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失利后,朱德继续战斗,其他领导人去了哪里

南昌起义失利后,朱德率领一部分起义部队继续转战,后来又登上了井冈山,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种。

那么,南昌起义其他几位领导人都去了哪里呢?

按照官方确定的南昌起义领导人,共有五位,分别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下面就来看看这五位领导人,在南昌起义失利后都去了哪里。

首先是周恩来。

作为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在起义失利后,按照原定计划,率领部队南下广州,继续革命。

但是,因为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起义部队损失很大,不得不在三河坝进行分兵,由朱德率领一部分部队负责阻击敌军,周恩来等人率领大部队向潮汕地区进军。

在转移的过程中,周恩来不幸身患重病,高烧不退,大家只好把他送去了香港治病。

在香港期间,组织安排了一位女党员范桂霞照顾他,为了安全,两人对外以“夫妻”相称。

周恩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病情稍微好了一些后,就开始在香港活动,组织召开了好几次秘密会议,还与香港的党外人士广泛联系,争取到了很多支持。

1927年11月中旬,周恩来的身体基本康复了,就坐船去了上海,开始在上海组建中央特科,从事秘密工作。

再后来,周恩来去了中央苏区,主持中央工作。

其次是贺龙。

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还是第20军军长,可惜在撤退途中,部队被打散了,贺龙与刘伯承、林伯渠、彭湃等人撤退到了香港,然后又辗转去了上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部队撤退的途中,贺老总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体现了一位革命家不计名利、不畏艰险的伟大品质。

在上海期间,组织本来要安排贺龙、刘伯承去苏联学习深造,但是,刘伯承去了,贺龙却没有去,至于原因,有的说贺龙没赶上船,遗憾错过了,也有的说贺龙一开始就不想去。

总之,刘伯承去了苏联伏龙芝军校深造,而贺龙留了下来,申请回到湘西,重新组织一支军队。

1928年初,贺龙领导发动了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又发展成了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贺龙一直都是这支部队的统帅。

第三位是叶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叶挺是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还是第11军军长,起义部队南下时,因为周恩来得了重病,叶挺与聂荣臻一起护送他去香港治病。

把周恩来在香港安顿下来后,叶挺与聂荣臻又回到广州,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叶挺担任起义总指挥。

因此,叶挺既是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也是广州起义的重要领导人,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独一无二的。

广州起义与南昌起义差不多,起初进展很顺利,但是随着反动派的反攻,起义部队不得不撤退,叶挺为了躲避抓捕,也不得不流亡海外,先后去过苏联、德国、法国等地。

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开始合作抗日,叶挺才被邀请回国,担任新四军军长,开始了抗战生涯。

第四位是朱德。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南昌起义的大部队南下后,被打得七零八落,只有朱德率领的一小部分部队活了下来,后来又发动了湘南起义,率领部队登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正是因为这次功劳,朱德被称为“红军之父”,并一直担任我军总司令,无人能取代。

第五位是刘伯承。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南昌起义中,刘伯承担任参谋长,起义失利后,与贺龙等人一起去了上海。

后来,组织安排刘伯承去苏联学习,先后就读于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刘伯承本来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名将,在苏联期间又广泛学习了各种先进的军事理念,让他的军事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苏联期间,刘伯承参加过高加索联合兵种演习,还负责训练过“远东工人游击队”,无论是军事理论还是实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刘伯承在苏联学习了两年半的时间,于1930年夏天回国,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后来还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红军总参谋长,用他在苏联学到的军事知识,培养了无数军事人才。

(参考资料:《南昌起义》《红色起点:南昌起义全记录》)

本文标题: 南昌起义失利后,朱德继续战斗,其他领导人去了哪里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954016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光荣而伟大”的汉武帝时代,为何各地出现“生子辄杀”的惨案?
文|格瓦拉同志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间(前141-前87年),凭借着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两代人留下的丰厚“家底”大展宏图:对外,北击匈奴,南灭百越,东并朝鲜,西通西域、西南夷,使汉朝的版图得到极大地扩充;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
标签刘彻,汉朝,汉景帝,汉文帝
乾隆早年相当勤政,为何后世对其评价极低?
撰文|赵立波 乾字,代表宇宙无穷力量,隆字,往往被形容成伟大、繁荣。二十五岁登基的弘历将“乾隆”二字作为帝号,可知早年雄心辽阔的宏大愿景。对于这位年轻人来说,帝国是一种责任和一种超越,他完全有信心和能力超越乃父的十三年。毋庸置疑,早年的乾隆
标签乾隆,官吏,中平,陕西
红军收容师长流落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至今成谜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34年12月上旬,桂北灌阳县文市镇塘尾巴屯村。 塘尾巴屯村位于湘桂交接、毗邻湘江,只有不足百户人家200多人,每家不到三亩稻田还要看天吃饭,吃饱肚子都很困难。这一天,村民文永遂正在几亩薄田干活,忽听有人喊他“老表”。
标签红军,银元,文永遂,湘江,乔明增,屯村
康熙的八子胤禩和九子胤禟是如何被雍正整死的?死后又葬在哪里?
在1959年时考古人员在海淀郊外一村庄发现了一座清代古墓,后来根据考古鉴定判定该墓主人为清朝康熙皇帝第八子胤禩。 都知道康熙时期九子争位的事情,胤禩正是在争夺皇位期间雍正皇帝的最强力竞争对手,他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四子胤禵结成“八
标签胤禩,胤禟,康熙,雍正,老十胤誐,令狐士义,胤禵
丁一凡:明清“闭关锁国”?警惕落入西方殖民主义话语陷阱
导读:【编者按】今年8月,一篇名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的文章在网络上发酵。文章指出,明清政府所采取的“自主限关”政策固然有消极防御、漠视科技的一面,但并未完全阻断中外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互鉴,因此不应将“闭关锁国”作为明清社会的标签
标签丁一凡,明清,视觉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第二次工业革命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作者:郭沫若 编者按:今天是郭沫若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日,我们重刊《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以为缅怀。 1944年,正值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三百周年,在重庆的郭老写出《甲申三百年祭》,剖析起义由盛而亡的历史教训。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读后致信
标签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钱士升,崇祯,甲申,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