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迁都北京,为啥还在南京留下六部?预备北京守不住跑回来用

看永乐以后的明剧,经常会出现大臣触怒皇帝,被皇帝一怒之下改派到南京六部,然后这个官员就面如死灰的场景,好像明朝官员被派到南京就成了职业生涯的终点,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文史君就带领大家来看看南京六部官僚的真实地位吧!

一、南京地位的衰退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1380年,朱元璋废除丞相,中央设六部九卿、通政司、五军都督府,地方一级单位改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但北京其实并非久留之地,当时的北京环境恶劣,粮食供应不足,冬春之际表现尤为明显,给养完全依靠运河由南方输入;且大宁都司被废弃后,北京无战略纵深可守,仅仅依靠长城防卫,一旦长城被破,草原骑兵旋即抵达北京。明朝名为天子守国门,实为九边护天子。正是出于以上忧虑,朱棣虽然迁都到北京,但并没有废除南京的名号,也没有废除六部等机构,就是想着万一北京守不住还能跑回南京。但随着草原北伐的胜利,北京地位安稳,南京的存在感便逐渐低下。

明仁宗时期,一度打算迁都回南京,但仁宗早逝,回南京之事就此作罢。到宣宗时期,放弃了越南之地,自此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格局正式形成,总计有南、北二京,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十三省。这一时期也开始设置巡抚,巡抚凌驾于各省三司之上,各省巡抚逐渐成了总管地方的一级机构。但南京所在的南直隶(辖江苏、安徽大部分)地区,有明一代始终不见南直隶巡抚、江苏三司这种官制,就是因为南京六部取代了巡抚、三司的地位。

二、南京六部的权限

从官阶上讲,南京六部和北京六部官阶完全一样。南京六部主官也叫尚书、官阶正二品;六部次官也称左、右侍郎,正三品,六部每部下辖四司,负责本部具体政务,司长也称郎中。和北京六部不同的是,南京六部都要在官阶职务前加“南京”二字。对南京六部来说,品阶更多的是工资、待遇,和实权不挂钩。

南京六部的排序不同于传统的吏、户、礼、兵、刑、工,而是按实权划分,其排序实际是户、兵、工、吏、刑、礼。

南京户部为六部之首,这是因为明朝南方已经成为经济重心和主要赋税地。洪武时期,朱元璋在玄武湖设立了黄册库,黄册库记录了明朝全国的人口、赋役、赋税等数据,每十年更新一次;永乐迁都后,玄武湖黄册库没有移动,管辖和更新黄册库的职权依旧在南京户部。明朝没有南直隶布政使,所以南直隶和浙江、江西、湖广四地的赋税都要押送到南京户部,由南京户部登记造册后,再由南京户部将一部分税赋送至北京,一部分就地存贮。这等于南京户部掌握了大明朝的财政命脉,因此南京户部地位最重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南京兵部,有调控军事行动、军事行政、保障军事后勤三种权限。南直隶地区没有都指挥使,所以南直隶的调兵权实际就由南京兵部直接管辖,而统兵权则分别由南京武将勋贵、南京守备太监负责。南京兵部还管理南直隶的武举、武将升迁等事宜。南京兵部又管辖南直隶的官马、官驿、官船等事务,所以南京兵部油水也很足。因为南京兵部尚书能直接调兵,所以南京兵部尚书一般都加“参赞机务”衔,和南京镇守太监、南京武将勋贵构成了南京军权三巨头,王阳明就担任过南京兵部尚书。

南京工部,负责南京城和南京皇陵、宫殿的维修以及南直隶各地的营造;同时,南京工部管辖明朝最大的龙江造船厂,也有油水可捞。

南京吏部,主要督促南直隶官员上班、考勤,同时负责南直隶地区官员的升迁调度。但有明一代,南京吏部真正执行升迁调度权,仅有崇祯元年(1628年)借皇帝清查魏忠贤之际将南直隶阉党罢黜一例。总的来说,南京吏部实际上没发挥多大作用。

南京刑部,就是南直隶的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南直隶地区的司法行政。

南京礼部,原则上负责南方海外藩国的朝贡事宜。一般南方海外藩国来朝先要到南京,由南京礼部接待,但随着藩国朝贡次数的减少,南京礼部事务清闲,最后沦为只负责每年专职祭祀朱元璋孝陵的机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南京六部的作用

南京作为大明两京体制之一,并非是官员的养老地,在实际运行中也发挥着作用。

经济上,南京所在的江南地区是明朝财政命脉,南京就是大明朝的“血库”,负责给大明朝尤其是北方诸省输血。

政治上,我们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南京六部加剧了明朝灭亡。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崇祯帝想过迁都南京,但北京诸位朝廷官员担心客居南京使得北京六部成为虚职、造成自己权力流失,所以坚决反对;之后崇祯帝想让太子朱慈烺赴南京抚军,又遭到给事中光时亨反对。如果不是因为南京有一套完整的权力机构,北京诸位朝廷官员又太过自私,也许崇祯帝真的可以成功迁都,这样明朝是否会像南宋一样再坚持百年尤未可知。崇祯帝没迁都的后果就是自己煤山殉国,南明小朝廷一团乱麻,被清军逐一击破后,明朝彻底灭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从另一方面讲,南京六部又延缓了明朝的灭亡。南京有一套完整的权力机构,除了没有皇帝和内阁,其余机构一应俱全,职责分明。崇祯帝殉国后,北京六部被李自成一锅端。换到以往的朝代,皇帝死了、首都灭了、部级大臣全被抓了,这国家也就灭亡了。但明朝不一样,南京在一个月内就扶植起福王弘光政权,这就是南京六部的效率,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南京六部又延缓了明朝灭亡。

军事上,南京兵部掌握南直隶一带的军事,这在宁王之乱和嘉靖倭患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武宗时,宁王于江西造反,但旋即就被南京兵部平定;嘉靖倭患之时,南京也是东南战场的大后方,保障了前线的军需供给。

文史君说:

南京六部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官员养老地,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留都,不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北京远离南京所在的南直隶,南直隶又是赋税重地,南京六部地位高于巡抚、三司,体现出了明朝对南直隶地区的重视。南京六部的存在也充分保障了明朝对南方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刘中平:《明朝两京制度下的南京》,《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3期。

2、朱晓燕:《明代两京制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3、欧阳磊:《南京兵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本文标题: 明朝迁都北京,为啥还在南京留下六部?预备北京守不住跑回来用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73246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8条)

料友:Dark 2022-07-28 08:22
历史
料友:盟军上将 2022-07-28 18:48
不是为了,踢走一些看不上眼的?
料友:盟军上将 2022-07-29 17:03
南京地理位置更好
料友:老资料网友911 2022-07-30 19:01
崇祯的牌不算差,但还是被他打得稀乱!
料友:泛海荡漾 2022-07-31 15:29
如果感觉身边有那个国家确实对自己产生很大威胁,就应该想办法分解它,攻击它,
料友:大漠孤烟 2022-07-31 16:31
崇祯理智一点,退守南京,或者让太子南京监国,后面结果都还难说 ,偏偏自己死就算了还带着继承人一起,南京那边还自己内斗了一番决定皇位继承人,等决定出来,整个国家已经烂完了,无力回天。
料友:大漠孤烟 2022-08-02 09:11
先有南京再有北京
料友:阿白 2022-08-02 09:43
如果崇祯退到南京,依靠长江天险阻击满人铁骑应该能自保
相关文章
和珅被杀后,丰绅殷德是如何报复乾隆女儿的?
自顺治帝入关到宣统帝宣布退位,整个清朝一共经历了268年,在这200余年的历史里,发生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贪官和珅就是其中的一个话题。谈起清朝的第一大贪官,想必大家脑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和珅。和珅生前,整个家族生活在荣华富贵之中,那么
标签丰绅殷德,和珅,十公主,嘉庆,乾隆,贪官
河南省的汝州市,4个地级市反复争夺,为何划归了平顶山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河南省与周边各省之间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南省与安徽省、河南省与河北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河南省内部几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划调整。目前,汝州县级市隶属于平顶山地级市管理。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汝州市曾经是一级区划,也
标签汝州市,河南,平顶山,洛阳,南阳,县级市
《阿房宫赋》让项羽“含冤”了2000多年,错怪他了!
说起秦始皇的阿房宫,不能不谈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极为恢弘伟丽,纳藏了多国的奇珍异宝,最后却被项羽烧成了一片焦土。当读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一句时,想必很多人都唏嘘不已。但事实上,《阿房宫赋》虚构的内
标签阿房宫,项羽,阿房宫赋,杜牧,嬴政,咸阳宫
以藩王宗庙的制度创设为枢纽,带你了解大明宗室的宗庙体系
嘉靖六年(1527年)十月十六,代王朱俊杖因病薨逝。因没有嫡子,庶长子泰顺王朱充燿受命以本职暂理府事,主持丧事。他一接手府事,就面临一件棘手之事——代藩宗庙之中已经没有可供其父代懿王升祔的位置了。为此他不敢自专,于嘉靖八年(1529年)四月
标签藩王,宗庙,明朝,昭穆
现在的美国像极了灭亡前的明朝?有3点可以印证
美国作为第一大世界经济体,从建国到当今时代也就经历了两百四十五年的时间。历时两个世纪的发展,美国的发达程度便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美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外,国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高。因此这也引起了
标签明朝,朱元璋,起义军,郭子兴,元朝
雍正明知养廉银不能“养廉”,为何还要推出?
作者:赵立波雍正即位后,面对大小官史贪赃枉法,吏治极端腐腐败,十分焦灼。1723年,也就是雍正元年,山西巡抚诺岷向朝廷提出了“养廉银”制度,这一“高薪养廉”的制度立即得到了雍正的同意和支持。“养廉银”制度出现了。雍正朱批一、清朝官员的官俸太
标签养廉银,雍正,清朝,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