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以武略著称,为何谥号文襄?忠勇、武毅这些是否更适合他?

左宗棠的科举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很多人认识左宗棠,是因为左宗棠在武略方面卓越的表现。他曾经创建楚军,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期立下汗马功劳。他也曾经带兵平定西北叛乱、捻军起义。最值得点赞的是,左宗棠曾经带兵收复新疆,保住了我国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土地。

因此不少人把左宗棠当成了纯粹的武将来看待。其实左宗棠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而且当时没几个人读书的水平能超过他的。这也是左宗棠去世后,谥号“文襄”的重要原因。那么问题来了,左宗棠的科举之路有多坎坷呢?

一、左宗棠3次会试,都没能考中。

左宗棠是个少年天才,从小就是个读书的苗子。他老爹是补习班的老师,因此左宗棠压根就不需要报什么补习班,在家就能享受到被鸡娃的“乐趣”。

那时候还没现代这么卷,所以说,整天上补习班的左宗棠,在读书路上十分顺利。14岁那年的童子试中,左宗棠名列第一。

长沙府试中,左宗棠本来名列第一,不过知府大人为了照顾一个年迈老者,特地将左宗棠列为第二。不过为了鼓励左宗棠,知府大人还特地找这位小朋友长谈了一次。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领导,跑去鼓励一个高考学生一样,就问你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待遇?那必须是神童级别啊!

不过府试以后,左宗棠的科举之路开始出现曲折了。

1827年,左宗棠的母亲去世,因此左宗棠放弃院试(考秀才),回家丁忧3年。

1830年,刚刚丁忧完的左宗棠,又遭遇了父亲去世的变故,因此又丁忧了3年。

丁忧期间是不能参加科考的,因此左宗棠就这么白白浪费了6年时光。不过在此期间,左宗棠在长沙城南书院、湘水校经堂等学校努力读书,曾经在学校的考试中,连续7次名列第一。

20岁那年,左宗棠在长沙的乡试(考举人)中,以“搜遗”的方式考中了举人。啥是搜遗呢?就是考官们在落榜的卷子里,重新审阅一遍,发现优异者将其补录的现象。从考举人这事儿中,我们就能够看得出,左宗棠的科考之路已经出现波动了。

说实话,左宗棠的确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可惜的是,20岁的左宗棠,在此后6年时间里,连续3次到京城参加会师(考进士),都没能考上。

这也是左宗棠一生的遗憾。考到最后,左宗棠也和洪秀全一样,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科举考试本身有问题。不过左宗棠可没有走极端,他选择回家结婚过小日子去了。

所以说,左宗棠这辈子都没能考上进士,这成了后来他和清朝众多官员格格不入的主要原因。那帮科班出身的人,一直瞧不上左宗棠,认为他是野路子。即使当了封疆大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就好比,即使慈禧太后已经贵为太后,手握天下权柄。可她始终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就连慈禧的儿媳妇都以此贬低慈禧。

二、文襄其实有文武兼备的意思。

左宗棠一辈子以战功著称,如果他不是个读书人,或许谥号还真的是武宁、武毅、忠勇等武将专用谥号。

其实文襄,来自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和宋襄公。晋文公和宋襄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某个版本),虽说宋襄公拉胯了一点,可两人都称得上文治武功兼备的君主。尤其是晋文公,是个正儿八经的霸主。

因此,后世当中,文襄这个谥号,一般都赐给有文化且有战功的大臣。这种大臣,一般出现在宋朝及其以后。因为宋朝重文抑武,所以大量文官开始出任军队主帅。这才有了大面积文臣立军功的现象。

明清两朝,基本上也是这么办的。打赢京城保卫战的明军主帅于谦是文臣,平定宁王之乱的王阳明也是文人,平定西北叛乱的清军主帅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平定太平军的湘军主帅曾国藩,还是进士出身。

所以说文人逐渐掌握军权以后,谥号文襄的大臣也就多了起来。明朝至少有7位大臣都得到了文襄的谥号,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隆庆年间的首辅大臣高拱。

清朝更是有14人得到了文襄的谥号,其中洪承畴、于敏中、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全都是文臣出身。其中于敏中更是状元出身。

反倒是左宗棠,连个进士都没能考上。他凭什么能够得到文襄的谥号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慈禧给了左宗棠赐进士出身的荣誉。

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科班出身,正儿八经的进士。他们非常嫉妒左宗棠48岁入士,50出头就成了封疆大吏,因此总是拿着左宗棠不是进士的事情说事儿。

比如说曾国藩曾经戏谑地提了一个上联: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

这一联的高明之处,就是把左宗棠的字“季高”给带进去了。同时表达了左宗棠和自己政见不合,连进士都不是,居然总是和自己唱反调。

左宗棠气炸了,二话不说就回了曾国藩一副下联:藩城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伊经济有何曾?

很明显,左宗棠的下联也够损的,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的时候,曾经多次被击败,而且数次打算跳河自尽。同时这副下联也把曾国藩的名字给带进去了。

虽说左宗棠出了口气,可没有进士出身的他,依旧充满了遗憾。就连晚辈李鸿章,在提及这事儿的时候,也充满了嘲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李鸿章在茶余饭后曾经直言,左宗棠虽然功高盖世,可他不是进士翰林出身,功劳再大,死后也得不到“文”这个谥号。

左宗棠老脸真心没地方搁了。这事儿几乎成了他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因此在收复新疆、攻打阿古柏之时,年近七旬的左宗棠得知朝中要举办科考,他直接上书给慈禧太后,希望能回来参加科举考试。

好家伙,慈禧太后都看蒙了,左宗棠这么大年纪了咋还惦记着这个呢?左宗棠作为主帅,当然不能离开西征军。

慈禧为了安抚这个“高考落榜生”的心情,特地以皇帝的名义,给左宗棠赐进士出身,并赏翰林,60多岁的老爷子看到这个结果,别提多高兴了,做梦都能笑醒了。

没多久左宗棠便抬棺入疆,帮助我华夏收复了新疆这片广袤美丽的土地。可以说,给左宗棠一个进士出身的身份,也解开了左宗棠多年以来的心结。这就是左宗棠后来能够谥号“文襄”的重要原因。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总结:左宗棠的功劳和品行,要远胜曾和李。

个人觉得左宗棠无论是品德还是贡献,都超过了曾国藩和李鸿章。左宗棠设立福建船政,为后来福建水师、南洋水师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左宗棠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为保住中华领土的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当时的李鸿章,却是要放弃嘉峪关以西,重点打造海军的。

与此同时,左宗棠及其手下将领,基本全都是清贫官员,家无余财。反观曾国藩和李鸿章及其手下人,哪个不是清末巨富?

一心为国左宗棠,沽名钓誉李鸿章。屠刀在手曾文正,千古英豪左文襄。

本文标题: 左宗棠以武略著称,为何谥号文襄?忠勇、武毅这些是否更适合他?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959397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抢劫抢到彭总头上?彭大将军一怒之下,追着蒋军中将抽耳光
作者:闪闪 抢劫抢到彭德怀的头上? 1939年陕西,一群特务面面相觑,他们的任务是拦住八路军车辆,殴打抢劫八路军军官,可拉开车门之后,看到的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 为了这件事,彭德怀怒抽蒋军陆军中将何绍南的耳光,而且是追着他抽。 关于此
标签蒋军,彭德怀,阎锡山,何绍南,新军,程潜
关公率领的五百校刀手到底是怎样的部队?和刀斧手有什么不同?
老周 摘要:一提到关公,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五绺长髯,头戴青巾,身披绿袍,胯下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身旁是关平、周仓,身后是五百校刀手。那么五百校刀手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图1: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关公五百校刀
标签关羽,校刀手,环首刀,刘备,马步军
1953年,志愿军通讯员两天一夜粒米未进,孤身一人歼敌160余人
提到战争电影,估计很多人都会想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精彩镜头,也会跟随电影情节热血沸腾。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艺术加工,但艺术也来源于现实,就像一名中国通讯员,就曾创造了这样的神迹。 一名追随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的通讯员,在拿起枪支的那
标签志愿军,潘正光,朝鲜_历史,美军,战士,高县
元朝开国第一文臣:原是出家僧人,帮助忽必烈称帝建国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称帝,建年号“中统”,不过此时的国号依然是“大蒙古国”,直到1271年,他才改国号为“大元”。元朝的国号来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忽必烈来自蒙古草原,自然没有读过这本书,所以元朝的建立与一位汉人文臣有着直接的关系
标签忽必烈,元朝,刘秉忠,开国,邢州
一本相册的见证:对话向中国捐赠日军侵华影像资料的美国友人
“我很荣幸能够以和平、友好的名义将这本相册捐赠给中国。”近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典当店老板埃文·凯尔(Evan Kail)将一本记录二战时期日军侵华罪行的相册,交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的中方代表时说。 今年8月,有一位卖家联系埃文·凯尔,希望出
标签埃文·凯尔,evan kail,南京
李白游历天下,他缺钱吗?他谋钱的方式一般人还学不来
李白缺钱吗?似乎不缺,不然他怎能一生游历名山大川呢?李白不缺钱吗?似乎也不是,因为他长期辗转流离,时常还需要其他人的接济。李白的经济状况应该介于大富和贫困之间,属于够用的那种,但还达不到肆意挥霍的程度。李白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要回答这
标签李白,许圉师,吴楚,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