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决意杀魏延,别被演义骗了,真相只有4个字

关于《三国演义》对人物的成功塑造,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是其中最为出彩的典型,魏延虽然不属于赫赫有名的“蜀汉五虎大将”之列,但其知名度同样不低。

尤其在诸葛亮北伐曹魏的一系列剧情中,他堪称蜀汉方面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男二号。哪怕最后因为“谋逆”被诸葛亮在死后用计除掉,依然不免让人产生遗憾,遗憾魏延死后蜀汉再无大将的失落。

魏延是怎么死的?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料定魏延在自己死后必反,在自己病逝五丈原前预留参军杨仪锦囊妙计,杨仪遵照诸葛亮遗计,密令大将马岱斩杀了图谋不轨的魏延。

小说情节精彩归精彩,但拿小说做史料来看未免失真。《三国志》对此的记述则另有不同,不断北伐曹魏的诸葛亮在公元234年屯兵五丈原,期间病情恶化,自知不久于人世的他临终前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则暗示了魏延的结局。

排挤在外

在会议上,诸葛亮召集当时蜀汉一众大臣前来,用以安排身后之事。为避免惊动曹魏军队,诸葛亮在会上确定了自己死后全军秘不发丧,慢慢班师回朝的策略,并与杨仪、费祎等人讨论退兵计划。

该计划最终敲定,由大将魏延断后,姜维在魏延之前依次退军的顺序,同时强调如果魏延在自己死后不听众人调遣,就不必管他,让他自行退避。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当时蜀汉的重要将领,魏延却没能出席这场极为重要的会议,要知道诸葛亮此时将魏延拜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无论官职爵位还是战功都远高其他参与会议的将官。

以此身份却被排斥在外,必定是诸葛亮有意为之。而且从安排魏延断后的军力看来,诸葛亮似乎已经算定魏延在自己死后必将抗命。

结果事态的后续发展果然如诸葛亮所料,他死后,魏延擅自率军南返,并且烧栈道阻断蜀汉主力军队的归路。杨仪等人只能命令军队在山中开道,昼夜行军。

待大军全部退守汉中后,魏延又率军与杨仪的军队对峙,不料部下早已离心离德纷纷逃亡,他最后只能带着寥寥数骑逃往汉中,在途中被马岱斩杀。

相比起前半生的风云激荡,魏延的结局可谓窝囊至极。通过《三国志》的记载,不难想到诸葛亮既然算准了魏延会反,那么杀死魏延肯定也是出自他的授意,同样这也是长期以来大部分人的共识,可原因却有待商榷。

性格短板

魏延的结局一来自然与其性格有关,二来也与丞相长史杨仪存在重大关系。杨仪聪明练达,精通政务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魏延则与杨仪素有间隙。很大一部分就与魏延性格矜高,颇为自傲有关。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面对魏延孤傲的性格,蜀汉上下都会对其退避三舍,只有本性同样骄傲的杨仪不让魏延,魏延由此忌恨杨仪,二人关系势同水火。每当发生争执时,魏延甚至会当众拿着刀在杨仪面前比划,以示威胁。

二人不和之事,连东吴已有所耳闻。东吴君主孙权就曾谈及此事,认为既然魏延与杨仪不和,却又都被委以重任。待到诸葛亮去世,就没人能压得住场面了,必然生出大乱。

诸葛亮自然深知此事,但他既然信杨仪的才干,又要凭借魏延的骁勇,哪个都不好评判,终其一生也没有妥善解决此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魏延是刘备时代留下来的元老宿将,深受刘备信任器重,在蜀汉属于诸葛亮的嫡系。诸葛亮临终告诉众人魏延不听命令就不要管他,却并没有直接抛弃魏延,反而给了他极其重要的断后职责。

古来行军打仗,用兵者能进能退,退兵的重要性不亚于进军。以诸葛亮的军事经验,安排存在隐患的魏延断后,这岂不是让全军陪葬的昏招?可见诸葛亮临终之时也不认为魏延会背叛自己,与小说中“魏延天生反骨”毫不相关。

再次,要是诸葛亮真的早已认定魏延十有八九会反叛,酿成军事灾难。那么,最好的解决措施应该是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在,亲手将魏延除掉,而不是等自己死后,让一众身份地位比不上魏延的将官自行处置。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由此可知,诸葛亮确实做出了一系列防备魏延的安排,但绝没有到认定他也会背叛蜀汉的地步,毕竟他深知魏延的秉性,料定其在自己死后并不会受杨仪等人的控制,所以留了一手。

功高震主

魏延被杀后,杨仪性格缺陷又给本就实力大损的蜀汉政权火上浇油,作为诸葛亮指定接班人的费祎在日后清算杨仪时就列数他的罪状。其中就有一条是指他因为个人恩怨而打乱诸葛亮的退军部署,给蜀汉造成极大损失。

可见魏延之死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魏延本人的性格使然,一部分也是一帮属臣无限放大诸葛亮的计策,最终造成的结果。可蜀汉一众属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当时东吴孙权曾对魏延与杨仪不合有过这样的看法:一旦蜀汉政权落入魏延或杨仪之手,以二人秉性论,只能加速蜀汉的灭亡。

后世的王夫之在论及此事时,点评说:“魏延在蜀汉军队中的权威仅次于诸葛亮,但他桀骜难驯,哪怕是诸葛亮一派的领导之一蒋琬威望也远不足以压制魏延。一旦魏延成功返回成都,难保不会挟持刘禅,届时谁都无法与之争锋。”

诸葛亮死后,蜀汉几乎没有能在军事上与魏延相平衡的将领。况且早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曾想独自率领一军出子午谷奇袭长安城,终因诸葛亮反驳而未能实行。魏延对此常闷闷不乐,甚至认为诸葛亮胆怯。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性格桀骜不驯,与同僚水火不容,加上威望极高,又手握重兵,不管是与他同为诸葛亮属臣的费祎、杨仪,还是蜀汉后主刘禅,都对他忌惮三分,魏延自然而然就成为所有人针对的对象,难免不会引起群起而攻之。

若自视甚高的魏延主政蜀汉,则诸葛亮生前的全盘规划极有可能被打乱,甚至被全部推翻,本就皮皮一级的蜀汉,哪经得起在一番政治动荡。

于是费祎等人一为了国家大计,二为了避免魏延功高震主,不得不杀掉魏延。而杨仪后来的一番抱怨,也让一众属臣察觉到隐患,因此他们将杨仪也一并除掉。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至此,诸葛亮的遗志,便在没有政治威胁的情况下,由费祎、蒋琬顺次秉行。可他们二人秉政时期,蜀汉对曹魏的劣势便更加凸显,所谓继承诸葛亮北伐遗志的姜维实际所行却与诸葛亮遗志相违背,其战略部署多有失当。

加上费祎也总对姜维加以限制,一方面是秉承诸葛亮的既定方针不改,恐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防第二个魏延的出现吧

本文标题: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决意杀魏延,别被演义骗了,真相只有4个字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539973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3条)

料友:用户kz1204y 2022-07-01 18:15
诸葛亮信杨仪的才干,又要凭借魏延的骁勇。 众所周知: 负荆请罪的廉颇还蔺相如也是一文一武,关系也一度非常紧张。 诸葛亮: 杨仪是文的,魏延是武的,他们将相不和不合,这不正好让全蜀汉都明白,我诸葛亮的不可替代性。 说白了: 归根结底还是诸葛亮这个人的气度不行。。。。。。。。。。。
料友:老资料网友137 2022-07-01 18:45
勺,即使不交与大厨,但断不可交与洗碗工
料友:用户kz1204y 2022-07-01 20:19
就蜀汉,经过六出祁山等等一系列折腾,国力耗尽,等待的只有亡国。 诸葛亮在,还可以守住。死,任谁都是枉然。 不过,就魏延本人来说,虽然功高盖主,也不该被诸葛亮这样算计。 最后的一根国家柱石轰然倒塌,结局注定已然。
料友:天朗气清 2022-07-02 11:20
孔明智商过人,只可惜天生无野心,最后落个无功于天下,反观司马懿同为高智商人类,雄心壮志在天下,终于统一三国建晋朝,万民之福也
料友:我糖大富大贵 2022-07-02 12:43
诸葛亮无识人之能,重用杨仪这样的小人,焉能不败。
料友:一夜尘埃 2022-07-02 12:58
下次讨论一下,刘备称帝后为什么不去找汉献帝
料友:神奇的地球 2022-07-02 13:32
杀了魏延蜀国也完蛋了,魏延虽然不是五虎将但其武力与统师与敌决战五虎将也难比魏延强。
料友:良子 2022-07-02 18:17
排除异己
料友:用户iwbbwgs 2022-07-02 22:49
魏延死的太可惜了,可以肯定的说,不管什么情况下魏延至少是不会背叛蜀汉的,所以不应该被杀的。
料友:胡大华 2022-07-03 10:27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街亭失守,是诸葛亮的战略失策和用人不当所致,随马谡之死,这些错误一起埋葬,魏延之死,诸葛亮为了消灭政敌,在毫无证据之下,只能编造魏延头上有反骨的莫须有罪名,聪明人变坏好可帕!
料友:Link 2022-07-03 11:42
魏延死,蜀国的结局就注定了
料友:胡大华 2022-07-03 15:19
三国演义跟那些小说起码改动历史80%[大笑][大笑]
料友:阿白 2022-07-03 20:51
在领导才能方面,诸葛亮真比不上刘备,刘备跟他祖先刘邦一样,虽然军事才能一塌糊涂,但是看人的眼光和御下的本事那是登峰造极,不然也不会就他是白手起家最后三足鼎立,诸葛亮当个宰相和参谋长是绝对在行的,但是管理下属就不敢恭维了
料友:虎啸云天 2022-07-03 23:14
诸葛村夫穷兵黩武
料友:用户35klafa 2022-07-03 23:31
魏延确实可惜了
料友:华夏龙 2022-07-04 01:01
真相是诸葛亮从没有想杀魏延
料友:虎啸云天 2022-07-04 02:52
谁说三国志又不是一部文学作品?偏偏“三国演义”讲了历史呢!
料友:Link 2022-07-04 08:15
诸葛亮被神话了
料友:一夜尘埃 2022-07-04 08:24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魏延是汉中太守,几乎和关二一样的封疆大吏,可惜死在内卷之下
料友:良子 2022-07-04 08:47
关羽傲不傲?
相关文章
吴敬中会笑沈醉短视:我的玉座金佛能抱着跑,你种七千株杉树有啥用?
吴敬中和沈醉不但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还真是一对难兄难弟:抗战期间,同为军统特训班教官,抗战胜利后,随着戴笠坠机,这二人又都很不甘心地出任保密局省站站长:沈醉从军统局本部总务处少将处长变成了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吴敬中则从军统东北区区长变成了天
标签沈醉,吴敬中,戴笠,军统,毛人凤
九锡之礼:如果说它不是称帝的前奏曲,那么它就是灭亡的暮鼓声!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辰 (梦归秋辰:第385期) 我们喜欢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标榜成功,但却忘了有句古话叫物极必反。有时候权势太盛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是你的功绩会被大臣嫉妒,然后他们就会给皇帝打小报告。在古代,这是可以致命的,一两
标签九锡,前奏曲,皇帝,公侯伯,加九锡,李世民
明朝两京制,南京也拥有完整的中央机构,两套班子不起冲突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朝代实施两京制,顾名思义就是设立两个京城,当然两个京城还是有主次之分的。像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在很长时间内属于是辅都性质,而长安属于正都位置,所以两京制度也叫陪都制度。 说起实施两京制的朝代,明朝的两京制度相对其他朝代来
标签明朝,南京,北京,两京
明朝第一“宠弟狂魔”朱瞻基:我的弟弟,我自己宠!
综述 都说最无情莫过于帝王家,皇室兄弟姐妹为了那唯一的位置挣得头破血流,别说和睦相处了,不在背后捅你刀子已经算是好兄弟了。终其原因,还是皇位的诱惑太大了,坐上了那个位置就等于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试问谁会不心动? 因此为了永绝后患,皇帝在继位
标签朱瞻基,明朝,皇帝,皇位,朱高煦,朱高炽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却坚持99年,如今才知道多明智
清朝末期年间,中国受尽列强国家欺凌,清政府无能签订多少不平等条约,赔偿给列强国家大量赔款以及割据土地。慈禧太后很清楚谁签署这个条约,未来肯定会背负骂名,当时李鸿章被慈禧委任和各国谈判,我国的香港就是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败后,被迫和英国签署《
标签李鸿章,香港岛,多明智,清朝,慈禧
南明弘光政权成立后发生了哪三大案?
一六四四年五月,福王朱由崧继承大统,次年改元弘光,南明政权就此建立,但个中故事却一波三折,初期实权人物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在拥立福王举棋不定(东林党系和福王自万历立储结下梁子)又改立桂王之际,马士英的临阵反戈拥立福王后,史可法地位尴尬最后以自
标签弘光,朱由崧,南明,南京,福王,高梦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