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死,蜀汉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孔明如何让局势转危为安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安居平五路”的故事。讲的是在蜀汉先主刘备死后,曹魏趁蜀汉新君即位、内政不稳之时,发动五路兵马进攻蜀汉,但被汉相诸葛亮巧妙地一一化解。读罢这个故事,让人们不得不佩服于孔明的神机妙算,竟在弹指之间消除了蜀汉君位更迭后面临的巨大危机。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安居平五路”虽然未曾真正发生,但在那个时间节点,蜀汉的内忧外患却远比小说里描写的还要严峻,简直可以说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不过,和小说相仿佛的是,正是有诸葛亮力挽狂澜,蜀汉最终稳定了局面,开启了崭新的后主时代,也由此让三国鼎立的局面多延续了40年。

那么,在危机四伏的巨大压力下,孔明到底是如何令蜀汉转危为安的呢?

上图_ 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内忧+外患,后主接过的“烂摊子”

用“烂摊子”来形容后主刘禅从其父手中接过的这个江山,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早在刘备尚未辞世时,蜀汉境内的叛乱已成星火燎原之势。章武二年(222年)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听闻先主病危,即据郡反叛,次年三月迫近成都。很快,益州南部越㒞、牂牁、益州(建宁)三郡相继叛乱,整个益南只有永昌郡还在苦苦支撑。不仅如此,盘踞益州的雍闿连通东吴,孙权署其为永昌太守,并将原益州牧刘璋之子刘阐置于东吴与蜀汉的交界处,以其为益州牧,意在利用刘璋父子在蜀中的旧有影响力扩大蜀汉的反叛力量。故而等到刘备甫一去世,“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三国志•蜀书•吕凯传》),形势几近不可收拾。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除去这些公开的叛乱,先主创业仅仅两年便撒手人寰,更是引发了整个蜀地人民对蜀汉这个新政权严重的信任危机。之前,周舒、杜琼等巴蜀士人早就有将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解释为取代汉朝的将是曹魏,“乡党学者私传其语”(《蜀书•周群传》),其在蜀汉民间已有一定的舆论基础。

刘备病重的消息传来,更有人公开宣传“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寅卯之间当失之”(《蜀书•周群传》)。由于刘备兵败夷陵乃是壬寅年,而刘备之死便在癸卯年,所以广大蜀民纷纷对蜀汉的前景感到堪忧。

曹魏则趁机开展了空前强大的舆论攻势,“陈天命人事,欲使(蜀汉)举国成藩”,希望蜀汉自动放弃帝号,为曹魏藩属。可以说,这些内忧加上外患,使后主登基伊始便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也正是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所提到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上图_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

高举大旗,重新唤起蜀民对蜀汉的认同

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刘禅即位,从此“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蜀书•诸葛亮传》)。孔明主政后,大胆改变新君来年改元的常规,不逾年即改元,改当年章武三年为建兴元年,旗帜鲜明地表示蜀汉将秉承光武帝“建武中兴”之伟业,重建大家对复兴汉室的信心,增进百姓对汉家天下的认同。

随即,针对曹魏的舆论攻势,孔明作《正议》一篇,批判那些建议蜀汉称藩的魏臣如华歆、王朗等人的言论乃“苏(秦)、张(仪)诡辩之说”,同时例举刘邦弱而破项羽、刘秀弱而灭王莽,证明“王者之兴,在德不在力”,从高帝(刘邦)、光武帝(刘秀)再到昭烈帝(刘备),三者一脉相承,蜀汉是“据正道而临有罪”,以此重新拾起刘备称帝时高举的“讨曹灭贼”的大旗,在蜀地引发强烈反响,如此有效对冲掉了“刘氏祚尽矣”等负面舆论的影响,赢得了广大臣民的政治认同。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魏武帝

此外,孔明竭力争取巴蜀名士对汉室的支持。

例如杜微,在刘备取蜀后,此君“常称聋,闭门不出”(《蜀书•杜微传》)。葛亮主张后,即辟杜微为主簿,杜微坚辞不受,孔明让人将其抬来赴任。

杜微称耳聋,孔明用笔对其写道:“曹丕篡逆,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亮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蜀书•杜微传》)诸葛亮不惜以书为言,向杜微表达蜀汉之于曹魏,正是“据正道而临有罪”,故将“以正道灭之”,以使蜀中名士感悟到曹魏的罪恶,从而认可汉室,真是谓用心良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

结好东吴,枪口一致对曹魏

孔明稳定局势的另一大动作,便是恢复往日的孙刘同盟。

孔明改元后,即派邓芝出使东吴。邓芝以吴蜀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为核心内容,向孙权分析形势与利害,终使孙权“遂自绝魏,与蜀连和”(《蜀书•邓芝传》)。

恢复孙刘联盟,一方面大大缓解了蜀汉面临的外部压力,使得其能集中有限的军事资源全力伐魏;另一方面,与吴结盟使得蜀汉境内的叛乱分裂势力自然而然地失去了来自东吴的支持,其力量、士气等必然大减。因此,孔明得以踏实地腾出手来,在最短时间内平定了南中叛乱,这确实是一个“一石二鸟”的高招,体现了孔明不一般的政治智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三国鼎立

吴蜀建立同盟,使三国大势为之一变。蜀汉就此摆脱了势力最弱且孤立无援的窘境,并可与东吴互为犄角,全力北伐。建兴四年(226年),魏帝曹丕卒,孔明引军屯汉中,随即开始筹集粮饷,着手北伐。

建兴六年(228年)春,孔明一出祁山,五月吴鄱阳太守周舫以诈降吸引魏将曹休上钩;八月,孙权遣陆逊大破曹休与石亭,孔明亦于当年秋冬出兵攻散关。总的来看,吴蜀同盟确实发挥了互为犄角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支撑蜀汉的北伐事业意义极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刘备进军益州

重建益州,彰显中兴大汉的决心与信心

刘备取益州,即自领益州牧。但其称帝后,益州牧或益州刺史始终未授。这难免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那便是益州就是蜀汉,蜀汉也就是益州一地。因此,孔明在建兴二年便恢复益州牧之职并自领之,但州府属官并不专设,而由相府属官兼任,等于州府、相府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州府虽设却不单独治事,而由相府兼管之,这样便有效避免了层级过多从而影响行政效率,也避免了广开衙门带来的冗官冗费问题。

从此,蜀汉主政者兼领益州牧或益州刺史便成为一种惯例。日后的蒋琬、费祎等均是如此。乍一看,益州建制的恢复并无实际意义,但却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它表明,益州不能再与蜀汉划等号,它也有地方官,也只是大汉十三州之一,和其余十二州并无区别。因此,蜀汉偏居在益州仅是一种临时状态,那么下一步为摆脱这种状态,蜀汉必将北伐中原、讨曹灭贼,以收复被其占据的汉家天下。这一看似无足轻重的举措,却向全天下彰显了蜀汉政权决心恢复大汉的信心,也为凝聚蜀地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益州南部

综上所述,在蜀汉新老君主政权交替、内忧外患空前严重、政权濒临覆亡的严峻时刻,临危受命的诸葛亮充分施展才智,通过舆论造势、外交纵横与行政建制三项重点工作,并以武力平叛、广纳贤良等手段相辅之,最终迅速完成拨乱反正,将蜀汉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由此,我们不由得不对这位千古名相感到由衷地钦佩。

虽然蜀汉最终没能实现中兴,但因为孔明的存在,蜀汉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被后世认为承续了大汉的天命。也正因如此,汉作为政权的名称,没有因蜀汉的消亡而告别历史,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复活”于五胡至明初的漫长岁月中,并最终超越一姓之局限,成为华夏正统的代名词。

作者:林森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陈寿 《三国志》

[2]习凿齿 《汉晋春秋》

[3]常璩 《华阳国志》

[4]若虚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5]饶胜文 《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

[6]马植杰 《三国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标题: 刘备一死,蜀汉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孔明如何让局势转危为安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966478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身藏袖珍撸子的“烈属”,鸭绿江大桥边检抓捕女特务
1950年初春,辽东省安东市的鸭绿江大桥(1950年11月被美国飞机炸毁朝鲜的一侧桥体,如今为丹东市著名旅游景点“鸭绿江断桥”)人来人往,安东市公安局的边检民警在大桥中方一侧设有边检卡口,检查着来往的入境和离境人员。 此时朝鲜的局势已经
标签鸭绿江大桥,特工,约翰·勃朗宁,南朝鲜,刘永载,安东
天下长河真难治,从限制权力到逼人犯错,清朝财政制度逼官员贪腐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天下长河》以治理黄河为主线,向观众展示了河道治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朝堂各方势力的博弈过程。回顾清朝历史,对于河道的治理一直是贪腐的重灾区,历代帝王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铲除这个恶疾,那么为什么治河就一定伴随着贪腐呢?是人性
标签清朝,天下长河,康熙,嘉庆
毛主席外孙王效芝结婚,刘源致辞:我们今人,必须力保先辈的成功
在毛主席外孙,李讷儿子王效芝的婚礼现场,面对着在座的多位毛家的亲朋好友,刘少奇儿子刘源上台致了证婚词,一席话令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刘源之所以会出现在李讷儿子的婚礼上,还要从他与老一辈领导人后代的关系说起,而且王效芝的姻缘其实还是他撮合
标签王效芝,刘源,毛泽东,刘少奇,李讷,王光美
希腊专家:西方主导500年的世界秩序将终结,中国应发挥领导作用
世界“东升西降”,美国不愿接受现实11月22日,《中国日报》刊登了一篇由希腊专家撰写的专题文章,文章指出,世界已经处在“东升西降”的历史门槛上,东西方的两种哲学形态正处于激烈碰撞中。 在这位希腊专家看来,西方目前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已经
标签希腊_时政,美国_时政,苏联_时政,亚洲国家,欧洲_时政
上甘岭战役70年︱抉微:战事中鲜为人知的细枝末节
对于七十年前的上甘岭战役,来自各种书籍、影视、新媒体的印象已经深深印入了我们的脑海,惊心动魄的战役经过、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视死如归的英勇战士、无惧艰困的精神力量,炳如日星,可歌可泣。然而,即使是最宏大壮丽的影片、最巨细靡遗的报告文学,也不
标签上甘岭战役,美军,道口,步兵
许倬云:我盼望过去的历史,能帮我们理解当前的世界
1930年,历史学家许倬云出生于江南一个士大夫家庭。因为先天性肌肉萎缩,他13岁才学会拄着棍走路,跟着父亲从大陆到台湾,后到美国留学,历经战乱,阅遍经典,得以中西汇通,博采众长。 几十年间,许倬云践行自己“为常民写作”夙愿,书写了一系列大
标签许倬云,往里走,安顿自己,日本_娱乐,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