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陈毅: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

全文共4251字 | 阅读需11分钟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开始长征,一部分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留守在南方多省的15个地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史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革命史、军事史和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苏区史的延续,是新四军奋战史的前身,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杰出的代表,是陈毅。

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陈毅是一团火,在革命最艰难的时期,点燃了一枚又一枚火种。

留在苏区战斗

中央红军出发前一个半月,陈毅在红三军团第六师的兴国老营盘前沿阵地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开始采取保守治疗。待发现粉碎性骨折的右胯骨必须动手术时,医疗器械和药品都装箱准备出发长征了。

还是周恩来出面干预,重新取出电台的汽油发电机作电源,开箱为陈毅做了手术。他不能参加长征了。周恩来告诉他,中央让他留下来与项英一道坚持根据地斗争,负责军事。

1934年10月22日,转移中的中革军委来电,指示中央军区从22日起正式成立,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龚楚任参谋长,贺昌任政治部主任。陈毅没有军事职务。叫他负责军事却又不给军事职务,他被晾在了一边。原来,周恩来也不能做主。

遵义会议会址(1977年摄)   图|新华社

等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才做了这个主。那是1935年2月5日,新中央发来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

这封电报,和后来收到的“决议详情续告”电报,让陈毅感觉到毛泽东很可能回到领导岗位了。这种电文是博古等人写不出来的。

两次被推举为前委书记

陈毅与毛泽东的相互了解,是通过两次分歧完成的。历史上,陈毅两次被推举代替毛泽东为前委书记。

第一次是1928年7月中旬,毛泽东不同意红四军主力按湖南省委的布置去湘南,于是在有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出席的沔渡会议上,陈毅被推选担任前委书记,指挥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去湘南,毛泽东只能以党代表的名义指挥余下的部队。

去湘南的一路,连连碰壁。先一鼓作气打下郴州,然后理发、洗澡、逛街。天擦黑,敌人一个反击打来,第二十九团士兵枪上挑着郴州发的“洋财”,成连成排朝家乡跑,挡都挡不住。一个团最后只剩下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团部零星人员和萧克的一个连。若不是副营长萧克在混乱中严令自己的那个连坐下不准动,这连人也将跑散。

碰了壁,也不想马上回井冈山,陈毅起草《告湘南人民书》,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发展武装力量,仍然把目标定在湘南,还派出第二十八团第二营和团直机炮连去沙田及湘粤赣边区,先期探路。

结果又是一次打击:探路的第二营营长袁崇全率队叛变。

在第二十八团党代表何长工主持召开的党员代表大会上,陈毅与朱德一起受到尖锐批评。会议最后决定分别给予朱德、陈毅以留党察看三个月的处分。

失败,使陈毅第一次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8月24日召开前委扩大会,决定一起回井冈山,取消前委,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

第二次是1929年6月22日的红四军党的七大。

大会前,红四军内部因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前委职权和军委职权等问题发生激烈争论。在6月8日召开的白砂会议上,毛泽东表示“我不能担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马上调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

前委委员们决定由陈毅代理书记,且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七大,把各方的争论意见原文印发各支部,提出了红军早期幼稚口号之一:“同志们,努力来争论吧。”

只有林彪一人得知毛泽东提出辞职后,连夜写信给毛泽东,要他留下来继续斗争。林彪的信令毛泽东激动不已、通宵未眠。

今天再看当时那些异常激烈的争论,应该说在总的路线上大家是一致的。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党怎样更好地领导军队、军队怎样更好地建设根据地。

代理书记陈毅日夜工作。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党的七大上,他对争论的双方都作了批评和回答,主观上为了维护党内团结,客观上变成了折中平衡,即所谓的“调和”。这即是毛泽东后来说的“陈毅主义”。

陈毅

毛泽东最反对的就是调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未被大会大多数代表接受。毛泽东被给予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不知道自己发明了“陈毅主义”的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当选前委书记,第二次取代毛泽东在红四军内的地位。

打倒“陈毅主义”

红四军党的七大后,毛泽东、贺子珍去闽西特委所在地蛟洋,休养兼指导工作。在离开龙岩城时,闽西特委发给每人30元钞票。随行的江华回忆说:“那时我们一行人真有些灰溜溜的样子。”

毛泽东却并不放弃自己的意见。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报告工作之前,到蛟洋同毛泽东交换意见,两人在交谈中又争论起来,各执己见,未能统一。

争论都是面对面的,一旦背靠背,陈毅绝对不打小报告。

他到上海最先见到的中共中央领导,是政治局常委李立三。他如实向李立三报告了红四军党的七大的情况。

按照中央要求,陈毅写了《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关于朱毛红军党务概况的报告》等五份书面材料,公正无私地如实反映了红四军各方面的详情。正是陈毅的这些报告,使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央领导者认识到朱毛的很多经验都是在中国别开生面的,值得向全国推广。

周恩来、李立三、陈毅三人反复讨论,最后在周恩来主持下,由陈毅执笔起草中央“九月来信”,决定“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从路线高度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

可回到苏区的第一个消息,却令陈毅凉了半截。

红四军党的八大上,一些同志提议毛泽东回来主持工作,彭祜、郭化若还给毛泽东写了信。毛泽东回信说,他反对敷衍调和、模棱两可的“陈毅主义”,不打倒“陈毅主义”,他不回来。

这消息对陈毅震动很大。在上海时,中央认为他与毛泽东的矛盾已很深,有派他去鄂豫皖或广西左右江工作的意向。陈毅考虑之后回答说,还有一件事没有办好,没有把毛泽东请回来,等办好这件事再考虑工作问题。陈毅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练就了后来照耀其一生的大度与豁达。

陈毅表示,毛泽东说的“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东西,自己也要和大家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他先向前委传达“九月来信”,再和好几位前委委员谈话,一个一个做工作,最后派专人把中央“九月来信”送去蛟洋给毛泽东看,并附自己一信,请毛泽东尽快回前委工作。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陈毅在打太极拳    图|新华社

毛泽东心情舒畅地回来了。陈毅诚恳地向毛泽东当面检讨,并转达了李立三代表中共中央对毛泽东的问候。毛泽东说红四军党的八大时因为身体不好,情绪不佳,写了一些伤感情的话。他给中共中央和李立三写信,表示在中央正确指导下,红四军党内的团结完全不成问题。信中有这样的话:“陈毅同志已到,中央的意思已完全达到。”

毛泽东真切地感受到了陈毅那颗坦荡的心。后来谈起陈毅今后的工作安排,毛泽东同样真诚地对陈毅说:你哪里也不用去,就在这里。

遵义会议后,陈毅才成为中央苏区军分会委员之一。这一次是毛泽东使他重新上台。

一团不熄的火

1935年5月,龚楚叛变,使留在中央苏区的北山游击队损失重大,陈毅冒着生命危险去处理。

【编者注:1935年5月,龚楚奉命率一部分红军在湘南开展游击战争,趁夜逃回广东老家,并投靠国民党。因其曾任中央军区的参谋长,职位较高,被称为“红军第一叛将”。】

陈毅带着两名警卫员昼伏夜行十几天,下瓢泼大雨也行进不停。劳累加淋雨,他旧伤复发。身边无医无药,他就打来一盆山泉水,自己挤伤口的脓血,还叫警卫员帮忙。警卫员挤一下,他的全身就触电一般颤抖,脸色蜡黄,大汗淋漓。警卫员实在不忍心再用劲挤。陈毅就叫人拿带子把自己的伤腿绑在树干上,自己背靠另一棵树,硬是把开刀没有取干净的一块碎骨,从伤口里挤了出来。

忍着伤痛,他赶到了北山游击区。游击区正在发生极大的动摇。为了防止逃跑,夜间派两个人放双岗,后来又放三岗,以为三个人中总有一个靠得住,还是照样跑,两人一起跑变成三人一起跑。十几天时间,200多人的游击队跑得只剩下100多人。

陈毅集合起游击队讲话。他说,游击战争非常艰苦,打死、病死、饿死随时都可能发生。身体弱的,跑不动的,不能坚持,可以自愿回家,发给路费。不过,出去了要站稳立场,不要叛变,不要去当反革命,不要翻脸为仇。不要不辞而别,要握手告别,后会有期。出去了,待不住,愿意回来的可以再回来。

说到这里,他站起来,摸着自己的脸说:“你们别看我面黄肌瘦,长着满脸胡子,我是要在这个地方坚持斗争的,就是剩下我一个人还是要干,这是党给我的任务。”

听了陈毅讲话,一个人泪流满面地站起来说:“你能坚持,我们为什么不能!”

这是陈毅的警卫员宋生发。他情绪激动地向大家讲述了三天前,陈毅在林子中把自己绑在树上挤脓血的事情。

众人深受感动,几个人同时站起来说:“我们也要坚持到底,决不动摇!”

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陈毅是一团火,即使面黄肌瘦、满脸胡须、只有一盒万金油治腿伤,也仍然是一团不熄的火。

对北山这些剩下来的游击骨干,他高兴地说:“真正革命的同志要坚定信心。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

1972年,陈毅逝世。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地位来说,那也许是一个最小的追悼会会场。如果没有毛泽东亲自前往参加,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去世。很多人不明白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决定是突然作出的,事先完全没有安排。毛泽东身体不好,他一觉醒来,穿着睡衣就要去,谁劝也劝不住。

陈毅追悼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所参加的少有的几次追悼会之一,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会。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

2.《党的文献》编辑部编:《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增补本),人民出版社2008版

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版

文 | 金一南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

本文摘编自《正道沧桑》(人民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原标题为《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原文有删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文标题: 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陈毅: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957372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156 2022-11-26 03:00
陈毅同志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相关文章
雍正为何太设置军机处?给大清打来怎样改变?
题记:雍正在登基的第七个年头,曾对自我进行了评价:“朕返躬内省,虽不敢媲美三代以上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实对之不愧。”可见他给自己打了95分。 从当时的世界大局来看,雍正即位于1722年,略迟于俄国的彼得大帝早于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相当于
标签雍正,军机处,清朝,张廷玉,奏折,军机大臣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充分诠释了天时、地利、人和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经典战役,一战歼灭国民党军第一王牌师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让蒋介石痛不欲生,说这是内战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其实,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说,这场仗是非常难打的,国民党军集结了24个师,
标签孟良崮战役,张灵甫,整编74师,蒋介石,黄百韬,汤恩伯,李天霞
三国志11桂林风云:趁着李自成跟左良玉掐架,我们打进湖南吃米粉
靖江王府军通过一路疯狂的基建,从桂林出发径直打到了广州,如此这般,两广之地尽归朱亨嘉。三国志11南明抗清MOD桂林战报的第3期,我们敲定的作战目标是,在稳固广州防卫的前提下,攻取李自成控制下的湖南衡州。 由于衡州距离广州比较远,故而李自成
标签李自成,左良玉,衡州,靖江王府,大顺军,靖江王
秦始皇30岁开启灭国之战,24—29岁时在干啥?拒绝躺平,卷死六国
秦始皇的一生忙忙碌碌,但是在24-29岁这几年,貌似没啥建树。真相可不是这位财经博主说的是一片空白,正相反,始皇帝在这几年拒绝躺平,内卷加外卷,卷死六国!#寻美中国# #秦始皇# 咱的始皇帝是在公元前247年13岁时即位的。刚刚即位的秦王
标签嬴政,六国,赵国,吕不韦,秦国,秦军
李云:最后一位牺牲的中央特科女谍,曾寻找流浪中的毛岸英兄弟
1988年,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的李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曝光了一段尘封50多年的秘密往事。 李云当时是这么和记者说的:“一位中央首长对我说‘中央特科’的保密期限已经过去,可以公开讲,不然我会把这段经历带去见马克思。” 在接下来的数个小时
标签特科,李云,毛岸英,上海,上海市政协,上海总工会,中国共青团,中国福利会,北平,李云在,李云才,毛新宇,浙江,海宁,宋庆龄,徐强
宋朝才女第一名是李清照,那么谁能排第二?宰相曾布的妻子可上榜
这事儿朱熹已经给出了答案:本朝妇人能文者,惟魏夫人、李易安二人而已。这里的李易安指的当然是易安居士李清照,至于魏夫人很多人不熟,其实她就是宰相曾布的妻子魏玩。 曾布在北宋后期,可是一位风云人物。他是南丰先生曾巩的弟弟,22岁和哥哥一同考上了
标签曾布,李清照,王安石变法,魏玩,北宋,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