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大小战役有很多。
但只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被称作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中国北方由分裂再次统一的局面。
虽然它属于割据势力之间的争夺,但它实现了地区的统一,客观上符合百姓的愿望。
赤壁之战更不用说了,它是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此战,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破灭,孙、刘两方崛起,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以上两场战役,影响都比较巨大。
那么夷陵之战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知道,蜀汉元气大伤,多年来积攒的国力遭到重创。
不过,蜀汉到底重创在哪里,看看刘备一方的阵亡名单就清楚了。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之地荆州七郡,被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瓜分。
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而剩下的大部分南郡地区,则在孙权手中。
南郡作为荆州重镇,刘备以土地稀少不利于发展为由,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也就是借南郡。
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答应了刘备。
至此,刘备拥有了完整的南郡之地。
不过,这也为日后双方反目成仇,埋下了一个祸根。
《三国志--蜀书--刘备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刘备占据益州为由,向刘备索要荆州。
此时的刘备刚刚拿下益州,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哪里会搭理什么孙权?
于是敷衍道:“哦,等我夺得凉州,再将荆州送与你”!
孙权一听,顿时勃然大怒,这刘备完全就是在戏耍自己。
于是,孙权派吕蒙偷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得知后,亲自率领五万大军支援关羽,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却没曾想到,曹操前来插手汉中之事,一时间,刘备、孙权不敢继续争夺,共同抗曹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刘备与孙权再次言和,江夏、长沙、桂阳分属东吴。
接下来就很清楚了,刘备称王之后,孙权趁着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偷袭荆州。
致使刘备不但丢了荆州,就连蜀汉第二人物关羽也身首异处。
于是,盛怒之下的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
刘备亲自率领数万兵马,对东吴发动大规模战争,面对气势汹汹的刘备,孙权遣使请和,却遭到了刘备的拒绝。
于是,孙权一边向曹魏称臣,一边命令陆逊带兵迎战刘备。
刘备盛怒之下求胜心切,兵锋正盛,陆逊分析后认为,吴军应当暂避锋芒。
于是,陆逊率领吴军一退再退,一直退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
就这样,吴军退出了高山峻岭的一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刘备。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双方一直相持到222年的六月,由于陆逊一直坚守不战,恳求速胜的蜀军逐渐军心涣散。
陆逊认为时机已到,开始进行反攻,并且想到了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
夷陵之火,致使刘备惨败,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
刘备见大势已去,于是逃往夷陵西北的马鞍山。
陆逊命人四面围攻,蜀军溃不成军,被灭了上万兵马,大部分都伤亡逃窜,军用物资损失殆尽。
刘备趁着夜色突围而出,蜀军将领傅肜率领部众为刘备断后。
傅肜寡不敌众,在喊下“吴狗!安有汉将军而降者!”这样一句话后,力战而亡。
刘备逃亡途中,差点就被孙桓所擒,最终逾山越险,逃入了永安城。
当时,镇北将军黄权在刘备败退后,被吴军切断了退路,迫不得已之下,黄权耻于投降东吴,于是便投靠了曹魏。
与此同时,马氏五常中最为出色的马良,也被吴将步骘截击而死。
《三国志》中详细记录了夷陵之战,共有二十多位将领参战。
其中,有七人奋战而死,如傅肜、沙摩柯、冯习、张南等人。另外,有五位大将归降了敌方。其中黄权、史郃、庞林三人加入了曹魏阵营,而杜路、刘宁两人则是投降了东吴。还有一位大将陈式踪迹全无,生死不明。
抛开数万兵士不说,单是这份名单,就足以令蜀汉遭至重创。
况且,此战过后刘备一命呜呼,这对于依靠刘备之名建立的蜀汉政权,也是一种致命打击。
一时间蜀国内忧外患,蜀汉政权摇摇欲坠。
得亏蜀国有一位丞相诸葛亮,饶是如此,诸葛亮也是花费了数年时间以及心血,才稳住了局面。
并且将国力提升到了,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参考文献:《三国志》,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