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提出的三个退兵条件并不过分,崇祯为何宁可亡国也不答应?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明末清初,主要有三股力量在争夺天下,其一是明朝,其二是满清,其三是李自成的大顺起义军。满清之所以能成为最后赢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计谋得当,坐山观虎斗,尽收渔翁之利,而悲催的崇祯帝和李自成则上演了两败俱伤的鹬蚌相争。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明朝也曾有机会不做牺牲的鹬蚌,而做得利的渔翁,但是,崇祯帝却主动放弃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已经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心知大势已去。但就在胜败已定时,崇祯帝却意外收到一封来自李自成的“谈判信”。

李自成的举动很让人费解,他明明可以一举攻破紫禁城,推翻明朝,取而代之,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派投降太监杜勋携密信代表自己与崇祯帝谈判。

在这封信中,李自成向崇祯帝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割西北诸地给李自成;第二,昭告天下,封李自成为西北王;第三,出银百万两,犒赏大顺军。

(出自《小腆纪年附考·卷四》,原文为: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谒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从《小腆纪年附考》的记载中不难看出,李自成的这封信,其实质是请求招安。因为,在向崇祯帝提出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同时,李自成也许下了三个承诺:第一,只要你答应三个条件,我立刻撤军退守到河南;第二,我愿意出兵为朝廷平定其他农民起义军;第三,我还可以出兵攻打辽藩后金军,即满清军。

但与此同时,李自成还格外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出兵助战可以,但我不奉诏觐见。

平心而论,李自成的这三个条件和三项许诺,其实对崇祯帝来说,也算是合情合理,利大于弊。毕竟,当时人家李自成已经兵临城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有的选已经非常不错了,更何况,让李自成去打满清军,无异于让明朝的两大对手相互残杀,相互消耗,而崇祯皇帝既不用亡国,又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我们的崇祯皇帝偏偏放弃了选择,也放弃了最后的机会。他看到李自成的信后大怒,破口大骂,誓死不从,然后跑到煤山上吊殉国了。大明就此灭亡。

从李自成请求招安,到崇祯拒绝招安,这两个人的做法都非常令人匪夷所思。那么,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先说李自成。

李自成请求招安,充分暴露了他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小民思想。同样是出身社会底层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同样是推翻了前朝建立了新政权,李自成之所以没能像朱元璋一样开创百年基业,正是因为他目光短浅,没有摆脱小民思想。

李自成起义造反,最初并非想君临天下、造福百姓,而只是为了尽享人世繁华。若能做个偏安一隅的诸侯王,他已经非常满足了。真要让他治理整个天下,他既没有那个野心,也没那个信心,更没那个能力。所以,在眼看要成功之时,他却只想要正统皇帝给他个合法身份,让他能够名正言顺地回到西北老家,实现他狭隘的人生愿望。这就是李自成。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再说崇祯帝。

崇祯帝拒绝李自成的条件,原因是多重的、复杂的。

原因一:

明成祖朱棣在临终时曾有言:“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礼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这则祖训后来演化为更为后世熟知的: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诚然,明朝虽然盛产昏君,但明朝的皇帝确实个个都骨头硬、有气节,崇祯皇帝更是如此。虽然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帝无路可逃,但是,毕竟李自成是反贼,而崇祯帝是君王,纵然是死,崇祯帝也决不愿意向逆贼妥协,这是崇祯帝的内心底线,也是他拒绝李自成的主观原因。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原因二:

从客观上看,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崇祯帝确实也是比较难做到。割西北、封西北王、犒赏百万军饷,这三个条件翻译过来那不就是割地、赔款吗?这明显与明朝祖训相悖。

更重要的是,崇祯皇帝在短时间内根本拿不出百万军饷。崇祯末年,明军在前线之所以节节败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饷不足,粮草不济。为了解决军饷问题,崇祯帝已经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号召大臣捐款“助饷”,但结果却是没有一个大臣愿意倾囊相助,以解国难,而那时崇祯帝需要的军饷也不过是一百万。同样的一百万,之前崇祯帝拿不出,此刻就更拿不出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原因三:

除了以上原因,李自成最后的补充条款(出兵助战可以,但我不奉诏觐见)也让崇祯帝疑虑重重。不愿意奉诏觐见,就说明李自成并非诚心归附,他实际上是想完全脱离明朝在西北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不觐见就是不对崇祯行君臣之礼。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为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就不得不背负丢失国土的罪名,这对他来说,比死还羞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总结:

纵然崇祯帝确实面临如上诸多难处,但他当时的选择仍然过于偏激。笔者认为,崇祯皇帝完全可以借此机会与李自成谈判,至于条件,可以重新制定嘛。割地不行,先封个西北王还是可以考虑的嘛,一百万没有,先给个三十万嘛,只要你退兵,只要你去帮我打满清军,只要给我喘息的机会,只要还有博弈的可能,未尝不可以一试。

追根究底,还是崇祯皇帝过于固执、过于硬气,作为帝王,这既是让他名垂青史的优点,同时也是让他成为亡国之君的致命弱点。

参考资料:《明史》、《小腆纪年附考》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标题: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退兵条件并不过分,崇祯为何宁可亡国也不答应?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26037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1条)

料友:阿伟 2022-05-30 09:22
两难全
料友:用户vulupdx 2022-05-30 13:51
不懂进退,不灭国难!
料友:崔 东 2022-05-30 16:52
何苦呢
料友:崔 东 2022-05-30 18:25
没有现代人的脑壳转得快
料友:用户y2nunol 2022-05-30 20:51
这就是古人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料友:阿伟 2022-05-30 21:17
当时的情况来看只有答应了再说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实明朝的底子还是不错的,也不是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几个对手相当来说并不是特别强
料友:用户y2nunol 2022-05-31 11:34
明朝灭亡注定了的!
料友:专业回收坏显卡 2022-05-31 14:18
不懂的婉转
料友:纵横四海 2022-05-31 14:21
不要用现代的视角质疑古人当时的策略的,因为我们是有上帝视角的。
料友:纵横四海 2022-05-31 14:35
崇祯缺乏担当,只要采纳了臣子的错误建议,那个臣子都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以至于后面崇祯是想迁都的,但臣子都不敢提出来,害怕又背锅,崇祯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就这么拖着耽误了,也没用那种疑人不用的魄力,还过早的杀了魏忠贤,让东林党一支独大,魏忠贤厉害的地方在于会赚钱,他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的同时也能让国库充盈,到后来东林党独大,只会争权夺利、中饱私囊,还要沽名钓誉,崇祯穷的连军饷都拿不出来
料友:回憶中的雨季 2022-05-31 18:32
一句话,情商差!
相关文章
朱元璋杀大臣,大臣死前提一个小要求,朱元璋大笑:正合吾意
明朝初年,有一位大将人称“双刀王”,此人双手各持一把短刀,纵横战场,连朱元璋手下第一悍将常遇春都直言:此人乃是一员猛将。这个人名叫王弼,从朱元璋打天下开始,王弼就闻名于战场,朱元璋称帝后,封王弼为定远侯,和武定侯郭英一起,被称为朱元璋的“左
标签朱元璋,王弼,明朝,陈友谅,张士诚,常遇春,蓝玉
村民拿出家谱,自称是蓝玉后代,专家鉴定后:非常可信!
纵观中国历史,每逢乱世,在军事领域总会有出类拔萃之人,不管是秦末、隋末、唐末还是元末,很多底层出身的老百姓,本来是草莽出身,最终因为机缘巧合,却成为了千古名将。元朝末年,朱元璋的麾下不乏良将,其中,徐达、常遇春等人,在中国军事史上都占有一席
标签蓝玉,朱元璋,家谱,常遇春,洪武,明朝
《武状元苏乞儿》:吴孟达、陈百祥、刘威饰演的角色谁的官职最大
在1992年周星驰主演的喜剧《武状元苏乞儿》当中,吴孟达饰演广州将军,陈百祥饰演吏部尚书,林威饰演僧格林沁,他们三人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在清朝时期都属于一品大员,那么按照官职大小和地位高低来看他们应该怎么排名呢? 首先看吴孟达饰演的广州将军,
标签武状元苏乞儿,吴孟达,陈百祥,僧格林沁,刘威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卢小嘉,老爹在浙江到底有多少实力
清朝的统治在鸦片战争之后已经面临瓦解。在这样的社会自然环境之下,清朝管理层开始了知名的晚清洋务运动和维新。其中,全新南北洋军队的成立最为关键。然后未来的浙江地头蛇卢永祥就在这个时候加入了北洋的军队。鉴于两支北洋军在彰德府联合演习之中的展现引
标签卢小嘉,民国四公子,北洋军队,卢永祥,清朝,直系军阀
抗战时期,控制一个县城仅需十几个日本兵?是百姓在隐忍
在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后,成功脱亚入欧,从一个亚洲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但日本由于维新过程中对封建残余没有彻底清理,导致自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当时的日本人盲目崇拜天皇,并甘愿为了日本帝国踏上战场。而日本对外侵略的重点对象便是中国。 中国
标签日本_历史,抗战时期,日军,抗日战争
李莲英书法真迹曝光,虽然内容令人不齿,但字迹秒杀现代一些大师
李莲英相信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在清朝的末期,李莲英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宠臣,作为一名太监他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在大家的印象中,李莲英都是那种阿谀奉承的小说,不过正史上的李莲英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慈禧太后的亲信,和他的个人能力有着非常大
标签李莲英,真迹,慈禧,王七,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