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究竟干了什么?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如果抛开陆逊之死的结局,那么孙权和陆逊,将如同刘备与诸葛亮一样,成为一段君臣千古佳话。

甚至,直到陆逊死的前一年,他和孙权之间,都堪称完美。

但最终,在陆逊六十三岁那年,孙权多次派人登门,严词厉色的对陆逊责备,因难忍此种羞辱,陆逊在忧愤中郁郁而死。

那么,是什么导致孙权与陆逊关系破裂,并让孙权对待陆逊如此残忍呢?

简单来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孙权的性格使然,另一个则是他和江东士族的矛盾。

最早的时候,陆逊的家族和孙权的家族,就有着”源远流长“的矛盾。

陆逊出身于吴郡四大姓“顾、陆、朱、张”中的陆氏,陆氏这一脉的先祖,是西汉时期曾担任过吴县县令的陆烈,他当上县令后,其子孙便在此地繁衍生息并发展壮大。

到了东汉初年,陆烈的十世孙陆闳已经官至颍川太守,之后,陆家的人官越做越大,并成为江东一带的名门望族。

那么,陆家又是如何与孙家结怨的呢?这还得从陆逊的叔祖陆康在世的时候说起。

陆康活着的时候,正是东汉末年,当时的他担任庐江太守,而割据淮南的袁术曾仗着手下兵强马壮,向陆康索要粮食,但却被陆康一口拒绝。

之所以拒绝,主要是因为袁术在当时已经显示出诸多不臣之迹,对于这种“乱臣贼子”,向来恪守君臣之礼的陆康,自然不会答应他。

没要到粮食,袁术自然恼羞成怒,于是派遣孙策发兵攻打庐江。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陆康还是很得人心的,听说庐江被围,不少正在休假的官兵争先恐后地回到庐江,帮助陆康守城。

但可惜的是,孙策当时正值战力非凡之际,虽说陆康很得人心,但依然没有抵挡住孙策,坚守两年后,庐江最终失守。

而在城破之前,陆康曾从家族中挑选出几个少年英才,偷偷送回家乡吴县,以备自己若是战死,将来吴氏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这几个被挑中的少年英才中,就有陆康的侄孙陆逊。

正是这段历史,让陆家和孙家结下了血海深仇,在此之后,陆家一心想报仇雪恨,但没等他们开始报仇,孙策就打到了吴县,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了整个江东。

此时的吴家,面临着一个抉择,是与孙策来一个鱼死网破?还是改弦更张?说白了,这是一个涉及到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并且,孙策在初来江东时,手段也极其残忍。

他将江东那些抵制他的家族,逐一进行了清洗,像什么吴郡高氏、会稽周氏、会稽盛氏等等,都是因为抵制孙策,遭到了诛杀。

虽说当时孙策并没有针对陆家下手,但这种恐怖的气氛,给陆家带去了很大压力。

而最终,当时身为族长的陆逊,为了家族的延续,不得不选择了与孙策合作,不过,在刚开始,陆逊并不受到重视。

直到孙策去世,孙权上位后,陆逊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投进了孙家的幕府。

在此之后,陆逊在对付山越人时,向孙权提出主动出击的策略,同时又建议孙权将那些战败的山越人带出深山,强壮的当兵打仗,瘦弱的耕田缴税等建议,得以让东吴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可以说,当时东吴能在前期威风八面,这里面也有陆逊的一部分功劳,没有他为东吴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草,孙权就算是再有本事,也达不到这种程度。

凭借着这一点,陆逊开始被孙权看重,与此同时,长达十几年的打山越人,也让陆逊的实战经验更为丰富。

而到了建安二十四年,陆逊露脸的机会来了。

吕蒙卸任后,陆逊接替了防务,开始先是装孙子,迷惑正在进攻襄阳的关羽,而关羽果然中计,认为陆逊没什么能力,因此就抽调走大量后方兵力,导致当时荆州空虚。

结果,吕蒙白衣渡江,成功奇袭荆州,而陆逊又率兵堵住三峡,切断了关羽退回益州的路,最终导致关羽被俘。

此战,陆逊的功劳不在吕蒙之下。

而紧接着在次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率倾国之兵东征,东吴迎战的正是陆逊,他力排众议,固守城池,硬是将蜀军耗至师老兵疲。

最终,陆逊瞅准时机,火烧连营八百里,将刘备烧得大败而逃,蜀军也土崩瓦解。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借助这次胜利,孙权对外称吴王,而陆逊也在此战中大放异彩,之后的石亨之战中,陆逊再次上演神话,大破曹休,奠定了他三国名将的地位。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陆逊和孙权达到了蜜月期的顶峰。

当时,孙权不仅将陆逊拜为上大将军兼右都护,同时还让陆逊到武昌辅佐太子,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

并且,孙权还命陆逊掌管荆州、扬州以及豫章三郡事务,主持吴军国大事。

要知道,孙权对于荆州以及上游相当敏感,而他能把这三郡交给陆逊,足以说明,他对陆逊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到了陆逊去世的前一年,孙权又让陆逊当了丞相,自此陆逊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将入相。

但是一年后,陆逊却在孙权的连连质问中忧愤而死,表面上看,是因为他卷进了“二宫之争”,涉及了古代君王最敏感的大位传承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当时,孙权正为继承人问题闹得颇为头疼,他有意废除原太子孙和,改立四子孙霸,结果在他和谋臣杨竺谈论这件事时,被躲在其床下的一个宫人偷听了去。

恰好,这个宫人还是太子孙和的人,于是,他就把偷听来的话告诉了孙和,而孙和得知后,极为惊恐,秘密召见心腹陆胤,找他商量该怎么办。

孙和之所以要找陆胤,主要是因为陆胤乃是陆逊的侄子,孙和是想通过陆胤联系上陆逊,请陆逊来帮助自己保住太子之位。

而陆胤在写信给陆逊后,陆逊则写信给孙权,谏言陈述嫡庶之分,请孙权不要废掉孙和。

但这么一闹,孙权发觉,自己秘密和杨竺说的话居然泄露了,这还得了?于是,便将涉及此事的杨竺、陆胤收监查问,看到底是谁泄露了秘密。

与此同时,孙权虽说没有对陆逊下手,但却派人上门,质问他为何打听宫中机密,而陆逊有口难辩,再加上监狱中的杨竺、陆胤被屈打成招,把罪责安到了身上,这就更让陆逊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不得已之下,陆逊悲愤交加,在郁郁中去世。

而这仅仅是陆逊之死的表面原因,孙权之所以会不留情面地质问他,首先第一个就是他的性格使然。

孙权这个人,性格分为两个极端,单从表面看,他热情开朗,甚至喜欢恶作剧,比如曾用驴去欺负诸葛瑾,还曾戏弄过出使东吴的费祎。

甚至,他还曾因为陆逊大败曹休,兴奋地喝高后,把自己的衣服脱给陆逊。

这种性格,可以说在当时很得人心,用当时有人评价孙权的话就是,之所以有人愿意投奔他,是因为“意气相感也”。

谁都愿意自己的主公是一个对手下不拘不束的人,是一个对自己十分信赖的人,但在这份意气和信赖的背后,孙权还有另一面。

这一面,就是孙权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可以信赖你,甚至可以无限信赖你,哪怕和你亲热得像自家兄弟一样,但同时必须还能掌控局面的人,所有的一切,得建立在他说了算的基础上。

因此,他在得知陆逊参合到“二宫之争”的事情中后,孙权就认为,自己对像陆逊这样的江东土著,正在逐渐失去控制力。

他需要的,是顺从与配合,而不是反对。

并且,陆逊在收到之子陆胤的信之后,曾上疏三四次,每一次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为太子孙和求情。

陆逊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和孙和有什么交情,而是他认为孙和名分已定,如果将其废除,恐怕会引起朝局动荡。

因此,他作为一个臣子,接连上疏劝谏孙权,结果孙权根本没搭理他。

之后,陆逊看上疏不行,又向孙权提出,自己要前来建业(孙权当时在建业),当着面对孙权劝谏。

到了这个时候,孙权对陆逊的疑心就更重,他已经认定,陆逊必然是受了孙和的之托,才会这么一如既往坚持反对自己的。

于是,借助谈话泄密一事,孙权发作了,连珠带炮质问陆逊,问他为何打听宫中机密,而隐藏的含义,则是质问陆逊为何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而陆逊难以辩解,只能郁郁而终了。

除了因为孙权的性格使然外,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孙权与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早在孙权登基称帝之前,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当时流行的九品中正制,会让士族分走一大部分权力,而皇帝却变得束手束脚,难以为所欲为。

并且,当时东吴的情况是,曾经跟随孙策开辟江东的老一辈亲信,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同时后继又缺乏替代人才,因此,东吴就不得不提拔江东士族来为其服务。

这也是当年陆逊能出头露脸的一个原因。

但随着像陆逊等人身居高位,孙权就发现,江东士族在东吴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多,并且还在日趋扩大。

这一点,让孙权无法忍受。

前文讲过,孙权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因为,为了制衡与阻止这种情况,孙权设置了“校事官”,来进行对江东士族的打击。

原本以为这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孙权在登基后又发现,自己的太子对江东士族走得很近,这让他再一次担心起来。

当时的太子还不是孙和,而是孙权的大儿子孙登,孙权担心自己死后,孙登会成为江东士族的傀儡,因此就有了换太子的想法。

不过,还没等他动手,孙登死了,因此孙权就顺势将孙和立为太子。

但孙和同样与江东士族走得很近,这就造成了孙权新的不满,因此,他就要再物色一个能站到江东士族对立面的继承人。

这个时候,孙权的四子孙霸就成了最佳人选。

可以说,东吴的“二宫之争”,很大程度是孙权挑起来的,他故意将孙霸的待遇调整至与太子孙和一样,同时有意无意的鼓励朝臣中的投机分子聚集到孙霸麾下。

这样一来,孙霸就有实力,与孙和以及孙和亲近的江东士族争一争。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当时,聚集在孙霸麾下的,大多是东吴的武将,这些人同样也是江东人,他们之所以愿意和老乡斗,其实和当时他们的处境有关。

东吴的官职晋升,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大意是吏部在选拔官员时,会从士族提供的名单中选择。

而士族提供的名单,基本上都是与自己身份相同的人,也就是同样也是士族。

换句话说,这就等于士族把持了选举权,而这样一来,作为当时的武将,就很难有出头的机会了。

因此,就是带着这种不满,武将们以及武将背后的家族,才愿意站到孙霸后面帮助他打击江东老乡,说白了他们也是为了争取一个出头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加上孙权有意打击江东士族,因此,一场由孙霸领头,对江东士族的大清洗便由此展开。

当时,孙权就借助这个机会,杀了吴郡四大姓中,顾家的顾谭、顾承、还杀了张家的张纯、朱家的朱据等人。

而陆逊作为江东士族中,官职最高,威望最大的人,同时他还掌握着荆州兵权,担任着东吴宰相,相当于政权和军权都在其手中。

这样的人,孙权焉能不除?

所以,在孙权大肆残害江东士族的同时,陆逊也成了终极目标,借助泄密一事,孙权对其厉声质问,最终让陆逊气恨而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综上所述,孙权之所以对陆逊残忍,并不是单单针对他一个人,而是因为当时的孙权,想要把局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又出于打击江东士族的目的,这才最终借机逼死了陆逊。

本文标题: 陆逊究竟干了什么?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15240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8条)

料友:密密魔 2022-05-18 15:57
是孙十万自己老来昏庸,还怪人家陆逊???
料友:老资料网友136 2022-05-18 22:24
曹孙刘都不满士族,但又必须利用他们,所以都不会长久,所以会归晋,又回到士族说了算的地步
料友:笙歌散尽 2022-05-19 17:03
家族太大了
料友:密密魔 2022-05-19 19:58
陆逊是孙策女婿,作者知道不
料友:老资料网友900 2022-05-21 08:12
石亭之战败曹休!石亨……石亨是谁
料友:老资料网友900 2022-05-21 12:45
木兰系列都是胡叼乱说 错字连篇
料友:╰☆浪淘沙☆︵ 2022-05-21 15:28
单挑半斤八两
料友:笙歌散尽 2022-05-21 20:08
陆逊不谋扩张,只愿固守一亩三分地
相关文章
定陵:中国唯一被挖掘的帝王墓,中间多次发生怪事,保护变破坏?
明朝皇陵是我国历朝帝王陵墓中,保存最为完好的。而历来有一句古话叫:“考古不下明”,然而,大文学家郭沫若和当时的北京副市长吴晗,却力主挖掘明十三陵,因此还在中国考古史上留下一段黑历史,这是怎么回事呢?点赞关注,走进这一段因为轻率而造成重大损失
标签定陵,陵墓,明朝,明十三陵,皇陵,郭沫若
老照片:民国大户家庭妻妾罕见合影,处决现场的人群早已麻木
民国时期,一个大户人家妻妾的合影,从穿衣打扮来看这家人显然家境殷实,而且两位夫人还各为男主人生下了一个儿子,不由得感叹,男主人真是好福气啊! 其实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夫多妻的制度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之前的多,因为一般的男子只要有钱,即可随意
标签老照片,民国,赵焕尧,日军,开封
西藏神秘的藏王墓,活守墓人制度延续200余年,不能见活人、只能吃贡品
说起皇陵,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最出名的明十三陵。其实历代王朝,都有选择一块风水宝地、然后集中安葬该朝各位帝王的习惯。中原王朝如此,少数民族政权亦是如此。在西藏有一处神秘的藏王墓,便埋葬着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赞普、大臣及王妃;
标签西藏,藏王,吐蕃,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守墓人
一法国人展出一组晚清彩照!格格妆容很是惊悚,颐和园好像天堂
那时候的晚清十分黑暗,有一位法国人在晚清时期拍摄了许多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还原真实的晚清景象,看到照片后我们被清朝格格的妆容震惊被颐和园的美好而感动。 晚清时期腐朽的国家 晚清时期的国家早已千疮百孔,政治灰暗、经济萧条甚至都成了晚清的
标签晚清,颐和园,格格,卡恩,石舫,清朝
76年皮定均因空难牺牲,被安葬于八宝山,15年后中央为何下令迁出
皮定均将军戎马一生,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样一位革命英雄本该安度晚年,却在1976年不幸遭遇空难,他的遗骸被安葬在八宝山。但怪就怪在,中央在皮定均逝世15年后,下令将他的骨灰迁出八宝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背后的故
标签皮定均,八宝山,抗日战争
朱允炆究竟去哪儿了?真的出家做和尚了?朱棣早就摆好了一局大棋
朱允炆大概率是交代在了南京。但是由于这个人过于传奇,所以留下了很多神秘的结局。 结局一:跑去做和尚了。 这是流传很广的故事,早年朱元璋就知道朱允炆可能守不住江山,所以提前给这位小老弟准备好了袈裟和禅杖。 等到朱棣的大军杀来的时候,朱允炆把
标签朱允炆,朱棣,和尚,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