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谍战无间道:蜀汉靠感化,孙吴靠诈降,曹魏靠死间

作者:孤寂寒光

早在《孙子兵法》中,就有谍战的记载,主要有五种间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因间是利用敌方百姓做间谍,内间是利用敌方官员做间谍,反间是利用敌方的间谍做自己的间谍,死间就是扰乱对方后舍生取义,生间是扰乱对方后活着回来。

间谍在战乱时代更为重要。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不少间谍的出现,秦国就是内间的集大成者。比如赵国的郭开、齐国的后胜都是秦国的内间,秦国统一六国他们都出了大力。虽然自古以来就有间谍,但三国是最早设立间谍机构的时期。三国由于几十年战乱,间谍也相当活跃。三国间谍们也各有各的特点,东吴最会用诈降,曹魏死间最多,蜀汉全靠刘备的个人魅力搞感化。

明朝锦衣卫,国民党军统,这种类似的早期间谍机构,三国时期就有。

电影中的锦衣卫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在自己丞相府设立了校事一职,这个职位跟锦衣卫差不多,主要工作就是监视朝野众臣子。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以汉室的名义对外发号施令,很多不服的朝臣都想着推翻曹操。比如著名的衣带诏事件,就是一系列汉室重臣想要推翻曹操的事件。后来的刘备、袁绍都以献帝“衣带诏”的名义讨伐过曹操。

袁绍

正是因为如此,曹操非常需要校事这种官员为自己服务袁绍。当时担任校事的是卢洪和赵达。汉室朝臣相当惧怕这两个人,尤其是赵达经常让这些朝臣家破人亡。曹丕继位之后,校事的权力不断扩张,机构也不断膨胀。当时不只是朝臣就连平民都经常被牵连,有时候一起案件可以牵涉数万人。无论是曹操的丞相时期还是后来的曹魏皇朝,合法性都不是很足。再加上东吴和蜀汉时刻渗透,曹魏的间谍机构相当庞大。

除了曹魏之外,东吴也有着同样的间谍机构。比如吴国末帝孙皓就有一个“察战”,任务也是监视吴国国内。当时吴国国内人心思变,孙皓的倒行逆施已经引起了江东四大家族的反感,孙皓就更需要间谍监视控制国内局势。

监视国内只是间谍的作用之一,真正体现价值是对外情报战上。正如国民党的军统和中统,虽然他们长期以监视控制国内为主。但在抗日战争时期也肩负了对外情报战的任务。

三国时期的情报战从黄巾之乱就可以算了。太平道教主张角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到如此庞大的势力,与东汉朝廷内的中常侍封谞、徐奉有直接关系。这两个人物就是齐国后胜、赵国郭开。要不是有人告密,黄巾军爆发后的声势应该更大,可能更难管控。

这只是三国情报战的开始,随后的董卓进京,更有一出谍战大戏。丁原的义子吕布跟着部队进入洛阳,此时洛阳城中发生了巨变。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十常侍召各地诸侯入京,丁原就是其中一个。由于何进诛杀十常侍的计谋败露,反被十常侍所杀。后来袁绍又杀了十常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董卓

丁原在洛阳已经失去了驻军的意义。就在此时董卓也赶到洛阳了,董卓想要兼并丁原的部下,于是就用金钱与宝马买通了吕布杀了董卓。

整个三国乱战时期,间谍战一直就没断过。间谍战也是各有各的特点。刘备经过早期的颠沛流离,终于在赤壁之战后有了荆州这个稳定的基地。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就是靠着张松和法正两个内间。张松在受到曹操的侮辱后转而邀请刘备进入益州。法正更是刘备夺取益州全境的主要谋士。刘备得到这两个内间靠的不是贿赂,而是自己汉室后裔的招牌。

在三国时期,汉室衰微,北方已经被曹操控制。这时大量心系汉室的人才开始寻找皇室后裔以图东山再起。刘璋的父亲刘焉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年轻时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成为中郎,然后一路做到了州刺史的位置。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吕布

张松和法正看到刘璋暗弱,自然会把目光锁定在同样是一州之首的刘备身上。益州地形复杂,如果没有法正帮助刘备很难在短时间内拿下益州。而此时的曹魏还占据着襄阳,如果刘备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益州,很难说曹魏会不会南下。

刘备在得到益州之后实力达到了鼎盛,此时的刘备横跨荆、益二州,已经初步完成了《隆中对》的战略。荆州留守关羽也在刘备赢得汉中之战后开始筹备进攻襄樊。关羽在进攻襄樊过程中也大量使用间谍战。关羽利用刘备皇族身份,说服侯音、卫开绑了他们的上司,南阳太守东里衮。面对关羽进攻襄樊的声势,荆州刺史胡修直接投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关羽

关羽更是渗透到了曹魏的后方,豫西一带以孙浪为首的义军也都举起了反曹兴刘的大旗。襄樊战役中,关羽要不是受制于兵力过于薄弱,很有可能拿下襄樊直指许昌。

蜀汉这边主要靠感化,曹魏则是以死间为主。死间是《孙子兵法》中最惨的一个。因为死间者要以生命为代价做到扰乱敌人的目的。而且,自己的价值还很有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比如曹魏派到东吴的青州人隐番。

当时正是诸葛亮北伐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真正的执政者。此时的蜀汉因为经历了襄樊和夷陵两次惨败,实力大大受损。诸葛亮经过六年的修整后开始北伐曹魏。由于失去了荆州,诸葛亮只能联合东吴一起抗曹。魏明帝曹睿面对东西夹攻想要依靠间谍来搅乱东吴政局。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隐番

隐番假装叛逃到东吴,以通晓刑律成为东吴廷尉监。东吴廷尉分正副,正职就是廷尉正,副职就是廷尉监和廷尉平。隐番在成为廷尉之后重金笼络东吴重臣。隐番主要笼络两股势力,其一就是本土门阀,其二就是他国叛将。

虽然东吴是军阀与门阀融合最好的三国政权。但孙氏毕竟不是江东大族,先天就与当地门阀有冲突。这一点在曹魏和蜀汉身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叛将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可以投靠东吴当然也能投靠曹魏。

东吴的本土派朱据,降将郝普、潘翥都是隐番的座上宾。隐番的计划如果顺利执行,将会对东吴内部造成巨大的混乱。但这一计划最终并没有成功,第二年隐番的事情东窗事发。由于孙布诈降,王凌的部队要进入东吴接应,这就进入了孙权布下的圈套。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孙权

隐番为了救王凌的部队直接发动叛乱,王凌警觉后撤军。隐番自然被孙权打入大牢。在监狱中隐番没有供出任何一个同伙,最终被孙权处死。这件事虽然成功但也对东吴内部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比如朱据就彻底被雪藏。孙权此后开始大兴牢狱,学习曹操设立中书校事一职,搞得朝野一片混乱,人人自危。

曹魏还很有可能派出了马茂刺杀孙权。马茂本是王凌部下,因与上司不和投降了东吴。孙权任命马茂为征西大将军,领一千兵马。孙权非常喜欢打猎,但由于年龄大了不能出去打猎就经常在宫中打猎。公元245年马茂发动叛乱。这一日马茂联合朱贞等禁卫军密谋刺杀孙权,但事情败露被杀。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费祎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郭修刺杀费祎。诸葛亮死后,蜀汉荆州派人才逐渐凋零。公元220年刘备就丢掉了荆州,到了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荆州已经不在蜀汉手中14年。当年刘备带出来的荆州人才早就枯竭了。诸葛亮之后就是蒋琬主政,蒋琬后面是费祎。在一次宴会上,费祎被左将军郭修刺杀,至此刘禅失去荆州人才辅佐,政局开始混乱。郭修就是当年姜维在北伐中俘虏的曹魏官员。

跟以上两者不同,东吴这边一直以诈降为主。比如黄盖与周瑜的苦肉计就是诈降的经典桥段。前文所说的孙布诈降王凌也是一个案例。再有就是陆逊的经典战役,在石亭之战中周舫以得罪吴王为名唆使曹休派兵接应。此时陆逊等人派兵九万在石亭附近埋伏,最终曹休大败。这一战也为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陆逊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战争除了军事力量的对抗,谍战情报的作用也很大,这也是间谍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本文标题: 三国谍战无间道:蜀汉靠感化,孙吴靠诈降,曹魏靠死间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9573743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陈毅: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
全文共4251字 | 阅读需11分钟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开始长征,一部分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留守在南方多省的15个地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史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革命史、军事史和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
标签陈毅,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周恩来,龚楚
雍正为何太设置军机处?给大清打来怎样改变?
题记:雍正在登基的第七个年头,曾对自我进行了评价:“朕返躬内省,虽不敢媲美三代以上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实对之不愧。”可见他给自己打了95分。 从当时的世界大局来看,雍正即位于1722年,略迟于俄国的彼得大帝早于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相当于
标签雍正,军机处,清朝,张廷玉,奏折,军机大臣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充分诠释了天时、地利、人和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经典战役,一战歼灭国民党军第一王牌师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让蒋介石痛不欲生,说这是内战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其实,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说,这场仗是非常难打的,国民党军集结了24个师,
标签孟良崮战役,张灵甫,整编74师,蒋介石,黄百韬,汤恩伯,李天霞
三国志11桂林风云:趁着李自成跟左良玉掐架,我们打进湖南吃米粉
靖江王府军通过一路疯狂的基建,从桂林出发径直打到了广州,如此这般,两广之地尽归朱亨嘉。三国志11南明抗清MOD桂林战报的第3期,我们敲定的作战目标是,在稳固广州防卫的前提下,攻取李自成控制下的湖南衡州。 由于衡州距离广州比较远,故而李自成
标签李自成,左良玉,衡州,靖江王府,大顺军,靖江王
秦始皇30岁开启灭国之战,24—29岁时在干啥?拒绝躺平,卷死六国
秦始皇的一生忙忙碌碌,但是在24-29岁这几年,貌似没啥建树。真相可不是这位财经博主说的是一片空白,正相反,始皇帝在这几年拒绝躺平,内卷加外卷,卷死六国!#寻美中国# #秦始皇# 咱的始皇帝是在公元前247年13岁时即位的。刚刚即位的秦王
标签嬴政,六国,赵国,吕不韦,秦国,秦军
李云:最后一位牺牲的中央特科女谍,曾寻找流浪中的毛岸英兄弟
1988年,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的李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曝光了一段尘封50多年的秘密往事。 李云当时是这么和记者说的:“一位中央首长对我说‘中央特科’的保密期限已经过去,可以公开讲,不然我会把这段经历带去见马克思。” 在接下来的数个小时
标签特科,李云,毛岸英,上海,上海市政协,上海总工会,中国共青团,中国福利会,北平,李云在,李云才,毛新宇,浙江,海宁,宋庆龄,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