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国幸有左宗棠也”

汤乙清

先生已逝,心中无限哀思。去年八月惊闻陈明福教授在大连海边游泳时突发疾病,踏浪西行了。十年的亦师亦长辈的忘年情分,让我一直不敢翻看与先生过往的邮件微信。却为他抗争的命运、倔强的精神、智慧的坚守而鼓舞。

多年前,我曾读过陈明福教授的《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为他的激情澎湃娓娓道来所折服,更为左宗棠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所敬仰。最近,读了先生仙逝后众人助力出版的新作《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拂开历史尘烟,观照社会现实,又从左公身上汲取了人生智慧,收获了精神养分。

锋颖凛凛的斗争精神

“此次已开兵衅,不胜固属可忧,亦伤国体,胜则该夷必来报复……当此中原未靖,岂可沿海再起风波?”这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主要指导思想,西方强敌已然来犯,清廷却担心外夷败了再思报复,于是放之任之,以“靖内患”为先。而对外妥协的结果是,《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及火烧圆明园等耻辱、祸端接踵而至。

“中国自强之道,全在振奋精神。”在晚清国将不国的内忧外患中,左宗棠始终是最能“振奋精神”、敢于斗争的那一位。“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的复疆主张,与李鸿章“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的奏疏针锋相对。最终,慈禧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率兵出征,收复新疆。

左宗棠出身贫寒,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23岁写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对联,悬于书房以铭心志。从左宗棠青壮年时期的“横海戈船有是非”诗句以及“国家大患不唯在东南沿海,也在西北边陲”的思想端倪中,我们或可预见到左宗棠68岁“舆榇出关”,收复新疆;72岁抗击法寇,渡海作战;73岁抱病督师,殉职前线的战争场景。

“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左宗棠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认识深刻。他认为,越是屈辱求和,西方列强就会越发得寸进尺,唯有拿出勇气与决心,敢于斗争,才能避免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

何止是锋颖凛凛向外夷!

对朝廷上下的不法行为,左宗棠亦是眼里揉不进沙子。无论弹劾搜刮民财、胡作非为的满族大员成禄,还是臭骂宦官控制下收“进门钱”的崇文门门卫,左宗棠始终正身直行,与不法行为做斗争。

纵观左公后半生,其“绝口不谈议和事”的血性胆气、爱国情操,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投降声浪高涨的晚清,可谓“朝端无两”“天下第一”。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纷繁复杂,左公之斗争精神,当如一声惊雷,催承平日久之国人警醒。

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如果以40岁为分水岭,40岁前是左宗棠厚积学养的“深扎根”阶段。

左宗棠3岁随祖父左人锦,始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17岁熟读《皇朝经世文编》,尤好《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等实用书籍。随后,勤奋刻苦却买不起书的他,有幸得到了“二贺”(贺长龄、贺熙龄)、陶澍、林则徐等的器重与培养。

甫一见面,贺长龄便推18岁的左宗棠为“国士”,将官私藏书借给他,并亲自取书,“数数登降,不以为烦”;左宗棠还书时,贺长龄还问其书中所得,互相考订。19岁,左宗棠在长沙城南书院师从书院山长贺熙龄研习“义理经世之学”,贺熙龄视左宗棠为最得意门生,赋《舟中怀左季高诗》,盛赞左宗棠“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

两江总督陶澍,长左宗棠33岁,在生命终了之际,“托孤”于“落第书生”左宗棠,并攀了儿女亲家。在背井离乡、教育陶澍幼子的8年里,左宗棠饱览了陶府大量藏书。湘江夜晤后,林则徐交给左宗棠一书匣,里面装着新疆地理数据、战守计划等数卷文书……

身在乡野,却得到一众“忘年交”良师显贵的赏识,不能不说是左宗棠的机缘造化,但与其少立大志、经年苦读有着莫大关系。教学相长间,左宗棠打下了坚实的学问之基。晚清名臣胡林翼曾这样评价左宗棠:“横栏九州,更无才出其左右”。

40岁后是左宗棠所学薄发的“建奇功”阶段。此时闻名而至,力邀左宗棠出山者众多。41岁,左宗棠终于出山。两度入幕,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的保言;复疆保台,又有独让“外国怕尔声威”的断语。

经纶济世之才,终不负鸿鹄报国之志。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甘肃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兴办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为中国近代军事和工业开了先河;他任职浙闽和陕甘、新疆时,关注民生疾苦,爱惜民力,励精图治,足迹所到之处,无不兴修水利,筑路植树,栽桑种茶;他尤其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多地抢救典籍,编印书刊,兴教劝学,修建书院。

左宗棠刚明耐苦,“慎之又慎”,在一生无数的大小战场上,竟鲜有败仗。近代中国对外战争中两次重大的军事胜利——收复新疆和镇南关大捷,都与左宗棠的名字紧紧相连。他先后多次上奏,最终促成了新疆建省、台湾建省,以永固疆域版图;他以花甲之年、古稀之龄勇赴国难,捍卫着国家主权,维护着民族尊严……

舍我其谁,拼命担当,左宗棠可谓书生报国,戎马一生,屡建奇功。正如曾国藩所言:“国幸有左宗棠也”。试想,倘若晚清少了左宗棠,我们的祖国将会缺失六分之一的疆土;假如左宗棠能再多活一些年,宝岛台湾或许不会被日本窃据半个世纪……

化私为公的廉洁精神

作为封疆大吏,左宗棠岁入岁出两三万两银子,还有养廉金二万两,而他在自家用度上每年只拿出200两白银,是他薪俸的二十分之一,可谓“抠门”到家了。

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在写给子女的信中说:“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则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他主张“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多酝酿一代多延久一代也”,以“不失寒素子弟之风”。

那左宗棠动辄几万的年俸、养廉金花到哪里去了?原来,“公私不分”的他,几乎全花在国计民生上了。

1876年春,在行辕移至肃州前,65岁的左宗棠将后方各种事务托付刘典。其中一项为38万多两白银,是左宗棠作为陕甘总督正俸之外的“茶马使”兼俸,但他从未花过一分。“此银就留给陕甘百姓……待下任总督到任时,交点清楚,以备西北急需之用!”刘典瞬间热泪盈眶,唯有频频颔首。

刘典遵嘱一直妥善保管这笔款项,留给了后任。后来,建造兰州黄河大铁桥的费用主要就是这笔钱。因此,兰州黄河大铁桥也被人们称作“左公桥”。

1880年夏,在与一位德国技师的交谈中,左宗棠得知水雷和鱼雷是击毁入侵敌舰的“奇器”,便拿出自己的养廉金,托人购买200具水雷、20具鱼雷。又托人分送到闽浙两省,以备海防。

左宗棠还自费修建兰州西城门,购买耕牛农具发给百姓,私费刊刻儒家经典、教化民众;开仓赈灾等义举数不胜数……

大舍大得,民心思归。据记载,左宗棠接到诏书返回京城时,兰州全城所有商铺停止营业,送行的人群绵延了一百多里;几年后,“左公病逝噩耗传至陇上时,民士皆奔走悼痛,如失所亲。”

诚然,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他身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左宗棠也不例外,他始终从统治者的长治久安出发,服从于皇权,镇压过起义造反的民众。

但即使这样,左宗棠的精神和人格,仍在当世散发着他独有的光辉,折射出不屈的民族血性和民族风骨。

本文标题: 新华每日电讯|“国幸有左宗棠也”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22872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标签: 左宗棠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柏林会战:斯大林放弃黄金赔偿,却将几百车皮工业设备拉回苏联?
1945年4月30日夜晚,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的楼顶飘扬起了一面鲜红的镰刀锤子旗,苏联英雄米哈伊尔·耶果罗夫中士将苏联的旗帜插在了楼顶上,这一标志性的画面代表着苏联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 而在短短9天后,德军统帅部便宣布向盟国投降,二战距离结束又
标签苏联_历史,柏林,斯大林
韦国清:享誉中外的壮族开国上将,抗法援越助其打赢立国之战,主政广西二十载后重返军界官至副国级
文/夏明星 苏振兰 1989年6月14日,韦国清上将逝世。在讣告中有这样的评价:“在军事斗争中,他善于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威力,审时度势,捕捉战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战役、战斗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政治工作
标签广西
杭州岳庙秦桧跪了几百年,其后人要求拆除,《满江红》一播没声了
《满江红》绝对是近期最为热门的话题,从谈电影到聊演员,从岳飞的爱国到对秦桧的憎恨,成为了无数国人谈论的话题,甚至有人还跑去岳王庙砸秦桧的跪像。不管是发自内心的,还是作秀博眼球,《满江红》让更多人了解了这段历史,也激发了浓浓的爱国情怀。说到秦
标签杭州,南宋,岳飞,秦桧
妃嫔被打入冷宫就难以翻身了,为何太监和宫女还抢着去服侍她们?
看古装宫廷剧的人都知道,在古代哪个妃嫔干坏事了,或者惹皇帝生气了,就会把某某妃嫔打入冷宫。而打入冷宫的妃嫔意味着她们很难再获得皇帝宠幸,这一生都只能在冷宫中孤独凄惨的生活,很难再翻身成为宫廷女主了。 但是即便如此,在古代宫廷中还有很多太监争
标签皇帝,太监
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和总政委,因为一步走错,人生截然不同
作者:相忘于江湖 作家柳青有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对崛起于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来说,人生路上至关重要的3步,影响了他们的一生。而徐向前和陈昌浩人生路上的这3步,都出现在红四方面
标签徐向前
毛主席问周总理、刘少奇:怎样才能让一只猫吃辣椒?
毛主席一生酷爱吃辣椒,不仅爱吃,而且还善于用辣椒做比喻,说出一些真理,比如那句著名的“爱吃辣椒的人最革命”。 在建国初期,毛主席还与周总理、刘少奇有过一段对话,话题是“怎样才能让一只猫吃辣椒”? 刘少奇说:“这个简单,抓住猫,把辣椒塞进猫
标签毛泽东,苏联_历史,周恩来,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