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次收复台湾,郑家占据台湾50年,为何两个月就被剿灭?

台湾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它最初的名字并不叫台湾,而是被称为“岛夷”。之后经过漫长的岁月他又有了“瀛洲、夷州、流求”等名字,直到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收复了台湾才将他改名为“台湾”。

如果不算上因为《马关条约》被日本人占据的那段时间,那清朝这次收复台湾就是王朝历史上的第七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毕竟国土不容侵犯这一点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作为皇帝的康熙帝也是如此,纵观他的一生,所经历的战役都是在捍卫领土,维护国家统一。

这件事的起因还得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三藩之乱开始说起,在这一年平西王吴三桂不满朝廷撤藩的要求,于是便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发动了叛乱。参与叛乱的还有镇南王耿精忠与平南王尚之信,因此被称为“三藩之乱”。

这三位藩王分别镇守于云南、广东、福建三地,并且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对于清朝来说也是一股不小的反叛力量。

与此同时,盘踞于台湾的郑成功之子郑经率领部众从厦门进入了大陆,也想要谋取一番利益。

相比于杀害崇祯帝的降清将领吴三桂来说,作为明朝的国姓爷“朱成功”的长子,郑经才是那个最有资格举起“反清复明”大旗的人。

而这也是郑经此次离开台湾,前往大陆的一大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靖南王耿精忠给他送去了密函,劝说郑经发兵西进,并且许下承诺只要郑经发兵漳州、泉州两地拱手相让。

这番承诺对于郑经有着不小的诱惑,因为漳州与泉州都是离台湾最近的地区,如果占据了这两块地盘,那么郑家就能重回大陆发展,并且可以重新打开商路。

可是当郑经抵达厦门时,耿精忠却改变了主意,因为他认为郑经的兵力太少了,船不过百,兵不过万,这不免让耿精忠有些失望。

再加上耿精忠自起兵以来,粤北、江浙等地区纷纷来投,因此势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再也看不上郑经的那点兵力了,所以便传信让他自由活动。如此一来,郑经就被耿精忠戏耍了一遍,二人之间也因此结下了仇怨。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是来都来了,总不能再回去吧?于是郑经便占领了漳州与泉州辖下的两个小郡县,却不曾想漳州、泉州、以及潮州的守将听说郑家军来了,纷纷前来投靠。

因为耿精忠此人嚣张跋扈,他的部下也常常在周边烧杀掠夺,已经激起了民愤,所以众人更愿意追随郑经。

这下可算是托了耿精忠的福,郑经成功在闽南站住了脚,二人之间也展开了内斗。

可就在二人内斗时,清朝大军已经步步逼近了,耿精忠因为粮草不济,有没有百姓的支持,所以在主力军被击溃后选择了投降。

然而耿精忠的大旗虽然倒了,但郑经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因为没了耿精忠挡在前面,他就得直接对抗清军主力。

可是他那点兵力根本难以阻挡,没过多久就在乌龙江被清军击溃,因此郑经只能选择撤回厦门,在之后的一年中,他又多次尝试收复闽南地区,但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朝派人与郑经和谈,并且许诺他如果肯退守台湾,则“本朝何惜海外一弹丸之地”,郑氏可永据台湾,“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亦可也。

但是郑经却提出废除禁海令,开关通商,并且保留他所占据的海澄为互市之地,对于这一点清廷始终不肯让步,因此这件事便就此作罢了。

对于这一点,或许只是清朝的缓兵之计,因为按照康熙帝的行事风格来说,他不可能将国土台湾割据给郑经,只是因为吴三桂的势力太过庞大,所以只能先稳住郑经,专心对付吴三桂。

然而清朝一旦平定了三藩之乱,那么下一个目标必然会是盘踞台湾的郑氏家族。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郑经退回台湾的第三年(1681年)就去世了,他的长子郑克臧与次子郑克塽为了为争夺王位大打出手,甚至发动了政变,因此郑明政权发生了动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与此同时,降清将领施琅两次上疏康熙帝请兵出征,最终康熙地将他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攻打台湾的一切事宜。

那么施琅为何急着攻打台湾呢?那是因为他与郑家有着不小的仇怨,施琅早期本是郑成功的父亲郑志龙麾下的部将,曾在抗清时期追随于郑成功左右,屡立奇功。

在1652年,施琅与郑成功的宠臣曾德发生了冲突,并且一气之下将其杀死了,郑成功得知后愤怒不已,当即便下令将施琅押入大牢,然而施琅却在羁押的途中设计逃脱了,并且还加入了清朝。

不过,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他的父兄子侄都被郑成功下令杀害了,因此施琅与郑家便结下了仇怨。

在之后的三十几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郑家的动态,直到郑经去世,台湾局势发生动荡,施琅才瞅准时机向康熙帝请命出征。

在出征的前一年,施琅亲自督促着造船、练兵等事宜,并且还派人探查了台湾海峡的风力、风向等信息,势必要一举剿灭郑氏家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正式率领水师出征台湾,仅仅花费了两个月时间就击溃了郑家军。身为延平王的郑克塽眼看大势已去,主动投降于清朝因此被封为海澄公,不过他们全家人被送到北京生活,居住于原本囚禁郑志龙的那条胡同。

那么郑家为何会如此轻易的就被击败呢?总的来说有两点原因,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家族实力衰弱,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明朝的策略。

首先在崇祯时期的郑家还是很辉煌的,而建立郑家的就是郑成功的父亲郑志龙,他靠着海上贸易发家,有着世界第一船王的称呼。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当时的郑家手中有着汉人、朝鲜人、日本人、非洲人等多个人种组成的兵力,多达二十万人,并且还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只,可以说是东南海域的海上霸主。这或许也就是郑家为何能够占据台湾四代的原因,因为他们在海上有着极强的作战能力,所以对于清朝来说他们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不过到了郑成功这一代,一心专注于抗清事业,所以放弃了海上贸易,靠着台湾岛上的产物自产自销。

到了郑经和郑克塽这一代就更惨了,手中只剩下了五万大军,两百艘船,并且军心涣散,常常有将士驾船逃亡大陆。

然而导致郑家衰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清朝的策略,提出这个策略的人就是郑家降将黄梧。

早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继位时,黄梧就向掌控朝政的鳌拜提出了“平贼五策”,其中就包括长达二十年的迁界令。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什么是迁界令呢?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就是将沿海地区的百姓强行迁移。在禁海令的基础上加上迁界令,几乎断绝了郑成功的财路,并且还损毁了沿海的船只,寸板不许下水。

如此一来,经过时间的推移,清朝不必耗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极大的削弱郑家的实力,而郑家只能坐吃山空。

因此郑克塽面对施琅的进攻根本无力抵抗,台湾再次进入了中国的版图,同时这也是王朝历史上最后一次收复台湾。

本文标题: 清朝最后一次收复台湾,郑家占据台湾50年,为何两个月就被剿灭?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80064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8条)

料友:Feng 2022-08-06 15:49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
料友:老资料网友536 2022-08-06 18:19
华夏正朔
料友:用户em7u0wq 2022-08-06 19:43
郑芝龙
料友:老资料网友536 2022-08-07 00:13
意味着蒋占台湾70年已经太久了,该收复了,
料友:用户em7u0wq 2022-08-07 01:08
20多年吧
料友:秦子 2022-08-07 16:36
这次恐怕两天就缴械了
料友:用户60eskkq 2022-08-07 23:43
哪来的五十年
料友:用户em7u0wq 2022-08-11 00:55
皇帝有本事。
相关文章
2003年陕西男子刨出6吨重的夜明珠,专家估值22亿,如今却成公园路灯
“哇,这竟是凡间之物?”2007年,西安博览会上,一颗巨大的夜明珠作为主要展品展出,周边围满了早已期待一睹真容的人,他们惊叹不已。这时,主办方拉上四周的窗帘,关掉灯,让该展馆变得漆黑一片。但是房间里灯光刚刚关掉,夜明珠便“大显神威”。它释放
标签夜明珠,赵社良
杨贵妃吃的新鲜荔枝,真的是靠快马送达的吗?
曾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中“一骑红尘”就是指运送荔枝的方式。你是不是还以为杨贵妃吃的荔枝,是驿站快马接力送到了长安,如果真是这样,你能确保杨贵妃吃到的是新鲜荔枝吗?荔枝1日色变,两日香变,3日味变,四五日后色香味尽去。广州
标签杨玉环,荔枝,西安,乾隆,唐朝
98岁英雄薛岳,因交不起房租被告上法庭,悲叹:我曾消灭10万日军
前言长沙会战,危机四起,面对蒋介石下达的“撤守长沙”命令,他坚决反对:“长沙不守,军人职责何在?”各路军官前来劝阻,他仍誓与长沙共存亡!经此一役,他一战封神,歼灭日军十余万人,他就是被称为“抗日第一将”的国民党将领薛岳将军!众所周知,在众多
标签薛岳,日军,蒋介石,孙中山,中央红军
陈赓坐火车,3次被国军师长请去聊天,临别还被硬塞了300元钱
前言“臭小子,我是你老师,你给我放规矩一点,别什么都拿都吃,这是我的。”“我就是因为是你的,我才随便吃喝,而且你之前也说了,随便一点,既然如此,那我连吃带拿也不过分。”“你这个混蛋陈赓,当年在黄埔军校的时候你怎么文质彬彬的,在共产党那待了几
标签陈赓,蒋介石,陈炯明,黄埔军校,周恩来,湘军
1968年杀害杨子荣的土匪自首后,人们才得知:杨子荣的死是场意外
1968年,一名名叫孟老三的村民,在看《智取威虎山》的时候,突然脸色煞白、浑身颤抖,看起来就像是突然得了重病的样子。见状,一位民兵当即走上前,准备查看他的状况,没想到民兵刚走上前,就被孟老三紧紧地拽住了衣角,紧接着孟老三就讲出了一番,让所有
标签杨子荣,土匪,座山雕,智取威虎山,孟把头,杨世恩
“杯酒释兵权”实为“8年夺兵权”,赵匡胤的人品与能力被夸大
历史课本上的“杯酒释兵权”,将宋太祖赵匡胤描绘得仁慈而富于手段,将“释兵权”这样超高难度的事情描绘得无比轻松,就像喝一杯酒那样地简单与容易。殊不知,真实历史上,宋朝初年的“兵权之争”,赵匡胤日思夜想,煞费苦心,历时8年,曲折婉转……其中的辛
标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节度使,禁军,宋朝,石守信,张令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