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死前反复说4个字,朱允炆假装没听见,朱元璋气绝身亡

“江山面前无父子,最是无情帝王家”。出生在帝王之家,一出生就拥有常人十辈子都难有的荣华富贵,可或许因为老天爷是公平的吧,自古以来,帝王家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当年康熙临死前发生的九子夺嫡多么惨烈,九位兄弟,只讲利益,没有感情,把帝王家的无情展现到了极致。

这样的故事,每个朝代都有,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初年。当时朱元璋已经年老色衰,临终前,他想见一见自己的儿子,嘴里不停的念叨着那四个字,可亲孙子朱允炆却装作没听见,不仅如此,他还篡改了圣旨,不让朱元璋和儿子相见。这又是这么回事呢?

朱允炆上位

君王之家无小事,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给自己选一个皇位继承人。按照人们所熟知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大儿子朱标,就被立为了太子。

朱元璋为了保证朱标将来能成功上位,并且还能保住皇帝的位置,也在背后做了很多操作,例如建立了强大的太子党政权等等,不过,就在朱元璋忙的如火如荼之际,大太子朱标,竟然身患重病,去世了。

朱标的死,让朱元璋所有的努力,全部化为了泡影,并且,他现在急需解决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太子的空缺应当由谁来填补。如果按照顺位继承原则,那么大儿子朱标死后,就应该由二儿子秦王来继承皇位,可是平心而论,朱元璋并不喜欢二儿子,这在《明史》当中就有记载,秦王做的事情实在是很混蛋。

而三儿子晋王到是不错,可如果立晋王为太子,二儿子秦王肯定不会答应,自己还活着是压住他,将来要是死了,兄弟之间因为这件事反目成仇,势必会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闹得天翻地覆,国家动乱可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于是朱元璋再三考虑之后,决定还是从朱标的儿子当中寻找继承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朱标有三个孩子,其中长子朱雄英和次子朱允熥都是常妃的儿子,常妃在生下朱允熥之后就去世了,后来朱标又立了新妃吕氏,不过吕氏的身份比起常妃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常妃乃开国大臣常遇春之女,吕氏的父亲只是朝廷中任职的礼部侍郎罢了。后来发生的事情,相比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没有强大背景的朱允炆做太子。

其实,朱元璋对立太子这件事情,应该是不太在意的,因为不管哪个孩子做了太子,都是自己的血脉,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选不都还是自己的肉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只不过,在选太子的过程中,朱元璋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王朝的归属权,他如果选择朱雄英或者朱允熥,他们将来必定会很听从外公常遇春的话,到时候,明朝变成常家,可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而选择朱允炆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屠龙少年终成巨龙

说了朱允炆,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段时间的朱棣。朱棣在得知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的时候,他内心当中有什么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许多历史文献上看,朱棣一直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只是他隐忍不发,或许是害怕受到兄弟们的职责,又或许是害怕造反的后果,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对皇位的渴望,即便后来朱棣带兵攻入南京,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口号。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所以,朱棣最后能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聪明,多么有胆识,相反,是朱允炆实在是太笨了。朱允炆刚刚继位,就对藩王开刀,要制定了削藩政策,很快,五弟周王,七弟齐王,十三弟代王,十八弟岷王还有十二弟湘王接连被削。眼看马上就要轮到燕王朱棣,朱棣此时如若继续隐忍,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此时不反,更待何时,所以朱棣才起兵造反。

不过,一开始朱棣虽然在北方有自己的军队,但和皇帝的大军比起来,显然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够看,所以为了确保计划成功,起兵后朱棣就来到了宁王朱权的封地,朱权是当时九大塞王中,最强大的一个塞王。朱棣到了大宁,直接趁朱权不注意,将其绑架,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自己的反叛军军力大增。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朱棣反叛的过程中,其他的几位藩王,要么没有实权,要么有实权的选择保持中立,因为他们也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不满,所以,这所有的有利条件聚集在一起,才共同构成了朱棣最后造反取得成功。说起来令人感到好笑的是,朱棣做了皇帝之后,还是把削藩政策执行了下去,这真是“屠龙少年终成巨龙”啊。

燕王来否

朱棣在历史上的风评一直不太好,古人对于封建礼制看的十分重要,朱棣做了谋朝篡位的事情,本身就与大众的精神观念不符合,再加上他后来做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情,例如修建故宫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老百姓因此惨死,他被后人骂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在现代人眼里,关于他谋朝篡位这一点,人们有了全新的看法。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明太宗实录》当中就记载了这样一篇小故事,说朱元璋在弥留之际,曾经下令秘不发丧,不让藩王们前来吊丧,其目的可能是害怕自己的儿子们到时候为皇位吵得不可开交吧。不过,当时身在北方的燕王,却收到了朱元璋发来的秘旨,要求朱棣赶往京城,与朱元璋见一面,朱棣受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刻快马加鞭,就朝南京赶去。

可是朱棣刚出发没多久,就又收到一封圣旨,说让他不要赶过去。两封前后矛盾的圣旨,让朱棣搞不清状况,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听圣旨的,没去京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南京这边,朱元璋躺在病床上,嘴里不断的念叨着四个字:“燕王来否?”,在一旁伺候的朱允炆仿佛没听见似的,回应朱元璋的,只有众人的沉默,最后朱元璋就这样气绝身亡。原来,那第二封圣旨,是朱允炆发的,目的就是不让朱棣来南京和朱元璋见面。

因此,如果这件事情是真实发生的,那么朱元璋最后下旨单独叫燕王前来,恐怕不会是说一些家常小事,很有可能是要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而朱允炆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就假传圣旨,才避免了皇位被夺走。那么,朱棣后来的谋朝篡位,也就算不得朱棣的人生黑点了,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应该是理所应当的,而朱允炆才是那个应当谴责的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不过,这些都只是人们的猜测,朱元璋叫朱棣过来,或许真的就是拉拉家常,又有谁说得清楚呢?

结语

朱允炆,朱棣包括其他的藩王,他们的所作所为,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连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子,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大明王朝落在别人手里。自古无情帝王家,此话不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 朱元璋临死前反复说4个字,朱允炆假装没听见,朱元璋气绝身亡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12162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1949年傅作义宣布起义,有4位军长坚决支持,他们后来结局如何?
1949年,傅作义在北平放弃手中二十五万兵权,宣布起义,使北平免于战火,这座千年古城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但是这次起义过程并不顺利,甚至有些凶险。因为傅作义所率领的军队,很大一部分是蒋介石嫡系。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听到傅作义做出起义的决定后
标签傅作义,起义,蒋介石,北平,侯镜如,蒋纬国,解放战争,解放军,安春山,黄翔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到底躲谁?考古显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首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的核心体现,首都就是一个国家的门面,它象征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更是这个国家。所以说首都城市的选择,是这个国家继续发展的关键,都城的发展往往都比偏远地区更快,只有先富起来,才能都富起来。如果一个国家都城被攻陷,
标签商朝,夏朝,都城,殷墟
政变发生后,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随后发生5件奇怪的事
苏联时期,苏联领导人度假的地方,克里米亚是主要度假地,这里是黑海之滨,风景好,而且凉爽天气适应避暑。 01 1991年8月4日,戈尔巴乔夫带着夫人赖莎、女儿、女婿飞到克里米亚,准备在这里度假半个月。远在美国的老布什也在瓦克坡度假。 戈尔巴乔
标签戈尔巴乔夫,克里米亚_历史,苏联_历史,叶利钦,赖莎,克留奇科夫
袁春望一直坚信自己是皇子,下场为何疯癫凄凉?因太后3个字
导语:“袁春望一直坚信自己是皇子,下场为何疯癫凄凉?只因太后3个字” 袁春望也算是剧中一个充满悲剧性的人物了,宫中反派像割韭菜一样,一茬接着一茬的,但是细数所有反派的下场,比他惨的还真的没有。高贵妃是死了,但是死前让乾隆好生怜惜了一把,成
标签袁春望,魏璎珞,乾隆
此人大破陈友谅60万大军,却被朱元璋幽禁致死,其后世子孙称帝
朝代更替避免不了战争,战争不仅能看出一方实力,更能体现出领军之人的才能,而以少胜多的战役更是才能与心理的双重考验。说到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得不说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洪都保卫战了。 一战成名 洪都保卫战发生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准备攻打江南,加快自
标签陈友谅,朱元璋,朱文正,胡延瑞,朱亨嘉,朱正文
叶挺是新四军军长,但他不是军部最高领导,甚至连决策权都没有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就联合抗日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特别是红军改编的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双方虽然经过多次谈判,但是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的改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一直到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才宣布红军主力
标签叶挺,新四军,项英,中央红军,国民党,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