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北伐京城会失败,杨秀清为何还要派2万大军北伐?减轻南京方面的压力

1853年,太平军拿下南京以后,选择定都此地,改名天京。这个时候太平军的确没有大规模继续北伐,原因很简单,北伐压力太大,先壮大自身实力才是关键。

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总指挥,在定都天京以后,立马组织了北伐和西征。不过北伐军实力非常弱小,只有区区2万人,由林凤祥、李开芳带领。

西征军的实力可就强多了,总计十多万人马,是太平军的主力。主要由石达开、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等人带领。

由此可见,杨秀清压根就没把北伐当回事儿,他的主要目标就是西征。在他看来,只有先稳住基业,才能图谋发展。那么为啥还要派出北伐军呢?

一、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其实是战略牺牲品。

从北伐的人数,我们就能看得出,这不是闹着玩嘛!2万多人就想从南京一路北上,打下京城?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清朝的大本营就在京城,他们的核心主力,也在这周围守卫着京城。而且一旦太平军选择北伐,以清朝的尿性,一定会不计代价地派军队勤王。

而太平军这边,除了第一次派出去的2万多人以外,压根就没打算继续派兵支援,更别提什么后勤补给了,一切都要靠着2万多人自己去打拼。

很显然,这支北伐军,是太平军的弃婴。

杨秀清之所以在刚刚定都就派遣北伐军,其实是从整个战局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当时太平天国如果死守南京城,只会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有源源不断的清军围攻南京。

这么一来,南京可就成了一座孤城了,一旦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南京必然会被攻破。因此,只有通过北伐和西征,吸引清军的火力,让他们无暇集中大军围困南京,才能为太平天国寻求一份安宁。

那么为啥西征比北伐重要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北伐不可能成功,而西征却大有可为。北边可是清朝的老巢,你把家底都搭上了,都未必能打下来,毕竟那是要人家的老命了,人家肯定得以命相搏。

可西边就不同了,这里处于长江沿岸,是很普通的一些城市,即使丢了,清朝当局者也不会十分痛心。

而且沿着长江向西,安庆、九江、武昌等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是可以成为太平军在长江沿岸的军事壁垒的。有了这些城市,太平天国就能有效切断南方各大城市与清朝的联络,大有实现夺取半壁江山的目标。

所以说,2万多北伐军,主要是为了吸引清军主力的火力,为太平军向西发展争取更多时间。这是战略部署,高度比较高了,估摸着北伐军还觉得是让他们去建功立业的,一个个笑出了花。

二、南方未定,更别提北伐的事情了。

当初太平军攻打长沙的时候,打了很长时间,没想到碰上了硬骨头,身为师爷的左宗棠,是个天才指挥官,压根不给杨秀清一点机会。

那个时候的太平军,要么就地解散,要么就找一个新的根据地。总之不能像李自成那种流寇一样,打到哪儿算哪儿,毕竟打着打着,大家就没信心跟着你们继续打了。

为此杨秀清痛定思痛,将目标直接对准了南京。这才有了太平天国坐镇南京的局面,此后太平天国能拥有江南大片天下,也跟这件事息息相关。

根据地有了,剩下的就是保卫根据地,再以根据地为基础,拓宽地盘了。所以说太平军在杨秀清的指挥之下,确立了夺取南方的首要战略目标。

他们打算以南京作为根据地,夺取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大片南方地区,从而建立一个可以与清朝分庭抗礼的政权。

由此可见,在夺取南方大片地区之前,太平天国是不可能有正式北伐的计划的。从战略角度出发,在自身根据地不稳固的情况下,贸然北伐,等于找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我个人猜测,杨秀清的战略部署,是分成这么几步的:

第一步,拿下长沙,学习吴三桂,将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片区,划入太平军的势力范围。

第二步,长沙打不下来,杨秀清调整目标,定都南京,学习朱元璋。以南京为根据地,将南方大片地区纳入势力范围。

第三步,建立稳固的长江防线,夺取安庆、九江、武昌等重要城池,作为南京的屏障。至少清军无法从水路进攻南京。

第四步,陆续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纳入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

第五步,开始组织有效的北伐活动,这回肯定是重拳出击,而且后勤补给一点儿都不能掉队。

第六步,扫荡西部,一统江山。拿下了京城以后,太平天国等于是拥有了东部的大半天下。此后就是扫尾工作,逐步将西部纳入版图,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

不过很可惜,这一套战略计划,在进行到第四步之前,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因为太平天国内讧,战略总指挥杨秀清被杀了!从此太平天国就成了一盘散沙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扫荡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这已经是太平军的极限了。

清军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得知洪秀全定都南京以后,果断在江北的扬州,建立了江北大营,在江南的孝陵卫一带,建立了江南大营。

这两座大营时刻在太平天国的眼皮子底下活动,压根就不给对方喘息之机。为此,洪秀全也是彻夜难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在这种情况下,杨秀清立刻作出部署,在北伐军和西征军出发以后,杨秀清亲自带队,兵分两路,突袭扬州的江北大营,一举将其击破,江北大营120多座营垒,全都被杨秀清给扫荡干净了。

灭了江北大营以后,杨秀清丝毫不敢松懈,立刻带领大军杀回江南,击败并且杀掉了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踏平九华山的78座清军大营,随后马不停蹄地奔赴江南大营。

与此同时,杨秀清命令身在江西的石达开,带领3万大军围剿江南大营。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也一起杀出,3路大军将清军的江南大营再次夷为平地。

自此,江北大营、江南大营,这两座如鲠在喉的军营,就这么彻底从太平军眼皮子底下被消灭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自此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总结: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军北伐成为幻想。

获得如此大胜,杨秀清的声威达到了巅峰,一度超过了天王洪秀全。正当杨秀清在规划北伐,夺取江北的时候,天京事变爆发了。

所以说,不是太平军不肯北伐,而是现实不允许他们北伐。由于天京事变中杨秀清被杀,太平军内部失去了最优秀的战略统帅,最终成了一帮没有规划的乌合之众。

本文标题: 明知北伐京城会失败,杨秀清为何还要派2万大军北伐?减轻南京方面的压力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894563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腾讯网友 2022-08-14 16:25
北伐有利有弊,有利是牵制满清大部分兵力,为巩固南京创造了时间。 弊处是北伐的这两万人,是太平天国最死忠,也是最善战的骨干力量。 这两万人如果保存下来,以他们为框架,后面整个太平天国军队战斗力,会整体提一个档次
相关文章
为什么清朝最强三帝接力打准噶尔汗国,打了近80年,才灭亡它
如果不看晚清时期,在清朝的历史上,准噶尔汗国无疑是清朝最强劲的对手。从1678年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开始,到1757年清军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准噶尔汗国灭亡为止,准噶尔汗国前后经历了近80年时间。而且这80年时间,恰好就是号称“康乾盛世”
标签准噶尔汗国,清朝,噶尔丹,成吉思汗,蒙古族,康熙
解密蜀身毒道:蜀地通往古印度,走云南方便还是走青藏高原方便?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入四川以后,我们会不自觉地感叹,当年诸葛丞相,是顶着多大的压力,才能在这山川密林中运送粮草,指挥10万大军北伐的呢?当年曹操亲自带兵夺取汉中,灭了张鲁。他来到汉中以后,不禁感叹:早知道这里的山路这么难走,打死我也不来这
标签云南,青藏高原,古印度,身毒,喜马拉雅山,秦国
刘询继位后,为何给爷爷刘据的谥号为戾太子?追封刘据为帝合理吗
公元前74年,霍光将身在民间的刘病已弄到宫中,立为皇帝。这便是大汉王朝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到了公元前73年,刘询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刘据还没有谥号,因此就找大家商量了一番,结果给爷爷刘据的谥号为“戾太子”。戾,很显然是个恶谥,都不用去翻字典,
标签刘询,刘据,霍光,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
《水浒传》:武松出家六合寺被赐十万贯,值多少人民币?
依照历史,北宋末年的一贯钱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160元,十万贯就相当于1600万。按照明初来看的话,一贯钱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580元,十万贯就是5800万。但是,依照《水浒传》的实际设定来看的话,武松的十万贯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水浒传》中
标签武松,水浒传,北宋,铜钱,六合寺,宋朝
是“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关羽的爵号应该怎么解读?
因为《三国演义》及相关影视作品的大量传播,三国这一段历史为人多熟知。所谓英雄出自乱世,汉末及三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名将,像什么赵云、张飞、曹仁、吕布等等,但被后人神话的最厉害的莫过于关羽了。到清朝时,关羽一度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夫子地
标签关羽,汉寿亭·侯,刘备,汉·寿亭侯,曹操,吕布,陶谦,列侯
国民党悍将邱清泉之子60年代为何遭同事暴打?妻子太美,情敌太多
1980年代上海图书馆可以说,淮海战役后期战死的国民党军士兵与解放军士兵是间接死在邱清泉的“死硬”上的。邱清泉淮海战役被击毙后,蒋介石方面自然是对邱清泉大大的“嘉奖”。这“嘉奖”的内容里就有邱清泉的遗孀和子女可以搭乘国民党军的军舰去台湾。然
标签邱清泉,邱国渭,国民党,上海图书馆,武重年,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