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提议“划江而治”,美苏态度如何,主席如何应对?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9年1月10日,三大战役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和军区部队共歼敌55.5万人,其中包括“五大主力”最后的主力18军和第5军。此战过后,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全部解放,整训后的二野、三野百万大军饮马长江。

此时,三大战役的收官之战平津战役,也进入了中盘阶段,傅作义集团50多万大军也已被分割包围于塘沽、天津、北平、归绥等几个孤立的城市。而林、罗、聂麾下的百万大军,随时都可以收网。

就在这一天,斯大林一封电报跨越亚欧大陆,从莫斯科飞到了河北西柏坡。

这一份电报和后续渡江战役之前的多封电文,被后人演绎为斯大林向主席施压“划江而治”。

但在这些电报中,斯大林实际上并没有明确提出“划江而治”这一说法,相反,最早提出“划江而治”的是在奉化溪口老家遥控指挥的蒋氏,以及留在南京前台的傀儡“代总统”李宗仁。

面对李宗仁的“划江而治”提议,美、苏态度如何?主席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李宗仁

一、蒋氏兵败如山倒,希望“调停”

1949年1月9日,“隐居”浙江奉化溪口之前,蒋氏为挽救将倾的大厦祭出最后一招:分别向美、英、法和苏联发出请求,希望四国政府出面调解国共双方战事,促成订立停战和平协定。

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一向视“和平协定”是废纸一张的蒋氏,居然又对第三国出面“调停”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妄想。因为,回顾解放战争每一次率先撕毁“和平协定”的都是蒋氏本人。

抗战胜利之初,蒋氏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营造“和平诚意”,10天3次急电“邀请”主席亲赴重庆参加和平建国谈判。但是,当主席携周公、王若飞飞抵重庆后,对方居然没有任何谈判准备。

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第二年初,又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但是,所有的“和平协定”在蒋氏眼里,都不过是发动战争的一块又一块“遮羞布”而已。先是关外大打,关内小打。1946年6月,更是亲手撕毁“和平协定”,纠集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

解放战争初期,蒋军有430万大军,包括3万海军、16万空军和36万特种部队,而解放区总兵力不足130万人。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不到3年,形势发生大逆转,敌我兵力转变为400万对204万。

所以,蒋氏在“隐退”前“死马当作活马医”,向美英法苏发出“求救”信号。

二、斯大林担忧美军介入解放战争

1949年1月10日,斯大林给主席的电报大致内容有几点:

1、南京已经向美、英、法和苏联发出了同样内容的“求救”电;

2、苏联判断,南京的“求救”电报大概率是美国的授意;

3、苏军的态度是主张停战,和平建国,如果解放军不希望外国调停,苏军会中立。

第二天,也就是1月11日,斯大林给主席的补充电报进一步说明:

美国的调解,是南京和平谈判的底气所在;如果看穿南京花招,可以继续战争。

收到苏军2封电报后,主席在回电中明确答复,希望苏军不要介入调解工作。

斯大林原则上同意主席的建议,最终拒绝了南京的调停建议。也就是说,斯大林并没有提出“划江而治”建议。相反,在渡江战役前,斯大林还给主席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做好向南推进到邻国边界线的准备;从南下解放军中选出最好的2个兵团,防备敌军行动。

解放战争初期,苏军支持南京是和《雅尔塔协定》苏美英牺牲中国利益的条款有关。而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斯大林看到延安必将战胜南京,转而支持延安,苏军唯一担心的就是美英出兵干涉。

毕竟,美军刚刚荣升“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宝座,而英军是第一小跟班。

雅尔塔三巨头

三、李宗仁“划江而治”的底气何在?

如果说,苏军统帅部是害怕美、苏三八线的前车之鉴有些担忧。

那么,作为“傀儡”和“提线木偶”的代总统李宗仁,明明知道自己是一个“光杆总统”,为什么对“划江而治”还如此信心满满呢?恐怕这和中国的历史、美英军舰的现实都有一些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种常态。

古代出现过夏、商、周的奴隶社会和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时期,但是也有过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等长期分治时期,尤其是以长江为界“划江而至”不在少数。

从现实情况来看,美英等国的军舰还一直在长江口附近,这是近代列强瓜分中国利益的一种延续。而在此之前,无论是中山先生的广州方面还是蒋氏的南京方面,对遗留的不平等条约都选择了默认。

李宗仁刚一上台,就向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人伸出了橄榄枝。

但是,民主人士都看透了蒋氏的伎俩,不愿趟这个浑水。李宗仁无奈,只好派出和谈小组和自己的特使刘仲容,向进入北平的主席正式提出“划江而治”主张,妄图让历史上的南北朝再次重演。

但是,蒋氏和李宗仁满心期待的美、英军舰干涉解放军过江局面并没有出现。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百万雄师过大江

四、主席未雨绸缪的“一石三鸟”

蒋氏和李宗仁期盼的“划江而治”局面,为什么没有出现?

最关键的原因,是无论是美国的马歇尔还是英国的丘吉尔,都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干涉我军横渡长江,更没敢干涉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解放大上海的淞沪杭大战。

当然,美英军舰也不是一点动静也没闹,那就是“紫石英”事件。

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紫石英”号,似乎还沉浸在大清王朝对外卑躬屈膝的年代,无视渡江部队的多次警告,擅自闯入三野渡江区域,还公然炮击我军阵地,从而引发了三野炮兵的还击。

这一点,不但退隐的蒋氏和“前台”的李宗仁没有想到,估计美英也没有想到。为了防备美英军舰干涉我军过江、解放大上海,主席其实早就下了三步棋,可以说是“一石三鸟”:

第一步棋,淮海战役的“总前委”刘陈邓粟谭继续指挥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不但有三野65万人、二野35万人,还有四野萧劲光先遣兵团12万大军,兵临武汉北岸战略配合二野、三野渡江。

第二步棋,任命刘、邓出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一政委,三野司令员陈毅任副司令员,华东军区饶政委任第二政委,实际上把二野、三野合为一体,二野作为解放大上海的战略预备队。

第三步棋,在解放大上海之前,暂不攻击有美军军舰停泊的青岛,以免引发和美军的正面冲突;等大上海完全解放、驻青岛的美军舰撤离以后,再派留守胶东的32军一举拿下孤城青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五、李宗仁看不懂主席的雄才大略

李宗仁的“划江而治”没有阻挡解放军过江,蒋氏大为不满。

在蒋氏晚年,最痛恨的3个人都很出人意料:第一个,就是一向面和心不和的李宗仁;第二个,就是美军五星上将和总统马歇尔;第三个,就是为了苏联利益左右摇摆的斯大林。

1965年7月20日,流亡海外16年的李宗仁回到国内。

受周公委托,李宗仁北伐时期的老友张云逸亲自到北京机场迎接他的到来。而在回顾16年前自己一厢情愿的“划江而治”时,李宗仁也很后怕:假如当时美军出面干涉,后果不堪设想。

可能到了这个时候,在旧军队多年的李宗仁还没有完全搞懂我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还没有真正了解主席等人的胸怀眼光,是绝对不可能容忍“划江而治”局面出现的。

实际上,李宗仁也不会明白主席“一石三鸟”,早已给美英的武装干涉定了调子:

列强凭借几艘军舰就可以横冲直撞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也是《上甘岭》里唱的那样: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们的只有猎枪。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白崇禧、李宗仁

本文标题: 李宗仁提议“划江而治”,美苏态度如何,主席如何应对?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001396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中原大战蒋介石面对六路军阀的围攻,为什么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凌云 摘要:1930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展开的一场军阀混战,又称蒋冯阎战争、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面对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等六路
标签蒋介石,中原大战,军阀,阎锡山,冯玉祥
如果郑成功不中年暴毙,能否南下菲律宾,再帮大明续命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2263,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跨海远征欧洲棱堡有多难?从军事角度,回顾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提到,郑成功去世时,吕宋岛马尼拉的西班牙守军只有1200人,数量不及台湾的荷兰守军
标签郑成功,明朝,菲律宾_历史,郑氏集团,吕宋岛,台湾
46年,蒋介石为何发动内战,为何失败?国民党史书:战略方针错了
“只要六个月,就能战胜解放军!” 这是解放战争中最狂的语言,完全可以媲美日本“三个月打败中国”的言论。这句话是蒋介石认可的,而且是陈诚提出来的“作战方案”。 蒋介石等人为何要发动内战,为何认为半年就可以打败解放军? 最后,老蒋为何又输给了毛
标签抗日战争,毛泽东,蒋介石,国民党,国民党军队
因官员邀功而制造出的明星反贼和波及全国的冤案潮
乾隆十七年四月,湖广总督永常的一份奏报让被“孙嘉淦伪稿案”折腾得焦头烂额的乾隆喜笑颜开。但这份奏报其后也如云贵总督硕色上报“伪稿案”一样,让皇帝陷入了巨大的尴尬和羞辱之中。 永常奏报的是发生在湖北的一起“谋反”大案。大概是在乾隆十二年的时候
标签乾隆
奇点文明▏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人口?
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夏商周时期确切的人口数,你对此可以一笑了之,不要完全相信。因为要精确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 在古代,调查人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调查。 从夏朝一直到分封制的周朝都是一个个部落或者诸侯国。比
标签宋朝,周朝,夏朝
张角有什么能力,发动黄巾起义
张角是黄巾起义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黄巾军给了东汉沉重的打击。张角是当时穷苦百姓中的一员,那么张角为什么能够领导黄巾军发动起义呢?其原因有三点。 1、传教 张角通过传教,得到了很多教徒,这些教徒就成为了黄巾军的骨干,战士。张角得到了一本《太
标签东汉,起义,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