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孝庄的遗体被孙子康熙停放37年不下葬,也没能与皇太极合葬?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清朝著名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去世,享年76岁。按照规矩孝庄去世后理应与丈夫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但是孝庄去世后,她的孙子康熙却迟迟没有将她的遗体下葬,一直在孝庄的儿子、康熙的老爹顺治皇帝的清孝陵西侧暂安奉殿内停放了37年,最终才在孝庄的曾孙雍正皇帝继位之后下旨将她安葬。

古人讲究人死之后入土为安,皇家更是规矩繁多,讲究很多,那么为何康熙竟会让祖母孝庄的遗体停放37年不下葬呢?

孝庄临终前的要求难住了康熙

孝庄皇后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本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还属于后金时期的天命十年(1625年)时,年仅13岁的孝庄从科尔沁来到了盛京沈阳,嫁给了自己的亲姑父皇太极。

没错,皇太极是孝庄的亲姑父,因为孝庄的亲姑姑正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琪琪格。那个时期满洲人没有被汉化,所以没有这些辈分讲究,因此皇太极既是孝庄的姑父也是她的丈夫。

其实不仅孝庄嫁给了皇太极,后来她的亲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以说皇太极既是孝庄的姑父、姐夫也是丈夫。不过在姑侄三人中以海兰珠最受皇太极宠爱,而孝端文皇后是正宫皇后,这么一看反而是孝庄在姑侄三人中不太受皇太极喜爱。

但是得看谁能笑到最后,孝庄的姑姑和姐姐谁最后也没能活过她,孝庄的寿命比她们长太多了,因此孝庄历经了清初四帝,还辅佐了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在清朝入关统一天下时,她为清朝的政局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

尤其是孝庄辅佐孙子康熙开创了“康熙盛世”,所以孝庄一直深受清朝后世历代皇帝的尊崇,尤其是康熙对她十分感激,祖孙二人感情极深。

在孝庄临终前本来康熙是请示过她,希望在她百年后把她迁葬回位于盛京沈阳皇太极的清昭陵之中,但是她却拒绝了康熙的提议,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孝庄对康熙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这意思就是说孝庄临死时对康熙说皇太极去世已久,陵寝大门已经关闭,如果下葬到清昭陵就得重新开启昭陵地宫大门,而她怎能因此去惊扰去世多年的皇太极,也就是卑不动尊的意思,如果单独给她建陵寝又有些劳民伤财,她十分放心不下儿子顺治和孙子康熙,不想离儿子孙子太远,不如就近葬到顺治的清孝陵附近,这样她就死而无憾了。

所以从《清圣祖实录》记载来看是孝庄不想打扰皇太极才没有与其合葬,但是古代的礼法是帝后死后必须同穴而葬,康熙当时已经被汉化,因此他就很矛盾。一面是古代礼法,一面是祖母的遗愿,这让康熙左右为难。

最终康熙选择了暂时搁置这个问题,他命人把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小殿拆除,这座小殿是孝庄生前最爱居住的地方,然后用拆除这座小殿的建材在顺治的清孝陵左侧修建了宫殿,定名为暂安奉殿,孝庄的棺椁就被停放在了这里,而这一停就停了37年。

由于孝庄临终前不肯和皇太极合葬,因此民间对于她不肯与皇太极合葬的说法众说纷纭,民间多传闻孝庄是由于曾下嫁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她自问九泉之下无颜面对皇太极,所以不敢与其合葬,那么真是如此吗?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多尔衮与孝庄的绯闻真的是让她不想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吗?

多尔衮和孝庄的绯闻流传已久,但其实孝庄下嫁多尔衮纯粹是民间谣言,历史上的孝庄不可能下嫁多尔衮。

民间野史认为孝庄为了儿子顺治能登基为帝,牺牲了色相引诱了多尔衮,这才使得多尔衮全力支持顺治继位。

实际上在皇位继承权的这种大事情上,多尔衮是能轻易被女色所左右吗?多尔衮当时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争位,他想继位,但是皇太极的心腹两黄旗的重臣索尼和鳌拜等人坚决不服从多尔衮,再加上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也不同意多尔衮继位,因此在多方势力角逐之后,才妥协出了由顺治继位的结果,顺治能继位与孝庄色诱多尔衮没有任何关系,况且以当时多尔衮的处境孝庄也不可能有机会色诱他。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再者满洲旧俗向来就有父死子可以纳其妻妾,兄死弟可以娶嫂嫂,如果孝庄真的下嫁多尔衮,清朝的正史也不会为其隐晦,即便清朝后来受汉化删除了孝庄下嫁的史料,那么清朝的藩属国朝鲜不可能不会记载这种大事情,可是朝鲜方面历史资料也没有任何记载,足见孝庄下嫁多尔衮纯粹是民间野史传闻。

其实民间流传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传言还是他俩在世时,主要归功于当时南明政府的宣传,当时的南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写了一首名为《建夷宫词》的诗,全诗为: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这首诗大意就是说清朝入关占据京城之后,在紫禁城中孝庄与多尔衮举行了大婚。这首诗也成了很多人用来证实孝庄下嫁多尔衮的证据,但是张煌言本身就是南明高官,还是抗清志士,他自然是对于敌人是乐于毁谤,捕风捉影就能写出来孝庄下嫁多尔衮的消息,而且诗作本身就属于是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夸张的手法也很正常,因此这首诗根本证明不了什么。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还有就是多尔衮在整死侄子豪格之后,可以明目张胆地将豪格的妻子也是他的侄媳娶进门,他还怕多娶一个嫂嫂孝庄嘛。孝庄如果真的下嫁多尔衮,想来不会太过隐晦。

既然排除了孝庄名正言顺下嫁小叔子多尔衮,那么孝庄又为何不肯与皇太极合葬呢?

其实孝庄与皇太极的夫妻感情并不深

孝庄在临终时以卑不动尊为由拒绝与皇太极合葬,实际上这话只能是说得太有面了,她与皇太极的夫妻感情其实并不深,所以她也不想在最后与皇太极合葬。

在孝庄13岁嫁给皇太极时,当时皇太极的嫡妻是孝庄的亲姑姑孝端文皇后,孝庄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地位还比较高,是仅次于孝端文皇后的妃子。可是后来皇太极先后纳了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死后留下的两位遗孀外加海兰珠,孝庄的后宫地位属于是与日俱降。在后来的皇太极后宫五大妃中,孝庄只位列末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尤其是在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后,海兰珠几乎获得了皇太极的独宠,因此孝庄在皇太极在世时并不受宠。而皇太极去世时孝庄仅30岁,他们之间的夫妻感情未必会有多深,况且顺治的皇位属于是各方势力角逐之后妥协的产物,并非是由皇太极所传位,所以孝庄本身对皇太极也不会有太多的感念。

基于这些孝庄本人也不会太想大费周章的与皇太极合葬,而卑不动尊就成了很好的理由。当然,这其中也与孝庄本人勤俭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历史上的孝庄本人是非常节俭,她在后宫六十余年从来不事奢侈,生活起居都十分简朴,因此她在临终时也有丧事从简的想法。

要知道皇太极葬在盛京沈阳,如果孝庄死后把她的遗体运到沈阳下葬,这项工程在当时绝对是十分大费周章,要花费不少金钱和民力。因此孝庄本着丧事从简,再加之她与皇太极之间感情并不深厚,所以她才在最后要求不与皇太极合葬。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为何孝庄的遗体会停放37年才下葬?

由于孝庄临终前明确要求康熙把自己葬在顺治的皇陵附近,她想与儿子顺治在地下团聚。康熙后来虽然搁置了孝庄下葬的事情,但还是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遗体停放在了顺治的清孝陵附近。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与孝庄相依相伴60多年的丫环苏麻喇姑去世,康熙下旨将苏麻喇姑的棺椁也停放进了暂安奉殿内。最后康熙命人将暂安奉殿的大门以土掩埋封闭起来,因此实际上孝庄虽然没有建陵,但暂安奉殿就相当于她的陵寝了。

后来在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时,顺治的皇后、康熙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去世,由于当时顺治已经去世五十多年了,地宫也早已封闭,因此康熙就按照孝庄的临终遗言,以卑不动尊为由将孝惠章皇后单独安葬在了清孝陵东面,称之为孝东陵。而孝东陵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后独葬的陵寝,从此之后卑不动尊就成了清朝的祖制,凡是皇帝死在皇后前面,那么将来皇后去世后就是单独在帝陵附近建陵下葬。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随着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在雍正三年(1725年)时,这一年又正好是皇太极与孝庄结婚100周年之时,雍正对外下旨宣称曾祖母孝庄棺椁停放在暂安奉殿之后,大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国家也日益昌盛,所以暂安奉殿是一块福地,那就直接把暂安奉殿修改成陵寝,让孝庄在这里入土为安。

于是雍正就命人在暂安奉殿的基础上修建地宫,这一年二月初三开始动工,到十二月修建完毕,随即雍正命人将孝庄的棺椁移入地宫,至此孝庄的陵寝彻底修建完成,她也就入土为安了。

雍正是按照在盛京沈阳皇太极的清昭陵风水格局为孝庄修建的陵寝,其陵寝规格和风水布局与清昭陵相符,可以说是在西面与清昭陵遥相呼应。因此孝庄的陵寝虽然是在清孝陵旁边,却被称之为昭西陵。

其实雍正算是解决了康熙的难处,他没有遵循古代礼法让曾祖父母帝后合葬,而是遵循了曾祖母孝庄的遗愿,将她葬在了清孝陵旁边。而孝庄的昭西陵正好是在清孝陵的左侧,明清时期以左为尊,也符合了孝庄为顺治母亲的尊位,雍正就是看到了孝庄停棺的暂安奉殿从风水和孝道各方面来说都很符合,所以他就尽快让曾祖母孝庄入土为安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同时雍正也很讲究,他将暂安奉殿改成昭西陵之后,一直与孝庄停棺在一起的苏麻喇姑就必须得移出去了。毕竟昭西陵属于是皇陵了,而苏麻喇姑生前的身份只是孝庄的贴身侍女,虽然康熙对她极为尊敬和爱戴,在宫廷中有着特殊超然的地位,但是她毕竟不是皇室成员,她是不能陪着孝庄葬入皇陵,否则就会破坏皇陵风水。

但是又不能把苏麻喇姑草草安葬,毕竟康熙对她是如母亲一般尊重,所以雍正又特意下旨为苏麻喇姑在昭西陵旁边修建了一处坟墓,将苏麻喇姑葬入其中,民间称之为苏麻陵。

所以是有了雍正的决定,这才使得停棺在暂安奉殿内37年的孝庄终于入土为安。

本文标题: 为何孝庄的遗体被孙子康熙停放37年不下葬,也没能与皇太极合葬?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14182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美蒋特务刘云臣大连港落网记
1946年初春某天的午时,一艘由青岛开来的客轮鸣着汽笛徐徐驶入大连港,当客轮靠岸、下锚、放舷梯后,船上的旅客提着箱笼接踵登岸。青岛是蒋占区、大连是解放区,所以乘坐这条船来的基本都是从蒋占区逃到解放区的难民(当时国民党尚未撕毁《双十协定
标签大连,情报,特务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为什么速败
在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一个杰出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完美,那么一次黑天鹅事件,就可能夺走他的一切——读《明末农民战争史》有感。 李自成,在后来无数人的口述中,和他的大顺政权一道,成为了功败垂成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更有甚者,喜欢用贪图享乐
标签李自成
五代最特殊的皇帝:本来没想做帝王,却成一代明君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节度使安重荣说道:“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话直接道出了当时纷乱的局面,“有枪便是草头王”,谁都可以做皇帝。这个时期确实出现了不少颇有野心的人,许多人还成为皇帝。但是在这些人,有一位皇帝非常特殊,因为他本来没想
标签开国
拿下西安就是拿下中国,日本三次进攻西安计划都中止了,天佑中华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各大城市当中,大多被日军攻陷,但十分令人奇怪的是,一直被视作是北方重镇的西安,却很少遭到日军的大规模进攻。也正是因为西安在北方起到屏障作用,日军才始终无法从北方南下进攻重庆。有人说西安的保存不但使重庆国民政府得以保存,
标签西安,日军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他的一生有很多传奇,而这篇文章,我们来谈谈杯酒释兵权。 我们知道刘邦建立西汉后,通过剪除功臣,来加强皇权,那么赵匡胤为什么不像刘邦这样做呢?其原因有三点。 1、加强皇权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赵匡
标签北宋,赵匡胤
八路军被日军包围于寺庙,教导员忽然表态:我建议暂时投降!
作者:武陟东旭 1942年7月20日黄昏,天空阴云密布,黑得像锅底,风凉飕飕,山雨欲来,似乎预示着有大事发生。 鲁中博山县的一座小庙里,县独立营70余名八路军干部战士,疲惫地坐卧在地上,他们刚刚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急行军,一个个筋疲力尽,又累又
标签日军,战士,日寇,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