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始终没有彻底搞定蒙古,清朝却能让蒙古服服帖帖?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闰月,明军攻入元大都,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出逃,至此,维系百年的蒙元统治彻底完结。

尽管说理论上元朝已经灭亡,可是,元顺帝及其统辖的蒙元势力依旧没有彻底消亡,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来自北方蒙古的铁骑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朝至始至终都没有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甚至在1449年,也就是大明王朝建立七十多年后爆发了土木堡之变,连当朝英宗皇帝都沦为蒙古瓦剌的俘虏。为了防范边患明朝可谓是用尽了办法,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相比之下,折腾了明朝数百年的蒙古,在清朝时期却彻底臣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是出于某种方面的忌惮,没有第一时间对元顺帝斩草除根,等到北元势力重新在草原和荒漠立足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的态度开始变得明确,那就是坚决要将整个蒙元残余势力全部打残打散,至少是不能让他们继续对新生的大明王朝构成威胁。

在这种背景之下,明朝军队多次北上对北元残余势力进行讨伐,其中不乏徐达、蓝玉等名将率领大军进行大规模讨伐的案例,明朝军队在茫茫草原多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损失同样非常惨重。

就是在如此高压的打击之下,蒙古势力依旧是败而不亡。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继续对蒙古采用高压态势,不惜亲自五征漠北。而且在军事高压的同时,还采用了看似更加聪明的一种办法应对蒙古的威胁。

朱棣的办法就是“以夷治夷”,也就是说他拉拢一部分蒙古部落贵族,承认他们的在草原的地位,甚至给予册封和一些赏赐,另外在“互市”方面也给予一定的照顾。

在获得一部分蒙古贵族和部落的支持之后,蒙古内部就会发生分化和矛盾,在明朝初年,正是由于蒙元残余势力的存在,大明王朝的势力范围没有完全突破至长城以北的地区,直到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大明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开始渗透进入蒙古地区。

朱棣去世后,他的后辈基本失去了勇武之气,明朝对蒙古也开始转攻为守。到了明穆宗时期,在张居正等重臣的主持下,明王朝与北元继承者俺答汗达成了协议,南蒙承认与明朝属于从属关系,理论上结束了持续两百年的对峙局面。

然而,明朝统治者始终没有能够完全对全蒙的控制,因为朱棣开创的办法,从一开始就注定有其局限性。一旦明王朝实力稍有衰退,就极其容易激发蒙古各部的不臣之心。

到了明朝末年,宣誓效忠明王朝的蒙古部落面对大明的溃败,几乎没有给予任何的支持,甚至他们最先选择站到了满清的一边。在与后金政权达成默契之后,蒙古铁骑化身蒙古八旗,追随满八旗一起南下逐鹿中原,最终葬送了明王朝的统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后金收服蒙古各部的过程中,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扮演了主要角色。当时蒙古最大的势力是林丹汗,他正是凭借明朝的支持,开始陆续吞并很多蒙古部盟。

而努尔哈赤统领的后金首先就拿林丹汗开刀,不仅将其彻底击败,还把林丹汗原有的领地牧民财产重新划分给归顺自己的部落。眼见跟着后金有肉吃,努尔哈赤的统一战线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建立起来。

到了1636年,蒙古各部召开会盟,正式承认皇太极是蒙古各部的大汗,蒙古人将皇太极称为博克达汗,蒙古语的意思是“神圣的汗”。自皇太极之后,满族统治者自动成为蒙古各部盟的大汗。

换句话说,在满清入关之前,满清最高统治者已经完成了对蒙古统一战线的建立。满清八旗本来存在虽骁勇善战但是人数不足的缺点,但是,得到了蒙古各部的支持后,满清八旗相当于有了一支庞大的生力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最开始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蒙古各部只要支持后金的部盟都能得到好处,而明朝迫于内忧外患,对蒙古的掌控能力迅速下滑,给了后金可乘之机。

另外,后金在拉拢蒙古归顺的过程中,通过与蒙古贵族结亲,构建血缘纽带,大名鼎鼎的清孝庄太后,就是出身科尔沁部盟,仅仅十三岁的时候嫁给了还是贝勒的皇太极,由此开启了满蒙高层合亲的序幕。

最终皇太极能够掌控全蒙,孝庄功不可没。皇太极的继任者,也就是清朝的立国皇帝顺治帝福临,理论上说有一半的蒙古血统。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早期清朝统治者通过这样的办法,实现了满蒙之间的结盟,双方成为了利益共同体,面对和自己拥有一样血脉的清朝皇帝,蒙古各部自然是全力协助,在这一点上,一贯以坚持不和亲著称的明朝,显然落了下风。

历史上清朝对于蒙古的控制贯穿了整个统治期间,而且是能实现非常稳固的控制,说到根本满清和蒙古都属于是游牧民族,二者之间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从地理位置上看,也更亲近一些,包括之后蒙古各部归顺皇太极之后,后金政权很快就能根据蒙古各部的需求制定出最能让其接受的相关管理制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之后满清还将自己奉行的八旗制度,推广到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八旗,进一步强化了军事统领和控制,使蒙古铁骑真正成为了满清统一天下的关键盟军。

纵观满清发家史,在控制蒙古的工作上,皇太极等后金高层真的是无微不至,从经济、军事、血缘姻亲,一直延续到了宗教信仰,皇太极自称是喇嘛的保护着,满蒙一起信奉喇嘛教,再加上高层频繁和亲两家人最终变成了一家人。

不过,满清对于蒙古的控制,无论再怎么用心都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骨子里对于擅长骑射的蒙古各部更是极为忌惮,事实上,清朝也一直在竭尽全力的削弱蒙古的实力和潜力。

例如,清朝在内外蒙古范围内普遍采取了盟旗制,划定蒙古各部的游牧地界,对人口进行编审,并任命官员,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游牧民族四处游荡,机动性极强的特点。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同时,清朝还大力推广宗教,鼓励牧民出家。这不但在精神上削弱了游牧民族的凶悍之气,而且也极大地限制了人口的增长。所以,蒙古各部的不断虚弱,也是满清始终能够维持对于蒙古统治的重要因素。

本文标题: 为什么明朝始终没有彻底搞定蒙古,清朝却能让蒙古服服帖帖?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81756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能延续150年,看宦官藩镇吐蕃都干了啥事
历史中朝代的灭亡,一般来说不外乎两个因素,要么亡于内政,要么毁于外乱。对于唐朝而言,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之后仍旧延续了将近144年之久。但在这144年当中,至少有一百年(从唐穆宗始),唐朝的政坛已不是由李家人说了算,或者说李唐江山已间
标签李唐,宦官,藩镇,安史之乱,吐蕃,关中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剩下3个皇帝哪去啦?
明十三陵,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2010年,小编跟团去北京旅行时,也到十三陵打了一回卡,还在景区买了一把印有明朝历任皇帝的折扇。但摊开来一看,突然冒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明朝前后有16任皇帝,怎么只有13座陵墓呢?数字对不上啊!在解释上面的问题
标签明朝,皇帝,明十三陵,北京,朱元璋,燕王朱棣,南宫,崇祯,朱见深,朱祁镇,朱祁钰,朱允炆
从镇国中尉到秦王,想都不敢想的逆袭人生,谁如此幸运
在明朝,秦藩国被称为“天下第一藩”。第一任秦王,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嫡次子朱樉,后者的地位仅次于身为明朝第一位皇太子,也是朱元璋嫡长子的朱标。但朱樉本人却作恶多端,令朱元璋很是失望。洪武二十八年,朱樉因自己种下的恶果,落得被人毒死的下场,死后朱
标签秦王,朱樉,秦藩,明朝,朱元璋,奉国
如果扶苏没有奉诏自尽,而是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能有多大?
赵高等人发动沙丘政变后,如果扶苏没有奉诏自尽,而是与将军蒙恬起兵勤王,扶苏会有多大的胜算,之后会如何发展呢?如果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起兵勤王,胜算肯定很大,但前提是扶苏和蒙恬手中还有兵权才行。按照当时的情形,胡亥亲信扮成的使者抵达上郡后,便立
标签蒙恬,扶苏,赵高,胡亥,胜算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不同?别看一字之差,两者其实天差地别
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广阔的国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质资源,悠久的历史又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精神食粮。虽然历史的本质是不变的,但是它总会在不同时期,换一副面孔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只有那些掌握历史规律
标签知县,县令,嬴政
八路军撤退时,发现士兵在路边小解,杨成武立刻说:前方有埋伏
“那是谁的士兵?怎么这么不懂纪律?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敢在路边上撒尿?”1939年11月的一天,一支十几个人的八路军小分队,正沿着一个小村落的下路向南疾进。突然之间,一个人轻轻地挥了一下手,大家都立刻隐蔽了起来。此人指着前面的一个人影,向自己
标签杨成武,八路军,日军,阿部规秀,晋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