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上朝的时候说满语还是汉语?清朝的官方语言只有一种?

清朝上朝的时候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

首先,说清朝的官方语言不是汉语而是满语,这就是胡说八道了。

大清的官方语言有满语,也有汉语。

一般皇帝的诏书都是满汉双语的,比如清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阴谋论,说康熙当年的传位遗诏写的是“传位十四子”,让雍正在“十”这个字的上、下各添一笔改成了“传位于四子”。

但康熙的传位诏书是有原件的,原话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云云。

所以说这个阴谋论很扯

但是大家看到没有,诏书是满汉双语写的。而且这是传位诏书,它有双重的含义,一个是它代表着大清最高级别的官方文件,另一个它也是皇帝的家事。

这样一份文件都会把汉字写在上面,这还能说汉语不是大清的官方语言吗?

就好比如果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突然说要退位了,然后传位给查尔斯王子,那他们的官方文书里会用中文也写一版吗?

清朝的确有“首崇满洲”的潜规则在,也推行过一些推广满语的政策,但没有他说的那么极端。

大清入关后,汉人官员们一直上书让皇上学汉语。

(“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奏言……皇上承太祖太宗之大统。聪明天纵。前代未有。今满书俱已熟习、但帝王修身治人之道。尽备于六经。一日之间、万几待理。必习汉文、晓汉语、始上意得达、而下情易通。伏祈择满汉词臣。朝夕进讲。则圣德日进、而治化益光矣。”——《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但当时说了算的是多尔衮,多尔衮并没有让年纪还小的顺治学汉文。

(“(顺治:)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也会暗戳戳的对会满文的人有奖赏,

(“赐习满书庶吉士刘泽芳、张文明、韦成贤、王紫绶、夏敷九、沙澄、胡兆龙、陆嵩李霨、艾元徵等貂帽、凉帽各一顶,皮镶朝衣、缎朝衣各一袭,靴各一双。”——《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赐满书翰林官王熙等八人,满文《资政要览》、《人臣儆心录》各一部。”——《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但绝对没有上朝不能说汉语只能说满语的情况,也不存在什么所有大臣都会说满语的情况,不然为什么还要额外奖励那些“勤学”的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顶多是做到了,在太庙祭祀的时候,不让说汉文,只说满文。

(“允礼部请,各坛及太庙读祝停读汉文,止读满文。仍增设满读祝官八员,一切典礼俱照国朝旧制行。”——《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但这个很好理解啊,你给祖宗读祝的时候,如果说汉文祖宗可能也听不懂。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顺治亲政后,有人上书说要在新中的进士里选一批人学习清书,也就是满文。

(“内院议覆吏科给事中高辛允疏言:‘皇上亲政之首科,允宜慎选庶常,以光圣治。臣等参考旧例,斟酌时宜,择其年貌合格、文字雅醇者充其选。名数照己丑科例,取汉进士四十名。

……

内拔其年青貌秀、声音明爽者二十名,习学清书。余二十名习学汉书。”——《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注意,这里说的是要现学,如果你以前学过那是你勤奋好学,但这不是参加科举的前提条件。

而且指定要学习清书的也不是所有人,这些人叫清书庶吉士,除了清书庶吉士也仍然有汉书庶吉士。

庶吉士就是负责给皇上起草诏书和讲经的,相当于满文秘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一开始顺治还会对这些清书庶吉士亲自考核,即便是专门学这个的也仍然有完全学不懂的。

但最初的处罚也只是扣工资,屡教不改的最后会开除。

但这也很合理啊,你就是毕业去了各单位做翻译工作,但都工作好几年了还一个外国字都不认识呢,那哪个单位也忍不了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康熙朝的时候,康熙还找人编了一本满文字典,叫《御制清文鉴》,编了35年。

编这套书的初衷就是因为大家都开始习惯用汉语而不是满语,而且满语毕竟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语言,也一直有新词语出现,这套字典也是为了规范满文。

(“(臣)等谨按清文鉴用国语搜集成书,自天文地理、以及鸟兽虫鱼,广大精微,贯穿该洽,有兼综之义,无不协之音。皇上钦定同文韵统以西番字母参考天竺字母贯合异同,而以阿字为元音以传真谛。(臣)等谨按国书以阿字为元音,谓诸字皆生于阿也,举华音之所未备者皆以阿字统之,辨阴阳清浊,于希微杳渺之间,因以各得其元音之所在矣,国书有阴阳清浊相生之义。”——《清朝通志》)

所以如果当时官方语言真的只有满语,那很多工作都会做得很困难,毕竟你工作中需要涉及到的一些实物,可能满人都不知道用满语该怎么表达,这你怎么工作啊。

(“(顺治:)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至晚。”——《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而且康熙也很重视汉语的规范,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字典》了。如果官方只用满语它发行什么汉语字典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雍正时候更是,他回复大臣的奏折前几年在网上还小火过一阵,他写的汉字非常好看,语言也简短、幽默。

一些金句像跟年羹尧说的什么“朕亦甚想你”、“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这些话还都被故宫摘出来做成了文创,前些年我去故宫的时候还买过同款胶带。

要知道年羹尧本来就是汉军旗,后来还给抬进了镶黄旗,妹妹还嫁给雍正了,这样出身的人肯定是会写满文的,但他和雍正往来奏折都会用汉字写。

如果真像这位说的,不用满语都不能当官,那雍正这算不算带头违规?得位不正石锤了呗?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还有这个,写这个折子的人叫杨宗仁,也是汉军旗。雍正很宠幸的一个大臣,刚一继位就派去当湖广总督,没过两年又加了太子少傅。死后追封了少保衔,赐了谥号,还给了个世袭的爵位。

他和雍正往来的折子也是用汉字写,而且雍正还特意在他折子上朱批了一下,让他不要自称奴才,说称臣更得体。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所以清朝虽然确实会极力推广满文和满语,尤其是有“首崇满洲”的思想在,对会主动学习满语的汉人大臣也可能会高看一眼,但不存在什么一定要会说满语的情况。

虽说在外交场合,可能还是会以满文为第一官方语言,但对内诏书都是满汉双语。

和皇帝见面奏对的时候一般也都是你会说啥就说啥,你是八旗官员就用满语,你是汉人官员就用汉语。

要知道皇帝也是要工作效率的,你要先把工作说明白,这才是最重要的。

((顺治:)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

……

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就算想拍马屁,用二把刀的满语说了半天皇帝再没听懂,倒是能换来两句“阿其那”和“塞斯黑”的评语。

本文标题: 清朝上朝的时候说满语还是汉语?清朝的官方语言只有一种?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69064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6条)

料友:腾讯网友 2022-07-24 22:42
首崇满洲不是清政权潜规则,而是最大明规则。清政权接受汉语不是因为他们愿意,而是不得不接受,这是楼主认识的根本错误。 满文不过是几十年前模仿蒙文生造出来的文字,没有一点历史沉淀,更没有什么生活,文化应用,科技更不用说了。真在实际中,建州诸酋和八旗用满文很难准确表达事物,所以不得不用汉字。 年羹尧是汉八旗,不是满人,不会满文才正常,这个满文满八旗都是当外语,汉八旗不会有啥奇怪?
料友:用户w9jw_oz 2022-07-25 11:33
用的是汉语。满清政权的官方语言就是汉语。这也是满清政权能够存在下去的根本原因。
料友:用户w9jw_oz 2022-07-26 07:09
人家日本朝鲜那时候诏书也是用汉字的。汉字表述比较准确。其他的那些只是表音语言,重音歧义大。直到现在,那些国家签订合同或者法律文献,还是大量用中文的。
料友:用户w9jw_oz 2022-07-26 11:48
有视频为证末代皇帝溥仪讲话用的是普通话
料友:老资料网友861 2022-07-26 23:02
蒙语
料友:腾讯网友 2022-07-30 04:19
一个小民族统治大民族,所以要更加小心更加爱护底下的子民,因为各朝都是农民起义推翻统治。 所以清朝才有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等新政策
相关文章
江苏与上海的辖区调整,江苏省的10个县,为何划归了上海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江苏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江苏省与山东省、江苏省与安徽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与上海市之间的区划调整。在上世纪50年代,江苏省的10个县,陆陆续续划入了上海市管理,从而形成
标签上海县,江苏,山东
汉匈战争:卫青人生首战!1万骑兵奔袭龙城,真正的龙城飞将
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崩于未央宫。16岁的太子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登上帝位,是为汉武帝。皇太后窦氏掌握了朝政大权。作为少年帝王,刚刚登位不久的刘彻,对内受制于窦氏,对外受制于北境匈奴。23岁那一年(公元前133年),刘彻终
标签卫青,汉匈战争,匈奴,龙城,刘彻
同是二战战败国,为什么德国能拥有军队,而日本只能成立自卫队?
主要原因就俩字儿:冷战。 说成四个字就是:美苏争霸。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对抗苏联,需要解放处于前线地位的西德,使之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正常化”,之后两德合并,历史问题就此被德国人曲线救国式的绕开。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承包
标签二战,苏联_历史,自卫队,冷战
明明杨秀清才是掌握实权的人,为何却被没有实权的洪秀全给灭了?
杨秀清原名杨嗣龙,别看他没文化,他却是人如其名,他可谓人中龙凤。在治国理政、调兵遣将方面,三个洪秀全也望尘莫及,更重要的是他权势熏天,他连洪秀全的屁股都打了。可万万没想到,如此龙一样的人却死于虫一样的洪秀全之手!杨嗣龙,死在逼疯万岁成为真龙
标签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黄玉昆
古代皇帝吃完饭,剩下的饭菜是如何处理的?说出来你别不信
新中国历经70多年的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条件水平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们再也不用为吃不起东西发愁,几十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庞大的人口数量。在一方面积极培育新的优势品种和粮食作物的
标签御膳房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却名垂青史,这个胖皇帝究竟有什么魅力?
有人说,他是“心酸”的皇帝,被自己父亲嫌弃,被弟弟们一直打压;有人说,他是“仁和”的君主,做皇帝十个月,后人一直敬仰他;也有人说,他是“无奈”的皇帝,短短一生都在为国为民,但死后享不了太庙。他是朱高炽。大明最“懦弱”的皇帝,却也是最仁和的帝
标签朱高炽,皇帝,朱棣,朱元璋,朱高煦,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