羽,韩信,吕雉
袁崇焕被崇祯凌迟,贴身侍卫立一毒誓,其后人18代至今执行392年
2020年8月12日,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对于佘幼芝这个名字,国人可能无比陌生,可她的家族世代为袁崇焕守墓,至今已有392年,其背后的故事催人泪下。 故事要从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凌迟杀害说起。明朝末年,政治
标签明朝,崇祯
清朝民间奇案故事:老秀才在卧室离奇烧死,俏儿媳居家中精妙算计
清朝乾隆年间河间府有一书生名叫崔达济,为人认真仔细,爱较真,但是偏偏屡次参加科举不第,终于在45岁这一年大器晚成考中了恩科进士,可是由于考中时年纪已经大了,因此他也失去了进入翰林院深造的机会,被吏部直接外放为永平府下辖的抚宁县县令。 崔达济
标签乾隆
杜月笙被人绑架,绑匪要40万赎金,杜月笙:我给你90万!
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青帮大佬杜月笙 上世纪的上海滩,可谓是英雄辈出,其中最耀眼的肯定是青帮大佬杜月笙,按理说没有人敢动他,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和选择苟且偷安的黄金荣不同,杜月笙站了出来,他离开上海四
标签上海,上海滩,杜月笙,黄金荣
雍正年间麻城杀妻案有多离奇?先后4次转折,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时间:清朝雍正八年到乾隆元年。 地点:黄州府麻城县(今属湖北省黄冈市)。 主要人物:麻城知县汤应求、小土豪涂如松、涂如松的妻子杨氏、杨氏的弟弟杨五荣、杨氏的堂兄杨同范等。 涂如松是麻城县的一个小土豪,虽不是大富大贵,好歹也有点家产。兜里有钱
标签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