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济南,许世友和粟裕的分歧在哪?最终10天攻克

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中的济南战役,我军攻克首座10万以上守军的大城市。

此战,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14万人,围攻敌山东主席王耀武的11万余人。最终,我军激战8天歼敌10.4万人,其中吴化文部96军战场起义2万人,毙伤敌2.3万余人,俘敌6.2万人。

华野的伤亡也不小,达2.6万人,其中牺牲3700多人,负伤2.36万人。

济南战役之后,山东几个区域城市菏泽、临沂、烟台的敌军望风而逃。

至此,山东境内除青岛和几个孤立据点之外全部获得解放。与此同时,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各部,为了策应济南战役也对当面之敌发动了进攻,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淮海战役打下了基础。

但是,济南战役也并非完美无瑕,在攻城还是打援的问题上,许世友和粟裕就兵力分配发生过争执,而同意了粟裕“围城打援”的主席,对许世友8天拿下济南也有点没想到。

有人说“打援”没实现,济南战役只成功一半,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攻克济南城(油画)

一、主席指示10天之内拿下济南

1948年7月14日,刚刚拿下兖州的华野一下热闹起来。

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的主席,一连给华野司令部的陈毅、粟裕发来七封电报。电报的中心议题也很明确,就是“许谭兵团10天内迅速攻占济南”。主席所说的“许谭兵团”,就是山东兵团。

一年之前,我军还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刘邓大将刚刚强渡黄河鏖战鲁西南,华野“七月分兵”一分为三,我军在南线战场和敌军展开激烈的“近身肉搏”。而短短一年过去,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北上淮河流域,和陈粟大军形成了配合。

许世友和谭震林的山东兵团,横扫胶济线,掐断了青岛和腹地的联系。陈粟外线兵团和中野一部拿下河南首府开封,围城加打援共歼敌9万余人。紧接着,山东兵团乘胜拿下了军事重地兖州。

王耀武的“三点两线”防御体系,出现了很大的漏洞:

三个支点济南、青岛和兖州缺了一个,“两线”津浦线、胶济线全部被掐断。这样一来,济南和徐州失去联系,而济南到天津距离较远,华北的傅作义远水不解近渴,何况和南京还是面和心不和。

所以,主席瞧准了火候,不断催促陈粟拿山东最大城市济南开刀。

王耀武

二、华野名将如云,为何一定要许世友担纲?

主席不仅明确了攻取济南的任务,还给出了时限。

另外,主席也确定无疑地指定了责任人,就是了山东兵团的许、谭。但是,华东野战军名将如云,有后来的开国上将宋时轮、王建安、陈士榘、唐亮、叶飞、韦国清等人,为什么一定要许世友担纲呢?

其实,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打济南本来就是内线任务。

而在华野一众名将中,真正一直在山东战场指挥战斗的,只有许世友。从1939年底来到山根据地,这一干就是9年。所以,要论起对山东战场最熟悉的高级将领,许世友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但是,济南毕竟是有11万守军的大城市,这在我军还是头一次。在此之前,无论是东北战场的哈尔滨,华北战场的石家庄,还是中原战场的开封,已经华东战场的兖州,敌守军都不超过4万人。

济南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北有黄河南有泰山,进攻只能从东、西两个方向展开,对敌军防守相对有利。守将王耀武也是一位抗日名将,就连陈毅、粟裕也承认是敌军将领中少有的明白人。

因此,粟裕给山东兵团加了一个10纵,主席又给许世友配了一个副手王建安。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王建安

三、攻城和打援兵力分配,许世友、粟裕分歧在哪?

按照主席的初衷,许世友和山东兵团就可以解决王耀武。

所以,尚在病中的许世友和王建安杯酒泯恩仇,成立了攻城司令部。但是在攻城兵力的分配上,许世友和粟裕产生了很大分歧。在许世友看来,要拿下济南府一定要配置足够多的兵力。

此时,粟裕早和主席你来我往,探讨完成了战役的最终方案。

粟裕提出了3个候选方案:一是打援为主,攻城只是一个“诱饵”;二是攻城为主,集中主力拿下济南,打援适可而止;三是攻城和打援并重,同步进行,大多数兵力用来打援。

主席一面为粟裕点赞,一面提出了预估的3种可能情况:

一、援敌未动或者远在千里之遥,我军已经破城;

二、是援敌步步逼迫、近在咫尺,但我军依旧攻克济南;

三、敌援军已至,但我军好没有拿下济南,导致腹背受敌。

随后主席再次发电提醒:要做好最坏一种情况的打算。粟裕按照主席的指示,决定拿出总兵力的44%即6个纵队攻城,其余56%即华野外线兵团、韦国清和吉洛兵团等共8个主力纵队打援。

山东兵团本身有5个纵队,但是13纵组建时间较短,而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这两个地方纵队只有一万余人,只有3纵、9纵算是老牌主力纵队,因此,粟裕给许世友增加了一个10纵。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西线部队攻城

四、攻城之快大大出乎意料

作为攻城总指挥,许世友希望增加兵力可以理解。

老祖宗孙吴都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14万人围攻11万人怎么看都不符合常理。

在许世友看来,要“牛刀子杀鸡”才能干脆利落打趴王耀武。而粟裕也有主张:一则打援是主席提醒的重中之重,二则济南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山区为主的南面、黄河阻隔的北面不能用兵。

为了说动许世友,粟裕、陈毅只好求助主席,主席在电报中谆谆善诱,给老许详细说明“围城打援”同步进行、攻城为重但多数兵力打援的道理。打援是为确保攻城安全,毕竟徐州之敌也有17万人。

老许没读多少书,但不是莽撞人。主席一点拨,许世友马上明白了。

主席又发电:许、谭、王指挥攻城,粟裕则负责指挥全军。

尽管在攻城和打援的兵力分配存在分歧,但有一点大家已经达成共识:要拿下济南,没有一个月也要15到20天。但是,当济南战役如期打响以后,攻城和打援都出了一些意外。

王耀武吹嘘坚持一个半月的“钢铁防线”只顽抗了8天。

攻城的成功,许世友等人工作做得细致,聂凤智“助攻”改主攻干扰了敌军判断。当然,华野敌工部多年的努力在关键时刻也起了作用:吴化文96军2万人战场起义,打乱了王耀武的整体部署。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突破济南城垣

打援落空同样出人意料

山东兵团和10纵攻城只用8天,许世友的指挥功不可没。

在攻城部队南下外围、逼近内城的时候,遇到了王耀武所部顽强抵抗。这时候,是继续猛攻还是撤下去重新组织攻势?不少人建议撤下去重新组织,关键时刻许世友指示攻城部队:

我们困难大,敌人困难更大。现在就要看谁硬过谁。胜利往往就是在最后五分钟取得的。

南京的蒋氏和西柏坡的主席,都不相信济南8天就被拿下。

蒋氏一如既往,亲自坐上飞机到了济南的上空,盘旋许久终于得到了确认。西柏坡的主席没有这样的条件,焦急等待华野电报的时候,蒋氏媒体垂头丧气的报道,给他送来了天大的好消息。

攻城的同时,粟裕8个纵队18万打援大军也出人意料落了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我军进入济南

徐州有17万兵力,如果真的拼死救援济南,凭着他们的优势火力和空中力量支援,华野的打援也不会轻松。另外,粟裕、陈毅等人之所以如此重视援敌,是因为此前都是敌军主动进攻我军。

即便是在豫东战役和兖州战役,敌军的各路救援也是很积极的。

但是,这一次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徐州之敌尽管受到南京多次严令,但是反应一直是蜗牛状态。北边济南战役都结束了,敌第2兵团才磨蹭到城武、曹县一带,而敌7、13兵团还没集结完。

本文标题: 攻打济南,许世友和粟裕的分歧在哪?最终10天攻克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313668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越南武庙供奉18位名将,为什么有12位是中国人?结合历史了解一下
与我们爱恨交织的邻国——越南,到底受中华文明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其境内建有武庙且数百年来香火不断?供奉的大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将领呢?本期视频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越南武庙的前世今生。 在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为数不少的军事天
标签中华
拉大英帝国下马,拖垮苏联,逼走美国,阿富汗为何能成为帝国坟场
阿富汗这地方非常神奇,历史上各种强大的国家,但凡来到这里,都甭想着全身而退。不被拖垮了,也得掉层皮。 比如说英国,在19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绝对是那个年代的全球扛把子。现在的老美够牛吧?那时候在英国跟前,也只能被称为小弟! 可英国在阿富汗连
标签苏联_历史,英国_历史,美国_历史
李善长:明朝“六公爵”之首,一家70多人被朱元璋处死
1390年,锦衣卫闯入韩国公府上,把李善长一家70多人拉到闹市处死,只有长子李祺一家幸免于难,子孙后代在明朝做官。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淮西集团首领,是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大功臣,大明韩国公。 1353年,朱元璋攻打滁州、和州,李善长前来投奔
标签明朝,朱元璋,刘邦
粟裕麾下“三剑客”,为何叶飞授上将,另外两位仅授中将?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产生了55位上将和155位中将。 其中,开国第一大将粟裕麾下著名的“三剑客”有喜有忧: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叱咤风云的叶飞被授予上将,而“王老虎”王必成和“拼命三郎”陶勇则被授予中将。 有文章载,
标签粟裕,叶飞
历史上的张果老:诈死拒绝武则天,唐玄宗想把公主嫁给他
千百年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对长生不老、成仙得道很感兴趣。于是,一些传奇的历史人物就被赋予神圣的光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人们家喻户晓的八仙,他们都是有历史原型的,比如那位倒骑驴的张果老,他就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武则天
标签唐朝,武则天,李隆基,太平公主,李显
蒙古版明太祖,开创了统一中亚的大帝国,玩分封、立孙子,搞砸了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15世纪初,东方中国发生了四叔夺侄子帝位的靖难之役。几乎同一时间,中亚大帝国帖木儿帝国也发生了类似事件。帖木儿帝国的建立者帖木儿几乎是和明太祖一样的英雄人物,帖木儿在政权林立的中亚建立了统一的帖木儿帝国,击败奥斯
标签中亚,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