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的主粮: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说“伊洛竭而夏亡”

全文共2018字 | 阅读需4分钟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夏桀“修不修德”与“河洛竭”自然毫无关系,但“河洛竭”了之后夏朝灭亡,其中到底有何原因?

儒家眼里的王朝兴亡,往往将之归咎于帝王“修不修德”,“不修德”的导致天怒人怨,进而爆发各种天灾警示,比如夏桀不修德,上天降下一次超级灾难。

根据国语记载,夏朝末期遭遇一场天灾,导致伊水与洛水枯竭,进而导致夏朝灭亡,商朝灭亡与之相似,即“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夏桀“修不修德”与“河洛竭”自然毫无关系,但“河洛竭”了之后夏朝灭亡,其中到底有何原因?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改写认知,夏朝人的主粮,决定了他们面对“伊洛竭”时必然会爆发严重的粮食危机。

夏朝人的主粮吃什么

位于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普遍认为是夏朝中晚期都城。根据考古发现,在二里头遗址中,已经五谷(稻、黍、稷、麦、菽)齐备,但二里头先民主要吃五谷之中的哪一个呢?

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洗礼,埋藏在地下的粮食,如今早已碳化,与泥巴混在一起,但碳化粮食较轻会浮在水面,而泥土较重会沉入水底,因此可以通过“浮选法”区分碳化粮食与泥土,最终学者通过这种方式挑选出碳化粮食颗粒。以下是两次研究报告的数据,结论改写认知。

1999—2006年的二里头发掘报告:粟(稷)米数量是稻米的二倍,其他数量极少。

2019年,二里头各期的277个采样,最终统计结果为:稻14768粒,粟13883粒,黍2248粒。

统计可以确认:粟米平均千粒重一般为2克,稻米平均千粒重一般为16-34克,同样的数量,后者重量是前者的8-17倍。

由此,不难得出一个颠覆性的结论,即夏朝人的主粮不是粟、黍、麦之类,而是源自南方的水稻。

夏朝吃稻米由来已久

在探寻夏朝的过程中,考古发现夏人早已吃稻米,不是二里头时期才吃。甚至,大禹治水可能也与水稻有关。

位于河南新密的新砦遗址,出现不少东夷文化因素,考虑到历史上后羿代夏(太康失国),东夷人后羿一度取代夏朝,因此新砦遗址一般被认为夏朝早期都城,乃至就是夏启之都。针对新砦遗址,考古专家通过浮选法发现,该遗址稻米数量占比54.37%,明显也是主粮。

然而,针对郾城郝家台、叶县余庄、禹州瓦店等龙山到夏代的遗址,考古研究发现当时水稻与粟米共存,比如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先民,部分以水稻为主粮,部分以粟米为主粮。

总之,通过河南众多遗址考古,如今基本可以确认: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时期,整体还是以粟米为主,但稻米已经相当普及,其中都城型的新砦遗址、二里头以稻米为主。

因此,大禹治水的真相,可能在于排干沼泽用于种植水稻(治理九州之水,以当时生产力真的很难达到,但为种植水稻创造条件却可以达到),由此导致夏族实力剧增,后来新砦遗址、二里头遗址继续以水稻为主粮,其他遗址却至少不是以水稻为唯一主粮,也反证了这一点。夏人从新砦遗址迁徙到二里头,与二里头(伊水与洛水之间)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条件有关。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夏亡与伊洛竭的关系

相比于旱作粟米,水稻种植需要大量淡水,但伊洛都枯竭之后,二里头先民必然会爆发粮食危机。可以想象,当时手中无粮的夏人,必然人心惶惶、四散而飞,夏朝已无战斗力可言。

问题在于,既然伊洛枯竭之后,为何夏人不迁移,寻找新的沃土呢?原因很简单,当时神州一遍荒芜,而水稻种植条件较为苛刻,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就必须兴修水利、改造沼泽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夏末的情况来看,基本上不可能实现,贵族阶层也不能放弃建设成熟的二里头,去其他不毛之地重新打拼。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更为严峻的是,夏末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干旱,持续时间很长,这一点可能让时人始料未及。根据史书记载,夏桀最后几年,爆发了一场大干旱,直到成汤建商之后,还干旱了七年。所谓商汤之汤,本义是热水,笔者怀疑商汤之名极有可能与当时的旱情有关。

从当时客观情况来看,持续数年的超级干旱,导致夏人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必然会削弱夏人的凝聚力、战斗力,甚至导致夏朝实力降到低谷,相反不是以水稻为主粮的商族却相对有利。最终,在这种情况之下,夏桀是昏君还是明君,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粮食危机已经决定了夏朝灭亡的命运,商汤也由此趁机灭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所谓“前世之事,后事之师”,夏王朝灭亡过程中的粮食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要时刻警惕粮食问题,预防突变的气候等,至少要将主粮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且要能确保三五年的粮食需求,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由此才能从容应对风云变幻的全球局势。

本文标题: 夏王朝的主粮: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说“伊洛竭而夏亡”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246958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八旗兵数量远逊蒙古铁骑,为何3亿汉人不反抗?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满清从诞生到消逝的二百多年里,留下了太多的谜团。 从清朝初年的“四大疑案”到清朝末年的“四大奇案”,满清王朝似乎一直不缺乏话题度,而这其中最具热度的话题之一,便是那300万八旗
标签清朝,八旗
抗战中徐向前突然调离前线,5年未打一仗,毛主席为何这样安排?
1940年6月,时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徐向前接到延安通知,需回到陕北参加中共七大。 于是,身为八路军山东战场最高指挥者的徐向前只带了几名警卫,便踏上了返回延安的道路。但徐向前可能不会想到,他这次离开前线,竟然在后来的5年时间里未曾打过一
标签抗日战争,毛泽东,延安,八路军
为何康熙的三任皇后都英年早逝?其中有何隐情?康熙最爱的是谁?
清圣祖康熙皇帝在生前先后总共册立了三任皇后,分别是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不过可能康熙命太硬太能克妻了,这三任皇后都英年早逝,自孝懿仁皇后去世后,康熙不再册立皇后。 那么康熙的三
标签康熙,多尔衮,鳌拜
嫁给舅舅的18岁陈国公主,为何会身穿银丝网、头戴金面具入葬?
辽代独特的婚俗和葬俗,竟然在一个贵族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何外甥女会嫁给舅舅?为何两人都穿着铜丝网戴着金面具下葬?陈国公主墓会给出答案。 一、奇特的葬俗1985年七月,内蒙古青龙山镇在修建水库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辽代墓地,这座墓葬的价值不可
标签墓葬
解放军16天攻克谅山,河内唾手可得,邓小平:撤出越南,越快越好
“再给我两个小时,再用两个小时,我们就能打到河内。” 接到上级下达的撤军命令,许世友这样回答。面对许世友的要求,邓小平只是说: “命令所有作战部队,撤出越南,越快越好!” 虽然当时许世友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但他是一名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
标签解放军,邓小平,越军,许世友,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国个体户曾有多敢干?有人用暖壶换了苏联四架飞机
作者丨许唐扬 编辑丨贾嘉&濛仔&白话日报 排版丨二水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生了一件今天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事:一个中国商人用热水瓶胆、罐头等积压物资,从苏联换来了4架飞机。 这笔生意无疑是赚的,当事人号称自己仅从这笔交易中就赚了近一亿
标签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