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已经做好退休准备,为何却忽然受到雍正的突击提拔?

撰文|鄂尔泰

作为雍正三大宠臣之一的鄂尔泰靠什么在四十多岁得到迅速重用?并成了雍正此后最为重要的改革臂膀,这其中要上升到一个时代转换,而他刚好抓住了最重要的机会。四十二岁的鄂尔泰在自己生日那天写了一首感叹仕途不顺的诗:“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又在《咏怀》诗里写到:“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此前他长期担任康熙时期内务府员外郎,由于很久得不到重用已经使他心灰意冷,已经做好了退休的准备。然而连鄂尔泰自己也没想到,雍正继位后,他的仕途快速晋升,一时之间政治前途柳暗花明,也让他最终成了雍正一朝最受宠信的满族大臣,没有之一。

鄂尔泰,举人出身,从二十一岁进入到内务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才勉强做到员外郎。除此并无任何职务调整和提升,鄂尔泰的仕途蹉跌也折射出康熙晚年整个官场的懈怠,如同一波弘水无波,在大清帝国平静的水面上,开始涌动许多人的郁闷。

其实鄂尔泰在雍正没继位的时候,二人已经有过短暂的焦急。当时的雍正还是“四阿哥”,要鄂尔泰为他办事,没想到,鄂尔泰以“皇子应珍惜时光读书养德,不可交结外臣”的理由给驳了回去。就这样给雍亲王留下非常特殊的印象,认为他原则性强,继位后特意召见说:“汝以郎官之微,而敢上拒皇子,其守法甚坚,今命汝为大臣,必不受他人之请托。”《啸亭杂录》

在年羹尧和隆科多接连出事后,雍正对鄂尔泰也没有底,曾让人传话给鄂尔泰:“鄂尔泰做官甚好,朕所以不令伊做巡抚者,因年羹尧、隆科多极力保荐,必是他附托于人,尔下旨与伊,令其改过,实心办事,朕自加任。”这种勉励不如说是一种警告。

经过数月考察后,雍正确认鄂尔泰不存在任何朋党行为,决定对他实施快速使用。他的的政治仕途由此开始得到跳级提拔,先是外放江苏布政使,主管水利。三年升任广西巡抚,但雍正仍然认为大材小用了。在上任途中,雍正命令调整为云南巡抚管理云贵总督事,兼任兵部尚书。雍正六年,由于工作出色,雍正让鄂尔泰兼管广西,封为云贵广西总督。四年后,雍正将他调回北京,担任保和殿大学士,居首辅地位,并封一封伯。鄂尔泰成了雍正朝提拔最快,最受崇信的大臣,并被雍正钦点死后配享太庙。光是这一点,就成了清代仕途的一个时间上的传奇。

此后关于雍正对各省各级官员谕旨中要他们向鄂尔泰学习的批示不下二百余条,其眷宠地位,为历代罕见。雍正亲自为其大数特数,就是要他成为新政的风向标人物。如在给贵州巡抚石礼哈的批示中说:“鄂尔泰当代人物也,汝宜以为仪型而效法之。”给云南永北副将的谕旨时说:“鄂尔泰实系超群封疆大臣,孰不愿天下皆用如此人,岂易得也与!”诸如其他的如“鄂尔泰乃满汉内外大臣中第一人也。”的赞美则处处可见,号召全省督抚和各级官员向他学习的批示屡见不鲜。

雍正多次对田文镜、李卫提出表彰,不吝言辞,称赞田文镜“巡抚中第一”,称赞李卫“尔乃国家伟器”。然而,这似乎更多出自鼓励或是御下之术。在雍正眼里,鄂尔泰才是唯一最倾心大臣,加上彼此为满族后代,亲切感自然高于汉臣。与田文镜、李卫相比,不仅在学识、修养上,更多的是鄂尔泰能够帮助雍正统揽全局,设计政治改革,其高度应为是雍正新政改革设计者和推行者,可见鄂尔泰对雍正有多重要,甚至成了最不能离开的一位左膀右臂。鄂尔泰对时政方针的建议给雍正时,对他的激赏让雍正格外激动地说:“览此奏而不嘉奖赏悦者,除非不是皇帝!”

此外,鄂尔泰能够提出当时针对性的切实政治改革,源自其长期坚持学习的结果,这对于当时来说非常难得。此前满族人大部分都善于打仗,然而很多满族大员们像鄂尔泰这样博学多才的却非常少见。许多满洲高官,甚至大字不识。如雍正在任用直隶总督宜兆熊时,他上奏表示不认字,恐怕不能担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雍正在高其倬的奏折中曾提及此事说:“宜兆熊……伊自奏不识字,此处稍为之不足,然亦无妨。”还有一个满族署督查郎阿,一点汉文也不懂,只能靠幕府协助处理事务。以此可见,雍正重用汉臣也是出于无奈之举,但凡有文化能力者,无不重用。鄂尔泰恰恰是机会留给准备的人生动写照。他二十一岁中举以后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扔下书本,由于他在宫中当侍卫,这一清闲差事,使得他有大量时间用于学习。“手不释卷,竟夜忘寝达旦”鄂尔泰后来对人说,自己年少时学习只是应付考试,而生平学问都是在宫廷值夜班时学来的。正因为有学识才有了能力,让鄂尔泰在满族大臣中显得尤为耀眼。在得到重用后,他先后平定苗乱,推行“改土归流”,这一重大国家政策影响深远。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除此之外,早期鄂尔泰在江南一带兴修水利,注重民生建设,在民间口碑极好。在雍正三年,鄂尔泰担任布政使期间,将自己的公使银一万六千余两分发苏松常三府,买粮三万三千四百万石,用于赈灾准备。在鄂尔泰调走后,江苏巡抚将这事上奏给雍正,雍正非常感动命令给鄂尔泰加二级。 鄂尔泰在用人行政上非常有原则和方法,注重官员实际,避免养闲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他对当时的官员作为和使用的预见非常准确,以至于雍正服膺说:“卿之识人,实越常人。”、“卿之识人感人,朕实不及。”

与此同时,鄂尔泰在云南大讲祥瑞,将庆云比作是雍正帝的所有作为得到天命认可,为当时雍正深陷各类舆论攻击做出了舆论解围,恰恰是鄂尔泰的这一套理论让雍正非常欢迎,认为这是上天全面承认他的所作所为,给出祥瑞是一种对他的“表彰”。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君臣二人互动频繁,愈发感情深厚。雍正曾在《谕旨》里动情地说:“鄂尔泰在朕前不过数日,朕每念之不置,偶阅伊奏折,辄为泪下,岂亦君臣宿世缘分耶!”、“凡诸外用大臣陛辞,朕不忍别至于落泪者,惟卿一人耳!”鄂尔泰的居官哲学颇有性情,对此他曾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他的同僚张廷玉虽然对鄂尔泰腹诽不少,却非常认同这句话:“最有味,宜静思之。”他的继任者云贵总督尹继善说:“大局好,宜学处多。”当时的人多有对鄂尔泰的评价趋于大局好,认为他眼界长远:“识量宏渊,规画久远。”这也说出了鄂尔泰在当时就是政治家一类人物。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鄂尔泰在对新任巡抚的谈话时说:“皇上用人无甚神奇,只是一个至诚。”雍正得知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说:“朕实含泪观之,卿实可为朕之知己。”雍正在体贴鄂尔泰上更多表现出了一种细节和温暖,有时他惦记鄂尔泰熬夜:“凡夜晚办事,最是伤人,务教他(鄂尔泰)善体朕谕,以仰副垂注至意。”鄂尔泰得了一点小病,雍正却小题大做,找人给他推算命理,得到的结果是大寿,他才说:“朕之心病已痊愈矣”。这种君臣如此暖心的互动,在李朝历代也并不多见。甚有一次宴会上,因为鄂尔泰远在云南,雍正特意将亲自尝过的食物寄往云南说:“这样就如同君臣对席了”。可见雍正对他的眷顾非常。

本文标题: 鄂尔泰:已经做好退休准备,为何却忽然受到雍正的突击提拔?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16096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标签: 康熙 雍正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庞籍:提拔狄青、司马光,抵御西夏,平定侬智高,北宋一代名臣
庞籍提拔狄青、司马光,抵御西夏,平定侬智高。文学作品中,庞籍成为“庞太师”,多次陷害包拯,令人深恶痛绝,也是醉了。 1015年,庞籍进士及第,因治理地方给力,且敢于劝谏皇帝,官职一路飙升,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封颖国公,是北
标签北宋
毛主席春节往事之四:延安时期特意办了十几桌饭菜,邀请乡亲吃饭
从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到达延安到一九四七年撤至西柏坡,毛主席和党中央一共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十三个年头。在这十三年中的每一个春节,毛主席都与延安的人民共同度过。 特别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春节,毛主席在枣园小礼堂办了十几桌,特地请当地的乡亲们来吃
标签毛泽东,延安
春节时,警卫战士与毛主席比赛吃红烧肉,毛主席甘拜下风
1940年春节时,延安的中央机关分到了一批猪肉,毛主席吩咐分给警卫部队一些,这些年轻小伙子责任重大,应该多吃点肉。 警卫部队有一个长枪连,担任的是最艰巨的外围任务,分到了20斤猪肉,大家都非常开心,特地包了饺子,想请毛主席一起来吃。 长枪
标签毛泽东,战士,警卫员,警卫
汉匈争斗百余年,为何八十老将一出马,匈奴立刻称臣纳贡投降?
天下的强汉(53)主笔:闲乐生西汉名将赵充国平定羌乱,威震北疆,结果却被朝中小人忌恨害死了儿子;事已至此,他不由心酸意惨,再加上实在年老多病,便上书要求退休,汉宣帝刘询正待要批准,忽然北方匈奴传来警讯,刘询吓得一个机灵,赶紧召来赵充国,商量
标签汉朝,匈奴,刘彻
说说战将意外负伤:吴法宪打猎炸膛断指,张爱萍头骨碎裂
作者:莫孤烟 军人是风险最高的职业,不仅在战场上要直面死亡,在和平年代也存在伤亡的风险。在战争年代,我军就有不少高级将领意外受伤,有的是大意,有的是飞来横祸。有两件事最为典型。 1949年4月,四野15兵团司令员邓华、14兵团政委莫文骅等人
标签武汉,解放军
王首道长年单身,有人介绍女大学生和他相亲,为何王首道却不答应
1938年,时任统战部部长的王观澜在中央党校讲课时,注意到了一个名叫易纪均的女学生。 易纪均是才到延安不久的女学生。她很有表演天赋,又能歌善舞,有一次她精彩的表演,不仅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就连毛主席也忍不住夸奖道:“小巧玲珑,表演灵活,活像
标签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