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看:朱高煦的“靖难之役”,成功概率很大

1426年,汉王朱高煦举起300斤重的大缸,走动自如,气焰十分嚣张。朱瞻基很恼火,将汉王放入缸内,用火烧烤;其余9个儿子,也就是朱瞻基的堂弟,全部被处死。史载:“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并死。”

汉王的“靖难之役”,以失败告终,朱高煦不但没能重现父亲朱棣的辉煌,连一家老小都被侄子给端了。其实,单纯从军事角度看,朱高煦的“靖难之役”成功的概率很大。如果不是因为杨荣、夏原吉,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朱高煦,朱棣的次子,母亲是徐皇后,外公是徐达,舅舅是徐辉祖,都是能征惯战之人。朱高煦力大无穷,却桀骜不驯,不服从兄长朱高炽,对朱棣也不满意,却很畏惧祖父朱元璋。早年在南京读书,朱高煦行为出格,被朱元璋训斥一顿,没啥脾气。

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虽说朱允炆用人不当,“靖难之役”也是险象环生,朱棣屡次陷入重围,差点阵亡沙场。济南之战、东昌之战、夹河之战、小河之战、灵璧之战、浦口之战,都是朱高煦救出朱棣,燕军要么转败为胜,要么顺利撤退。

“靖难之役”时,朱棣为了激励朱高煦杀敌,直言:“吾老矣,世子多病,汝当努力”,让朱高煦看到了当皇帝的希望。谁知,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当了皇帝,太子却是朱高炽,这让朱高煦很不满意。

论战功,论威望,论能力,论体格,朱高煦样样碾压朱高炽,凭啥就让兄长当太子呢?为了安抚住朱高煦,朱棣册封他为汉王,前往云南生活。朱高煦以想念父母为由,留在南京陪伴家人,朱棣还说他很有孝心。

没有去云南,朱棣便让他前往大宁驻守,防备蒙古。不久,朱棣将朱高煦的封地选择在青州,让他去赴任,朱高煦再次拒绝。功臣丘福、驸马王宁支持,朱高煦想当太子,不愿当藩王,朱棣虽说生气,却也无奈。

1424年,朱棣班师途中病逝,朱高炽称帝,朱高煦反对,准备起兵。一年时间不到,朱高炽病逝,朱瞻基从南京返回燕京,继承大统。1426年,朱高煦效仿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发动汉王版“靖难之役”,在乐安起兵。

从军事角度分析,朱高煦此次“靖难之役”,成功的概率很大,若非杨荣、夏原吉,朱瞻基也许就是第二个朱允炆。起初,乐安方面传来消息,告知汉王起兵之事,朱瞻基并不相信;等确认事实后,朱瞻基也很害怕,没把握打赢。

朱高煦骁勇善战,麾下精兵悍将不少,明军中许多将领都是“熟人”,若是能连胜几次,有望“靖难”成功。朱瞻基阵营,能和朱高煦掰手腕的名将,只有张辅一人,其余可以无视。但是,朱瞻基并不信任张辅,否则就不会很快解除他的兵权。

汉王进行“靖难之役”,朱瞻基决定让阳武侯薛禄挂帅出征,这是一位年近七十岁的老将,也是除了张辅之外,勉强可以挂帅的武将了。得知薛禄挂帅,朱高煦设宴款待众将,信心满满,击败对手并不难。

燕王“靖难之役”时,朱高煦、薛禄曾并肩作战,对彼此都很了解,薛禄一般般而已,没啥亮点。史载:“煦初闻禄等将兵,攘臂大喜,以为易与。”对朱高煦而言,薛禄就是李景隆之流,可以轻易搞定;朱瞻基麾下没有大将,有何惧之?

朱高煦的自信,并非没有理由,朱瞻基方面确实缺乏能打之人,众将听说要出征乐安,与汉王交战,都战战兢兢,非常害怕。此种情况,夏原吉看得很清楚,且以李景隆之覆辙劝告朱瞻基。史载:“独不见李景隆已事耶?臣昨见所遣将,命下即色变,临事可知矣。”

大军还没出征,众将就心存畏惧,一旦交战则可想而知。再则,这些将领与朱高煦曾并肩作战,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一般;战局遭遇挫折,没准他们会倒戈,投奔朱高煦而去。要知道,朱棣“靖难之役”时,南军倒戈的将领可不少,尤其是曾追随朱棣北伐的将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大将张辅很能打,直言率2万兵马就能擒拿汉王,献给陛下。朱瞻基以大局不稳为由,婉拒张辅;若是张辅倒戈,朱高煦岂不是稳赢了。自己御驾亲征的话,风险很大,没把握。史载:“帝夜召诸臣议。杨荣首劝帝亲征。帝难之。”

杨荣,明初“三杨”是首,足智多谋,尤其擅长治理边陲,对军事很熟悉。朱棣班师途中病逝,杨荣秘不发丧,他将朱棣安置在容器中,每天按时送餐,然后连夜返回燕京,拥戴朱高炽继位。

杨荣力劝皇帝御驾亲征,朱瞻基左右为难,不敢下决心。可知,皇帝对朱高煦也很畏惧,没把握打赢二叔。要知道,朱瞻基没啥战斗经验,跟随朱棣去漠北刷经验而已,并未亲自带兵征战,更别说冲锋陷阵了。

不信任张辅,麾下能打的悍将寥寥无几,还担心他们跟汉王联手,自己又没底气御驾亲征,局势很糟糕。此时,如果朱高煦没有死守乐安,而是出兵奔袭燕京或者南京,汉王版的“靖难之役”将会是另外一番模样,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朱瞻基犹豫不决,朱高煦也还没准备充分,胜负难料。杨荣、夏原吉,这两位能人扭转了局势。杨荣力劝皇帝亲征,朱瞻基很为难,还想派将领出征;夏原吉则以“李景隆故事”劝谏,让朱瞻基放手一搏,以君王的气场压阵,一战定乾坤。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1400年,建文帝采取齐泰、黄子澄建议,让李景隆率60万大军北伐,结果一败涂地,朱棣得以逆袭成功。26年前的战斗,历历在目,杨荣、夏原吉,都是建文帝的旧臣,对此印象非常深刻。此时,朱瞻基麾下将才凋零,军心不稳,唯有皇帝御驾亲征,方能鼓舞士气,赢得胜利。

1004年时,萧太后、辽圣宗率20万骑兵南下,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京师开封岌岌可危。此时,寇准力排众议,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到澶州督师。宋军士气高昂,射杀辽军前锋大将萧挞凛,萧太后、辽圣宗答应议和,率兵撤退。

杨荣、夏原吉劝谏,朱瞻基鼓起勇气,御驾亲征,攻打乐安。史载:“且兵贵神速,卷甲趋之,所谓先人有夺人之心也。荣策善。帝意遂决。”乘着朱高煦还没准备充分,朱瞻基以帝王的气场压阵,朱高煦措手不及。汉王麾下将士起初还想抗衡,得到朝廷赦免的承诺后,纷纷归降,朱高煦败局已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杨荣、夏原吉扭转了局势,朱高煦的“靖难之役”快速平定下来。如果朱瞻基派薛禄出征,一旦遭遇挫折,赵王朱高燧起兵响应,功臣宿将也持观望态度,鹿死谁手就难说了。齐泰、黄子澄若是有杨荣、夏原吉的能力,朱允炆御驾亲征,朱棣也玩不转。

参考书目:《明史》

本文标题: 从军事角度看:朱高煦的“靖难之役”,成功概率很大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14141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用户rq8pljs 2022-05-19 21:21
这个帖子是骗流量的。史载,汉王朱高煦有勇无谋,大臣张辅曾言率2万兵马即可取胜。朱瞻基不是不信任张辅,而是要留他二叔一条活路
相关文章
朱元璋批奏折至深夜,宫女懂事端来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杖毙
《无题》曾言:“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元末之际,朱元璋率起义大军建大明王朝,执掌大权后,朱元璋多疑猜忌,令后世诟病不已。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位最高之人,皇帝所拥有的生活常人难以想象。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皇帝的一生幸福无比,可
标签朱元璋,奏折,大明,起义
张廷玉晚年树倒猢狲散,但他的四个儿子很争气,个个官居一品
安徽桐城张氏一族在康、雍、乾三朝显赫一时,张氏家族在近一百年的历史上,出了两个大学士和几十个当官的。最著名的当属张英、张廷玉父子,他们被称为父子宰相,在清代历史上很有名气。 相比于父亲张英,张廷玉青出于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
标签张廷玉,乾隆,张若霭,张若渟,张若溎,雍正
明孝宗朱佑樘:来自父亲的一次偶遇,却达到了父亲够不到的高度
有人曾这样评价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为政颇多靓丽和温馨,史称“弘治中兴”,是三百年明史罕见的最富暖意、最得人心的篇章。在漫长的华夏古史上,也属深蕴人性光辉的卷帙…… 让一个王朝充满温馨、富含暖意,把王朝的政军实力提振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
标签朱祐樘,万贵妃,朱见深,封纪氏,明朝,张敏
尤太忠1988年授上将,儿子是中将,女婿很厉害,亲家官至正国级
众所周知,一个的人出身并不能决定他的命运,能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往往是美好的品质和杰出的能力。但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以及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往往能够帮助孩子培养美好的品质和出众的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的父辈往往都是杰出人士
标签尤太忠,上将,南京军事学院,李德生,尤海涛
失去库页岛,日本有多不甘心?
就在俄国兴起一轮开发远东疆土热潮的同时,日本也不甘落后——日本人开始在北海道岛以北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上建立殖民据点。双方你争我夺,犬牙交错,其中尤以围绕库页岛的争夺最为激烈。 依靠着船坚炮利,俄国人最终于1814年迫使德川幕府撤出了在库页岛
标签库页岛,日本_历史,俄罗斯_历史,千岛群岛,俄国人
武汉闹市区埋着一位皇帝,陵墓消失500年后,被2名学生无意间发现
影视剧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古装剧,无论是古装的宫廷剧还是历史剧都是收视率非常高的。在这些欣赏中,宫廷剧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女人斗争为主,而历史剧则以大将、皇帝征服天下,登高一呼为主,古代的皇帝是人人都羡慕的角色,因此民国时期还有人争着做皇帝。
标签陵墓,陈友谅,闹市区,武汉,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