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历史上,每当说起光绪皇帝的名字,显然又是一位比较悲情的人物,他也曾初步执掌过朝政,却因为和慈禧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戊戌政变,彻底失去了权力,成为了傀儡,进而被软禁在了瀛台。
让人有些感到好奇的是,相比较于同一时期经常出面的慈禧,光绪留下的影像资料却是少之又少,至于如今人们最常见到的光绪形象,实际上也是从画中诞生。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这还得从清宫高层接受照片的年限说起,一直到1902年,67岁的慈禧在紫禁城收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8英寸的照片作为外交礼物,这才逐渐起了对照相的兴趣,至于她本人的第一位摄影师,是清朝廷的驻法国使臣裕庚之子裕勋龄,慈禧现存于世的照片,基本上都是由他所拍摄,慈禧极其注重排场,甚至会拉上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万岁祝福之语。
而到了1904年,慈禧甚至搞起了“照片外交”,和各国大使夫人合影,派遣一位外交官将自己的照片送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竟然还间接促成了美国国会同意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议案。
当然了,这一切和光绪没有任何关系,在慈禧的密切监视下,他连行动自由都受到了限制,自然不可能出来拍摄什么照片。
有意思的是,光绪作为清廷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依然不断受到西方媒体的猜想,“凭空捏造”了不少光绪皇帝的照片。
例如在1900年6月,英国杂志《黑与白》就在一篇介绍庚子事变的文章中插上了一幅配图,那一位骑马的幼童被标注成还没有进宫的光绪,至于旁边拿着鞭子的人,被标注为李鸿章。这自然是报社编辑的凭空想象,根据后世考证,这是19世纪70年代活跃在北京的英国摄影师托马斯在街头所拍摄下的照片。
而在20世纪初期,英国老牌烟草公司奥登在出售的香烟包装中,会附赠世界各国帝王的肖像照片,也曾放入了两套中国主题的作品,上面有一名青年和坐着的中年男子,奥登将其称之为“光绪与他的父亲”。
坐着的男子是醇亲王奕譞,的确是光绪的生父,至于少年身份未曾知道,但考虑到拍摄的年限最晚不过1888年,此时光绪也不过8岁,自然不可能是他,也没有皇帝站着大臣坐着的道理。
而这张照片很可能是光绪皇帝留下的唯一真实影像。1902年1月,因为八国联军出逃在外的慈禧和光绪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回到了京城。
在1月8日当天,慈禧和光绪乘坐保定火车,通过正阳门,前往关帝庙和菩萨庙拈香,清廷举行了重大的仪式,站在城墙上围观的摄像师,趁机拍摄下了这一个场面。
光绪始终坐在轿子里面,一直到跨出轿子,前往祭拜关羽的武庙,这才短暂地出现。
根据在场的美国作者立德夫人回忆:“皇帝的行动还是闪电般地迅速,几乎连一眼都不让人看到。他跨出轿子,祭过供奉护国大帝关羽的武庙,立即又被抬走了,叫人都不敢相信他曾下过轿。”因此这张照片,并没有出现光绪的正脸。
至于慈禧下轿子之后,此时也有不少洋人在城墙上参观,看到太后之后纷纷欢呼并且脱帽致意,因此慈禧发现后,也对着摄像头和洋人挥动了手帕。
这多少让人有些感到吃惊,慈禧以前毕竟是汽车司机坐在前面都觉得有失体统的人物,竟然允许摄影师站在高处对自己进行拍摄,归根结底,还是八国联军给清皇室带来了极大的惶恐,也因此改变了他们的心态。
不过此时的慈禧和光绪,关系已经是差到了极点,情况十分糟糕,要不是列强使节进行干涉,慈禧恐怕早已经废掉光绪,这几张照片,也见证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