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朱瞻基:创造了明朝的黄金时代,却也养成了王振与阉党之祸

看待古代帝王,我们时常聚焦于“事”而忽视了“制”,太关注他们的事务性举动,而不留心他们在建立、完善制度方面的作为。

比如,我们对汉武帝反击匈奴、开疆拓土的壮举津津乐道,却不知道由他颁布的、被称为“两千年良法”的《刺史六条》;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辉煌令人心驰神往,但体现大唐制度建设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唐六典》却有人关注。

朱瞻基治理下的明朝达到了全盛,但他的作为大多是事务性的临时修补,在制度建设方面并没有多少积极贡献;相反,他应当对明朝的宦官乱政顽疾负主要责任。

我们先梳理下朱瞻基的政绩。

经历了杀伐果断、锐意进取的朱元璋、朱棣之后,明仁宗朱高炽视现实需要,转而稳健务实、偃武修文。虽然他在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但这一风格被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全面继承,父子俩接力改变了明朝的内外风格。

在军事上,仁、宣二帝改战略进攻为积极防御,修复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在北疆采取以防为主的战略;对于朱棣打下来的安南,朱瞻基认清其耗资巨大、难以管理、形同负担的现实,果断予以放弃。通过这些政策转向,永乐年间连年征战所造成的财政负担大、百姓压力重等弊端得到及时扭转,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休养生息、恢复经济营造了良好条件。

政治上,一改朱元璋、朱棣时期动辄大清洗的高压风格,改严酷为宽仁,赦免建文诸臣家属及后裔、洗雪冤案,启用贤臣、鼓励进谏,有力缓和了君臣关系、改善了朝廷氛围。同时,在整顿吏治、严惩贪腐的同时,注重依法依规办事,遏制了多年来滥杀滥罚的风气;期间虽然出现了朱高煦叛乱,但朱瞻基只诛首恶、不滥加株连,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残酷嗜杀截然相反。

经济与民生层面,朱瞻基延续了父亲与民休息、爱惜民力、厉行节俭的方针,在位第五年曾下令在全国减税。为了保证这些政策的落实,他多次派钦差大臣前往各地核查监督。

朱瞻基在位期间,明朝政治清正、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空前恢复发展,出现了一派繁荣盛世景象,史称“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修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因此,也有人把仁、宣父子在位期间称为明朝的“黄金时代”。

但我们可以发现,仁宣年间的成功,几乎可以被视为皇权行使的胜利,跟制度性创新关系不大:明朝与之前历代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设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帝王的意志得到了直接贯彻,理论上具备较强执行力。

所以,当刚猛进取的朱棣在位时,明朝武力充沛、威名远播;宽仁务实的仁宣期间,明朝则可以转动为静,进入恢复发展期。说到底,这都是与帝王的风格直接挂钩。

如果说到制度建设,朱瞻基的最大成绩就是对内阁制度的完善与定型,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朱元璋时期,内阁大学士只是类似于文书、私人秘书的五品办事人员,不能参与决策、只具备助手功能。

朱棣以非常规手段夺权后,为了巩固统治,解缙、杨荣等人“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虽然品级没有改变,但从此成为可以参政的常设机构。

朱高炽在位一年间,为了压制当初那些支持朱高煦的武将集团、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也有回馈东宫幕僚的考虑,开始提拔旧部入阁、并扩大内阁权限。而朱瞻基即位后,提拔杨士奇、召进杨溥,进一步强化阁权,内阁首次获得了下设官署的权力。

这段时间内阁身份实现突破性提升的重要标志,就是“票拟”权的获得—即在奏章提交给皇帝之前,由内阁学士写个小纸条附上、随后再呈报。这等于获得了代替皇帝起草批示的权力,颇有前代宰相的架势。

内阁制的完善,对于维护明朝政局起到积极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确保了明朝的政府是“士人朝廷”,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然而,朱瞻基一边赋予内阁权力,一边却亲手扶植起了一股封建政治肌体中的毒瘤——被无数次证明了反动性的宦官势力。

明朝初年,朱元璋惩历代之弊,立下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祖训,并且规定宦官不能读书、不准担任官职、不许与各部往来等,为了防止重蹈宦官乱政的覆辙,可谓煞费苦心。

但轮到朱棣在位时,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得到了南京宦官的大力协助,他从此把这一群体当成了自己的心腹,这些人不仅可以出使外国、到地方征税,甚至还能镇守一方、负责边防。

这一趋势,在朱瞻基时期再次发生质变。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朱瞻基违背了宦官不得读书的祖训,在宫内设立内书堂,选小太监为内侍,命令内阁大学士陈山为教习教他们读书认字。从此,宦官读书就成了明朝的定制,这形同于扫除了他们参政乱政的最后一道障碍。

上文提到,朱瞻基让内阁获得了“票拟”权,但这本质上还是顾问性质——一名内阁大学士本身地位并不高,只是往往由某部尚书出任,才让他的身份水涨船高;内阁固然可以代替皇帝起草批示,但他们不能直接指挥六部,这就是他们与宰相的本质区别。指挥国家机器的权力,由手握“批红”(用红字批示)权的皇帝本人掌控,而这一权力经常被他们交给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劳。

“司礼监秉笔太监”手握批红权,可以替代皇帝批示奏章、处理事务,一旦帝王昏庸、懒惰,太监就等同于事实上的皇帝,宦官乱政这一毒瘤在明朝卷土重来,而且严重程度、对国家的破坏超过了历朝历代。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首个祸国殃民的大太监王振,正是朱瞻基一手培养起来的。

王振原本是大同府的无赖,永乐末年自愿净身进宫。他为人聪明狡黠、善于察言观色,引起了朱瞻基的注意,被选入内书堂读书。接下来,他先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随后进入东宫、服侍皇太子朱祁镇读书。接下来的情节水到渠成:

狡猾的王振很快博取了朱祁镇的绝对信任,甚至被尊称为“先生”。

公元1435年朱瞻基壮年去世后,即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年仅九岁;得益于张太后的坚持,“三杨”等老臣主持了七年政务;

而到了公元1442年,随着张皇后去世,备受明英宗信赖的王振掌握了大权;

又过了七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数十万明军精锐一朝覆灭,这也成了明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并且,宦官乱政从此与明朝如影随形,后世又陆续出现了刘瑾、魏忠贤两位惊世骇俗、破坏力登峰造极的阉宦,明朝的国力逐步被榨干耗尽。政策上的弊端,就让王朝如此快速地由盛到衰;联想到朱瞻基在位时的种种善政,充其量不过是事务性的改善而已,谈不上建设性的建章立制,也许这就是明朝与汉唐的重要差别。

本文标题: 矛盾的朱瞻基:创造了明朝的黄金时代,却也养成了王振与阉党之祸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687183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日本要攻打重庆的5号计划,为何被天皇紧急叫停?原因主要有两个
自东北三省沦陷后,我国进入了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在这段时间内日本侵略中国的程度可谓是达到了顶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已经不单单满足于侵略我国的领土,他们把战火引向了整个世界。他们不停地发动战乱,致使整个世界变得动荡不安、鸡犬不宁。他们四处树敌,
标签日本_历史,重庆,东北三省,四川,抗日战争
张景惠是“伪满洲国总理”,直到晚年才知道,儿子是共产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中国大地一片欢呼雀跃,民众兴奋地奔走相告,十四年的努力抗战,终于有了回报!但是,就在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时候,在东北却有一帮人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这帮人,就是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标签张景惠,共产党,张梦实,溥仪,抚顺战犯管理所
“穿越者”王莽,为何执着地“倒砌金字塔”?后世学者揭开真正原因
撰文|赵立波公元8年12月,当寒风吹彻了嵯峨的未央宫殿,54岁的王莽正式宣告由他取代刘汉。一时之间,所有臣僚和百姓均匍匐在这个声名如日中天的男人脚下。虽然鬓角已经生出了白发,王莽却精力充沛,壮心不已。犹如攀登山巅,他一步步奏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标签王莽,新朝,皇帝,周礼,匈奴
宋霭龄:宋家神话的创造者,带去美国的财富,连美国总统都查不清
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1926年12月,在江西九江,一艘不起眼的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江心,不久之后,一个身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提着皮箱,匆匆搭乘小舢板上了船。在灯光的照
标签宋霭龄,孔祥熙,宋嘉树,宋庆龄,孙中山,蒋介石
美国教科书中的秦始皇,视角与我们大不相同,却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研究历史的时候,我们现代人就像是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另类的对话。从文物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年中国人民是怎样生活的,看到那些年皇帝们是怎么工作的,看到那些年社会是怎样运作的。那些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更
标签嬴政
显赫!谢晖祝混血父亲生日快乐,曾祖父娶英国护士,祖父曾卧底美军第七舰队
7月23日消息,大连人主教练谢晖,今天更新社媒晒出了与父亲的合照,祝父亲生日快乐。很多人都还记得,谢晖拥有1/8的英国血统,曾祖母是英国人,而他的祖父更是我军有名的无线电专家谢棣华,家世显赫。谢晖的曾祖父谢瑞英,是清末湖南衡阳的孤儿,从小在
标签谢晖,谢瑞英,谢棣华,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