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沈醉见到刺客,握手道:当年为杀你,我拿枪蹲守三天

作者:闪闪

“当年为了追杀你,我拿着枪蹲守了三天三夜。”

1983年的深秋,沈醉受邀去一家华侨饭店吃饭,包厢不仅坐着熟悉的老朋友,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陌生老者。

朋友笑着介绍说,这位就是你当年要搜捕的华克之。

(传奇刺客华克之晚年照)

沈醉一听华克之的大名,笑着跟这位传奇刺客握手,谈起了半个世纪之前那一场场惊天刺杀大案,一次又一次地轰动全国。

俩人握手寒暄,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沈醉当年之所以和华克之成为对手,是因为这位传奇刺客总是接二连三地刺杀蒋氏。

如果有人杀蒋氏,压力最大的就是特务部门,他们一次次被蒋氏骂得狗血喷头,沈醉等人恨透了华克之。

华克之1902年出生在江苏宝应,青年时期接触到进步思想,交了很多红色阵营的朋友。

他之所以坚持杀蒋,主要原因是呼吁抗日,谁不抗日就对谁动手。

华克之三次刺杀蒋氏,第一次刺蒋是1931年,他带着枪手伪装成仆人,带着伪造的邀请函,去了蒋氏度假的庐山。

他把手枪藏在了金华火腿中,火腿又藏在了林子里,但因为警卫外出遛狗,导致火腿被发现。

即使刺杀计划暴露,华克依旧按原计划杀蒋,奈何枪手因为紧张,连续两枪都没有打中蒋氏。

刺杀行动失败后,华克之为了报复,又把目标瞄准了宋子文,在上海北火车站,将其“乱枪打死”,利用烟幕弹撤退。

(宋子文)

第二天他看报纸才知道,打死的是秘书唐腴胪,怪只怪此人跟宋子文穿一样的衣服,再加上身材相差不多。

总结刺杀的教训之后,华克之邀请神枪手孙凤鸣入伙,这位勇士枪法百发百中,曾在十九路军做过机枪排长,愿为杀蒋而死。

华克之也曾求助红色阵营的老朋友。而我隐蔽战线的同志表示,并不鼓励刺杀,可如果你们刺杀失败,可以去我们那里避难。

第二次刺蒋行动最精彩,那是在1935年11月1日,南京高层一百多人召开会议,早上去拜了中山陵,九点多去往湖南路的会议厅。

汪氏发表大会开幕词,讲以后要团结起来,拿出无限勇气来解决国难。

开幕式结束后,南京一群大员在会议厅门前合影,这百人分成了五排,汪精卫带着大家,等待蒋氏的到来。

因为蒋氏迟迟没有来合影,所以汪精卫也就不再等待,九点半左右开始拍照。

(汪精卫)

突然,一个青年记者冲出了人群,大喊着要打倒卖国贼,掏出了一把压满子弹的手枪,连续三枪击中了汪精卫。

刺客枪法极好,第一枪打中了其左眼旁边的颧骨,第二枪打穿了左胳膊,第三枪子弹打在了胸脊柱骨旁边。

汪精卫中枪倒地,整个会议厅乱成一团,就连“跛豪”张静江,也瘸着腿连滚带爬地逃走。

孔祥熙更是被吓得往汽车下面钻,因为他身上肥肉太多,所以警卫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把他从汽车底下拉出来,衣服都扯烂了。

真正跟刺客搏斗的只有俩人,一是文官张继,不顾一切冲上去,抱住了刺客的腰板;二是武将张学良,少帅迈步冲上去,飞腿踢向了刺客的胳膊,踢飞了那把手枪。

要知道,里面一共装了六发子弹,如果没有张学良出手的话,剩下三发可就要赠给“有缘人”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张学良)

直到这时,会议厅的其他警卫才反应过来,开枪击中了刺客。

与此同时,陈碧君看到汪精卫浑身是血,吓得是脸色煞白,他抱着丈夫汪精卫,看到呼吸越来越微弱。

在场的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蒋氏,认为刺客是蒋氏派来的,毕竟蒋是职业杀手出身,极其擅长搞刺杀。

汪精卫认为自己要葬身在此,于是留下了遗言,吓得陈碧君嚎啕大哭。

案发后,蒋氏急忙赶来,握着汪精卫的右手,急切询问伤势。

汪精卫已经奄奄一息,说了句:“蒋先生,你今天大概明白了吧。我死之后,要你单独负责了。”

汪精卫被送到了医院,他分析这场刺杀大案后,对外说:我跟刺客并没有私仇,这些年内忧外患艰难周折,因此才产生了误会导致暴举,于情不可无原,拟恳请将牵连犯人从宽赦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放下汪精卫不谈,此案最尴尬的就是蒋氏,因为矛头都指向了他这里。

陈碧君当面指着蒋氏的鼻子怒骂,不该在权力斗争当中,使用这种刺杀手段。

事到如今,蒋氏哪怕浑身长满嘴巴也解释不清,在那戒备森严的会议厅,除了他培养的特务之外,还有谁能接近开会的一众大员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汪、蒋)

蒋氏被陈碧君骂的是狗血喷头,起初还想辩解,最后只能赔笑,保证说会查出凶手。

与此同时,各地军阀和民间舆论,都认为这件事是蒋氏干的,纷纷发文责问。

蒋氏满肚子火气,拿陈立夫和特务头子戴笠撒气,如果七天之内不能破案,就要了你们的脑袋。

特务立下军令状,发了疯似地到处抓人,想要查出幕后刺杀的组织者,将怀疑对象放到了隐蔽战线的特科身上。

此事还远远没有结束,特务审问刺客的时候,一口咬定说:你是特科派来的。

刺客名叫孙凤鸣,他为了避免连累红色阵营的老朋友,坚持说自己是为了抗日,不是谁派来的。

两天之后,孙凤鸣因为伤势严重,在医院去世。那一针针的强心剂,并未挽回他的生命。

特务很快就查出,孙凤鸣第十九路军做过军官,而第十九路军向来反蒋,曾发起了震惊全国的福建事变。

审讯报告发到蒋氏那里,上面写着的供词、字字句句都是呼吁抗日,希望中国人能摊开地图看看,华北和东北沦陷,如果在不抗日的话,我们全都要做亡国奴。

这桩惊天大案,因为迟迟没有查出结果,所以戴笠绞尽脑汁地制造假证据,说是特科派出刺客刺杀汪精卫。

华克之陷入被动,他不想连累特科,不想让红色阵营的老朋友蒙受不白之冤,于是写了一封信发给蒋氏,说是自己幕后策划的这一刺杀大案。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华克之)

华克之痛斥蒋氏不抗日,呼吁群众不做亡国奴。该案到此,才算是真相大白。

刺杀经过大致如下:

该行动名叫“博浪一击”,主要策划人是华克之、陈惘子、张玉华、孙凤鸣、贺坡光。

他们为了接近蒋氏,所以在南京成立了通讯社,命名为南京晨光通讯社,想着以记者身份接近蒋氏之后,实施五步流血之策。

该通讯社宣扬三民主义,每天都发文“支持”蒋氏,从而取得了特务的信任。

孙凤鸣两次尝试接近蒋氏,可因为特务守卫森严,所以没有成功。

同年10月底,华克之因为活动资金拮据,于是选择放手一搏,派孙凤鸣参加了南京的大会。

孙凤鸣抱着必死的决心潜入了会场,身上除了相机和枪支之外,还有自杀用的毒药,为国为民,视死如归。

刺杀汪精卫虽然失败了,但汪精卫九年之后的丧命,也跟枪伤有很大的关系。

该案的最后一个谜题,就是蒋氏身为南京的首脑,为什么没有参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据调查,蒋氏当天早上去拜中山陵的时候,就发现身边有三男一女可疑。

而蒋氏本人混过江湖,性格狡诈多疑,看到参会的很多军阀都带着警卫,如果这些警卫拿枪刺杀,后果不堪设想。

结合以上考虑,所以蒋氏没有参加合影。

据华克之本人回忆,此次杀蒋失败,是因为此人诡谲多疑,孙凤鸣没有找到头号卖国贼,所以才去杀二号卖国贼汪精卫,没能当场杀死此人,留下千古遗恨。

特务头子沈醉,负责追捕华克之,根据手里掌握的线索,怀疑此人去了港岛,于是他也派人去港岛,悬赏金额高达十万。

沈醉仅仅拿到了一张照片,而且高度怀疑这张照片是假的,为了打乱军统的搜捕计划,他们招数尽出连华克之长什么样子都没有查出。

自始至终,沈醉都没有查出那华克之,到底是文质彬彬的书生?还是满脸胡子的大汉,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才真正见到了华克之。

1937年春季,华克之一路撤到了延安,见到了主席,俩人促膝长谈。

主席强调:个人的力量,或者小集团的力量,是很难推翻旧社会罪恶统治的。

主席给了华克之新的任务,去华南找第十九路军的将领,做统一战线的工作。

华克之的身份,从江湖豪侠转变为隐蔽战线的同志,发誓万死不辞。

1998年1月7日,华克之在北京辞世。

参考资料:

《潘汉年传》《汪精卫与陈璧君》第13章 1935年刺汪风波

本文标题: 1983年沈醉见到刺客,握手道:当年为杀你,我拿枪蹲守三天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01526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二战中德国没能击败苏联,真的是因为苏联冬天的寒冷么?
这几天聊了聊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俄粉一顿炸毛,今儿回头聊聊二战期间的德国。网上不少论调,都是二战苏联能顶住德国,全都是靠苏联的冬天,这几年网上一直嚷嚷“冬将军”帮了苏联。实际是这么回事么?并不是。 关于说冬天挡住了德军进攻,主要是说1941
标签二战,苏联_历史,莫斯科,德军
“红军华佗”贺彪之子贺平,娶邓小平小女儿为妻,曾任保利董事长
2000年,有人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花3000万元,拍下了三尊“圆明园”兽首铜像,并把它们送进博物馆。这三尊兽首铜像原是“火烧圆明园”时遗失的国宝,此时失而复得,举国欢腾。 高兴之余,人们不禁对拍下国宝的人产生了兴趣——到底是谁这么大的手笔
标签贺平,邓小平,贺彪,红军,保利集团,徐本善,贺龙,邓榕
曹操从夺取兖州起家,是怎么一步步统一北方,又曾有几个国都?
孙权和刘备曾经设置多个治所,孙权的国都都设置过两个,曹操则相对简单得多,作为魏国奠基人的曹操只有治所和国都,称帝的是曹丕。 曹操的身世可比刘备和孙权好太多了,用现在的话就是曹操赢在了起跑线上,如果说刘备是走路,孙权是骑电瓶车,那么曹操就是
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李宗仁提议“划江而治”,美苏态度如何,主席如何应对?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9年1月10日,三大战役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和军区部队共歼敌55.5万人,其中包括“五大主力”最后的主力18军和第5军。此战过后,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全部解放,整训后的二野、三
标签毛泽东,苏联_历史,斯大林
中原大战蒋介石面对六路军阀的围攻,为什么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凌云 摘要:1930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展开的一场军阀混战,又称蒋冯阎战争、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面对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等六路
标签蒋介石,中原大战,军阀,阎锡山,冯玉祥
如果郑成功不中年暴毙,能否南下菲律宾,再帮大明续命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2263,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跨海远征欧洲棱堡有多难?从军事角度,回顾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提到,郑成功去世时,吕宋岛马尼拉的西班牙守军只有1200人,数量不及台湾的荷兰守军
标签郑成功,明朝,菲律宾_历史,郑氏集团,吕宋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