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没能击败苏联,真的是因为苏联冬天的寒冷么?

这几天聊了聊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俄粉一顿炸毛,今儿回头聊聊二战期间的德国。网上不少论调,都是二战苏联能顶住德国,全都是靠苏联的冬天,这几年网上一直嚷嚷“冬将军”帮了苏联。实际是这么回事么?并不是。

关于说冬天挡住了德军进攻,主要是说1941年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受到苏联的极寒天气,导致德军没有棉衣、燃烧汽油取暖、坦克无法发动诸如此类的,网上还有不少讲由于冬季,导致德军装备运不上来之类的。而苏联这边,以逸待劳,又有美国支持,才能顶住德国。这话呢,咱今儿来打打假。

说苏联靠极寒天气顶住德军,这事就要看看莫斯科1941年的极寒天气是什么时候来的,德军的进攻是什么时候迟滞的,苏军什么时候反攻的。

1941年11月份是德军向莫斯科挺进的时间,而德军进攻迟滞,是在1941年12月初,等到12月5日开始,苏军的预备队集结完毕,开始了反攻。而莫斯科气温骤降,达到一个极寒天气,则是12月6日开始的,但是紧跟着,莫斯科的气温开始回升了。但是这会儿,苏军已经是反攻进行中了,德军已经开始后撤了。

真正影响德军进攻速度的,倒不是苏联的极寒天气,而是苏联在10月份的雨季,加上苏联恶劣的道路,非常泥泞,导致德军进攻速度迟缓。而等到11月份,气温降低之后,路面冻硬了,使得德军有机会重整军队,反倒是加快了德军的推进速度,但是这会儿已经是11月15日了。

等到12月初的时候,苏军已经从西伯利亚和远东调来了 18 个师、1,700 辆坦克和 1,500 多架飞机,这会儿苏军已经集结了58个师的预备队,兵力已经达到了110万人,面对德军,已经是处于优势了。也就是说,等到莫斯科真正的低温来了的时候,苏联已经攒够了反攻的能力,而德军这边又到了一个强弩之末的状态。

德军进攻失利,天气确实是有原因,10月份的雨季阻碍进攻,11月的冬季又使得德军重整运输线继续推进。但是等德军抵达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莫斯科战役前,在1941年9月份,德军为了夺取顿巴斯地区,抽调了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南下基辅,与南方集团军群会合,合围基辅。

等基辅战役结束,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规建,继续向莫斯科进发的时候,已经耽搁一个月了。而恰恰是这一个月的时间,给了苏军调集预备队的时间。如果德军能够更早的抵达莫斯科城下,苏军后援部队还没来,莫斯科战役是有希望打赢的。但是基辅的包围战,还是要打,要解决掉来自南方苏军的威胁。一旦苏军弃守基辅,回援莫斯科,德军还是容易打输。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德军进攻苏联之时,他的后勤能力是非常弱的。五百多万大军,东线负责运输的卡车就六千多辆,这够干嘛的?德军的后勤一直是问题,早在波兰战役的时候,德军的后勤就差点崩溃。而后来进攻法国之时,敦刻尔克之前盟军的小规模反击,也是有打赢过的。波兰战役、法国战役的后期,德军都是强弩之末。而到苏联了,德军进攻起始点,到莫斯科,有900多公里,后勤压力远比法国、波兰大得多。

德军预计圣诞节彻底击溃苏联,要的也是闪电战,原因就是自己实力不够,支撑不了长久作战。并且这会儿德国还没全面动员参战,兵力也是问题,已经抽不出足够的兵力继续进攻了。说天气冷,没有棉衣,还是自己战争准备不足,物资运送不上来,是自己后勤能力不行,和天气没什么关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莫斯科战役的时候,苏军有多少来自英美的支持?微不足道。

很多人觉得,苏联凭借租借法案,从英美拿来武器装备、战争物资,靠这些东西打赢了莫斯科战役。但是这些人从来没注意过,租借法案送来的东西,都是什么时候过来的,什么时候送来的多。1941年12月,战争爆发也就半年,运送武器装备的物流,能组建多少,能筹备出来多少装备,没人考虑过。

租借法案苏联最早签订是在1941年6月份,但是这并不代表物资能立马运过来。武器装备的生产、运输线的选择与搭建,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等到莫斯科战役反攻阶段,通过租借法案投入使用的武器,只有不到100辆坦克,战机最早的服役,也都到了1942年1月份,也只有100多架。这些东西,放到莫斯科战役的百万级对抗的战场里面,就是一波冲锋就没了的级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英美对苏联提供的支援,在战争中后期才真正起到效果。而在战争前期,尤其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英美一直都是在筹备阶段,运送到苏联的物资是非常少。英美提供的资源、设备、武器,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是战争后期,苏军驱逐德军的时候,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苏联被动防御的时候,作用并不是很大。

德国人对于苏联的冬季,也都是有预案的,但是装备送不上来,这不是冬天的问题,而是自身后勤能力的问题。纳粹一直说冬季提前来了四个星期,但是苏军反攻阶段已经是12月初了,这会儿再怎么也是冬季了。难不成,德国人不过冬么?战争已经打到12月了,你过冬的东西还没到,这是自身的问题导致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德国人对于莫斯科进攻的迟滞,一定程度还是自身耽搁时间导致的。更主要的还是自己后勤的问题,后勤送不上来东西,是自身产能、储备的问题,而不是冬季的问题。即便是冬季,苏联人的后勤补给,也是需要运输的。但是德军的运输能力,无法支撑上百万军队抵达莫斯科的。

与其说冬天救了苏联,倒不如说是苏联广袤的国土给自己留足了缓冲的空间,以至于德国人到莫斯科之后缺衣少食。而缺衣少食,是打不了仗的。德国人没有美国的产能,也没那么多的财力支撑。

并且莫斯科战役之时,德军不光是后勤补给困难,而且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后备力量。苏联人这边又可以从西伯利亚和中亚这些地方调集部队。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德国人对于针对苏联的战争准备不足,后勤补给不足、后备兵力不足。但是这又是个没办法的事情。德国人的战争,已经是非常紧迫了,德国筹备的时候,苏联也在筹备,一旦苏联率先发起进攻,到时候难受的还是德国人。

而苏联守住了莫斯科,等于是守住了苏联反攻的空间。苏联的铁路网,都是集中在了莫斯科。战争中后期,美国提供的火车头和火车皮,给了苏军反攻的能力。一旦苏联失去了莫斯科这个枢纽,反攻的能力则就完全失去了。

本文标题: 二战中德国没能击败苏联,真的是因为苏联冬天的寒冷么?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01473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红军华佗”贺彪之子贺平,娶邓小平小女儿为妻,曾任保利董事长
2000年,有人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花3000万元,拍下了三尊“圆明园”兽首铜像,并把它们送进博物馆。这三尊兽首铜像原是“火烧圆明园”时遗失的国宝,此时失而复得,举国欢腾。 高兴之余,人们不禁对拍下国宝的人产生了兴趣——到底是谁这么大的手笔
标签贺平,邓小平,贺彪,红军,保利集团,徐本善,贺龙,邓榕
曹操从夺取兖州起家,是怎么一步步统一北方,又曾有几个国都?
孙权和刘备曾经设置多个治所,孙权的国都都设置过两个,曹操则相对简单得多,作为魏国奠基人的曹操只有治所和国都,称帝的是曹丕。 曹操的身世可比刘备和孙权好太多了,用现在的话就是曹操赢在了起跑线上,如果说刘备是走路,孙权是骑电瓶车,那么曹操就是
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李宗仁提议“划江而治”,美苏态度如何,主席如何应对?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9年1月10日,三大战役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和军区部队共歼敌55.5万人,其中包括“五大主力”最后的主力18军和第5军。此战过后,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全部解放,整训后的二野、三
标签毛泽东,苏联_历史,斯大林
中原大战蒋介石面对六路军阀的围攻,为什么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凌云 摘要:1930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展开的一场军阀混战,又称蒋冯阎战争、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面对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等六路
标签蒋介石,中原大战,军阀,阎锡山,冯玉祥
如果郑成功不中年暴毙,能否南下菲律宾,再帮大明续命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2263,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跨海远征欧洲棱堡有多难?从军事角度,回顾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提到,郑成功去世时,吕宋岛马尼拉的西班牙守军只有1200人,数量不及台湾的荷兰守军
标签郑成功,明朝,菲律宾_历史,郑氏集团,吕宋岛,台湾
46年,蒋介石为何发动内战,为何失败?国民党史书:战略方针错了
“只要六个月,就能战胜解放军!” 这是解放战争中最狂的语言,完全可以媲美日本“三个月打败中国”的言论。这句话是蒋介石认可的,而且是陈诚提出来的“作战方案”。 蒋介石等人为何要发动内战,为何认为半年就可以打败解放军? 最后,老蒋为何又输给了毛
标签抗日战争,毛泽东,蒋介石,国民党,国民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