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沿长江设防,成必输局面,为什么历史上守淮河不守长江

三年解放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由蒋介石一手挑起的国共两党间的内战,最终以国民党的全面战败而告终。

国民党之所以会战败,究其缘由有很多,其主要原因自然还是不得民心所致,但在战略方针的制定上也是漏洞百出。

就比如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时的渡江战役,就是蒋介石在战略上的一大败笔,由于他将部队沿长江设防,犯了兵家大忌,才使得国军最后仅存的那点家底儿也是一溃千里,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说沿长江设防是老蒋的一大败笔,犯了自古兵家大忌了呢?如果不在长江设防,又要在哪里设防才更为妥当呢?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以下三点,就不难找到答案。

首先,纵观历史

从地图上看,我国在军事防御上除了崇山峻岭外,还有两道横跨东西的水上防线,那就是黄河与长江,黄河不必多说,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险,湍急的河水卷着黄沙,依托阴山、太行山组成一整条强力防线,历史上无数次阻止了游牧民族进军中原的号角。

而长江虽然在地图上看确实是一条贯穿东西的天然防线,而且河道很宽,支流又十分密布,可是纵观我国历朝历代的战争史不难发现,但凡退守长江,以长江为防线的政权或阵营,几乎都无法挡住北方部队的进攻,被轻而易举就给攻下了。

而相比之下,历史上以淮河为防线的战争就要好得多,例如三国时期的魏国,为防止东吴北伐,以淮河为防线,无数次有力的阻止了吴军北上。

再比如看似弱不禁风的南宋,在与当时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对阵时,也是以淮河流域为战场,最终牵制蒙古长达百年之久。

其次,长江防线的漏洞

长江看似河道宽阔,水量大支流密布,非常适合驻防,实则却不然。

在长江沿线中下游地区,就有着瓜州、燕子矶、田家镇、城陵矶等多处漏洞,皆是易攻难守的突破口,如果敌人从这些地方进攻,那么南方部队不但毫无屏障可言,反而连防守都非常困难。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此外,长江由于大别山的分隔,沿岸各平原之间很难形成协同作战,北军可以集中兵力打其任何一点,而南军却只能将兵力分散到沿江各处,这样不但吃亏,而且随时都有被撕裂口子的可能。

更致命的是,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扬州、荆州等,几乎都在长江边上,北方部队突然来袭,南方根本没有军事缓冲区,沿江防线一旦被攻破,政权随时都有可能全面崩塌。

但如果将防线北移至淮河就截然不同了,淮河与长江一样,都属面积宽、水量大、支流密布的大河,西面又有大别山作为依托,不但可以阻击北军,还可以作为南方政府核心区域的一个军事缓冲区。

且从北向南进攻的路线自古以来就只有三条,分别是洛阳至武汉线,开封至合肥线,以及徐州至扬州线,在淮河流域设防,只要依险驻守,守住这三条线即可,其间再没有其它漏洞。

所以,自古以来北军如果得了淮河,就可以随时向南方发动进攻,威胁到南方政治、经济中心。而南方如果能以淮河作为防线,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制定计划,调动军队,与北方抗衡。

最后一点,运输问题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近现代作战中,都有着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惯例,这是因为作战的是人,而不是机器,是人就要吃饭,就要穿衣盖被,受伤了就得医治,所以补给线的长短和畅通是双方作战,尤其是大型会战中的关键命脉。

相比于南方的国民党军,处于北方的我军在二战刚刚结束后的解放战争中,补给问题其实是很吃亏的。

因为北方补给线本就漫长,又没有国军那么多机械化辎重车辆,只能靠人推马拉向前线运送粮草补给。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且由于二战刚刚结束,道路桥梁毁坏处甚多,如果在三九天,还要面对刺骨的严寒,这些都是我方的弱势所在。

相比之下,处在南方的国民党军就在后勤补给上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国民党政治、经济核心距离前线非常近,其机械化运输的能力又远远强于我军,所以在粮草物资方面根本不存在短缺的问题,况且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美国资源的运输机空投。

尤其在海上运输方面,国民党军更是优势凸显。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水路运输的命脉,如果蒋介石能以淮河流域为防御阵地,不但能有一个上千公里纵深的军事缓冲区,让他有足够时间调动军队,做好缜密安排,还能通过水路沿长江运输物资,补充兵员,这样就可保证淮河前沿部队的兵员、物资源源不断。

一边以逸待劳的死守防线,另一边再派出小股部队袭扰敌军补给线,待敌军疲惫之时便可形成反扑,反而有机会反败为胜。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惜,老蒋并没有利用这一先天优势,反而是按照地图来排兵布阵,让劣势凸显,使得我军不到两天时间就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当老蒋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时,已经悔之晚矣。

所以说,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追其缘由不光是因为失掉了民心,也是败在了战略的制定上。

注:图中部分图片来自“三维地图看世界”视频截图

本文标题: 蒋介石沿长江设防,成必输局面,为什么历史上守淮河不守长江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06428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7条)

料友:峨眉男孩 2022-05-12 16:41
本来有,淮海战役被打没了
料友:当时只道是寻常 2022-05-12 19:17
历史经验,守江必守淮
料友:当时只道是寻常 2022-05-13 16:08
沿长江社防,足以看出蒋介石不知兵,长江几千公里的俩岸,几十万人守那么长的防线,我军只要中间撕开一个口子,长江防线就破了。
料友:当时只道是寻常 2022-05-14 07:38
一个留日马夫,买了本假证,真实的水平也还是马夫。那个日本士官学校也确实没有培养出什么有战略目光的学生!
料友:老资料网友678 2022-05-14 08:36
主要是不得民心,士兵也不想打,很多出工不出力,一些是懦弱一些是识大义
料友:用户j7jbizq 2022-05-14 21:11
学好地理的道理哦😊
料友:老资料网友678 2022-05-15 16:48
微操达人老蒋的军事水平只够当个团长,然而却当了个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所以才有了国军电话线被炸断反而打了胜仗的奇葩事
相关文章
为何我国不拍元朝历史剧?真正原因曝光:不是不拍,是根本不敢拍
在现在的电视剧领域,历史剧一直是国内拍摄的热门类型。原因很简单,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有太多可以用于影视创作的素材,它们几乎就是各大导演编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库,只要把历史原原本本地拍摄给观众看,根本就不用发愁缺乏灵感。 不过
标签元朝,历史剧,蒙古
1965年排华事件,30万华人遇害,我侨民头颅被挂路旁示众
在印尼生活过的华侨想必都记得这个难忘的日子吧?没错,它就是1965年9月30日,这一天可能是所有在印尼生活的人都感觉到痛苦、煎熬甚至是无助。这一天有六名印尼的将军被杀,接着就是一场惨无人寰的大屠杀,其中惨遭罹难的就有50万人,另遇害的华人就
标签印尼,华人,苏加诺,苏哈托,土著
开国上将王建安,许世友称其为“叛徒”,病逝后无一人前来吊唁
前言 据一张拍摄于改革开放后的照片显示,王建安将军身着缝满了补丁的衣服,他曾说:就算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可以铺张浪费。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又是一件新衣服;东西坏了,修一修还能用好几年。 放牛娃组建武装队伍 王建安出生于1907年,原名叫王
标签王建安,许世友,上将,开国
朱棣的御用宝剑,440年后却被英法联军抢走,如今是英国镇馆之宝
朱棣虽然在古代历史上颇有争议,毕竟是篡位夺得的皇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朱棣的确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更是创造了永乐盛世。 曾经朱棣为了表示对西藏活佛的敬重,特地命令工匠打造了一把御用大宝剑,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剑”,1420
标签朱棣,英国_历史,西藏,文物
《熙陵幸小周后图》到底是现场写生,还是托名伪作?
在各种史书的记载中,似乎两宋遍地都是“仁君”,这其实就是种假象。就本质而言,姓赵的跟此前姓刘的、姓李的以及此后姓朱的、姓爱新觉罗的没有任何区别。 就拿北宋在平定中原时擒获的那些亡国之君来说,除了在故国毫无人望也毫无威胁的刘鋹和刘继元外,孟
标签熙陵幸小周后图,宋朝,小周后,李煜,赵二,王铚
日本裕仁天皇为生儿子很努力,皇后不行自己上,竟然成功了
在中国古代有句俗话,无后为大,可见养育下一代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女子倘若无法生育,也会因为这个原因被夫家给休了,一个男子常常也会娶好几个老婆,为的就是给家里开枝散叶,繁衍子嗣,壮大家族的实力。而中国的邻国日本也有着和中国同样的风俗习
标签裕仁天皇,日本天皇,良子