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班长福建剿匪,失手杀人要枪决,死者母亲求情:枪下留人

作者:武陟东旭

1950年10月上旬的一天,福建浦城县石陂街镇,一场宣判大会正在进行,被审判的是31军91师273团的战士陈金庭。

担任审判官的,是91师政治部主任丁钊。

此刻的丁钊非常难过,他要像三国时的诸葛亮一样,挥泪斩“马谡”。

陈金庭枪杀了当地一位青年,将处以极刑,就在准备行刑的时候,被杀青年的母亲却站了出来说:此事另有隐情。

陈金庭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杀人,背后有何隐情?

这要从福建剿匪说起。

1949年7月,10兵团在参加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后,执行命令继续南下,完成解放福建的使命。

10兵团气势如虹,所向披靡,很快将蒋军主力消灭。

但是,其残余逃到了闽北山区负隅顽抗,他们勾结当地土匪,残杀拥护我党的干部和农民,气焰非常嚣张。有的还打着我军的旗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弄得人心惶惶。

在此背景下,10兵团第31军91师272、273团奉命留下剿匪,以肃清福建北部的残余武装。

31军来自华野13纵,91师来自13纵的37师,而37师组建于胶东半岛,91师的官兵大多是山东大汉。

他们在闽北地区执行任务的时候,存在诸多不便,除了水土不服,还存在语言障碍。

山东话属于北方方言,福建话很特别,既不同江浙话,也不同粤语。

比如他们说锅为“鼎”,说晚上为“暗暝”,说上午为“昼前”;和山东话简直是天差地别,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因此,山东战士听不懂当地人说话,当地人也听不懂这些山东人说话。

如此一来,就容易发生误会。

如果是在平时,发生一点误会倒也没什么,多解释,多沟通就行。

可是,一旦在战场上相遇,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反应,可就糟了。加上那些蒋军残余和土匪穿着农民的衣服,脸上又没有写字,这就给我军在执行任务时增添了很大的麻烦,很容易因为语言障碍发生误判。

话说这一天早上,团长赵讲让在驻地正吃饭,电话铃响了,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浦城县委叶同志急促的声音:“赵团长,不好了!我们这里来了一股土匪,正在干坏事呢。”

赵讲让放下筷子,急忙通知8连连长带兵前往剿匪。

8连久经沙场,残兵败将组成的土匪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土匪遭到迎头痛击之后,立即败下阵来,向浦城县石陂街镇逃窜。

想走?没那么容易,8连战士紧追不舍,很快将残匪打散,有的逃入大山,有的则藏到了镇上的犄角旮旯。

为了彻底消灭他们,连长下令在石陂街镇进行搜捕。

副班长陈金庭也接到任务,带领战士们在大街小巷搜索,不放过一个可疑目标。

他们来到申明村北头的时候,情况出现了。

他们远远看到一个青年男子神色慌张跑进一家农舍,手里还拿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砍刀。

陈金庭见状立即带领战士包抄过去,冲进院子。

他们用枪对准青年,还向对方高喊:“把刀放下,举起手来!”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是青年男子听了后并没有把刀放下,反而充满敌意,对陈金庭他们怒目而视。

因为陈金庭的话他一个字也没有听懂,因此他不但没有放下刀,反而将它握得更紧了。

陈金庭见对方没有善意,还跟他们对峙,就又喊了一遍,让对方放下大刀。

这一来,青年反而被激怒,他拿着砍刀迎着黑洞洞的枪口,向陈金庭他们一步步走了过来。

陈金庭当时神经紧绷,看到对方冲了过来,眼看就要来到跟前,他来不及多想,哗啦一下拉上枪栓,警告对方说:“再往前走,我就开枪了!”

那人没有理会,继续向前,陈金庭果断地扣动了扳机。

只听“砰”的一声枪响,青年被子弹击中头部倒在地上,当场死亡。

看到对方已死,陈金庭长舒一口气,冷笑道:“让你顽抗!”

这时候,从农舍走出一个老太太,大概是听到枪响才出来的。

看到倒地的青年,老太太脸色大变,趴在青年身上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

老太太一边哭一边喊,口中不停说着什么。

虽然听不懂对方在表达什么,但是从老太太的表情可以看出,死者是她的亲人。

见此情形,陈金庭的头“嗡”的一下就大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涌上心头:难道这个人不是土匪?

陈金庭的担心没有错,原来这名青年不是土匪,人家是在自己家里。

那个痛不欲生的老太太,是青年的母亲,名叫郑桐妹。

青年名叫蔡金生,出身贫寒,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跟土匪没有任何来往。

不仅如此,青年还是红二代,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蔡金生父亲名叫蔡头弟,1930年前往崇安参加了邓子恢领导的红军队伍,这么多年音讯全无。

丈夫走后,郑桐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重大,含辛茹苦地把家里的独苗蔡金生拉扯大。

因为是独生子,郑桐妹非常心疼儿子,唯恐他有什么灾难长不大。

为此,郑桐妹绞尽脑汁给儿子起了个小名“金生奴”。

这类似于北方人给儿子起的乳名“铁蛋”“石磙”,意思是非常结实,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

没想到,已经20出头的小伙子,转眼之间死了,这让老太太伤心欲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蔡金生让自己的战友将自己绑了起来,回到连队告诉连长说:“我闯祸了!”

8连连长听了既吃惊又无奈,得知详情之后决定将此事向上级反映。

连长明白这对陈金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纸里包不住火,人命关天自己根本压不住。

师长高锐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和张英勃政委主持召开了会议,专门研究此事。

会议上,大家心情沉重,沉默良久,谁也没有开口。

陈金庭只是一个副班长,大家并不熟识,但他是骨干,觉悟肯定是很高的。

再说,陈金庭初来乍到,之前不认识死者,两人没有什么恩怨。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次误杀。

如果因此严惩陈金庭显然有失公允,大家于心不忍。

可是,当时我军在当地面临的形势本来就非常复杂,蒋军时常冒充游击队胡作非为故意破坏我军形象。

而且我军在这里缺乏群众基础,个别群众对我军并不了解,加上坏人挑拨,他们对我军有较深的误解。

如果不严肃处理,很可能会被敌人利用,军民关系就会恶化,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最终,会议艰难决定,要枪决陈金庭,以严明纪律,维护我军形象。

师首长认为,在行刑之前,应该将这一决定告知陈金庭。

经过讨论,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政治部主任丁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接到命令,丁钊立即前往石陂镇与陈金庭谈话。

陈金庭这时候已经被关押在驻地的一间小屋,面积只有5平方米,全屋只有一个小窗户,光线非常暗。

丁钊迈着沉重步伐,走进屋里,他犹豫了一会开口说:“陈金庭,我是政治部主任丁钊,今天到这里来,你知道我来干什么的吧?”

陈金庭非常坦然地说:“丁主任,我知道;从出事的那一天起我就有了心理准备,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我不能例外。”

原以为陈金庭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战士如此懂道理,丁钊十分赞许。

丁钊非常动情,他强忍着眼泪问道:“小陈,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陈金庭说:“首长,能不能在通知我父母的时候,说我是在战场上牺牲的?”

丁钊用力点点头,表示同意。

就在丁钊安慰过对方,打算转身出去的时候,陈金庭又开口了:“首长,我还有件事。”

丁钊返身折回,看着对方。

“首长,我这个月的党费还没有交”,陈金庭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递给了丁钊。

多好的同志啊,泪水模糊了丁钊的视线。

事情发生后的第4天,宣判大会在申明村关帝庙前的大坪举行,镇上万人空巷,乡亲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前来观看。

陈金庭的战友们准备好了挽联和花圈,打算行刑后为他举行追悼会。战士们还到当地棺材铺,为陈金庭定制了上好的棺材和墓碑,上面的字都刻好了。

上午10时许,在万众瞩目中,丁钊迈着沉重的步伐,以沉痛的语调开始宣读判决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陈金庭现年20岁,1930年出生在威海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苦大仇深,15岁自愿参加八路军。”

“陈金庭意志坚定,在战场上打仗奋不顾身,曾经3次负伤,战斗中屡立战功,现任副班长。”

“这次剿匪,因为语言障碍,误杀了人,他悔恨交加,深知罪不可赦,愿意偿命,并将仅有的—元钱拿出来,交了最后—次党费……”

丁钊宣读判决的时候,会场一片寂静。

宣读完毕之后,丁钊大手一挥,几个全副武装的战士走上前来,押着五花大绑的陈金庭走下主席台。

“站住!”主席台下的人群中突然有人打破寂静,高声喊道。

人们寻声望去,只见一个老太太颤颤巍巍走上主席台,对丁钊说:“长官,你不能杀这个兵!”

大家一看,这人是蔡金生的母亲郑桐妹。

“老人家,为什么?”丁钊说。

老人说:“我的娃有病,当时犯病了拿刀要杀我,解放军才开的枪,不信你可以问叶大夫。”

老太太话音未落,人群中一个老汉大声说:“我可以作证,蔡金生这娃确实有病,是羊角风。”

说话的这个老人,名叫叶通林,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就是老天爷口中的叶大夫。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把丁钊弄得一头雾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调查的时候可没有人说蔡金生有病,更没有说他持刀杀人,现在怎么突然冒出来这情况?

丁钊急忙将老先生请到后台,仔细询问,三问两问,问出真相了。

结果出乎意料,原来是老太太得知部队要枪毙陈金庭,连夜去央求叶通林作证。

得知真情,丁钊非常感动,但是他要实事求是,按照原来的决定对陈金庭执行枪决。

老太太一听急了,大声对丁钊说“首长,战士是失手杀了我儿子,不能再让他偿命,那样我也会不安的!”

说着,老太太竟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了丁钊的腿恳求说:“留下大兵一条命,让他去打土匪,戴罪立功!”

这时候叶大夫也说话了,他转身面向群众朗声说:“乡亲们,解放军就是当年的红军,是为咱老百姓打江山的。”

“这娃不远千里来到福建,是为了打土匪,让咱们过好日子的。不能让他就这么死了,大伙说是不是?”

叶大夫心地善良,悬壶济世,经常为穷人免费看病抓药,因此德高望重,在村民们很有号召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两位老人的话引起乡亲们的共鸣,大家的情绪也被感染,“刀下留人”“将功折罪”的喊声此起彼伏。

看到这一幕,丁钊再次眼眶湿润,他被乡亲们淳朴的感情所打动,更被眼前这位痛失爱子,却深明大义的母亲所感动。

他双手将老人搀起,向她敬了一个军礼:“大妈,我代表战士们向您老人家致谢!”

然后他对大家说:“乡亲们,感谢大家对解放军的信任和厚爱,现在我宣布,暂缓执行枪决。”

缓了缓他又说:“我会将大家的意愿报告给上级,然后再做决定。”

得到丁钊反馈回来的信息之后,上级研究决定允许其回到部队戴罪立功。

之后,273团的团长赵讲让、政委马尔东又专门来到镇上,跟当地联系,为郑桐妹家进行优抚慰问,给老人家分了田地。

两位首长对郑桐妹诚恳地说:“我们都是您的儿子,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陈金庭也表示,要给老人家当儿子,但是郑桐妹婉拒。

大家知道,老人家这样是担心触景生情,所以才拒绝的。

陈金庭只能把自己每月的津贴装在信封里,给老人邮寄过去。

后来郑桐妹又过继了一个儿子,母子相依为命。

解放后,当地干部前来统计牺牲和失踪红军的家属时,生活拮据的郑桐妹却没有去登记。

老人家说,国家有很多事,我不能给再给国家增加负担。

即使在困难时期,郑桐妹也没张口提要求。

1970年71岁的郑桐妹老人与世长辞,临终前她告诉过继的儿子,不能以当年的事为借口要赔偿。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多好的老人,宁愿自己吃苦也不给国家添麻烦。

其实在战争年代,这样的好母亲不止一个。

比如,用自己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送6位儿子上战场的太行母亲邓玉芬;让上百位伤员康复的平山母亲戎冠秀……

正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军队才能打倒一切敌人,建立新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标题: 副班长福建剿匪,失手杀人要枪决,死者母亲求情:枪下留人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988853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123 2022-12-20 20:59
多好的老人,宁愿自己吃苦也不给国家添麻烦。 其实在战争年代,这样的好母亲不止一个。 呵呵呵,赞美的力量,就像捧人与踩人,以心相交本质精神快感愉悦
相关文章
代善真与继母阿巴亥有暧昧?为何他不拥立阿巴亥之子多尔衮继位?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可是代善却曾经与努尔哈赤的大妃也就是自己的继母阿巴亥传出过暧昧绯闻,而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代善宁可支持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却为何不肯支持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继位呢? 阿巴亥间接使得代善失去了皇位继承权在努尔哈赤的长子褚
标签阿巴亥,代善,努尔哈赤,多尔衮,皇太极,阿济格
徐悲鸿侄子93岁抗美援朝老军医签署捐遗
12月18日,苏州市吴中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吴中区东山镇,为93岁高龄的著名书法家徐伯荣先生及其夫人办理了捐献遗体登记手续。 徐伯荣先生出生于1930年,是画家徐悲鸿的侄子,他自小酷爱书法,拜著名书法家程可达教授为师。1949年,年仅19
标签徐伯荣,徐悲鸿,书法家,华人
晚清彩色老照片:官员肥头大耳,小家碧玉精心梳妆非常耐看
晚清社会的真实色彩是什么?那个时代没有彩色胶卷,好在有一批精通上色的摄影师。他们通过碳素工艺或者重铬酸盐工艺,为黑白照片添加色彩,让我们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历史世界。 这位年过花甲的妇女,用竹篮拎了一些东西在街头贩卖,那些东西颜色鲜艳,是大
标签老照片,小家碧玉,摄影师,威廉·托马斯·桑德斯,雷蒙德·斯蒂菲尔德,约翰·汤姆逊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有过几任司令员,几位副司令员?
凌云 摘要: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一共有过几任司令员,几位副司令员?他们后来的情况怎样? 【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一共有过几
标签志愿军,抗美援朝,彭德怀,韩先楚,邓华,洪学智,陈赓,杨得志
79年许世友提议杨得志撤换王必成,军委为何同意?杨有一大优势
中越本是同志加兄弟一般的友好邻邦,越南建国后几十年都处于战争中,全赖中国政府和人民几十年如一日的鼎力支持,才最终于1975年实现统一。 可是谁料想,越南却在苏联的怂恿下,立即对中国露出“白眼狼”的本色,多年来在中越边境制造无数流血事件,还提
标签杨得志,许世友,王必成,中央军委,越南_历史
再论埃及艳后:她只爱埃及托勒密王朝,凯撒和安东尼只不过是工具
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算是古埃及的末代王朝了。但是很有趣的是,该王朝并不是古埃及人建立的,而是希腊人。 早年希腊的马其顿王国中,出了一个少年猛男叫亚历山大,他有一个师傅大家肯定很熟悉,就是那个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的名言有很多,其中一句
标签埃及艳后,埃及_历史,凯撒,托勒密王朝,安东尼,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托勒密十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