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4岁入伍,40岁成上将,曾代叶帅执掌三军,65岁黯然离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

每当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总有人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我们中华民族总是被这些人在保护着,华夏的文明代代流传,但我们前进的脚步却停在了骄傲自满的满清末年。1840年国门被舰船利炮打开,伴随着各种国外货物一起进入神州大地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思想,这些思想经过碰撞交融,在社会上激起了火花,也点燃了革命的火炬。

经过五四的萌芽和工人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救国法宝,成为了敢为人先的革命理念,那些遭受封建军阀和发动统治的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在红色思想的引领下勇敢的站了起来,哪里的压迫最深,哪里的反抗就最激烈。在湖北的红安县,就属于这样的地方,当年这里一位十四岁迫于生计懵懵懂懂的踏上革命的道路,到最后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四十岁成为了上将,巅峰时候曾代叶帅执掌三军。

少年壮志

陈锡联是很有个人特色的抗日将领,因为他的身材比较胖,在那个年代里来参加革命的大都是农家子弟,吃不饱饭活不下去才出来当兵。陈锡联虽然看起来有点胖,但他这是天生的,而他的家庭却是实打实的贫穷,从小吃不饱穿不暖,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上,他有时候也会想为什么命运如此的不公平。后来有个机会去给地主家放牛,没想到放牛这样的工作都要遭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当时的陈锡联才是一个十几岁大的孩子,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毒打,就自己跑回了家里。

回到家里以后,他的母亲也没有什么好谋生的办法,只能和其他的老乡一样,拖家带口的出去乞讨。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该去乞讨,但在那个年代,乞讨起码可以保留一线生机,在陈锡联和母亲乞讨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红军的班长,这个班长觉得陈锡联为人处事很有自己的办法,像一个干革命的好苗子,就约定好第二年带他走,但陈锡联的母亲一直反对儿子去当兵打仗,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哪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去涉险呢?

第二年这个班长如约而至,带走了14岁的陈锡联,跟着班长走在参军的路上,陈锡联的心里有激动有不舍,还有迷茫,他不知道此去会面临着什么样的未来,但他知道这一定会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可以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样改变全中国,这是班长告诉他的,当初他就是听了这些话才决定当兵的。1929年14岁的陈锡联成为了家乡游击队的一员,同年这支部队被编入了工农红军第11军。参军以后的陈锡联被战友们喊做小胖,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又紧张又无助,在班长孙玉清的帮助下才逐渐明白了该如何打仗。

不识黄金

此后陈锡联就像被打破了命运的枷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勇敢无畏,经常冲锋在前,他也时常和老兵们学习,由于他还是个一个半大孩子,长相讨喜,性格也很让人喜欢,所以学到了很多珍贵的技能。到了1933年,18岁的陈锡联就已经成为了二六三团政委,这年的10月在上级的安排下,陈锡联带着部队攻克了四川军阀刘存厚的达县,打开了军阀的小金库,收缴了大量的物资,这里存放着许多黄金大洋,还有从国外进口的食品物品。

由于很多红军的战士都是从小就参军,没有接受过教育,也没有机会去接触社会上的荣华富贵,包括陈锡联在内,他们只把自己能认出的物资集中上交了,其他一些不认识的,就默认是无用的东西,比如一袋一袋的白面粉,被战士们当做了沙袋搬上了城墙当做掩体,因为他们从小都没有吃过白面粉也没有见过白面粉,还有的战士把牙膏当做了糖,因为尝了一口以后发现有点甜还凉凉的很提神。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陈锡联也和战士们一样,准备去仓库里找一点有用的东西,他的床不平,就拿了仓库里堆着的黄色铜砖垫在了床脚上,一晚上还睡的很安稳,第二天他的上司李先念来找他商量事情,一进门就被陈锡联床底的铜砖震惊了,立即质问陈锡联“为什么不把金砖上交”,陈锡联也很吃惊,这明明是铜砖,怎么会成了黄金呢?经过这次出糗的事情以后,陈锡联加强了学习,通过学习让他的作战本领突飞猛进,在抗战期间大放异彩。

名震全国

在抗战爆发以后,国共双方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的部队被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锡联也成为了一名团长,年金22岁的他在不久以后就会干出一件名震全国的大事,他带领的769团还跻身为抗日四大名团之一。这一年的10月忻口战役爆发,为了阻击日军南下侵犯太原,保存山西整体实力,国共合作在忻口附近集结兵力,开始修建各种工事,双方进行了分工,陈锡联所在的769团被安排到侧翼牵扯,以机动性来干扰日军,支援正面战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虽然摆开架势准备和日寇决战,但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随着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的压倒性优势,我国的大片国土很快沦陷,投降论甚嚣尘上。日寇也大放厥词准备三个月灭亡我国,为了给国人制造心理压力,频频的出动飞机轰炸我国的重点地区,尤其是人口集中的地区,在忻口战役开始的时候,日寇就利用飞机取得了很多的优势,还造成了很多无辜的平民伤亡。陈锡联虽然被安排在边缘走位,但他心里始终盯着日寇的飞机,他想着如果能解决飞机的话,会给正面战场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经过陈锡联的密切观察,他得出结论在代县附近或许有日寇的机场,这是他根据飞机的起飞频次和飞行距离估算出来的,于是他派人去附近侦查,果真在阳明堡发现了日寇的机场,得知这一消息的陈锡联非常兴奋,但很快又想到一个现实的问题,到底打不打,该如何打?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当时许多的人都对日寇有畏惧心理,陈锡联带领的769团也没有和日寇交过手,而且对飞机场的日寇兵力部署也不清楚,贸然行事恐怕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陈锡联和部下经过连日的蹲点,摸清了飞机场的情况,决定在晚上的时候去飞机场把飞机炸了,但当战士们趁着天黑到达机场的时候,却发生了尴尬的事情,由于之前没人近距离的见过飞机,也就不知道怎么破坏飞机,最后有战士敲碎了挡风玻璃,把炮弹扔进去才顺利的炸毁了一架,其他的战士们纷纷效仿,但很快日寇就发现了,双方激烈的交火,陈锡联一边安排人手抵抗日寇,一边抓紧时间炸毁飞机,最后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炸毁了24架飞机,扔下满地的残骸和傻眼的日寇扬长而去。

往日不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第二天陈锡联带领部队炸毁24架日寇飞机并且歼敌一百余人的消息立即传遍了中华大地,国民政府并不相信靠着八路简易的装备能创造这样的丰功伟绩,但当实地查看以后,也不得不称赞陈锡联是真的牛。这次的战果极大的鼓舞了全国的抗日热情,延缓了日寇南下的脚步。1943年,陈锡联去延安学习,33岁的他在主席面前不卑不亢很有礼貌,没想到主席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还夸赞他炸日寇的飞机炸的好。

建国以后陈锡联被主席点将,去着手建立炮兵部队,这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未来战争的重中之重,陈锡联不是专业的炮兵人才,之前也没有搞过炮兵,但他毫无怨言的担起了责任,不仅兼任炮兵学院院长,还牵头制定了炮兵的发展规划,引进先进装备,组织人员研发。在随后的抗美援朝和炮击金门战场上陈锡联的炮兵部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带领专家们在戈壁滩上研发我国的第一个导弹基地,1955年陈锡联40岁的时候,被授予上将军衔。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1976年,在主席临终之前,曾经让陈锡联代替叶帅执掌三军,由于当时军队发生了一些情况,再加上叶帅当时身患疾病,军委也需要正常的运转,主席就让陈锡联担当重任。虽然很多人有些异议,但陈锡联有赫赫战功,还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一颗红心向党,还是得到了主席的认可。虽然在65岁的时候被免去实职黯然离场,但邓公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说他没有夺权,当时陈锡联很尊敬叶帅,经常去和叶帅请教。离开政治舞台以后,陈锡联也很关心国家的建设,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优良传统艰苦朴素,于1999年去世。

本文标题: 他14岁入伍,40岁成上将,曾代叶帅执掌三军,65岁黯然离场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25498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鲁迅妻子被日军逮捕,惨遭酷刑 全身麻痹大小便失禁
许广平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说起许广平,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鲁迅,而许广平先生本身的焦点甚至有些被人遗忘,许广平的身世可以说是大有来头。而许广平与鲁迅的爱情故事更是为很多人所熟知,有人支持,有人批判,
标签许广平,鲁迅,日军
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活人在墓穴中痛苦挣扎,残忍得出乎你的意料
殉葬制度刚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非常残忍的杀殉的方式。而所谓的杀殉就是先将活人用一些方法杀死,然后再将尸体埋入墓穴之中。杀殉最早是源于殷商时期,当时的人并不注重礼仪法,他们非常的残忍。 殷商时期 人殉这事是大概秦孝公时期,不为统治者认可
标签皇帝,墓穴,殷商,明朝,朱元璋
多尔衮39岁暴毙之谜终揭开,并非患病,其实这里面有阴谋
大清王朝的统一中国,多尔衮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也正是多尔衮当政时期,清王朝得以一统天下,福临才可以安享盛世太平。但偏偏就是他忠心的大清皇帝福临,在他死后褫夺他所有的封号,将他鞭尸示众。 以多尔衮死后,福临对待多尔衮的态度来看,多尔衮的死并
标签多尔衮,阿济格,福临,清朝,北京
古代的腰斩有多疼?犯人行刑前,家人想方设法贿赂行刑官
引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司马迁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的著作《史记》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一生也是非常的坎坷,因为以前的司马迁也是一个有着一腔热血想要为国效力的人,但是却被皇帝施加了宫刑,虽然这种刑
标签俞鸿图,史记,司马迁,刽子手,周朝
为何刺刀不能磨得太锋利?抗战老兵:磨得越锋利,死得越快
抗战期间,当交战两方无法通过火力压制来决定胜负的时候,白刃战往往成为捍卫战士们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在抗战早期,那时候我们的祖国还没有一个强大的工业能力,在武器装备的制造上,较之二战中的其他国家尚且存在着很大距离。 面对侵略者的机枪大炮。许
标签抗战老兵,白刃战,抗日战争,战士,日军,二战
叶挺50岁飞机失事遇难,9个儿女今何在?现在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1946年4月8日,叶挺将军和他的妻子以及两个孩子还有同机的其他人员在“四八空难”中全部丧生。 叶挺将军夫妇牺牲以后,留下了6个子女,最大的孩子19岁,最小的只有4岁。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而言,还不知道父母的去世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他已经15
标签叶挺,叶正明,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