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一个被历史和世人远远低估的大明皇帝

说起明代的皇帝,估计懂点明朝历史的人可能可以一口气说出好多位。

不管是文治武功双A的朱元璋、朱棣,还是名声不太好的老道士嘉靖、宅男万历,抑或是那个最终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喜好木工的天启皇帝、爱玩的正德皇帝等。

这些明朝皇帝因为史书或者现代各种影视剧、小说的演绎,不说家喻户晓,但在别人提起来大多数人还是很有印象的。

但是明朝历史上唯有这么一位皇帝,他的功劳和仁慈其实不输任何一任君王。但是却因老爹和儿子太过出名,加上自己在位时间太短,却只能落得个籍籍无名被低估遗忘的下场。

甚至他的后代子孙都能为了把自己亲爹弄进太庙而把他的牌位移出去,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一个被历史和世人远远低估的大明皇帝。

一、仁善且有勇有谋的燕王世子

明仁宗朱高炽出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他是朱棣和发妻徐氏的第二个孩子,也是他们的长子。朱高炽出生时朱棣还只是个藩王,但作为朱棣的第一个儿子,刚出生时备受喜爱。

朱高炽为人比较端重,性子沉稳,不爱说话,但是很识大体,自幼喜好读书。为了培养他,朱棣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给他请了大儒和武术老师教其读书和弓马。

但是随着朱高炽的慢慢长大,便开始体弱多病起来,导致身体又比较肥胖。所以这样的身体注定不能弯弓射箭,骑马打仗。而朱棣又是个马背王爷,一生最喜爱的便是弓马了,加上朱棣与徐氏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身强体壮,从小便喜爱弯弓射箭。

有了朱高煦的对比,久而久之,朱高炽便不再得朱棣的喜欢了。以至于,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嫡长子,并没有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朱棣立为燕王世子。因为朱棣内心是偏向二儿子朱高煦的。

朱棣认为朱高煦才是最像他的那个人。所以,朱棣一直在纠结到底是立符合礼法的嫡长子朱高炽为燕王世子,还是立最像自己的朱高煦。最终还是朱元璋的一道旨意,才让燕世子之位一锤定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下旨立朱高炽为燕王世子。这一年,朱高炽17岁。虽然朱高炽因为身体孱弱肥胖不得老爹朱棣喜欢,但是却很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或许是老朱家天然的隔代亲影响,但更大原因是朱高炽本身的仁善贤德征服了朱元璋。

明史中记录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朱高炽进京朝拜朱元璋,朱元璋一时兴起,便命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一起在破晓时检阅军队。其他人都按时顺利完成检阅,只有朱高炽一人回来得较晚。

以至于朱元璋都等得太久才等到人回来。因此朱元璋便问他为何回来那么晚?朱高炽的解释很让他动容。原来是朱高炽发觉清晨天气太寒冷了,将士们受检阅便来不及吃早饭了。他不忍心将士们挨饿受冻参加检阅,所以便等将士们起床吃完早饭才开始启程检阅,故回来得迟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随后,朱元璋又命朱高炽分阅大臣们的章奏,朱高炽批阅的时候其实早就发现了一些奏章中有文字书写错误,但是他并未指出来并上奏给朱元璋,因为这样官员会受到惩罚。

后来被朱元璋检查奏章时发现了,还以为是朱高炽没有发现其中的错误。询问后才知道,朱高炽认为出错误的那个大臣是个大字不识的武将,出错误也难免,不能拿文官的标准来要求一个武将。朱元璋听后大为感动,评价其仁善且有“君人之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实从朱高炽死后大臣们给他的尊号“仁宗”二字就能看出来,他为人仁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个病弱体胖的短寿皇帝在当燕世子的时候,就已经展示出其有勇有谋的一面。

公元1399年,就藩北平的朱棣为了对抗侄子朱允炆的暴力削藩开始靖难。在连胜耿炳文后,朱允炆派大军继续北上,并以李景隆为帅,围攻北平城。朱棣为了获得宁王朱权的兵力连夜出城奔袭大宁,此时北平城内便是由世子朱高炽坐镇主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此时北平城内布防空虚,但是朱高炽硬是带领全北平城内的全体官兵和老弱妇孺一起英勇作战。最后在朱高炽的指挥带领以及王妃徐氏的协助之下,北平城愣是在被攻破几次后守住了,最终撑到了朱棣携宁王兵马回师北平。北平一战彻底彰显了这位面上柔弱的太子其实并不柔弱,相反还有勇有谋。

二、贤德能干的监国太子

建文四年,靖难之役最终以朱棣大获全胜而告终。朱棣登上帝位后,在立储上也是经过一番纠结的,

因为朱高炽从小体弱多病和身体肥胖一直不得朱棣喜欢。而靖难之役中,二儿子朱高煦又跟着朱棣一起上阵杀敌,加上朱棣一直都很喜爱这个最像自己的儿子。所以,靖难的这四年中,朱棣甚至曾对朱高煦说过‘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这样的激励话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作为外人的我们并不知道,朱棣这句话是真心还是假意。到底是故意给朱高煦画大饼,让其卖力干活;还是真心觉得大儿子朱高炽的身体不好,说不定哪天就芭比Q了,然后二儿子朱高煦就能顺理应当地当其继承人了。

反正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朱棣在经过一番纠结后,最终还是立了大儿子朱高炽为太子。 或许当时的朱棣并不知道立朱高炽为太子到底如何,但从朱棣在位这二十年来取得的各项功绩来看,也间接证明了,他当初选择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干过许多大事,可是这哪件大事背后没有朱高炽的功劳呢?朱棣在位二十年,除了前六年是自己在主事理政,剩下十六年几乎就是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在监国理政了。如果这背后没有朱高炽的调度安排与周旋,朱棣和隋炀帝杨广一样玩崩的可能性更大。

朱棣当上皇帝后多次北征,几乎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外边带兵打仗。朝中的大小政务、手令均出于太子府。甚至朝廷上大半官员也都是太子门下,经太子朱高炽之手选拔而来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说朱高炽是永乐一朝的常务副皇帝其实都不够。甚至很多网友都调侃,其实朱棣并不是在当皇帝,而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这虽是调侃,但是根据朱高炽的事迹来看,也是合理的。

三、被移出太庙的倒霉皇帝

公元1524年,也即“嘉靖三年”。这一年,曾以藩王之身入紫禁城继承大明帝位的明世宗朱厚熜与文官大臣们长达三年的“大礼仪”之争,最终以皇帝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

这场大礼仪之争是新旧势力在政治上的综合较量,但最终也导致明朝中后期最大的政治撕裂。这场君臣之间的争斗对明中后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被移出了太庙,导致其为了历史上最为倒霉的皇帝之一了。

那何为“大礼仪”之争呢

其实就是嘉靖帝朱厚熜想把亲爹抬进太庙所进行的一系列折腾。

因为老道士嘉靖并不是正统顺位的。而是堂哥正德皇帝突然暴亡,又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所以他才捡了个便宜。虽然被大臣们迎接回京继承帝位,但嘉靖却不愿意认堂兄正德皇帝为一脉。所以就想将老爹也抬进太庙,以证其身份的合法性。

于是嘉靖帝便将朱元璋的天子九庙,改成了天子七庙。把自己老爹抬了进去,但是却把明仁宗朱高炽给移出去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那么,在嘉靖之前明朝也出了不少在位皇帝了,甚至堡宗朱祁镇都没移,为什么最后却把仁宗朱高炽这位先祖移出太庙了呢?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朱高炽在位的时间太短了。

明永乐22年,7月18日,这一天第五次北征的朱棣在返京的途中病逝了。朱高炽以太子之身即皇帝位,是为明仁宗,这一年朱高炽47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能是监国时间太长,干了太多的政务,加上监国期间汉王朱高煦虎视眈眈盯着他身下的太子宝座。所以,朱高炽那二十年中一直是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导致其身体状况很不好。最后登上皇位后,一下子解脱了,便开始纵情于酒色之中。

身体亏空太大,最终,朱高炽这位皇帝在位不到一年便崩逝了,年仅48岁。虽然这年龄在古代其实已经算是高寿了,但是奈何在位时间太短了,才短短几个月。因为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太过短暂,很多政策都未施展开来。

所以,最终嘉靖皇帝才认为其最无足轻重,便将他的牌位从太庙中移了出去而单独设庙祭拜,把自己老爹的牌位放进去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尽管后世修的明史中对其评价是“与文、景比隆”这样的高评价。但连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如此的不重视,那也怪不得后世之人们不太关注这位短命皇帝了。

虽然,明仁宗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被忽视和低估。但是学界还是将他和他儿子宣宗朱瞻基治理的时间合在一起,并称“仁宣之治”。加上近些年来各类明朝影视剧对其故事的拍摄与演绎,也算是为其宣传和正名了。

本文标题: 朱高炽,一个被历史和世人远远低估的大明皇帝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47861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条)

料友:Arvin艾文 2022-06-23 06:04
肯定是被毒死的
料友:Arvin艾文 2022-06-23 06:47
关系都没搞清楚,名字都错了
料友:老资料网友748 2022-06-23 08:12
😃😃😃😃😃😃😃
相关文章
1951年,一个小贩对审讯者说:我是情报员鲍君甫,陈赓能为我证明
“伍豪同志,这么晚了你要干什么去?要去哪里?有什么事儿不能明天再弄?我是情报组队长,有什么事儿咱们必须先通气!” 1930年4月的一天,天色已晚,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候了。上海的一间普通民居内,一个人开始着装打扮。此时已经是初春,天气回暖,但
标签杨登瀛,陈赓,情报,周恩来,黄第洪,陈养山
如果康熙之后不是雍正继位,而是老八继位,清朝会不会提前灭亡?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尽管后世对此有许许多多的猜测,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雍正的宵劳忧劳,孜孜不倦地处理政事,才换来为人称道的“康乾盛世”。有人说,八爷胤禩素有贤名,若登基为帝,未必比雍正差。这是真的吗? 我们先来说康熙朝的弊端。 第一,吏治
标签康熙,清朝,雍正,老八,康熙朝,官吏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朱元璋算是什么级别?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
如果单从‘千古一帝’这个词本身来说,朱元璋确实有资格被称之为‘千古一帝’。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老朱应该算是‘千万古一帝’。 因为‘千古一帝’这个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本就是为了朱元璋而发明的。 千古一帝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著
标签朱元璋,古一,元朝,明朝,李贽
陈仁麒将军去世,要求董存瑞家属参加追悼会,导致追悼会推迟了5天
994年,开国将军陈仁麒在北京去世,留下遗言:“我的追悼会一定要有董存瑞的家属参加,切记,这是我唯一的心愿。”就因为这一句话,原定的追悼会推迟了5天。 1940年,11岁的董存瑞就已经是抗日根据地儿童团的一员,他运用自己的机智屡次有效打击了
标签董存瑞,陈仁麒,碉堡,隆化县
草蛇灰线的1870:刺马案为啥是奇案?奇在真相并不重要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因周星驰的《七品芝麻官》而家喻户晓,历史上杨白之案震惊了老佛爷慈禧。该案虽然出名,却不过是刺马案的余波。老佛爷也不是真心想帮助平民,而是想借此案打击汉人湘系,夺回失去的权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被称为清末四大案之一的刺马案,
标签曾国藩,刺马,清朝,南京,马新贻,张汶祥
非洲暴君博卡萨:穷奢暴虐,骗娶18岁中国姑娘,加冕称帝无人光临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状态,一个完美无瑕的婚姻将是这一切的前提。甚至可以说,通过婚姻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这样的机会又有几个人能够把握住呢?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出身普通,却很漂亮的年轻台湾女孩,竟被一位非洲总统看上,人
标签博卡萨,台湾,林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